《电路原理》第5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46
《电路》第01章在线测试《电路》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3:23(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理想电流源的电流为定值,电压为(),且由外电路决定.A、常数】B、任意值C、零D、正值2、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电路.A、集总参数B、分布参数C、非线性D、线性\3、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它的实际方向一致时,电压的值为().A、正值B、负值C、零D、不定4、已知元件吸收的功率为P=-5W,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电压为5V,则电流为()A.A、-1B、1C、-5|D、55、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A、电压定律B、欧姆定律C、叠加定律D、替代定律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由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式可以看出().A、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压的大小B、电压增高时,电容器充电C、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容相当于短路D、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容相当于开路2、对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均适用的定律或定理有().A、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B、戴维南、诺顿定理C、叠加定理《D、替代定理3、下列元件中属于动态元件的有().A、电阻B、电感C、电容D、电压源4、当施加于电容元件上的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容元件相当于().A、电流为零的电流源—B、开路线C、电压为零的电压源D、受控电压源5、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动态元件B、有源元件C、耗能元件D、记忆元件/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受控源又称为非独立电源.()正确错误2、当理想电压源的数值为零时,可用一条短路线来代替.()正确错误{3、当理想电流源的数值为零时,可用一条短路线来代替.()正确错误4、无论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何,电阻元件总是服从欧姆定律.()正确错误5、只要是集总电路,不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电路,基尔霍夫定律总是成立的.()正确|错误交卷C、线性电路D、非线性电路·2、实际电压源的电路模型是一理想电压源和一电阻的().A、串联B、并联C、混联D、三角形连接3、实际电流源的电路模型是一理想电流源和一电导的().A、串联B、并联C、混联》D、三角形连接4、若星形连接的三个电阻相等,则三角形连接的电阻为()的星形电阻.A、三倍B、两倍C、一倍D、倍5、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必()任一个并联的电阻.A、大于。
电路原理(齐鲁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电路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
A:错 B:对答案:对2.20世纪30年代开始,电路理论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此之后的电路理论称为近代电路理论。
A:对 B:错答案:错3.近代电路理论中将图论引入电路理论中,为应用计算机进行电路分析和集成电路布线与板图设计等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A:对 B:错答案:对4.在电路理论相关技术的发展史中,基尔霍夫定律的提出早于欧姆定律的提出。
A:对 B:错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指定不同的参考方向,对最终的结论不产生影响。
A:对 B:错答案:对2.习惯上,无源元件两端电压和所通过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这样可以只标电流的参考方向或只标电压的参考方向。
A:错 B:对答案:对3.线性电阻元件R端电压u和所通过的电流i之间服从欧姆定律,即u=Ri。
A:对 B:错答案:错4.当独立电流源的端电压增加时,其输出电流将增加。
A:对 B:错答案:错5.在分析含有受控源的电路时,可以将受控源当作独立源来处理。
A:错 B:对答案:对6.如图所示电路中的受控源为电流控制电压源。
A:对 B:错答案:错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1A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A:-5W B:-1W C:1W D:5W答案:5W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为()。
A:u=Ri-us B:u=-Ri-us C:u=Ri+us D:u=-Ri+us答案:u=Ri-us9.如图所示电路,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
A:18V B:-18V C:-12V D:12V答案:18V10.如图所示电路中,下列关于求解I1和I2的方程中,正确的是()。
A: B: C:D:答案:第二章测试1.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为()。
A:4AB:2AC:-2AD:-4A答案:-2A2.两个电阻串联时的功率之比为9:4;若并联时,则其功率之比为()。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第五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电容元件 ● 电容的VCR● 电容电压的连续性质与记忆性质 ● 电容的储能 ● 电感元件 ● 电感的VCR● *电容与电感的对偶性 状态变量学 习 目 标本章重点:理解动态元件L 、C 的特性,并能熟练应用于电路分析。
一.动态原件包括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电压电流关系都涉及对电流、电压的微分或积分。
电路模型中出现动态元件的原因:1)有意接入电容器或电感器,实现某种功能;2)信号变化很快时,实际器件已不能再用电阻模型表示。
二.电阻电路与动态电路1.电阻电路是无记忆性(memoryless )即时的(instantaneous);2.动态电路(至少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的电路 )在任一时刻的响应与激励的全部过去历史有关。
注: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均服从基尔霍夫定律。
动态电路分析与电阻电路分析的比较电阻电路动态电路组成 独立源,受控源,电阻 电感,电容 (独立源,受控源,电阻)特性 耗能 贮能(电能,磁能) ——贮能状态 电路方程 代数方程微分、积分(一阶、 二阶)VCRi R u =⎰∞-==tc cd i c u dt du ci ) (1 ττ§5.1 电 容 元 件一、电容元件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一种能储存电荷的器件电容元件是电容器的理想化模型是一个理想的二端元件。
图形符号如右所示:u q C =电容的SI 单位为法[拉], 符号为F;1 F=1 C /V常采用微法(μF )皮法(pF )作为其单位。
F pF F F 126101101--==μ§5.2 电 容 的VCR一、电容元件的VCR ——电压表示电流1.当电容上电压与电荷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电荷q 与u 关系为:q(t)=Cu(t) C 是电容的电容量,亦即特性曲线的斜率。
2.当u 、i 为关联方向时,据电流强度定义有:dt du C dt dCu dt dq t i ===)(非关联时:表明:在某一时刻电容的电流取决于该时刻电容电压的变化率。
教学基本要求一、性质、地位和任务电路原理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电路基本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串、并联谐振电路,具有互感的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二端口网络,磁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
2.熟悉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
3.熟悉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及其伏安特性,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4.熟悉电压源、电流源及其模型。
5.了解电路中的受控源及其四种基本形式。
6.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法1.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
2.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掌握电源、受控源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电路的网络方程分析法1.理解电路网络方程分析法的概念。
2.熟练掌握支路电流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节点电位分析法的步骤和规律,并会加以应用。
第四章电路基本定理1.理解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熟练掌握各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熟悉正弦交流电的相关参量。
2.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3.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伏安关系,功率消耗及能量转换。
4.理解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其相量图。
6.掌握正弦交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方法。
7.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因,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8.熟练掌握相量法在一般正弦交流电路计算中的应用。
第六章串、并联谐振电路1.理解串联谐振的条件及其特点2.理解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及其通用谐振曲线。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1.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令直流电源电压与交流电源电压有效值相等。
(1)实验目的:了解并验证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实验现象:接通直流电源时,灯泡亮些;接通交流电源时,灯泡暗些。
(3)实验结论: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感抗(1)物理意义:表示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2)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线圈的自感系数,交流的频率。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3.感抗的应用类型低频扼流圈高频扼流圈区别自感系数较大较小感抗大小较大较小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通直流,阻高频[1.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 )2.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 )3.电感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后,交变电流的瞬时值为0的瞬间,线圈仍然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 )答案:1.√ 2.√ 3.√[释疑难·对点练]1.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本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所以自感现象就不断地发生,而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电流的变化,这就是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因此,感抗的产生是由线圈的自感现象引起的。
直流电通过线圈时,电流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线圈中不产生自感电动势,也就没有感抗。
2.感抗电感线圈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感抗用“X L”表示,X L=2πfL=ωL,其中f是交流电的频率,L是线圈的自感系数。
3.感抗与电感的关系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感抗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就越大。
4.线圈(扼流圈)的分类根据不同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不同分类:(1)低频扼流圈:①构造:闭合铁芯、绕在铁芯上的线圈。
②特点:匝数多、自感系数L大、电阻很小。
它对低频交流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对直流的阻碍作用则较小,故低频扼流圈的作用为“通直流、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