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案3-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15
美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行政区划和居民构成等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工农业生产的特点,掌握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
使之认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读图能力。
2、通过学习美国国内种族不平等和贫富悬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与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工业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美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有关景观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
它们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差异也是明显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
【提问】展示美国国旗的图案,大家数一数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道条纹、多少颗星?其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美国的国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五角星组成,通常称为星条旗。
它象征美国由最早独立的13州发展到今天的50个州。
美国的国旗反映了美国的建国历史和领土组成。
它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它反映了美国把领土从大西洋逐步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及海外的过程。
它还反映了印地安人受苦受难的过程,其领土的扩张史也是印地安人的血泪史。
【引导读图】读美国政区图,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说明美国领土的范围和海陆位置。
说出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略)【板书】第二节美国一、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和1个特区【引导阅读】阅读下文:美国居民的种族和民族构成相当复杂,其中欧洲白人移民的后裔占绝大多数,还有占全国人口11%的黑人,他们是被贩运来的非洲黑奴的后裔。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美国这一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等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掌握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美国地理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特点。
2.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
2.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美国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美国位于哪个半球?它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美国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州、联邦等行政区划设置。
3.操练(10分钟)针对美国地理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讲解美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美国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第一节美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查找地图指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国家领土构成的方法和技能。
2.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意识。
德育目标通过认识美国,尊重移民国家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重视高科技的态度。
教学重点1.美国地理位置2.美国多元文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资料分析、角色模拟、综合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世界政治地图、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
2.绘制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所学习的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是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议论:东半球),对,这些国家都是属于东半球的国家。
那么西半球有哪些代表性国家呢?生:美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内容。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美国生:开放、发达、先进一:自主学习:1:在填充图册P42上填注主要地理事物,例如: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太平洋、大西洋。
五大湖主要城市2:P43二:合作探究:P69探索美国国旗的变化三:精讲观察:电脑展示美国的国旗图案。
让学生看美国国旗“星条旗”的左上角蓝色星区内有多少颗白色的星?(50颗)代表什么?(代表美国现在的50个州)星区外有多少红白相间的条?(13道)代表什么?(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 点拨:是的,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象征美国最初的13个州,国旗的五角星与美国的州数一致。
每当一个新的州加入美国,就在国旗上增加一颗星,至今美国国旗上已有了50颗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
那么美国的领土是怎样由原来的13个州扩展成现在的50个州的呢?激趣:美国领土构成的变化和美国国旗上的横条及星星的变化是相应而一致的。
《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军事、科技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
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深厚,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强,个别学生从地图上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还是需要老师的必要指导的。
学生之间对地理能力理解差异是较大的,所以光靠教师讲解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知道美国人口及民族构成特点。
2.通过阅读各种地图,逐步培养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3.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及人口构成及华人等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屏幕展示“东西半球分布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日本、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这些主要位于东半球;那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呢?(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西半球的陆地面积虽然没有东半球大,却有一些非常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西半球的国家。
大屏幕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可口可乐”、“肯德基”、“猫和老鼠”、“迪斯尼乐园”、“耐克商标”和“飞人乔丹”等。
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内容都与哪一个国家有关吗?(美国)关于美国你还知道哪些?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美国。
二.引导发现,探究点拨活动一:描述位置和范围大屏幕出示“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请同学们读图,并通过以下问题归纳描述美国的领土组成及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主要是本土)和纬度位置。
1、美国的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美国的半球位置:___半球(南|北)、___半球(东|西)。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一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河流湖泊。
2.运用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
3.运用地图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条件,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4.运用地图,说出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农业带的成因。
【教学重点】1.美国农业生产特点。
2.美国主要农业带。
【教学难点】1.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2.影响农业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材料感悟法等。
【教具准备】美国地形图,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等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中美贸易战2018年,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战。
美国经济有哪些特点,能让美国有底气对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2.无孔不入的美国品牌你吃过肯德基,喝过可口可乐吗?无孔不入的两个超级品牌,都是来自哪个国家?3.美国国旗你认识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吗?13个条,50颗星分别有什么含义?讲授新课(一)民族大熔炉1.在美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上找到美国,观察美国濒临的海洋。
2.在美国地形图上,找出美国两个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美国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注意特殊纬线的位置。
想一想:美国跨五带的哪几个带?特别提醒:美国除了本土外还有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所以有部分领土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属于大洋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所以美国跨寒、温、热三带,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跨美洲和大洋洲。
1.阅读教材,了解美国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原因。
2.读美国的人种构成图,说出美国的主要人种,以及其主要来源。
教师总结:美国虽然种族复杂,但不同的移民进入美国后,在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所以,可以说美国种族复杂,但不能说民族复杂。
(承转)中国大豆大量进口,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来自美国。
美国发展农业有哪些经验呢?(二)农业地区专业化1.读美国的地形图。
(1)先找出主要地形区: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大平原、中央平原、滨海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第一节美国一、课题: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二、课时:2课时三、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四、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美国领土构成。
2、了解美国种族民族构成。
3、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1、认识到农业化区域生产的优势,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和综合考虑各种自然。
2、认识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念。
2、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编写意图本章的标题是“西半球的国家”。
根据经度的不同可将地球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两个部分,每个半球有它各自的特点。
因此,本章内容相对于前面所讲的东半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区域,教材以“西半球的国家”为标题,其目的不是强调东、西半球的具体划分方法和准确的分界线,而是开门见山地指出这一章所讲的内容属于一个崭新的区域,是独立于东半球且位于地球的的另一半,是以前没有涉及的区域。
增加内容的神秘感和新鲜感。
这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当今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分内容: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资源消耗大国,来说明美国的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
四部分内容各自有它的重点和特点,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
但是,本节四项内容都是围绕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来展开的,从本质上都是介绍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所具备的因素及相关影响。
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地区专业化。
难点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学生经过接近一年的学习,初步形成了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读图、看图、分析图片的能力,能从图片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总结归纳法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活动内容及形式:课件展示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的美国的商品、文化现象等,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导入,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的感觉。
《美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3.通过了解美国的地形和河湖,分析其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大量的图片、事例、数据、视频来分析和理解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明白学习美国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美国的积极性;2.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认识到种族平等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种族构成、地形与河湖2.教学难点: 通过美国的地形与河湖,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
到今天大家已学过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你还有印象吗?(点击屏幕,依次投影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地图)。
出示20°W和160°E两条纬线,我们用这两条线来划分什么?(东半球和西半球)知识回顾:回忆已学过的国家和地区,总结它们都分布在东半球。
问:西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美国。
2.众之联想1——位置和组成。
(1)美国领土由三部分组成,是世界第四大国。
本土48个州+哥伦比亚特区,海外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
(2)投影美国国旗,讲解美国国旗含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
(3)投影夏威夷和阿拉斯加景观图片: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中心,由火山爆发形成,本身也没有现代工业的发展,故其阳光、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加上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最高不超过摄氏33度,最低不下19度,其地理和生态平衡算得上是人间天堂。
阿拉斯加州纬度较高,有北极圈经过。
(4)观看泰微课视频《美国的地理位置》,了解美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九章西半球上的国家第一节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分析地形、气候等要素对美国农业
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识记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分布。
3、运用图文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移民国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分析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等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9.1美国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9.1美国第1课时》主要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美国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美国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较高,积极性较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美国的基本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国地理特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美国地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2.资料查询法: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3.讨论分析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美国典型的地理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美国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知识,同时呈现相关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对美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理解美国农业专业化分布及其成因。
4.通过读图、分析材料,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
5.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美国领土组成,自然条件。
2.通过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NBA球赛、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自由女神像……你一定非常熟悉这些事物,它们皆来自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国家——美国。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了解美国的领土组成、民族构成及经济状况。
二、讲授新课(一)移民国家1.地理位置: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出南、北美洲和巴拿马运河。
教师指出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
点出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国界线,该国界线以北部分,指出这为北美地区;再闪烁该国界以南的所有美洲国家,指出这些国家由于通行拉丁语而统一称为拉丁美洲地区。
进一步让学生比较西半球的地区划分与南、北美洲划分的差别。
强调地区划分以美国和墨西哥间的国界线为划分界线,而南、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使学生明确西半球有两个地区,即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
2.地理位置及其影响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为邻,南与墨西哥相接。
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东面与加拿大领土相接,西面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之中。
3.在地球的五带中,美国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二)人种和文化1.外来移民的大汇集多媒体播放美国城市街景图(图中内容突出大街上各种不同肤色的人们)。
提问:这是一幅美国城市人口景观图。
这幅图反映了美国人口有什么特点?小结:美国人口大约有2.78亿,在世界上居于第五位。
第一节美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自然概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
3.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地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掌握各自然要素之间、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学生收集美国经济发展对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3.学会分析美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以及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5.学会分析图像、表格等各种信息的方法。
6.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区)的主要因素。
7.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6~8名同学为宜。
2.教师课前制作本节中各课时相关内容的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时事新闻,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美国材料。
3.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工作,课前收集有关美国经济及其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等资料。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组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唐人街”的内容。
除开设餐馆、饮食店外,还经营中国刺绣、古玩、中药材等行业。
唐人街
生踊跃发言。
上的建筑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街口矗立着高大的中
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
地图的作用,
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大平原。
问题的目的在
落基山脉和阿以小组为单位,从位置、
两种主要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你能说出美国都有哪些著名的工业部门?
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