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长期喷施调节剂对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0.32 KB
- 文档页数:2
马铃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地胖哥效果研究摘要地胖哥是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马铃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地胖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地胖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起到降低株高、抗逆防倒、提高商品薯率的作用。
关键词地胖哥;马铃薯;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增产马铃薯是抚宁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1 300 hm2,平均产量30 t/hm2。
地胖哥是一种优良的专用块根、块茎作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它能显著增加作物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加速光合产物运转,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使营养物质迅速向块根、块茎输送并积累,从而增加植株的长势,增加淀粉和糖分含量,使植株地下部分迅速膨大,提高品质,提高单株的有效结实数,增加大、中块根、块茎的比率,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
为探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强马铃薯抗逆性,特安排了马铃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地胖哥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河北省抚宁县留守营镇盛铁营村,该村位于洋河冲击平原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为壤土,灌溉条件优越,试验地前茬作物为花生,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供试品种为荷兰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用种量2 625 kg/hm2。
试验药剂:地胖哥(氯化胆碱·萘乙酸,由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总有效成分含量18%,其中氯化胆碱含量17%,萘乙酸含量1%;剂型为可湿性粉剂)、高氮低磷高钾复合肥撒可富(17-8-16,河北天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福邦生物有机肥(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氮磷钾总养分≥6%,有机质≥40%,有效活菌数≥0.2亿个/g)。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2个处理,即喷施地胖哥和不喷施地胖哥对照(CK)。
小区面积180 m2,3次重复,随机排列。
共喷施3次,时间分别为5月5日、15日、25日。
1.3 试验实施3月15日播种,马铃薯起垄覆盖,宽窄行种植,垄高一般为10~15 cm,宽60 cm,垄间距90 cm,垄上种2行,2行间距20~25 cm,株距30~35 cm,用幅宽90 cm的膜覆盖垄面,留苗5.70万~6.75万株/hm2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及其限量标准研究进展姜楠;韦迪哲;王瑶;姜冬梅;王蒙【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在马铃薯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现状、主要作用,分析了国内外在马铃薯上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安全性评估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期刊名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5页(P39-43)【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马铃薯;限量标准;风险评估【作者】姜楠;韦迪哲;王瑶;姜冬梅;王蒙【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目前马铃薯已成为世界上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第4大粮食作物。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的推进,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越来越广泛,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已成为我国调整种植结构、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部分。
虽然传统的通过改善肥水等外部条件的栽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但挖掘潜力已十分有限。
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被应用于马铃薯的提质增产上,主要是通过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有目的地调控植物体内源激素系统,通过激素合成与代谢等内在机理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如运用得当,增产增效作用显著[1]。
近年来,滕州市紧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全力做大做强滕州马铃薯产业,积极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的“风向标”,2019年,滕州马铃薯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158.52亿元,成为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1]。
在马铃薯生产中,肥水的运筹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农户为追求产量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大对肥料的投入,一般采用肥料作基肥一次沟施或穴施在马铃薯种薯附近,这种“一炮轰”的施肥模式肥料损失严重,挥发或随水渗透地下造成烧苗和地下水源污染,肥料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缓解农业生态环境,本试验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设计不同基肥梯度下不同追肥方式处理,评价马铃薯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肥料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基肥与追肥比例,筛选出适宜当地耕作制度与气候条件最佳肥料施用模式,为马铃薯节本增效生产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8年1~5月、2019年1~5月在山东省滕州瑞弘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市庄马铃薯种植基地(35°6′46″N、117°1′18″E)进行。
供试土壤类型为潮土,沙质壤土,试验期间气象数据与播前0~20cm 供试土壤理化性状分别详见表1和表2。
试验地块地势平整,浇水管理一致,土壤肥力条件较好。
采用拱棚+黑白地膜,膜下滴灌,膜上覆土保护地种植技术。
1.2供试材料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优质脱毒种薯,由承德大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肥料为生物有机肥(有机质≥40%,有效活菌数≥1.3亿/g ,由山东沃地丰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复合肥料(45%硫酸钾型:N 、P 2O 5、K 2O 含量分别为15%、15%、15%,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肥料用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基金项目:山东省2017年度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孙翔(1986-),男,本科,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影响徐军【摘要】田间试验比较了天达2116水剂1500倍液、那氏齐齐发母液1000倍液、碧护15000倍液和乙-苯甲酸1500倍液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苗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使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等生育时期提前,提早成熟2~4 d,大中薯率、单株结薯量、单株产量增加,折合产量为27890.91~32218.18 kg/hm2,较对照增产9.03%~25.96%.【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马铃薯;商品薯【作者】徐军【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 744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马铃薯是庄浪县的三大主要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67万hm2左右,双行垄作、整薯坑种、脱毒种薯应用、增施钾肥和全膜垄作侧播等技术是商品薯生产的主要措施,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却一直是个空白。
为了验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商品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用天达2116、乙-苯甲酸、那氏齐齐发和碧护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苗期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指示马铃薯品种为庄薯3号,脱毒种薯。
供试药剂天达2116由山东天达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那氏齐齐发由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研制,0.136%碧护植物调节剂由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乙-苯甲酸由南京米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试验在庄浪县通化乡通边村进行。
当地海拔1959m,年均气温8.6℃,无霜期135d,降水量528mm。
试验地为旱地梯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肥力均匀,黑垆土。
播前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农家肥52500kg/hm2、尿素125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150kg/hm2,现蕾期追施尿素150kg/hm2。
《喷滴灌施肥灌溉马铃薯氮素吸收与农田氮平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喷滴灌施肥灌溉技术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对氮素的需求量大,因此,研究喷滴灌施肥灌溉下马铃薯氮素吸收与农田氮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喷滴灌施肥灌溉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的影响,以及其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 试验材料与地点试验在某省马铃薯主产区进行,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的马铃薯为试验材料。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2.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对照组和喷滴灌施肥灌溉组,每组设置三个重复。
喷滴灌施肥灌溉组采用适宜的氮、磷、钾配比进行施肥灌溉。
3. 测定指标与方法测定指标包括马铃薯植株氮素含量、氮素吸收量、农田氮素流失量等。
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农田生态学方法进行测定。
三、喷滴灌施肥灌溉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的影响1. 喷滴灌施肥灌溉对马铃薯植株氮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滴灌施肥灌溉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氮素含量。
与对照组相比,喷滴灌施肥灌溉组的马铃薯植株氮素含量在各个生长阶段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生长中期和后期,提高幅度更为明显。
2. 喷滴灌施肥灌溉对马铃薯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喷滴灌施肥灌溉能够显著增加马铃薯的氮素吸收量。
与对照组相比,喷滴灌施肥灌溉组的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氮素,从而提高其生物量和产量。
这表明喷滴灌施肥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四、喷滴灌施肥灌溉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1. 农田氮素流失量的变化采用喷滴灌施肥灌溉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农田氮素的流失量。
与对照组相比,喷滴灌施肥灌溉组的农田在生长季节内氮素流失量明显减少,这有利于保护环境并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2. 农田氮素的循环利用喷滴灌施肥灌溉技术能够促进农田氮素的循环利用。
通过合理的施肥配比和灌溉管理,可以实现农田内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氮素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促进种薯发芽收获后的马铃薯,经过3个月的贮藏后,芽即可萌发。
但不同的栽培型,进入休眠到解除休眠这一期间赤霉素与脱落酸的含量表现出负相关的变化。
由此可见,引起块茎休眠的是脱落酸,而赤霉素与脱落酸有拮抗作用,从而打破了马铃薯块茎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马铃薯块茎的萌发。
马铃薯种薯经用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打破种薯休眠期,一般可提早5~7d发芽。
挑选出无病种薯,放在0.5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10min,取出后放于温度为20℃左右的地方催芽。
处于休眠期的马铃薯块茎用赤霉素处理方法有多种:马铃薯用0.5~1mg/L药液浸10~15min,捞出阴干,在湿沙中催芽;或用10~20mg/L药液喷施马铃薯块茎,至表面湿润为止,8h后在喷一次,共喷3次;也可用0.5mg/L的药液浸泡种薯1~2h;或在马铃薯采收前10~30d用100mg/L的赤霉素喷施植株,均能促进薯块发芽,出芽多且整齐,腐烂率少。
在对萌发不利的寒冷和潮湿气候下,效果更为明显。
应用浓度不可过高,否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或使幼苗过于细长;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在高温下催芽,否则会引起植株徒长。
此外,于播种前,使用0.001%的石油助长剂溶液,浸种2h,或用1.2%氯乙醇溶液浸薯块5~20min,亦同样具有促进种薯萌芽的效果。
但对新收获的马铃薯的催芽效果不如赤霉素。
2. 控制马铃薯茎叶徒长控制茎叶生长,培育壮苗。
马铃薯栽种过密,土壤过于肥沃或施用氮肥始花期,使用2000~4000mg/L的丁酰肼药液,每亩叶面喷洒50kg。
可抑制茎节伸长,促进块茎膨大,提高单产7.8%~21%。
该药剂适于旺长田块,应用时要严格掌握好浓度,喷匀。
于马铃薯株高25~30cm时,使用250~300mg/L的多效唑药液,每亩叶药液,可抑制茎杆伸长,促进块茎膨大,增加产量。
但该药剂适用于旺长田块,增产显著。
于现蕾至初花期,使用2000~2500mg/L的药液,每亩叶面喷洒50kg,以叶面全部湿润为止,使茎块形成的时期提早1周,且使茎块的生长速度加快,单株产量提高30%~50%,同时使50g以上的大薯增加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