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等积变形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积变化问题等积变化问题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其基本特点是涉及到体积、面积、长度等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等积的,即变化前后的量是相等的。
解决等积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等积”的含义,即体积、面积、长度等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描述,建立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题目:有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增加了2cm,宽和高不变,体积增加了40立方厘米;宽增加了2cm,长和高不变,体积增加了60立方厘米;高增加了2cm,长和宽不变,体积增加了48立方厘米。
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解:设原长方体的长为l cm,宽为w cm,高为h cm。
根据题目描述,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程:1. 长增加2cm后,体积增加了40立方厘米:(l + 2) × w × h - l × w × h = 402. 宽增加2cm后,体积增加了60立方厘米:l × (w + 2) × h - l ×w × h = 603. 高增加2cm后,体积增加了48立方厘米:l × w × (h + 2) - l × w × h = 48将以上三个方程整理为一元一次方程组:1) (l + 2) × w × h - l × w × h = 402) l × (w + 2) × h - l × w × h = 603) l × w × (h + 2) - l × w × h = 48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l = 5 cm, w = 4 cm, h = 3 cm。
因此,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l × w × h = 5 × 4 × 3 = 60 立方厘米。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和差倍分、行程和日历等问题知识点1.和差倍分1.甲有图书60册,乙有图书36册,若要使甲、乙两人的图书一样多,则甲应给乙图书(B)A.11本B.12本C.13本D.14本【解析】设甲应给乙x本图书,由题意,得60-x=36+x,解得x=12,即甲应给乙图书12本.2.某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如下:中型汽车的停车费为6元/辆,小型汽车的停车费为4元/辆.现在停车场有50辆中、小型汽车,这些车共缴纳停车费230元,则中型汽车有(C)A.13辆B.14辆C.15辆D.16辆【解析】设该停车场内停放的中型汽车有x辆,则小型汽车有(50-x)辆.列方程,得6x+4×(50-x)=230,解得x=15,则该停车场内停放的中型汽车有15辆.3.连州某旅行社组织甲、乙两个旅游团分别到西安、北京旅游,已知这两个旅游团共有55人,甲旅游团的人数比乙旅游团的人数的2倍少5人,问:(1)若设乙旅游团的人数为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甲旅游团的人数;(2)甲、乙两个旅游团各有多少人?解:(1)甲旅游团有(2x-5)人;(2)由题意,得2x-5+x=55,解得x=20,∴2x-5=35(人).答:甲旅游团有35人,乙旅游团有20人.知识点2.行程问题4.两地相距600 km,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10 km,4 h后两车相遇,则乙车的速度是(A)A.70 km/h B.75 km/hC.80 km/h D.85 km/h【解析】设乙车的速度为x km/h,则甲车的速度为(x+10) km/h,根据题意,得4(x+x+10)=600,解得x=70.5.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从它进入320 m长的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共用了18 s,隧道顶部一盏固定的小灯灯光在火车上照了10 s,则这列火车的长为(B)A.190 m B.400 mC.380 m D.240 m【解析】设这列火车的长为x m,根据题意得320+x18=x10,解得x=400,即这列火车长为400 m.6. 为了参加2019年杭州马拉松比赛,爸爸与小明在足球场进行耐力训练,他们在400 m 的环形跑道上同一起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出发进行绕圈跑,爸爸跑完一圈时,小明才跑完半圈,4 min时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请问:(1)小明与爸爸的速度各是多少?(2)再过多少分钟后,爸爸在第二次追上小明前两人相距50 m?解:(1)设小明的速度为x m/min,则爸爸的速度为2x m/min,根据题意,得4(2x-x)=400,解得x=100,则2x=200.答:小明的速度为100 m/min,爸爸的速度为200 m/min;(2)设再经过y分钟后,爸爸在第二次追上小明前两人相距50 m,①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爸爸又比小明多跑了50 m,根据题意,得200y-100y=50,解得y=1 2;②爸爸第一次追上小明后,在第二次相遇前,爸爸又比小明多跑了350 m,根据题意,得200y-100y=350,解得y=72.答:再过12或72分钟后,爸爸在第二次追上小明前两人相距50 m.知识点3.日历问题7.[2018秋·丰台区期末]如图1,表中给出的是某月的月历,任意选取“H”型框中的7个数(如阴影部分所示),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研究,这7个数的和不可能的是(C)图1A.63 B.70C.96 D.105【解析】设“H”型框中的正中间的数为x,则其他6个数分别为x-8,x-6,x-1,x +1,x+6,x+8,这7个数之和为x-8+x-6+x-1+x+1+x+x+6+x+8=7x.由题意得A.7x=63,解得x=9,能求得这7个数;B.7x=70,解得x=10,能求得这7个数;C.7x=96,解得x=967,不能求得这7个数;D.7x=105,解得x=15,能求得这7个数.【易错点】行程问题中忽视两种情形需要分类讨论.8.A,B两地相距900 km,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为110 km/h,乙车的速度为90 km/h,则当两车相距100 km时,甲车行驶的时间是(D)A.4 h B.4.5 hC.5 h D.4 h或5 h【解析】设当两车相距100 km时,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 h,根据题意,得900-(110+90)x=100或(110+90)x-900=100,解得x=4或x=5.第2课时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形等问题知识点1.图形的面积1.用两根长12 cm的铁丝分别围成正方形和长与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B)A.9 cm2和8 cm2B.8 cm2和9 cm2C.32 cm2和36 cm2D.36 cm2和32 cm2【解析】∵用长12 cm的铁丝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故正方形面积为9 cm2,∵用长12 cm的铁丝围成长与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设宽为x cm,则长为2x cm,故2(2x+x)=12,解得x=2,则长为4 cm,宽为2 cm,故长方形面积为8 cm2.2.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比小正方形的边长长3 cm,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周长的2倍,则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C)A.4 cm2和1 cm2B.16 cm2和1 cm2C.36 cm2和9 cm2D.8 cm2和1 cm2【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3)cm,由题意,得2×4x =4(x +3),解得x =3,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6 cm ,故小正方形的面积为9 cm 2,大正方形的面积为36 cm 2.3.如图1所示,宽80 cm 的长方形图形由8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组成,求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图1解:设小长方形的宽为x cm ,则长为(80-x )cm ,依题意,有2(80-x )=3x +80-x ,解得x =20,∴长为60 cm.答:小长方形的长为60 cm ,宽为20 cm.知识点2.等积变形4.圆柱A 的底面直径为40 mm ,圆柱B 的底面直径为30 mm ,高为60 mm ,已知圆柱B 的体积是圆柱A 的体积的3倍,则圆柱A 的高为( B )A .45 mmB.454 mm C .90 mm D .20 mm【解析】 设圆柱A 的高为x mm ,由题意,得π×⎝ ⎛⎭⎪⎫4022·x ×3=π×⎝ ⎛⎭⎪⎫3022×60,解得x =454.5.把直径6 cm ,长16 cm 的圆钢锻造成半径为4 cm 的圆钢,锻造后的圆钢的长为__9__cm.【解析】 设锻造后的圆钢的长为x cm ,则V =πr 2h =π×(6÷2)2×16=π×42·x ,解得x =9.故锻造后的圆钢的长为9 cm.6.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9 cm ,6 cm ,4 cm 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为6 cm 的正方体铁块熔化,炼成一个底面直径为25 cm 的圆柱体.原长方体铁块的体积是__216__cm 3,原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是__216__cm 3,设要熔炼的圆柱体的高为x cm ,则圆柱体的体积是__432__cm 3,因此可列方程为__π×⎝ ⎛⎭⎪⎫2522x =432__. 【解析】 根据题意,得原长方体铁块的体积是9×6×4=216 cm 3;原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是63=216 cm 3;则圆柱体的体积是216+216=432 cm 3;可列方程为π×⎝ ⎛⎭⎪⎫2522x =432. 7.如图2所示,一个长方体容器里装满了果汁,长方体的长为12 cm ,宽为8 cm ,高为24 cm ,用果汁将旁边的圆柱体玻璃杯倒满.已知杯子的内径为6 cm ,高为18 cm ,这时长方体容器内的果汁高度是多少?(π取3.14,结果精确到0.01 cm)图2解:圆柱的体积为π×⎝ ⎛⎭⎪⎫622×18=162π≈508.68 cm 3, 设长方体内果汁的高度为x ,则12×8×x =12×8×24-508.68,解得x ≈18.70.答:这时长方体容器内的果汁高度是18.70 cm.8.在一个底面直径为5 cm ,高为18 cm 的圆柱形杯内装满水,将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为6 cm ,高为13 cm 的圆柱形瓶内,问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那么杯内的水还有多高?若未能装满,瓶内的水面离瓶口的距离是多少?解:底面直径5 cm 、高18 cm 的圆柱形瓶内体积为π×⎝ ⎛⎭⎪⎫522×18=450π4, 底面直径6 cm 、高13 cm 的圆柱形玻璃体积为π×(6÷2)2×13=117π,∵117π>450π4,∴未能装满.设瓶内的水面离瓶口的距离是x cm ,则π×(6÷2)2×x =117π-450π4,解得x =0.5.答:未能装满,瓶内的水面离瓶口的距离是0.5 cm.【易错点】面对复杂情况列方程时读不懂题意,找不出相互关系及等量关系.9.在环行自行车赛场内,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进行训练,他们的速度分别是甲每分钟23圈,乙每分钟34圈,丙每分钟12圈,他们同时出发,起点如图3所示(甲从A 点出发,沿圆周逆时针运动;乙从B 点出发,沿圆周逆时针运动;丙从C 点出发,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出发后__5__min 三人第一次相遇.图3【解析】设出发后x min后三人第一次相遇,由甲和乙相遇得:23x+14+16=34x,解得x=5,此时,甲逆时针行驶了23×5=103圈,当出发5 min后,丙顺时针行驶了12×5=52圈,13+12=56,此时,甲、乙、丙恰好第一次相遇.第3课时劳动力调配、工程、销售等问题1.知识点1.劳动力调配某服装厂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应怎样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配套?设x人做上衣,则做裤子的人数为__(54-x)__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8x=10(54-x)__,解得x=__30__.2.有一个专项加工茶杯的车间,一个工人每小时平均可以加工杯身12个,或者加工杯盖15个,车间共有90人.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多少时,才能使生产的杯身和杯盖正好配套?直接设元法:设安排加工杯身的人数为x,则加工杯盖的为__(90-x)__人,每小时加工杯身__12x__个,杯盖__15(90-x)__个,则可列方程为__12x=15(90-x)__,解得x=__50__.间接设元法:设共加工杯身x个,共加工杯盖x个,则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x12__人,加工杯盖的工人为__x15__人,则可列方程为__x12+x15=90__.解得x=__600__.故加工杯身的工人为__50__人.3.一个车间加工轴杆和轴承,每人每天平均可以加工轴杆12根或者轴承16个,1根轴杆与2个轴承为一套,该车间共有90人,应该怎样调配人力,才能使每天生产的轴承和轴杆正好配套?解:设x个人加工轴杆,则(90-x)个人加工轴承,根据题意,得12x×2=16(90-x),去括号,得24x =1 440-16x ,移项合并,得40x =1 440,解得x =36.则调配36个人加工轴杆,54个人加工轴承,才能使每天生产的轴承和轴杆正好配套. 知识点2.工程问题4.某项工作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若甲先做一天,然后甲、乙共同完成此项工作,设甲一共做了x 天,所列方程为( C )A.x +14+x 6=1B.x 4+x +16=1C.x 4+x -16=1D.x 4+14+x +16=1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如果先由甲队单独做5天,则剩下部分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还需要的天数是( A )A .9B .10C .12D .15【解析】 设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还需要的天数是x ,根据题意可得120×5+⎝ ⎛⎭⎪⎫120+130x =1,解得x =9. 6.学校图书管理员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80 h 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8 h ,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16 h 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则应该先安排多少人工作8 h?解:设应先安排x 人工作,根据题意得8x 80+16(x +2)80=1,解得x =2. 答:应先安排2人工作.知识点3.商品销售7.小陈妈妈做儿童服装生意,在“六一”这一天上午的销售中,某规格童装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盈利20%,求这种规格童装每件的进价.解:设这种规格童装每件的进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1+20%)x=60,解得x=50.答:这种规格童装每件的进价为50元.【易错点】解决销售问题需要弄清利润、利润率、打折、进价、售价等之间的关系.8.互联网“微商”经营已成为大众创业新途径,某微商平台上一件物品标价为300元,实际进价为200元,若想获利20%,则这件商品的折扣应为(B)A.七折B.八折C.九折D.八五折【解析】商品利润率为20%,则利润应是200×20%=40元,则售价是200+40=240(元).设该商品销售应按x折销售,则300x=240,解得x=0.8,即八折.故选B.第4课时银行利息问题知识点1.银行利息1.小明将前年春节所得的压岁钱买了一个某银行的两年期的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的年回报率为4.5%,银行告知小明今年春节他将得到利息288元,则小明前年春节的压岁钱为(B)A.6 400元B.3 200元C.2 560元D.1 600元【解析】设本金是x元,由题意,得4.5%x×2=288,解得x=3 200,即小明前年春节的压岁钱为3 200元.2.某人存入5 000元参加三年期储蓄(免征利息税),到期后本息和共得5 417元,那么这种储蓄的年利率为(C)A.2.58% B.2.68%C.2.78% D.2.88%【解析】设这种储蓄的年利率为x,由题意,得5 000+5 000×3x=5 417,解得x=2.78%.3.小明的爸爸买了利率为3.96%的3年期债券,到期后可获得本息共1 678.2元,则小明的爸爸买债券花了(A)A.1 500元B.1 600元C.1 700元D.1 800元4.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的纳税办法:利息税=利息×20%.银行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2.25%,今年小刚取出一年到期的本金及利息时,交了18元的利息税,则小刚一年前存入银行的钱为(C)A.2 400元B.1 800元C.4 000元D.4 400元【解析】设小刚一年前存入银行的钱为x元,根据题意,得2.25%×20%x=18,解得x=4 000.故小刚一年前存入银行的钱为4 000元.5.某人以两种形式共储蓄了800元,一种储蓄的年利率为10%,另一种储蓄的年利率为11%,一年到期去提取,他共得到利息85元5角,问两种储蓄他各存了多少钱?解:设他第一种存了x元,则第二种存了(800-x)元,则有10%x+11%(800-x)=85.5,解得x=250,800-x=550(元),答:第一种存了250元,第二种存了550元.6.小刚的妈妈有一笔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年利率为2.25%,利息税率为20%,到期纳税后的利息为180元,小刚的妈妈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解:设小刚的妈妈存入的本金是x元,由题意,得2.25%x(1-20%)=180,解得x=10 000.答:小刚的妈妈存入的本金是10 000元.知识点2.其他问题7.[2017·道里区校级模拟]七年级(2)班有46人报名参加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10人,两社都参加的有20人,则参加书画社的有__28__人.【解析】设参加书画社的有x人,根据题意,得(46+20-x)-x=10,解得x=28.8.七年级二班有45人,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两个社都不参加的有10人,问只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解:设参加书画社的有x人,根据题意,得(45+20-10-x)-x=5,解得x=25,25-20=5.答:只参加书画社的有5人.【易错点】没有弄清“本金、利率、存期、利息、利息税、本息和”之间的关系导致的错误.9.小彬将一笔压岁钱按一年定期储蓄存入“少儿银行”,年利率为10%,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的5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调到上次存款时年利率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63元.你能算出小彬的这笔压岁钱是多少吗?(“少儿银行”不缴纳利息税)解:设这笔压岁钱为x元,依据题意得出[x(1+10%)-50]×(1+5%)=63,解得x=100.答:小彬的这笔压岁钱是100元.。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2等积变形问题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2等积变形问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等积变形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但对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等积变形问题的解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等积变形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积变形问题的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积变形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积变形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等积变形问题的解决。
3.小组划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然后,提出等积变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典型的等积变形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等积变形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等积变形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积变形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等积变形问题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等积变形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了之前的内容后,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但是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积变形问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积变形问题的解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积变形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块矩形土地,长为a米,宽为b米,现在要将其变为正方形土地,求新的正方形土地的边长。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积变形问题,即原矩形土地的面积等于新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并解出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个实际的等积变形问题,然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等积变形问题的题目,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些关于等积变形问题的拓展问题,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他们对等积变形问题的理解。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 李友峰第4课时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击问题、几何问题学习目标:1.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和等积变形问题;(重点、难点)2.分清有关数量关系,能正确找出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等量关系.(难点) 学习重点: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和等积变形问题.学习难点: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追及问题和等积变形问题.一、知识链接 1.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__.2.长为a ,宽为b ,高为c 的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3.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4.半径为r 的圆的周长为_________,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5.A 、B 两地相距s 千米,甲从A 地出发到B 地,用时t 小时,甲的速度为___________.二、新知预习合作探究问题1: 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钟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 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问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分析:(1)线段图: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分钟,爸爸x 分钟行走的路程等量关系: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__________分钟.【自主归纳】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出发的追击问题中,等量关系为:快者所走的路程=慢者所走的路程之和.问题2:用直径为200毫米的圆钢,锻造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0毫米、300毫米和90毫米的长方体毛坯底板,应截取圆钢多少毫米?(计算时,错误!未指定书签。
浙教版-7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等积变形问题-每日好题挑选【例1】用一个棱长为20厘米的立方体容器(已装满水)向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10厘米和8厘米的长方体铁盒内倒水,当铁盒内装满水时,立方体容器中水的高度下降了。
【例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得正确的方程是。
【例3】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内部呈圆柱形的容器,它们内部的底面积分别为80cm2,100cm2,且甲容器装满水,乙容器是空的.若将甲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入乙容器中,则乙容器中的水位比原先甲容器中的水位降低了8cm,则甲容器的容积为cm3。
【例4】一辆自行车换胎,若新轮胎安装在前轮,则自行车行驶2500km后报废;若新轮胎安装在后轮,则自行车行驶1500km后报废.已知自行车在行驶一定的路程后可以交换前后轮轮胎,如果通过交换前后轮轮胎使一辆自行车的一对新轮胎同时报废,那么这对新轮胎一共支撑自行车行驶了km。
【例5】如图,6位朋友均匀地围坐在圆桌旁共度佳节,圆桌半径为60cm,每人离圆桌的距离均为10cm。
现又来了两名客人,每人向后挪动了相同的距离,再左右调整位置,使8人都坐下,并且8人之间的距离与原来6人之间的距离(即在圆周上两人之间的圆弧的长)相等.设每人向后挪动的距离为x(cm),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例6】拟有一玻璃密封器皿如图①,测得其底面直径为20cm,高为20cm,现装有蓝色溶液若干。
正放时的截面如图②,测得液面高10cm;倒放时的截面如图③,测得液面高16cm,则该玻璃密封器皿的总容量为cm3。
(结果保留π)【例7】一种圆筒状包装的保鲜膜如图所示,其规格为“20cm×60m”,经测量这筒保鲜膜的内径、外径的长分别是3.2cm, 4.0cm,则这种保鲜膜的厚度约为cm。
(结果精确到0.0001cm)【例8】爷爷病了,需要挂一瓶100mL的药液(如图所示),小明守在旁边,观察到输液流量是3mL/min,输液10min后,吊瓶的空出部分容积是50mL,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整个吊瓶的容积是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