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3
走进大自然课时:第二课时年级:一年级下册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山、水、树、花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基本元素2. 观察和想象大自然3. 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如山、水、树、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山、水、树、花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线条和色彩表现大自然,如用曲线画水,用绿色画树等。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元素进行绘画。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所学的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选择的自然元素。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观察力、想象力、线条和色彩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表现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表现大自然,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大自然的朋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环保意识能否得到提升。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的自然图片应尽量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湖泊、森林、草原、海洋等各种自然景观。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走近大自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走近大自然》。
本课以大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自然、表现自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学习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培养他们观察、发现美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然景物,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自然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播放大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观察与发现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动植物。
2.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
三、绘画实践1. 教师示范如何描绘自然景物,讲解绘画技巧。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第2课走近大自然一、导入二、观察与发现三、绘画实践四、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3.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绘画实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自然之美。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渐发展,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进行创作。
4.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如树叶、石头、树枝等)、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颜料、纸张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形状和材料,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来创作一些有趣的作品呢?学生:想!老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进大自然》吧!(二)讲授新课1. 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老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
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形状和材料吗?学生:树叶、石头、树枝……老师:对,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
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
大自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眼中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大自然中的景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大自然中的景物。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范画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大自然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地方,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美丽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进大自然》。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观察大自然(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景物吗?(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有山、水、树、花、草、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3)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大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表现大自然(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大自然吗?(学生回答)(2)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讲解绘画方法和技巧。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3.环保教育(1)教师问:同学们,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
六、板书设计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山、水、树、花、草、动物等。
表现大自然:绘画方法和技巧。
环保教育: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走进大自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山、水、树木、花草等,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让他们能够发现和欣赏自然美。
3.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山、水、树木、花草等。
2. 自然美的观察和感受。
3. 绘画和手工制作:如何用画笔和手工材料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美,以及如何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2. 观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让他们发现和欣赏自然美。
3. 绘画: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4. 手工制作:让学生用手工材料,制作自己观察到的自然元素,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5.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山、水、树木、花草等。
2. 自然美的观察和感受。
3. 绘画和手工制作:如何用画笔和手工材料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周围的自然环境,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
2. 让学生用手工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元素,如山、水、树木、花草等。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美,以及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2.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以及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如树叶、花瓣、石头、树枝等,这些材料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素材。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构思和加工,学生可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阶段,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但对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学会利用这些形状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拼贴、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尝试、评价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石头、树枝等)、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各种自然材料、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作品。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和资源。
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就能够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艺术品。
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学生:想!教师:那我们就出发吧!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大自然的景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大自然的景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大自然景物的图片和视频。
2. 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准备户外活动场地,便于学生观察大自然。
4.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和搜集与大自然相关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和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2. 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素材和资源,如树叶、石头、果实、种子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自然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和交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通过评价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和创造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大自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大自然,积极探索和创作,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融入到美术作品中。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象,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走进大自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并能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元素的认识:介绍大自然中的基本元素,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让学生对大自然有基本的了解。
2. 绘画技巧的讲解: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等,来表现自然景观。
3. 创意绘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教授他们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观。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幅有创意的自然绘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介绍大自然的基本元素,如树木、花朵、小动物等,并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观。
3. 实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走进大自然2. 内容:包括自然元素的认识、绘画技巧的讲解、创意绘画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富有创意,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美。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知,他们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观,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创作。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
1.了解大自然中的不同生物和环境。
2.熟悉自然场景的色彩和形状。
3.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自然场景的色彩和形状。
2.学习使用画笔和颜料的基础技能。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
2.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先引入课题“走进大自然”,带领学生思考并谈论大自然中的生物和环境。
学习内容
本课以自然场景为主题,学习“画大自然”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技能
教师向学生介绍画笔和颜料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不同生物和环境。
第二部分:学习表现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来表现自然中的颜色和形状。
课堂实践
在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和表现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制作自己的画作,展现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课堂总结
教师回顾课堂内容,强调学习表现技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评估
教师通过对学生制作画作的评估以及课堂表现、参与度和思考能力等为评估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
1.《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2.《美术教育》杂志。
3.李聪(2009),《美术教育与心理学》。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并知道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多样性。
3.通过绘画大自然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纸张、铅笔、颜料、画笔、海报纸、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导入(10分钟)1.老师先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最喜欢的大自然景物是什么。
2.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物,并简单描述一下。
3.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我们今天要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Step 2 探索大自然(15分钟)1.老师通过图片或实地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如花朵、树木、湖泊等,并鼓励学生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美丽之处。
2.老师重点介绍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多样性、美丽、和谐等。
Step 3 绘画大自然(50分钟)1.为了更好地表达大自然的美丽,老师示范如何用铅笔和颜料绘画大自然的景物,如一朵花、一棵树等,并解释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2.学生按示范进行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3.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的细节,如花瓣的形状、树叶的纹理等,并鼓励他们尽量用准确的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绘画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4 总结反思(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自由发言,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绘画的大自然景物,以及绘画的过程中的感受。
3.鼓励学生分享绘画的心得和体会,并引导他们思考大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四、教学延伸1.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用海报纸剪纸展示树木和花朵、用胶水和碎纸制作大自然的画面等。
2.鼓励学生到户外进行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通过写作、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程度。
2.评价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的程度,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走进大自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心;2. 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3. 初步掌握观察和描绘大自然的基本方法。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大自然:每位同学选定一种自然元素(如:树叶、花朵、河流、天空、动物等),进行连续三天的观察,记录下每天的变化和特点。
2. 描绘大自然:根据观察结果,用你最喜欢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摄影等)将你所观察的自然元素描绘出来。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要细致,记录要真实,每天都要有新的发现;2. 绘画或手工制作要体现出所选自然元素的特点,表现出你的创意;3. 摄影作品要求构图合理,光线运用得当,能真实反映出所选自然元素的特点;4. 每位同学要完成至少一项作业,并在作业完成后提交到指定平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记录的细致程度、描绘的真实性和创意性、美术作品的表现力等;2. 评价结果将以分数形式呈现,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班级或学校展示;3. 评价过程中,教师将邀请同学共同参与,增强互动性。
五、作业反馈:1. 同学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将批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同学;2.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与同学进行沟通,帮助其改进;3. 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将在班级内进行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
具体作业内容及操作步骤如下:一、观察大自然:1. 选定观察对象(如树叶、花朵、河流、天空、动物等),选择一个固定位置或移动观察;2. 每天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和特点,如颜色、形状、数量等;3. 可使用手机或相机进行拍照或录像,以便记录和对比。
二、描绘大自然:1. 根据观察记录,选择合适的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摄影等)进行创作;2. 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所选自然元素的特点,发挥创意进行表现;3. 完成后,将作品拍照或扫描,提交至指定平台。
注意事项:1.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观察和描绘,如有危险请及时告知教师;2. 在进行观察和描绘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爱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