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10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思想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开展进行整体性、长远性的规划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和城市规划的思想。
城市规划的根本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包括了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居住、工作、交通、休闲等方面的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它需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开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协调城市不同局部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规划者、市民等多方的合作。
城市规划思想1. 可持续开展可持续开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追求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开展的实现需要制定长远的开展战略和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
它还需要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为居民提供多种需求的满足。
2.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权益。
城市规划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等。
人本主义的实现需要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防止城市开展的不平衡现象。
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城市的社会包容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空间组织空间组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规划和组织,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并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
空间组织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益,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减少人口密集度,改善生活环境。
它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开展方向、居住区域的分布、商业区域的布局等因素。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使命之一。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相关内容2012-09-09 23:46:17|分类:城市规划原理|字号订阅一、城市的内涵“城市”一词最早见于战国史籍,《韩非子·爱臣》里讲到:“大臣之禄虽大,不得籍威城市”。
“今有城市之邑七十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
[1]现在关于城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几十种不同的释义,我们稍作探讨。
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乡村式城堡阶段,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这时“市”还没有出现;其二,城、市分离阶段,大致从夏初到西周前期,这时“市”虽已产生,但城的防御功能等与市的买卖交换功能等是各自分离、独立的;其三,城、市结合一体化阶段,从西周开始,城与市在逐渐有机地融合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集合性特点与综合性功能日益显现,从而最终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表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的形成。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和“市”在最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城”指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是防御性的概念,是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等目的而兴建的;“市”则是指特定的交换场所,是贸易、交易的概念,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城”的出现早于“市”。
后代的城市则是指“城”和“市”的有机结合体。
城市是以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我们将中国古代的城市定义为“城市是有着防御功能和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二、思想脉络一、殷商以前的“城”与“市”的发展关于城市的起源时间在历史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考古学界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居民村落,可以看成是城市的雏形。
[4]历史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早期城市的记载。
《汉书·食货志》记载:“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
”《中州杂俎·郡邑》记载:“黄帝筑邑,造五城。
”《汉书·效祀志》记载:“黄帝为五城十二楼。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城市建设,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重要思想。
18世纪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迅速扩展,工人阶级的产生引起了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关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增加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
此外,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美学和卫生环境。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城市成为国家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让步给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例如,波城市计划在法国提出,试图通过道路和大型开放空间的布局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健康。
此外,19世纪晚期的芝加哥市规划展示了大规模城市扩张的规划,引入了大型公园和市中心道路的设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城市规划开始受到社会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关注于社会公正和平等,例如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在其中逐渐建成了大型集体住宅区和公共交通系统。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功能分区、汽车交通和功能性建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城市规划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强调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规划试图通过关注社区需求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
21世纪初至今,城市规划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规划师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需求。
城市规划开始更加注重弹性、适应性和包容性,例如新加坡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和梅德斯昆的可持续社区规划。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逐渐从以建筑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全球化、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
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寻找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以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
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结合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以达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思想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倡导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下面就城市规划思想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核心。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规划应尽量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其次,人本主义思想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规划应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环境,并注重保护和恢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再次,综合协调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并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以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
此外,参与性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
城市规划应倡导广泛的参与,鼓励市民、专业人士和政府机构的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确保规划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
只有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确保他们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市民的利益。
再者,灵活与创新思想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
城市规划应注重灵活性,及时调整规划方案,以适应变化的城市需求和发展趋势。
总之,城市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指导原则和理念,它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综合协调、参与性以及灵活与创新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
只有在不断推进和完善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总结城市规划思想是指针对城市发展的情况和需求,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思想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行总结。
在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市设计和规划,比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布局和规划,都体现了对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思考和规划。
但古代城市规划主要是以政治和军事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注重城市的防御和治安。
进入现代社会,城市规划思想开始转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思想逐渐体现出以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特点。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思想有芝加哥学派和康德平兹学派。
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城市美”的概念,强调城市空间的美学价值,鼓励城市发展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康德平兹学派则主张城市规划要注重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的科学性,规划师应该成为决策者的顾问,并提出了“新城”的概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思想逐渐开始关注环境和社会因素。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思想有生态城市规划和新社区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新社区规划强调社交互动和社会公正,通过合理的社区设计和服务配置,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城市规划思想开始倡导智慧城市和可人居城市的理念。
智慧城市规划将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可人居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人性化,提倡“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情感体验。
总结来说,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以政治和军事为中心,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再到注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转变。
从单一的工业发展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思想逐渐从发展的背后思考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民众的福祉。
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v现代城市理论t关于城市发展、土地使用和城市空间组织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经济基础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人文生态理论、通达性理论、通讯理论、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地租和竞租理论、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行为—理论空间t关于城市本身,即城市规划是依据怎样的思想来改造城市规划的对象的•《雅典宪章》1933•《马丘比丘宪章》1977•《华沙宣言》1981•《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北京宪章》1999v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根据封疆范围,按城的规模等级来规划郊野的土地、人民以及各种生产基地,并布置“郊邑”和“鄙邑”,形成一个以城为核心,有国有野的城邦。
t《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有严格规定。
•周王城——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t《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在城市布局上提出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公(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社稷祖庙官民不相参v 中轴对称(朱雀大街)v履行了“旁三门”的理念v 两套城门(皇城和宫城)v“前市”:市场在南边,东西二市v 规整的方格路网v居住分别采用里坊制,108个坊皇城宫城西市东市9721m84km 2皇城内城《周礼》的典型格局v轴线对称v三套方城(内城、宫城、皇城),宫城居中v都城两边设有太庙和社稷(“左祖右社”)v商业集中在城北(“面朝后市”)t“天人合一”理念•象天法地:对形象与天体关系对应的探索•对应用数理的热烈追求•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组合伍子胥建吴都:“相土尝水,相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七十里。
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紫禁城“三、六”数目排列古代州府城市、苏州园林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中国包涵总结堪舆学、风水v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t古希腊t古罗马t中世纪t文艺复兴t17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前期Ø城邦的公共场所:广场和神庙、公共建筑、市民集会场所Ø体现了民主共和思想Ø炫耀和享乐Ø城市设施发展:浴池、斗兽场、广场、铜像、凯旋门、记功柱Ø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堡Ø教堂或修道院位于城市中心Ø城市广场成为了公共生活中心,并以教堂钟楼作为城市建筑制高点Ø城市设计在建筑外上形讲究整齐、统一和理性Ø修建了很多古典风格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Ø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形成绝对君权Ø轴线对称放射的街道、宏伟的宫殿(主导地位)和规整对称的广场123缺乏功能意识追求统一与秩序的需u西化规划形式v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t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城市规划思想总结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的前期,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考虑,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城市规划思想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理念和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规划实施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和要求。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总结城市规划思想。
首先,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要的基础上,保证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城市规划要在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同时,注重平衡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并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人性化和宜居性。
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如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满足人们的教育、医疗和休闲需求。
再次,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考虑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注重区域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例如,规划中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农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区域间的合作,共同解决区域性的问题,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此外,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注重扬长避短,发挥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优势。
例如,规划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思想要注重民主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听取。
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广泛利益的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参与。
例如,在规划过程中要进行公众听证和咨询,听取公众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符合公众的需求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