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知识框架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14
1、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原因与规律的科学。
2、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楚,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3、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4、幻觉:患者在周围的环境中并无任何刺激,但患者却能产生感觉。
5、抑郁症:经历了一次或多次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为抑郁症,也称为单相障碍,容易复发。
6、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的情绪。
7、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8、神经性呕吐: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心理障碍。
神经性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食欲,常与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有关,无器质性病变,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但由于总的进食量不减少,所以体重无明显减轻。
部分病人具有癔症性人格,表现为自我中心、好表演、易受暗示等。
9、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10、分离性障碍的病因:①生物学观点大脑功能缺失②心理动力学观点防御焦虑③行为学和社会文化学观点社会角色的分离④认知观点记忆功能失调11、物质滥用:指对药物的使用导致人们难以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且带来人际关系以及法律上的问题。
12、物质依赖:指对物质以强迫性的方式使用,并且从生理和心理上对人均造成了损害,随着使用物质而使人体产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时人就在生理上产生了对物质的依赖13、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4、多动症注意障碍:15、紧张型木僵状态:指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郁,常会保持同一姿势。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1.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
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2.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焦虑、压抑。
行为主义认为由于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持久冲突,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从而产生神经功能紊乱并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如抑郁症或癔病。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人的“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的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即“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1.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以下功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保障人正常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性。
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
2.李心天对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提出了以下四类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即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心理或行为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2)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
3.心理学上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条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即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现象与客观环境相一致。
如无现实依据的幻听、思维背离现实规律且坚信不移的妄想。
在精神病学上,常把有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所谓无自知力。
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间产生了差异与不统一。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1.感知障碍(1)感知过敏。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1、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2、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4、记忆减退:是指病人的记忆能力普遍降低的表现,即病人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常人或比本人发病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5、遗忘:对于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称为遗忘。
6、思维障碍:是由于某种外来的或体内有害因素的,破坏了人脑正常的活动规律或扰乱了人的思维的逻辑进程,在病理的基础上退到低级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联想形成一些反乎常人的逻辑概念做出了为反常人逻辑的判断和推理,从而丧失了正常正确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能力,对现实进行了歪曲的反映。
7、思维过程障碍:1、抽象和概括过程的障碍(水平下降、扭曲)2、联想过程的障碍(过度、贫乏、错乱)3思维逻辑进程的障碍(逻辑倒错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诡辩证、语词新作8、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9、被害性质的妄想:1、关系妄想2、被害妄想3、影响妄想4、嫉妒妄想10、夸大色彩的妄想:1、夸大妄想2、发明妄想3、钟情妄想11、自我贬斥性质的妄想:1、自责自罪妄想2、疑病妄想12、妄想产生的条件:1、病人在意识清醒下由于某种身体内、外的刺激物的作用,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出现异常,就可能在认知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发展成妄想。
2、妄想也可以在意;识障碍的条件下产生。
3、在情绪障碍的条件现产生妄想4、思维过程本身有障碍的条件下产生妄想5、在人格障碍的背景上产生妄想。
13、恐怖症:是一类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意转移的恐惧情绪。
14、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情感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次,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5、显著的精神运动型迟滞;6、紧张症性行为。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焦虑是因为自我需要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
✧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感觉障碍:(三个)感觉过敏:阈限降低,对刺激反应过强。
见于焦虑症、神经症、虚弱感觉减退:阈限增高,对刺激反应迟钝。
抑郁、木僵、意识障碍、脑意外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内感性不适(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精神分裂症、抑郁、神经症、脑外伤知觉障碍:(两个,两种情形)错觉:精神病错觉不能接受客观检验;意识障碍瞻望,错觉常带恐怖性质幻觉:均见于精神分裂症(除心因性幻觉外)幻听: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
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幻视:脑器质性变,高热幻嗅:颞叶癫痫或肿瘤幻味:精神分裂症幻触:癫痫等脑器质性变内脏性幻觉:位置很明确、部位很具体:严重抑郁症发作按幻觉体验的来源: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引发相应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不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到,产生于主观空间(脑内、牙齿内)按幻觉产生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存在、消失。
气功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鸣响(思维回响):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引发,内容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
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水中月”、“镜中花”,没有生机。
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窥镜症:认为自己面孔或形体改变形状: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常见的症状如下: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患者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诉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思维敏捷,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出来。
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或者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变态心理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1.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它是以人类异常心理或行为的症状表现及发生原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2.心理健康层次: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精神障碍3.鉴别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社会适应、人格改变、自知力、主动求治。
4.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5.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①经验标准(当事人的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判断)②症状标准(医学标准,有病理依据,心理测验结果)③文化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与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文化习俗是否冲突)④统计标准(指偏离平均值(常模)的程度)6.精神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DSM-IV 《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CCMD-3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和DSM诊断体系区别:CCMD: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DSM多轴诊断:临床综合征、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躯体疾病、社会心理和环境心理、总体功能评估。
7.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①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②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③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流派、模型不同)④对心理异常病程(发作过程,如周期性、发作性),病期(持续时间)的描述8.变态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相关研究抽样方法:病例控制抽样(事后因素设计):通过比较突出特征;人口特性抽样(高危抽样):进行前瞻性研究;血亲设计:评估遗传因素对心理异常的影响。
第二章1.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做出生物病理解释。
医学模型的解释包括:①遗传因素(高尔顿,天才是遗传的)②神经生化物质(脑内生化物质的改变,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是诱发精神障碍的重要原因)③生物病原体④脑损伤医学模型的治疗方法:化学治疗(药物),物理治疗(ECT电休克、精神外科)2.心理学模型①精神分析模型(弗洛伊德):心理异常是潜意识矛盾冲突的结果。
第一节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及区别第一单元正常心理、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2、思维障碍
4、自知力障碍
第二单元情感障碍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心理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性障碍、心理障
碍、癔症
第五节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
变态心理学重点整理(简单版)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的特征:(一)变态心理是统计学的偏离:(二)变态心理是社会规范的偏离:(三)变态心理是个人痛苦的体验(四)变态心理是行为功能障碍(五)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2.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变态心理学是在正常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异常心理活动,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形式和分类,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实践。
(2)具体任务包括4点:①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②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③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④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身心健康的维护3.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1)变态心理学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2)变态心理学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3)变态心理学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觉4.变态心理的定义:(1)广义:泛指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轻重不一的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总称。
(2)狭义:是指这种异常达到一定的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
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5.正常心理与变态心理的关系正常心理心理和异常心理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移行、相互转化和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只能是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的连续体。
第二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一、生物因素(1)物因素又称躯体因素,包括遗传、体质、结构、生理、生化、感染、年龄和性别等对变态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可以找到结构上或有形的病理变化。
(2)常见生物因素:(一)遗传(二)脑结构(三)躯体疾病(四)神经生化(五)化学物质(六)性别与年龄二、心理因素(1)“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个体异常心理形成的内在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点、认知过程、自我知觉、因果性归因、情绪状态、应对水平、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心理防卫方式、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状况、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1、变态心理学精神病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词,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而且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行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2、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个: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第二个:认为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以上述两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如下的五个判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叫力必多;②性心理发展在力必多驱动下经历三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对应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④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⑤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防御机制。
1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发展受挫会造成“固着”和“退化”;②焦虑体验:自我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③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以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出现神经症、心理障碍。
2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①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性特征上的区别;②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③神经衰弱与癔病:前者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后者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3人本主义的解释①潜能的性质和特点——趋向完美②心理异常的原因:潜能受阻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存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3、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1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组织正常运行;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4、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四标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的区分:郭念峰三原则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内在心理活动的一致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绪论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冬季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工作重点: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待定】?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病程实验,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CCMD-3的主要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疮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儿茶酚胺3、去甲肾上腺素4、多巴胺5、5-羟色胺6、r(伽马)-氨基丁酸7、神经肽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幻觉相关:幻觉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见到。
不过对正常人来说一般都是片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如果反复出现大量的幻觉或持续时间很长就应看做是病理状态。
作为病理过程的幻觉,按其内容的性质来看,可以是肯定的,中性的,否定的与命令性的。
分类:1、按照感知器官的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唤触以及内脏和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第一节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及其区分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精神障碍症状学总表感知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错觉和幻觉错觉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幻觉一般都是病理性的。
错觉是有对象性的知觉,只不过知觉发生了错误,而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
概念辩析: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
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哪个更严重?答案是内脏性幻觉,因为内脏的痛觉(见基础心理学)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概念辩析:思维鸣响是思维障碍吗?思维鸣响在有的教科书里放到思维障碍中,有的教科书放到知觉障碍中,笔者认为思维鸣响虽然有“思维”二字,但从定义上讲还是一种特殊的幻觉思维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思维活动都减少,但后者语速不减慢概念辩析:强制性思维和强迫性思维两个概念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性思维见于强迫症概念辩析:思维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云集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的思维中还有属于患者自己的思维,受患者自己支配;而思维云集的思维活动完全不受患者本人支配,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内容概念辩析: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情感障碍的分类概念辩析:情感迟钝的情感淡漠情感迟钝,比如对亲属变得不体贴,对朋友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且不生动。
变态心理学得定义与对异常心理得解释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得症状
精神障碍症状学总表
感知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错觉与幻觉
错觉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幻觉一般都就是病理性得。
错觉就是有对象性得知觉,只不过知觉发生了错误,而幻觉就是无对象性得知觉。
概念辩析: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
内感性不适就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就是知觉障碍。
内感性不适得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哪个更严重?答案就是内脏性幻觉,因为内脏得痛觉(见基础心理学)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与放射性得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得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概念辩析:思维鸣响就是思维障碍吗?
思维鸣响在有得教科书里放到思维障碍中,有得教科书放到知觉障碍中,笔者认为思维鸣响虽然有“思维”二字,但从定义上讲还就是一种特殊得幻觉
思维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
思维迟缓与思维贫乏得思维活动都减少,但后者语速不减慢
概念辩析: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
两个概念虽然一字之差,但就是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性思维见于强迫症
概念辩析:思维插入、思维被夺与思维云集
思维插入与思维被夺得思维中还有属于患者自己得思维,受患者自己支配;而思维云集得思维活动完全不受患者本人支配,没有属于自己得思维内容
概念辩析:关系妄想与其她妄想
其她类型得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得成分,比如被害妄想得实质也就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得实质也就是关系妄想,但就是如果符合典型得被害妄想得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就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
精神发育迟滞得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得水平,而痴呆患者则就是曾经有过正常得智力水平后又衰退得结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情感障碍得分类
概念辩析:情感迟钝得情感淡漠
情感迟钝,比如对亲属变得不体贴,对朋友不关心,对工作不认真,情感反应不鲜明且不生动。
此种症状多见于精神
分裂症与某些器质性精神病得早期。
情感迟钝继续发展,则变成情感淡漠,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得情感反应,即使生死离别、久别相逢也若无其事,无动于衷。
平时面部表情平淡呆板,冷漠无情,内心体验日渐贫乏,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迟钝。
这就是精神分裂症晚期与严重器质性痴呆症患者得症状。
意志行为障碍分类表
概念辩析:精神分裂得意志减退与抑郁状态得意志减退
两类患者得意志活动,比她们正常时都有明显得减少,这就是两者得相同点。
但就是前者缺乏内心体验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常见得精神障碍症状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评估心理健康得标准
许又新得神经症定性评定法
许又新得神经症定量评定法
易错考点
区分心理冲突就是常形还就是变形得意义就是为了帮助区分神经症与心理问题(一般、严重),而不就是帮助区分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得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得区分
第七节压力与健康
压力得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