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轨枕
- 格式:doc
- 大小:511.00 KB
- 文档页数:35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混凝土及钢筋耗量表在铁路建设中,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为铁轨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平稳。
不同型号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在设计和使用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所需的混凝土和钢筋用量也有所差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以及对应的混凝土和钢筋耗量情况。
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1、Ⅰ型轨枕Ⅰ型轨枕是我国早期广泛使用的一种轨枕型号。
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
然而,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Ⅰ型轨枕在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方面逐渐显露出不足。
2、Ⅱ型轨枕Ⅱ型轨枕在Ⅰ型轨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它采用了更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
3、Ⅲ型轨枕Ⅲ型轨枕是目前我国铁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轨枕型号。
它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Ⅲ型轨枕的设计和制造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能够有效降低轨道的维修成本。
二、混凝土耗量混凝土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主要材料之一,其用量直接影响轨枕的成本和性能。
1、Ⅰ型轨枕的混凝土耗量相对较少,一般在每根 200 公斤左右。
但由于其承载能力有限,在重载铁路和高速铁路中已逐渐被淘汰。
2、Ⅱ型轨枕的混凝土耗量有所增加,通常每根在 250 公斤左右。
这种增加的混凝土用量有助于提高轨枕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Ⅲ型轨枕由于其更高的性能要求,混凝土耗量进一步提高,每根大约在 300 公斤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实际耗量还会受到轨枕的具体尺寸、设计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三、钢筋耗量钢筋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起到增强和抗拉的作用,其用量对轨枕的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1、Ⅰ型轨枕的钢筋耗量相对较少,一般每根在 20 公斤左右。
2、Ⅱ型轨枕的钢筋用量有所增加,大约每根在 25 公斤左右。
3、Ⅲ型轨枕由于其更高的承载要求,钢筋耗量通常在每根 30 公斤以上。
同样,钢筋的实际耗量也会受到轨枕的设计和生产等因素的影响。
轨枕名词解释轨枕是铁路上的一种重要构件,它是支撑铁路轨道的基础,承载着列车的重量和运行压力。
在铁路建设和维护中,轨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轨枕的定义、种类、制作材料、安装方式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轨枕及其在铁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轨枕的定义轨枕是指位于铁路轨道下方,支撑轨道和承载列车荷载的木质或混凝土构件。
轨枕的主要作用是固定轨道、分散列车荷载、保证列车平稳运行。
轨枕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铁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二、轨枕的种类按照材料分类,轨枕可以分为木质轨枕和混凝土轨枕两种。
1. 木质轨枕木质轨枕是指用木材制作的轨枕。
木质轨枕具有重量轻、弹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其使用寿命较短,易受潮、虫蛀和腐烂等问题的困扰。
2. 混凝土轨枕混凝土轨枕是指用水泥、沙子、石子、钢筋等材料制作的轨枕。
混凝土轨枕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不易老化等优点,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较高。
按照形状分类,轨枕可以分为T形轨枕和P形轨枕两种。
1. T形轨枕T形轨枕是指轨枕的横截面呈T形。
T形轨枕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变形、磨损等问题。
2. P形轨枕P形轨枕是指轨枕的横截面呈P形。
P形轨枕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其制作难度大,价格较高。
三、轨枕的制作材料轨枕的制作材料主要有木材和混凝土两种。
1. 木材轨枕的木材一般采用松木、橡木、榆木等树种。
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其耐久性。
2. 混凝土轨枕的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沙子、石子、钢筋等材料组成。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具制作、混凝土浇注、养护等工序。
四、轨枕的安装方式轨枕的安装方式主要有直接固定式和夹持式两种。
1. 直接固定式直接固定式是指将轨枕直接固定在轨道底板上,通过螺栓、钢钉等固定件将其固定在轨道上。
2. 夹持式夹持式是指将轨枕放置在轨道底板上,通过夹持装置将其夹紧在轨道上。
夹持式安装方式具有安装方便、调整方便等优点。
混凝土枕分类及尺寸(一)混凝土枕分类混凝土枕,根据其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一般混凝土枕、混凝土岔枕及混凝土桥枕3种。
一般混凝土枕(以下简称混凝土枕),技术比较成熟,已列为部标准,目前已经大批铺设使用。
混凝土岔枕,经过多年来的铺设试验,岔枕本身强度、弹性均有所提高,扣件也有明显改进,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混凝土桥枕分有碴桥面带护轮轨的混凝土桥枕和钢桥用的混凝土桥枕两种。
有碴桥面带护轮轨的混凝土桥枕已铺设使用,钢桥用混凝土桥枕现正在铺设试验中。
(二)混凝土枕特性我国铁路已广泛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枕以代替木枕,与木枕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源丰富;2.适宜于工厂化生产,规格一致,保证线路质量均匀;3.强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一般为木枕的3~4倍;4.道床阻力大,线路的稳定性好,适合铁路的高速大运量要求,且节约木材。
其缺点如下:1.弹性差,在同样荷载作用下所受的冲击力大(比木枕约大25%);2.对道床铺设要求较高,除了增大道床厚度外,还须铺设缓冲垫层;3.重量大,Ⅰ、Ⅱ型混凝土枕一般在220~250 kg,Ⅲ型混凝土枕一般为350 kg左右,人工更换混凝土枕不便。
钢筋混凝土轨枕可分普通混凝土轨枕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两者本质区别在于后者在制造时应用了预应力技术。
普通混凝土枕强度较低,抗裂性差,容易开裂失效,线路上极少铺设。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制作时给混凝土施加强大的预压应力,弥补了普通混凝土轨枕的缺点,在我国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我国铁路上,曾先后试铺过多种类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如“弦Ⅱ—61A”、“弦61”、“筋63”、“弦65一B”、“筋69”、“弦69”、“筋81”、“丝81”、“弦79”等型号。
其符号“弦”、“丝”表示采用的钢筋为高强度钢丝,“筋”表示的钢筋是粗钢筋;“61”、“69”、“79”、“81”等表示设计年份。
79型以前的混凝土轨枕统称为旧轨枕。
我国现用混凝土轨枕标准分为三级,并与不同类型轨道配套使用,其适用范围如表6—6所示。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轨道基础建设的工法。
该工法通过预先制作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以提高轨枕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少施工周期和成本。
二、工法特点1. 高强度和稳定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采用预应力技术加固,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和变形。
其材料优于传统的混凝土轨枕,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快速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采用预制工艺,工厂化生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
施工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3. 提高施工质量:预制过程可以保证轨枕的几何形状和质量的一致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
4. 维护方便: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维修和更换相对简单,只需替换轨枕即可。
三、适应范围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预制施工工法适用于铁路轨道基础建设,包括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普通铁路。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该工法通过先制作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轨枕上预留的张拉孔用于预应力钢束的锚固,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使轨枕产生压应力,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工程设计根据实际的轨道要求和承载能力确定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尺寸、预应力大小和布置。
预应力钢束在施工现场进行张拉,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应力传递和锚固后,轨枕达到稳定状态。
五、施工工艺1. 预制轨枕: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选取适当的原材料,通过模具和混凝土浇筑制作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2. 钢筋张拉: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中预留的张拉孔中穿入预应力钢束,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并进行锚固。
3. 预应力传递: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应力传递,确保预应力传递到轨枕中,使其达到预设的应力状态。
4. 轨枕安装:使用起重设备将预制好的轨枕安装到施工现场的轨道基础上。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计划和工期安排,确定工程所需的人员数量和职责分工。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混凝土及钢筋耗量表在铁路建设中,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是确保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型号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在尺寸、承载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所需的混凝土和钢筋用量也各不相同。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以及对应的混凝土和钢筋耗量情况。
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作用与重要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主要用于承受钢轨传递的压力,并将其均匀地分布到道床基础上。
它们为铁路轨道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减少了轨道的变形和沉降,有助于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同时,良好设计和制造的轨枕还能够延长铁路轨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二、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1、Ⅰ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这种轨枕是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中常用的型号。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承载能力相对较低。
一般适用于低速、轻型铁路线路。
2、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相比Ⅰ型轨枕,Ⅱ型轨枕在尺寸和承载能力上都有所提升。
它能够适应更高的列车速度和更大的轴重,广泛应用于中速铁路线路。
Ⅲ型轨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型号,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耐久性。
适用于高速、重载铁路线路,能够满足现代铁路运输对轨道结构的高要求。
三、不同型号轨枕的混凝土耗量1、Ⅰ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通常情况下,Ⅰ型轨枕的混凝土用量约为_____立方米。
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_____,以确保轨枕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
2、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Ⅱ型轨枕的混凝土用量相对较多,约为_____立方米。
由于承载要求的提高,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也相应提升至_____。
3、Ⅲ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Ⅲ型轨枕由于尺寸较大且承载能力强,混凝土耗量约为_____立方米。
为了满足高速重载的需求,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达到_____。
四、不同型号轨枕的钢筋耗量1、Ⅰ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Ⅰ型轨枕中所使用的钢筋数量相对较少,约为_____千克。
钢筋的布置和规格经过精心设计,以提供必要的预应力和增强轨枕的抗裂性能。
Ⅱ型轨枕的钢筋用量较Ⅰ型有所增加,约为_____千克。
混凝土轨枕混凝土轨枕模板范本:混凝土轨枕是一种用于铁路轨道的重要支撑组件,在铁路建设和维护中起到承重、固定轨道、减震、隔振等作用。
本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轨枕的材料、制造工艺、安装方法和维护要点等内容。
一、混凝土轨枕的材料1.1 主材料混凝土轨枕的主要材料是普通混凝土,其配制比例应符合国家标准,强度等级应满足铁路运营要求。
此外,还需添加外加剂,如缓凝剂、塑化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工艺性能和使用寿命。
1.2 钢筋混凝土轨枕中通常会嵌入钢筋,以提高其抗弯强度和抗震性能。
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钢筋受到腐蚀。
二、混凝土轨枕的制造工艺2.1 模具准备为了保证混凝土轨枕的形状和尺寸准确,制造前需要准备合适的模具。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表面要光滑平整,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会产生变形或漏料现象。
2.2 混凝土配料和搅拌将准备好的混凝土材料按照配比比例进行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搅拌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混凝土过度凝固或过早凝固。
2.3 浇筑和养护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振动,以去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并使其充分密实。
浇筑后的混凝土轨枕需要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使其正常硬化。
三、混凝土轨枕的安装方法3.1 轨枕摆放在铺轨之前,需先将混凝土轨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摆放,保证其间距和位置准确。
轨枕的摆放应平整、密实,并注意避免轨枕之间的错位和倾斜。
3.2 固定轨枕将铁轨放置在轨枕上,并使用合适的固定件将其固定在轨枕上,确保轨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固定件的选择应根据轨道类型和使用要求来确定,通常包括钢钉、膨胀螺栓等。
四、混凝土轨枕的维护要点4.1 清洁定期清洁混凝土轨枕的表面,去除积尘和杂物,以保持其外观整洁。
清洁时应注意避免使用腐蚀性物质或过度力量,以免对轨枕表面造成损伤。
4.2 检查定期检查混凝土轨枕的表面和固定件的状态,发现有裂纹、变形或松动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混凝土及钢筋耗量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是一种高强度、高耐久性、高寿命的轨道设备,其承重能力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轨枕。
它通过预先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外力对轨枕的冲击和变形,提高了轨道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广泛应用于各种铁路、地铁、轻轨等交通建设中。
以下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混凝土及钢筋耗量表。
一、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型号及规格1、普通型:2150mm×250mm×160mm2、防滑型:2150mm×250mm×160mm3、板式型:2150mm×250mm×160mm4、机械式:2150mm×250mm×160mm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混凝土配合比及配料表1、普通型:混凝土配合比:C30水泥:350kg水:170kg石子:1000kg建筑砂:750kg外加剂:4.5kg2、防滑型:混凝土配合比:C50 水泥:455kg水:190kg石子:940kg建筑砂:540kg外加剂:6.5kg3、板式型:混凝土配合比:C50 水泥:425kg水:190kg石子:950kg建筑砂:640kg外加剂:6.5kg4、机械式:混凝土配合比:C50 水泥:450kg水:190kg石子:930kg建筑砂:630kg外加剂:7kg三、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钢筋配筋表1、普通型:∮10钢筋:4根∮12钢筋:2根2、防滑型:∮12钢筋:4根∮16钢筋:2根3、板式型:∮12钢筋:6根∮14钢筋:2根4、机械式:∮12钢筋:6根∮16钢筋:2根由上表可见,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型号及规格有普通型、防滑型、板式型和机械式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钢筋配筋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进行选择。
定制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其类型、规格、混凝土配合比和钢筋配筋等参数。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优点是结构坚固、抗震抗风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轨道板的应力、减少轨道板变形、避免轨道板损坏等问题。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是一种在铁路建设中常用的结构件,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列车的重载和震动,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准备、制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检验等环节。
一、材料准备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制作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钢筋和预应力钢束等。
首先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准确计量各种原材料,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
水泥、砂子和骨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钢筋和预应力钢束需要经过拉拔和切割等加工工序,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预应力。
二、制模制模是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的关键环节。
制模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具,并严格按照模具的尺寸和形状要求进行操作。
在制模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具的平整度和尺寸的准确性,以保证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轨枕。
三、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模具中进行,可以采用人工浇筑或机械浇筑的方式。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以充分填充模具,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同时,需要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空隙。
四、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主要包括湿养护和覆盖养护两种方式。
湿养护是指在浇筑后立即进行喷水或覆盖湿润材料,以保持混凝土中的水分,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
覆盖养护是指在浇筑后用塑料薄膜或湿润的麻布等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水分的蒸发,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五、检验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和预应力等方面。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是检查轨枕表面是否有裂缝、破损和起砂等缺陷。
尺寸偏差检验主要是测量轨枕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参数,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强度和预应力检验主要是进行抗压强度和预应力的测试,以评估轨枕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准备、制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检验等环节。
新II型水泥轨枕介绍:
铁路上用的混凝土枕木又叫砼枕,以Ⅱ型和新Ⅱ型为主,铁路枕木要求比矿山枕木要严格的多,在使用年限,性价比都要比木枕要合适的多,所以现在的铁路上绝大部分都是用的水泥轨枕。
新II型水泥轨枕是承载钢轨的物体,是铁路和专用轨道铺设和承载设备铺垫的材料。
新II型水泥轨枕材源广泛,规格同一,弹性均匀,绝缘性好,稳定性高,不受天气温度等外在条件的影响,不腐烂使用寿命长。
新II型水泥轨枕需要蒸汽脱模一次成型,外观光滑,里面坚硬,并含有多根螺纹钢。
新II型水泥轨枕规格及安装:
新II型水泥轨枕有12kg,15kg,18kg,22kg,24kg,30kg,38kg,43kg钢轨用的规格都不一样订货时需说明。
新II型水泥轨枕30kg-轨距600mm的按安装方式常用的有三种,一种是U型环的,一种是螺栓压板的,一种是弹簧紧固件的。
30kg-轨距600mmU型环的水泥枕木尺寸是:长1200mm,高150mm,底宽200mm上宽为120mm,整体为梯形,内有5根8mm粗的高强螺纹钢为主筋,多根4mm粗的高强螺纹钢为箍筋,水泥标号为C40.
30kg-轨距600mm螺栓压板型的水泥枕木尺寸是:长1200mm,高145mm,底宽200mm,上宽120mm,整体为梯形,内有5根8mm粗的高强螺纹钢为主筋,多根4mm粗的高强螺纹钢为箍筋,水泥标号为C40,每根轨枕配套的配件是:4套M18的6.8级高强螺栓,4块压板,2块橡胶垫板。
30kg-轨距600mm螺弹簧紧固件的水泥枕木的尺寸和螺栓压板型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在轨枕上面预埋了两个紧固件,在安装时把弹簧固定件一头穿入预埋的紧固件上面的空里,一头压住钢轨的底部就可以了,安装后非常牢固。
我国混凝土轨枕使用分析1. 前言自1956年我国研制出预应力混凝土枕以来截止到2002年底,铺设混凝土枕总数已达1.625亿根,占各类轨枕总数的76%,其中Ⅲ型枕837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2%,Ⅱ型混凝土枕9618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9.2%,Ⅰ型和69型枕仍有4360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32.2%,桥岔枕约有452.3万根。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型号轨枕的承载能力与在使用中铺设的线路条件并不完全匹配,产品质量不尽人意,致使一些轨枕提前出现伤损,有些伤损甚至比较严重,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对行车安全不利。
2002年秋检资料统计:Ⅲ型枕伤损率为0.1%,老Ⅱ型枕伤损率为0.7%,Ⅰ型和69型枕伤损率为4.9%。
2.Ⅰ型混凝土轨枕早在1953年铁道部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了混凝土轨枕代替木枕的研究工作,于1954年开始进行轨枕试制和试铺,铁道部于1957年起开始建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制造工厂。
1961年铁道部有关单位总结现场使用经验,编制了“弦Ⅱ-61A”型预应力钢弦混凝土轨枕的设计图,并开始了批量生产。
总的说来,到1984年Ⅱ型混凝土轨枕鉴定前主要生产和使用的混凝土轨枕有两大类:(1)69型混凝土枕69型是按建设型机车,轴重21t、85km/h、1840根/km进行设计的。
该枕1995年约占铺设总数的50.0%,以后基本不生产。
(2) I型混凝土枕1979年在69型枕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将轨枕外型尺寸统到与Ⅱ型枕一样,强度与69型等强,最后统一为I型混凝土枕(弦79型和筋79型)。
与69型枕比较,I型枕中间断面高度由155mm增至165mm,提高了中间断面正弯距的承载能力,端头由原斜坡改为平坡;在螺栓孔围增设了螺旋筋,在轨枕端头增设了箍筋。
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轨枕截面疲劳承载能力:轨下断面11.1kN·m,中间断面负弯矩8.03kN·m;而按照给定的线路条件,轨枕截面承受的荷载弯矩为:轨下断面11.8kN·m,中间断面负弯矩10.1kN·m。
我国混凝土轨枕使用分析1. 前言自1956年我国研制出预应力混凝土枕以来截止到2002年底,铺设混凝土枕总数已达1.625亿根,占各类轨枕总数的76%,其中Ⅲ型枕837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2%,Ⅱ型混凝土枕9618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59.2%,Ⅰ型和69型枕仍有4360万根,占混凝土枕总数的32.2%,桥岔枕约有452.3万根。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型号轨枕的承载能力与在使用中铺设的线路条件并不完全匹配,产品质量不尽人意,致使一些轨枕提前出现伤损,有些伤损甚至比较严重,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对行车安全不利。
2002年秋检资料统计:Ⅲ型枕伤损率为0.1%,老Ⅱ型枕伤损率为0.7%,Ⅰ型和69型枕伤损率为4.9%。
2.Ⅰ型混凝土轨枕早在1953年铁道部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了混凝土轨枕代替木枕的研究工作,于1954年开始进行轨枕试制和试铺,铁道部于1957年起开始建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制造工厂。
1961年铁道部有关单位总结现场使用经验,编制了“弦Ⅱ-61A”型预应力钢弦混凝土轨枕的设计图,并开始了批量生产。
总的说来,到1984年Ⅱ型混凝土轨枕鉴定前主要生产和使用的混凝土轨枕有两大类:(1)69型混凝土枕69型是按建设型机车,轴重21t、85km/h、1840根/km进行设计的。
该枕1995年约占铺设总数的50.0%,以后基本不生产。
(2) I型混凝土枕1979年在69型枕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将轨枕外型尺寸统到与Ⅱ型枕一样,强度与69型等强,最后统一为I型混凝土枕(弦79型和筋79型)。
与69型枕比较,I型枕中间断面高度由155mm增至165mm,提高了中间断面正弯距的承载能力,端头由原斜坡改为平坡;在螺栓孔围增设了螺旋筋,在轨枕端头增设了箍筋。
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轨枕截面疲劳承载能力:轨下断面11.1kN·m,中间断面负弯矩8.03kN·m;而按照给定的线路条件,轨枕截面承受的荷载弯矩为:轨下断面11.8kN·m,中间断面负弯矩10.1kN·m。
显然,轨枕承载能力不足,特别是中间断面负弯矩承载能力相差更远。
轨枕截面静载抗裂弯矩为:轨下断面15.7kN·m,中间断面负弯矩11.3kN·m。
由于69型枕与I型枕设计承载能力等强,一般也统称为I型混凝土枕。
根据各方面的调查发现I型混凝土枕主要问题为:①轨下截面强度不足,调查发现:接头轨枕轨下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84%,非接头轨枕轨下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42%。
②中间截面设计承载力偏低。
由于截面强度不足,要求中间道碴掏空,这种要求掏空过长,过深,造成轨下塌碴,严重影响轨下截面的承载能力和增加中间截面的正弯距;掏空不足,会使轨枕中间截面负弯距因“垫腰”而开裂,调查发现:接头轨枕中间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40%,非接头轨枕中间截面正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9.4%,接头轨枕中间截面负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26%,非接头轨枕中间截面负弯矩裂纹占调查总数的9.4%,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各养路工区对于轨枕中间掏空长度的掌握按“宁长勿短“的原则执行。
现场普遍要求提高轨枕中间截面设计强度,养路作业不再掏空中间截面道碴。
③没有设置螺旋筋和箍筋的69型枕以前的轨枕,普遍出现沿两轨下四个螺栓孔方向而形成的纵向长大裂纹,失效率较高。
1990年对广深线的调查结果表明:69型枕大部分出现沿四个螺栓孔的纵向长大裂纹,最大裂纹宽度达4~5mm,造成螺栓道钉的锚固作用完全失效,危及行车安全,在某一节轨排的46根轨枕中有36根出现了纵裂。
3. Ⅱ型枕3.1 Ⅱ型枕选型的技术研究分析3.1.1引言Ⅱ型混凝土枕的研发开始于1978年,原称“81型”轨枕,1984年2月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鉴定以后改称Ⅱ型混凝土枕,包括S-2型枕和J-2型枕两种,到目前为止已生产和铺设1亿多根。
目前,我国已停止生产S-2型枕(图号:TB1877-87),继续生产和使用并且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的Ⅱ型枕主要有J-2(图号:专线3227-85)、YⅡ-F(图号:专线3385-3)、TKG-2(图号:研线9840)、新Ⅱ型枕(图号:研线0121)和YⅡ-T型(以下除特殊说明的以外,新Ⅱ型枕以外的Ⅱ型枕统称老Ⅱ型枕)。
这些轨枕的长度都是2.5米,除新Ⅱ型枕外,其余都是老Ⅱ型枕的钢模,它们结构设计性能及使用条件上存在着差别。
这里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它们的生产、使用性能、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提出看法。
3.1.2 Ⅱ型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Ⅱ型枕的承载能力高于I型枕,随着运量和车速的不断提高,铺设上道的轨枕仍有提前出现各种伤损的现象,有的区段甚至失效率较高,达不到预期的使用年限。
而分析其原因,往往涉及设计、制造、运输、铺设、养护以及与扣件连接方式等各个环节。
以下叙述其存在的几个主要方面问题。
①1991年,部原工务局组织全路12个铁路局对管内铺设Ⅱ型枕线路进行了一次大调查,调查线路20条,累计长度112.3公里,近20万根轨枕。
结果表明,枕中表面横向裂缝占各类伤损总数的38.7%,在某些线路区段,枕中有表面横向裂缝的轨枕占该区段轨枕铺设总数的60%~80%。
调查分析认为,中间截面承载能力不足。
②1994年,部物资总公司等单位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9个铁路局管内约25万根Ⅱ型枕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枕中横裂是伤损严重的形式之一,有的横裂已形成环裂,导致轨枕失效。
这种伤损在繁忙干线和道碴满铺、板结地段居多。
据分析认为,在繁忙干线上的Ⅱ型枕超负荷承载,其承载能力不足。
为此,建议将枕中600mm范围的道碴掏空,以改善中间截面的受力状态。
③近年内,铁科院对Ⅱ型枕在列车荷载下的截面弯矩进行过现场测试。
在道床中部为松散满铺的状态下,测得中间截面最大负弯矩值为8.5~9.2kN.m,与其设计的承载负弯矩10.5 kN.m已很接近;而轨下截面的正弯矩约为6.8~7.1kN.m,为设计承载正弯矩的50%左右。
在道床中部掏空状态下,中间截面只承受正弯矩,此时,轨下截面的正弯矩测值达设计承截正弯矩的70~85%。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现场动测试验时,轨道及其部件一般均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所测试结果反映不出最不利的荷载效应。
按Ⅱ型枕的铺设要求,枕中道床应不掏空,而根据实测结果,Ⅱ型枕中间截面已处于接近承载水平的受力状态,如果轨道存在轨面较大的不平顺、轨枕空吊,以及轮、轨面短波不平顺等不利工况,轨枕就有可能出现裂缝。
如果出现小裂缝,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使用耐久性肯定会有所下降。
由此分析认为,老Ⅱ型枕中间截面的安全贮备有待提高。
3.1.3 现行各种Ⅱ型枕轨枕结构及工艺特点3.1.3.1 J-2型枕J-2型枕的预应力钢筋为4Φ10.0mm高强螺纹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很强,生产工艺较简单,张拉过程的预应力损失较少。
故其有静载和疲劳强度容易达标的优点。
但是一方面又由于其预拉力很集中,每根钢筋承受80kN的拉力,对于这样大预拉力,放张时就象一个大钉子一样插入混凝土里,在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在只达到C45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胀开,造成轨枕端部沿钢筋位置的纵裂。
一些肉眼不见的微细纵裂可能事实上已经存在于轨枕当中了。
1991年,部原工务局组织的大规模的调查表明:J-2型枕的纵向、水平裂纹也是较严重的,个别区段达43.9%。
我们认为这种轨枕应该尽快停止上道。
3.1.3.2 YⅡ-F型枕YⅡ-F型枕采用8Φ7.0规律变形钢丝(有认为是钢筋的),分上下四排布筋,每排2根,如图3.1.3.2所示,这是一种改Ⅱ型枕,99年由部建设司发文推广使用。
其工艺特点是预应力张拉比S-2型枕简单,将镦好头的钢筋穿在张拉挂板上,预应力值易于保证。
开始时各厂静载达标困难,经过厂家的努力(不管这些努力是否对轨枕的耐久性十分有利),许多厂家在静载及疲劳试验方面都达了标。
这种YⅡ-F型枕的缺点是布筋不合理。
钢筋(以前相当一些专家认为对于轨枕这样的小截面构件来说,直径为5mm以下的钢丝才称之为钢丝)之间的净间距为21mm,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25mm的要求;由于老Ⅱ型枕的截面小,沿着竖向4根钢筋的位置有劈裂现象。
另一个的弱点是靠近截面中心处的两根钢筋在承担疲劳荷载(特别是开裂疲劳荷载)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1.3.3 TKG-2型枕TKG-2型枕也采用8Φ7.0规律变形钢丝,分上下两排布筋,每排4根,如图3.1.3.3 所示,这也是一种改Ⅱ型枕,使用老Ⅱ型枕的钢模。
1998年由部运输局基础部提出、铁道科学研究院负责研制。
其工艺和YⅡ-F型枕一样简单明了,预应力值得以保证。
通过技术审查后已在多个轨枕、桥梁工厂进行生产。
这种轨枕的缺点是由于老Ⅱ型枕的截面小,钢丝(有专家认为是钢筋)之间净间距为18mm,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25mm的要求;沿着横向4根钢筋的位置也有劈裂现象。
其最大的优点是钢筋分上下两排,在承担疲劳荷载(特别是开裂疲劳荷载)时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静载及疲劳试验方面都较容易达标。
3.1.3.4 新Ⅱ型枕由于对YⅡ-F型枕和TKG-2型枕的保护层和钢丝之间的静间距等是否符合规范和轨枕技术条件的要求存在着争议,1999年4月,部科教司主持召开有关Ⅱ型枕(含改Ⅱ型)的专家研讨会,根据各方面所提意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Ⅱ型枕存在的问题,下决心要开展新Ⅱ型枕的研制。
同年8月,蔡副部长作出批示:“组织铁科院、专业设计院抓紧进行新Ⅱ型混凝土轨枕研究设计。
可以几种配筋形式(轨枕外形尺寸要统一),形成系列产品(要考虑现有生产设备的利用),并借此整顿混凝土轨枕生产企业”。
2000年《新Ⅱ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系列的研制》列入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
铁科院、专业设计院等单位,对轨枕的型式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试制、室内试验、试验段铺设、现场动测和养护维修工作量的跟踪调查等大量的研究工作。
于2001年9月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①运营条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对Ⅱ型枕适用条件的规定如表3.1.3.4所列(道床厚度项略):表3.1.3.4-1 Ⅱ型枕的适用条件现行《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规定,换轨大修及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应按表3.1.3.4-2更换和补足轨枕配置根数(道床厚度项略):表3.1.3.4-2 大修换枕的配置标准新Ⅱ型枕的设计满足上述规定的运营条件和轨道结构的相应要求,具体归纳如下:适用于年通过总质量50Mt及以下各类轨道;旅客列车设计最高速度≤120km/h;钢轨类型为60kg/m、50(43)kg/m;道床厚度按现行《规范》、《规则》的有关规定;适用于R≥300m的曲线、直线轨道。
②设计荷载弯矩计算依据根据确定的运营条件和轨道类型,采用《设计方法》的有关规定计算得出轨下和枕中截面的荷载弯矩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