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法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8
第三单元(下)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背景小国林立被匈奴控制同中原进攻汉王室被动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了解西域具体情况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结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张骞一名郎官志在为国分忧公元138西出长安中途被匈奴抓住在利诱面前下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被扣留十余年历尽艰难成功到达西域对西域的管理背景加强经营管理意义进行有效管辖颁行汉朝的号令西汉设立西域都护,西域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陆上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开通背景往来汉朝西域交易欧亚物资流通汉朝丝绸漆器西域核桃石榴历史意义中西来往大动脉起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条东南沿海港口经中南半岛绕过马来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意义对内西汉和西域(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高质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医学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史学:《史记》作者:司马迁主要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评价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宗教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
三国法思维导图国际法· 国际法的渊源和效力重要考点:(1)国际法的渊源;(2)条约在我国的适用实践;(3)国际法基本原则。
复习策略:将本章和第六章的知识点合并掌握;国际法在我国的适用实践要注意相关法律规定的变化。
国际法· 国际法律责任重要考点:(1)国家主权豁免制度;(2)国际法上的承认和继承;(3)联合国安理会;(4)行为归因于国家;(5)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重要考点:(1)河流制度;(2)领空制度;(3)领土主权的取得;(4)海洋水域的划分和各部分法律制度;(5)大陆架制度;(6)群岛水域和国际海峡;(7)外空登记、营救和责任制度;(8)大气环保法律制度。
复习策略:海洋法比较容易混淆,先结合教材中的图示梳理清楚海洋各区域的划分再对应记忆相应的制度。
国际法· 国际法上的个人重要考点:(1)国籍的取得和丧失; (2)外交保护制度; (3)引渡制度; (4)庇护制度。
复习策略:结合重点法条掌握国籍制度和引渡制度。
国际法·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重要考点:(1)使领馆人员的派遣和任职;(2)使领馆的特权与豁免;(3)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4)领事官员的特权与豁免。
复习策略: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容易混淆,要结合本章的各个图示掌握使领馆特权与豁免的区别,以及外交人员和领事官员特权与豁免的区别。
国际法· 条约法国际法· 条约法重要考点:(1)全权证书;(2)条约的批准、加入和接受;(3)条约保留制度;(4)条约冲突的解决。
复习策略:结合我国《缔约程序法》掌握条约的缔结程序。
国际法·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重要考点:(1)国际法院;(2)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3)国际海洋法法庭的诉讼管辖权。
知识铺垫:掌握国际法院制度要以第二章联合国法律体系为基础。
国际法·战争和武装冲突法重要考点:(1)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2)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3)战俘待遇。
使用说明法考量太大,背诵一直是复习中的难点。
每年进入这个阶段都有考生不断地反映背诵资料太厚记不住、前面背后面就忘而且背了做题还是错等问题,为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有了“推背速记”这个产品。
不断地重复是突破背诵关卡的不二法宝,需要有一份精简的背诵资料。
一、这个资料的特点是什么?这个资料由推背速记讲义、速记口袋书组成。
1.精简。
每个科目50页左右(除去后面的总结),刑民会多点。
且覆盖85%以上的考点,核心重点全覆盖,考试只需要记住其中60%就可以过线!2.图示化+案例化。
用推背速记讲义和带背课把核心考点逻辑梳理清楚,串起脉络。
(1)知识点处理多用思维导图、对比表等形式,力求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知识点。
(2)每个知识点后面都标注了考频(10-21年考过的),方便把握考试重点。
(3)知识点后面配上了典型例题,坑点及不好理解的点以例题形式呈现,明确知道陷阱,高效应试!(4)推背速记讲义后面还总结了各科的易混点以及时间、数字等,有助于对比学习,不混。
3.有体系,不散。
配套了觉晓的明星产品――推背图,梳理各个科目的框架和体系,用10张纸左右覆盖完一个科目。
4.多轮复习。
用速记口袋书,推背体系图,零碎时间就可以完成复习。
速记口袋书是一句一句短句,突出记忆关键词,考前每个科目滚3轮以上,确保能记住!二、怎么搭配使用?第一阶段:整体串讲+整体复习1-2轮刚开始学推背速记要用整块时间,大约4小时左右,在职的话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学习推背速记讲义,配合带背课,再整体复习1-2轮,学习顺序和时间如下:1.先学刑法、民法,一个科目课程约20小时,大约4-5天听完;最后花2天时间用推背体系图复习1-2轮,一个科目约6天。
12.再学刑诉、商法、民诉、行政,一个科目课程12小时左右,大约3天听完;最后花2天时间用推背体系图复习1-2轮,一个科目共计约3天。
3.最后学理论、三国、经知,理论大约6天,三国大约4天,经知大约2天,内容和上述一样。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部单元一、始皇帝:1、综述:始皇帝是汉代的第一位皇帝,他最初的名字叫做刘汉,刘邦后来被封为始皇帝,他从共军担任大将,联合各诸侯统一中国,最终建立汉朝,主张“配天定法,眾咸庆服”的政治思想,和他的儿子刘衍一起创立了文字、称号、仪仗等汉朝礼仪体系,也开创了汉代多元文化。
2、刘邦:刘邦初出身于沛县闫家,为共工之后,联合各诸侯,解决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矛盾纷争,最终建立了汉朝,定都洛阳。
3、建汉:建汉期间,始皇帝大力发展多元文化,成立了新邦,采取模仿古代称号制度,配置行政编制,吸收县郡刹组织,缔结诸侯,使汉朝得以统一,贵族阶层得到巩固。
4、仪礼:仪礼制度极其复杂,涉及到身份、礼仪、衣礼、行礼等方面,不仅包括朝廷、诸侯、百姓等社会等级,而且还有宫廷大小功级、文绉、士绅、英雄等,都要掌握和控制。
5、政治:始皇帝重视政事,他的政治思想是“配天定法,眾咸庆服”,按照封建制度政治秩序,一切经济、政治、文化都受到他的控制。
二、近现代历史:1、综述:近现代历史的研究主要是以中国清末民初的历史事件为主,主要记载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思想形式、外交政策和文化活动等情况。
2、乾隆: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政策,实行封建制度,保持和提升社会稳定,维护政治秩序,促进经济建设,但抑制了社会思想性的活动。
3、洋务:洋务运动是中国清代尝试进行改革,推行西方文化教育,采取仿欧洲西方形式的政治、社会、经济改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
4、近代文化: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近代文化的形成,它不仅表现为一种物质上的改革,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传统封建到现代化之间的跨越。
5、五四新文化:五四新文化是清末至民初的一段历史的思想知识形式,其中涵盖了西方文化改革精神、民初民主主义思潮和联合国家安全复兴思想等,是近代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
三、民国时期:1、综述:民国时期,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种社会思想蓬勃发展,新文化日渐壮大。
第二课诸候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二)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春秋时,中原各国称,由于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戎狄蛮夷有了的观念。
2、战国时,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
,自给自足)(一)经济发展(1)农业技术:使用,推广(春秋时期,产生,以家庭为单位,(2)水利工程:、郑国渠、芍陂。
1、农业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二)变法运动1、背景(1)战国时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各国为了,纷纷展开改革。
2、成效:推动了社会,逐步建立起的政治制度。
新兴要求改革。
3、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使用推广,提高,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②政治:、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各诸候争霸,需要富国强兵。
③思想:局面出现,学说成为变法理论。
(3)评价①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的一次变法。
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奠定了基础。
(4)局限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祸根。
②重农抑商,压制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③文化高压,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三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崩溃。
②政治:、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③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阶层活跃。
④文化: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兴起。
⑤统治者政策: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2)内容积极作用内容领域经济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经济基础。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剥夺限制贵族特权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政治普遍推行取代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司法建户籍制度,实行制度制定秦律,轻罪重罚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