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63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规范1. 引言CTCS-3级列控系统是一种高铁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高速列车的运行控制和安全保障。
本文档旨在规范CTCS-3级列控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2. 系统概述CTCS-3级列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架构,由列车自动驾驶模块、线路侧设备、通信网络和管理中心组成。
系统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实现列车的智能控制和安全运行。
3. 功能要求CTCS-3级列控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列车自动控制功能:根据线路信息和车载设备数据,自动控制列车的运行、减速和停车。
- 列车运行信息采集:对列车的速度、位置、加速度等运行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传输给管理中心和线路侧设备。
- 安全监控和故障诊断: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安全隐患。
- 线路侧设备管理:对线路侧信号机、车站设备等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确保线路侧设备与列车的协同工作。
4. 性能指标CTCS-3级列控系统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 - 系统稳定性:系统应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可靠地运行,具备抗干扰和容错能力。
- 响应时间:系统对于列车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响应时间应不超过10毫秒。
-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能够自动识别和阻止可能的安全事故。
- 可扩展性:系统应支持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以适应不同线路和列车的需求。
- 数据传输可靠性:系统中的数据传输通道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确保数据传输不丢失和不延迟。
5. 接口要求CTCS-3级列控系统应满足以下接口要求: - 列车-线路侧设备接口:通过接口实现列车和线路侧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传递。
- 列车-管理中心接口:通过接口实现列车和管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命令控制。
- 数据存储接口:支持将系统产生的数据存储到本地或云端服务器,并具备数据读取和备份功能。
6. 数据安全与保护CTCS-3级列控系统应具备以下数据安全与保护措施: - 数据加密:对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ctcs-3级列控系统发展历程及技术创新》2023-10-26CATALOGUE目录•CTCS-3级列控系统发展历程•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CTCS-3级列控系统应用现状及问题•CTCS-3级列控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CTCS-3级列控系统典型案例分析01CTCS-3级列控系统发展历程2004年中国铁路开始引进法国TVM-300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京沪高铁。
2006年中国铁路开始引进欧洲ETCS-1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武广高铁。
2009年中国铁路开始引进日本ATC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沪宁高铁。
引进阶段中国铁路开始对引进的TVM-300、ETCS-1和ATC系统进行技术消化吸收。
2010年中国铁路成功研发出CTCS-3级列控系统,并应用于京津、郑西高铁。
2012年技术消化吸收阶段032018年中国铁路成功研发出CTCS-3级列控系统升级版,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并应用于“八纵八横”高铁网。
技术创新阶段012013年中国铁路开始对CTCS-3级列控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引入了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022015年中国铁路成功研发出新一代CTCS-3+ATO列控系统,并应用于京沪、沪杭高铁。
02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信号系统升级是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旨在提高列控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信号系统升级包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实现列车与地面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提供列车控制、监测、维护和管理的综合功能。
升级后的信号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适应不同线路和运营条件的需求。
总结词信号系统升级VS轨道电路的升级改造是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旨在提高轨道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轨道电路升级改造采用先进的轨道电路技术和设备,提高轨道电路的传输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升级改造后的轨道电路能够适应不同线路的运营条件,提供更高的列车控制精度和运营效率。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法案应答器设置原则1·进站信号机处: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和临时限速。
2·反向进站信号机处: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和临时限速。
3·出站信号机处: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临时限速和绝对停车信号。
4·区间线路:每个闭塞分区入口处设置由2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
5·中继站处:上下行线各设置两组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发送临时限速信息,两组应答器之间的距离为100m±5m.6·为保证调车作业不危及正线运行列车的安全,可根据需要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提供调车危险信息。
7·等级转换分界:设置预告点和转换点用于提供等级转换信息。
在进入CTCS-3级区域时,在预告点前方适当距离根据需要设置无线连接点。
无线连接点、预告点和转换点设置由2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
8·RBC切换点:在两个相邻的RBC的边界处设置2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提供RBC切换命令、接受RBC的ID及电话号码。
9·利用牵引电换相点前一定距离设置的2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提供过分相信息。
10·在18号(不含)以上道岔前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应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根据道岔区段及列车运行前方轨道区段空闲条件,向后备系统提供道岔侧向允许列车运行的速度。
11·当用于定位的应答器组间隔超过1500m时,中间应增设无源应答器用于列车定位。
应答器用于向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提供位置、等级转换、建立无线通信等信息,同时对CTCS-2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提供线路速度、线路坡度、轨道电路、临时限速等线路参数信息。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法案应答器设置原则1·进站信号机处: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和临时限速。
2·反向进站信号机处: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和临时限速。
3·出站信号机处: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临时限速和绝对停车信号。
4·区间线路:每个闭塞分区入口处设置由2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列车定位;同时发送线路参数。
5·中继站处:上下行线各设置两组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发送临时限速信息,两组应答器之间的距离为100m±5m.6·为保证调车作业不危及正线运行列车的安全,可根据需要设置由1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提供调车危险信息。
7·等级转换分界:设置预告点和转换点用于提供等级转换信息。
在进入CTCS-3级区域时,在预告点前方适当距离根据需要设置无线连接点。
无线连接点、预告点和转换点设置由2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
8·RBC切换点:在两个相邻的RBC的边界处设置2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用于提供RBC切换命令、接受RBC的ID及电话号码。
9·利用牵引电换相点前一定距离设置的2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提供过分相信息。
10·在18号(不含)以上道岔前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应设置由一个有源应答器和1个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根据道岔区段及列车运行前方轨道区段空闲条件,向后备系统提供道岔侧向允许列车运行的速度。
11·当用于定位的应答器组间隔超过1500m时,中间应增设无源应答器用于列车定位。
应答器用于向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提供位置、等级转换、建立无线通信等信息,同时对CTCS-2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提供线路速度、线路坡度、轨道电路、临时限速等线路参数信息。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008年5月目录2系统结构 (3)2.1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结构图 (4)2.2CTCS-3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总体结构图 (5)2.3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总体结构图 (6)3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描述 (7)3.1列控车载设备 (7)3.2RBC (15)3.3GSM-R通信网络 (21)3.4信号数据传输网络 (24)3.5TCC (32)3.6轨道电路 (32)3.7应答器与LEU (33)3.8车站联锁 (35)3.9临时限速服务器及操作终端 (35)3.10CTC (36)3.11信号集中监测 (37)3.12信号电源 (38)4工程设计接口 (39)4.1信号机和信号标志 (39)4.2灾害防护接口 (39)4.3房屋与环境 (40)4.4接地与防雷 (41)2 系统结构2.1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结构图车载设备CAU PUC图1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5雷达轨道电路接收天线速度传感器图3 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结构示意图63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描述3.1列控车载设备3.1.1配置原则车载设备中的车载安全计算机(VC)、应答器信息接收模块(BTM)、安全输入输出接口(VDX)、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TCR)、测速测距单元(SDU)、人机界面(DMI)等关键设备均采用冗余配置。
车载安全计算机中的CTCS-3控制单元和CTCS-2控制单元独立设置,CTCS-3控制单元负责在CTCS-3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核心控制功能,CTCS-2控制单元负责后备系统的核心控制功能。
300km/h动车组不装设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
3.1.2设备配置车载设备采用分布式结构。
设备包括车载安全计算机(VC)、应答器信息接收模块(BTM)、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TCR)、测速测距单元(SDU)、人机界面(DMI)、列车接口(TIU)、司法记录单元(JRU)、GSM-R无线通信单元(RTU)、动态监测接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