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 格式:pdf
- 大小:249.85 KB
- 文档页数:8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注:有m液=m质+m剂;但V液≠V质+V剂(分子之间有间隙)。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和稳定性。
“稳定”是相对的,指在外界条件(如温度)不变时,溶液中各种物质久置不分层;“均一”是指同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一样(如浓度、密度都一样)。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其他常见的溶剂还有:汽油、丙酮、酒精、香蕉水等,这些是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有机物通常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4、溶质与溶剂的判断:①两种液体互溶,量多者为溶剂;②其他液体与水互溶,水一定为溶剂;③固体与气体溶于液体中时固体与气体是溶质,液体为溶剂;④同一溶剂中,可同时溶解多种溶质。
5、溶液名称的规定:A的B溶液指A溶解在B中,A是溶质,B是溶剂。
若名称中没有指明溶剂种类则为水。
如碘的酒精溶液(碘酒)指碘溶解在酒精中。
而硫酸铜溶液指硫酸铜溶解在水中。
6、混合物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海水、空气、合金、溶液、浊液等),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如铁水、冰水混合物、液氧等)。
7、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又叫悬浮液。
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又叫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为浊液,它们不均一、不稳定,久置会分层。
8、常见的悬浊液有:泥水、钡餐(硫酸钡)、血液(红细胞直径较大)、豆浆、面粉或胡椒粉与水的混合物。
常见的乳浊液有:牛奶、肥皂水、油水混合物。
常见的溶液有:泉水(溶解了氧气、矿物质、二氧化碳等)、空气、食盐溶液、氨水(溶质为氨气,溶剂为水)等。
9、溶液的几个注意点:①溶液一定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硫酸铜溶液;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的质量,如果没有溶解或从溶液中析出的,则不是溶质;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溶液的特征和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解其他常见的溶剂,并知道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是有差异;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等实验的根本操作。
(2)情感目标: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自身参与探究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不同物质分散状况的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1.溶质:像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_ 的物质。
2.溶剂:能_ 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于其中。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用酒精作溶剂的溶液叫做酒精溶液。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
(1)溶液是由_ 和_ 组成的。
(2)常见溶液: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等。
碘酒是由溶质碘和溶剂酒精组成的;糖水是由溶质糖和溶剂水组成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由溶质高锰酸钾和溶剂水组成的。
(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
(4)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但有水时,不管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5)溶液有、_ (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
4.悬浊液:_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如淀粉和水的混合物、泥浆水、血液等。
5.乳浊液:_ 分散到(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如牛奶、菜油和水的混合物、肥皂水、石油泄漏污染的海水等。
6.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1.(6分)写出以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2.(5分)溶液是一种_ 、_ 的混合物,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长时间放置,其中的溶质( )A.不会别离 B.会下沉C.会上浮 D.吸附在容器壁上3.(3分)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盐酸、酒精溶液。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B.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第一章:物质与水的相互作用1.1 物质的水溶性解释水溶性的概念,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即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最大溶解量。
探讨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物质的溶解过程解释溶解过程,即溶质从固态或液态转移到溶剂中的过程。
探讨溶解过程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和氢键。
分析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即溶解热和熵的变化。
第二章:溶液的性质与浓度2.1 溶液的性质介绍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探讨溶液的折射率和旋光性等物理性质。
解释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与纯溶剂的差异。
2.2 溶液的浓度介绍溶液的浓度概念,即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或摩尔比例。
学习使用浓度公式和浓度计算方法。
探讨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过程。
第三章:溶液的配制与稀释3.1 溶液的配制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固体溶解和液体稀释。
探讨溶液配制中的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和避免溶液污染。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技巧和实验操作。
3.2 溶液的稀释解释溶液稀释的概念,即增加溶剂的量以降低溶液的浓度。
学习溶液稀释的方法和技巧,如逐滴加入溶剂。
探讨溶液稀释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搅拌和温度变化。
第四章:溶液的分离与纯化4.1 溶液的分离介绍溶液分离的方法,如过滤、离心和蒸馏。
探讨不同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实验操作。
学习溶液分离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溶液污染和保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2 溶液的纯化解释溶液纯化的概念,即去除溶液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学习溶液纯化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吸附和结晶。
探讨溶液纯化中的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
第五章:溶液的应用5.1 溶液的配位化学介绍溶液中的配位化学,即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探讨配位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如催化剂和药物。
5.2 溶液的反应动力学解释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即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学习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6节,属于《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本章前几节中已经学习了关于水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水中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并且学生在七年级对物质的溶解性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另外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素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教学难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物质的溶解性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另外学生比较喜欢有实验需要参与的课堂,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这些都是本节课教学进行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还停留在记忆的水平,对于理解性的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溶质、溶剂的概念2.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3.说出常见的溶剂4.区别溶质和溶剂【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与生活经验的学习,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正确、规范操作,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1.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活动:请学生将白色粉笔灰和食盐分别倒入装有等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两者搅拌后的状况是否一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
并且上面同学在演示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不但要注意观察你所看到的现象,同时也要注意改同学操作是否规范。
生:描述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引出本课的题目《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新课探索:一:溶液1、溶液的组成及特征取少量高锰酸钾固体,观察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
保证全班同学都要看到。
然后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固体溶解在水里的现象及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固、液、气体均可)(3)溶液(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3、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却能溶解在其他溶剂里。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5.给下列混合物归类: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色拉油溶于汽油。
属于溶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
6.有10%的食盐水100亳升,其密度为1.03克/厘米3.现从中取出食盐水10亳升,那么这些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密度为千克/米3。
二、课堂练习1.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芝麻油C.味精 D.蔗糖2.组成溶液的溶质( )。
A.只能是气体 B.只能是液体C.只能是固体 D.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3.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 B.碘酒 C.冰水 D.牛奶4.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C.a>b D.无法确走5.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A.溶液无色透明 B.溶液稳定、均一C.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酒精溶于水,酒精是溶质B.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有氧气C.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常作消毒杀菌剂D.碘不能溶于酒精中,碘与酒精不能形成溶液7.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溶液,腌咸蛋用的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是,溶剂是;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蔗糖、香精的水溶液,其中溶质是,溶剂是___ _;药用2%的碘酒溶液,其中溶质是,溶剂是;家用米醋的溶质主要是,溶剂是。
8.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溶液1.溶质、溶剂和溶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原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 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注意: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2) 的物质称为溶剂;溶剂可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3) 的物质叫溶液。
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但初中阶段溶液一般为液态。
2.溶液的特征。
溶液是一种、的。
需要注意的是: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硫酸铜溶液(蓝色)等②溶液的质量=______的质量+______的质量需要注意:若加入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那么溶质是实际溶解的那部分,未溶解的不是该溶液的溶质。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部分作溶质,结晶水作溶剂。
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③溶液的体积______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填“等于”或“不等于”)【总结】溶液的特点就是与浊液的区别(1)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2)稳定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指:不会分层,不会析出固体);(3)溶液由和组成,故是。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溶剂是;(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________,量少者为;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
4.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
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提问】1.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答]二、悬浊液、乳浊液1.悬浊液是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如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如就是乳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培优训练A卷(一)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学习目标1.通过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实验,理解溶解、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溶质,了解水、酒精、汽油等常见的溶剂。
3.通过硫酸钡-水、泥水、牛奶等分散体系,了解悬浊液和乳浊液及其特点。
1.溶液是最常见的物质在液体中的分散状况之一。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2.工业生产的酒精可分为工业酒精、食用酒精和医用酒精等几类,其浓度一般都为95%。
关于95%的酒精水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酒精水溶液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这种酒精水溶液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这种酒精水溶液中,酒精和水都是液体,溶质和溶剂可以任意确定D.这种酒精水溶液中,酒精和水都是液体,溶质和溶剂无法确定3.下列物质中,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A.牛奶、汽水、石灰水B.蒸馏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江水、肥皂水、碘酒D.酒精、泥浆、汽水4.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溶解在10mL水中,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食盐的质量十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B.食盐的体积十水的体积=溶液的体积C.溶质的质量十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D.食盐的密度十水的密度=溶液的密度5.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如水、酒精等物质),被溶解的物质叫▲。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的混合物▲、▲混合物。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悬浊液,▲分散在液体里形成乳浊液。
与溶液相比,悬浊液、乳浊液非常▲,长期放置容易分层。
6.给下列混合物归类:(填序号)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色拉油溶于汽油。
属于溶液的是▲,属于乳浊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