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竞赛规则(2016)
- 格式:pdf
- 大小:554.38 KB
- 文档页数:25
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及裁判法一、赛事概述武术散手竞赛是一项旨在展示和比较选手技击技能的竞技项目。
在武术散手竞赛中,选手将通过各种技击方式进行交流,并在裁判的监督下争夺胜利。
二、竞赛规则1. 分级与组别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武术散手竞赛通常按照选手的技击水平进行分级。
分级可以根据选手的经验、技术技能和年龄等因素进行划分。
而在比赛中,也可以按照不同级别组别进行比拼。
2. 比赛场地武术散手竞赛的比赛场地应具备一定的硬度和安全性,同时避免水泥或金属地面,以防选手受伤。
场地应采用软质地板或类似材料,以减少选手在摔跤或倒地时的受伤风险。
3. 比赛器械在武术散手竞赛中,选手可根据个人技击特长和比赛组别的规定使用武器。
常用的器械包括拳套、护手、护肘、护膝、护胫等。
选手在使用器械时,需要遵守比赛组织者设定的规定,不得使用超出规定范围的器械。
4. 比赛形式武术散手竞赛可以采用单打、双打和团队赛等形式进行。
在单打比赛中,两名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较量。
在双打比赛中,每个队伍由两名选手组成,分别与对方队伍中的两名选手进行较量。
而在团队赛中,每支队伍将派出多名选手与对方队伍进行对抗。
5. 比赛规则(1)计分规则:选手的技击动作将会由裁判进行评分,评分应根据选手出拳准确性、攻击力度、防守能力和整体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分高低将直接影响比赛结果。
(2)时间限制:每个回合的时间限制应根据比赛组别和级别进行规定,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3)禁止动作:为了保护选手的安全,一些危险的技击动作应禁止在比赛中使用,如眼击、腰击、后脑勺击打、踢脚、杂拳等。
三、裁判法1. 裁判的资格要求武术散手竞赛的裁判应拥有一定的武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辨别选手的技击动作并进行评分。
同时,裁判也应具备公平、客观、专业的精神,确保比赛的公正性和顺利进行。
2. 裁判员的职责(1)规则解释:裁判员应熟悉比赛规则,并及时向选手和观众解释相关规则,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武术散打是一种综合性格斗运动,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巧和西方拳击的实战性,是一项备受青睐的竞技项目。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制定,旨在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公平公正地进行比赛,同时展现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术散打竞赛的规则。
一、比赛场地和装备。
1. 比赛场地为标准的搏击台,台面应平整、无障碍物,并设有安全护栏。
2. 运动员比赛时需穿着统一的运动服装,包括运动鞋和护具,以保障比赛的安全性。
二、比赛规则。
1. 比赛分为站立和地面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规则和计分方式。
2. 站立阶段,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膝击等技巧进行攻防,但不得使用摔技和擒拿技术。
裁判会根据运动员的有效攻击、防守和动作技巧进行评分。
3. 地面阶段,当一方运动员倒地后,另一方可以利用地面格斗技巧进行攻击,但不得使用肘击、膝击等危险技术。
裁判会根据运动员的地面格斗技巧和防守能力进行评分。
4. 比赛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一般为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
比赛结束后,裁判将根据运动员在站立和地面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决定比赛胜负。
三、禁止行为。
1. 禁止使用头部攻击对手,包括头槌、头撞等动作。
2. 禁止使用肘击、膝击等危险技术。
3. 禁止使用摔技和擒拿技术,以免造成对手严重伤害。
4. 禁止使用任何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如故意击打对手的私处、抓挠对手等。
四、裁判判罚。
1. 裁判在比赛中有权利对违反比赛规则的运动员进行警告、扣分甚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2. 运动员可以对裁判的判罚提出申诉,但裁判的判罚是最终决定。
五、比赛评分。
1. 比赛评分由一定数量的裁判组成,他们会根据运动员在站立和地面阶段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决定比赛胜负。
2. 比赛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有效攻击、防守和动作技巧等方面。
六、比赛结果。
1. 比赛结果分为胜、负、平局,胜者将晋级下一轮比赛,负者将被淘汰出局。
2. 若比赛出现平局,将进行加时赛决出胜负。
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试行)中国武术协会2016第一章裁判人员职责的履行一、对裁判员的要求(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裁判员必须严格遵守《裁判员守则》、《武术裁判员管理办法》及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
在裁判工作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勤奋工作,不为名利;相互支持,协调配合。
(二)严格执行竞赛规则。
裁判员必须以《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为准绳,正确掌握统一的判罚与记分尺度。
保证运动员在同等的条件下公平公正地竞赛。
(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裁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武术散打的技术,注意探讨武术散打技、战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提高理论素养。
(四)保持健康的身体。
武术散打比赛,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裁判人员只有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才能保证在裁判工作中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判罚准确。
二、总裁判长的工作(一)比赛前的工作1.掌握竞赛规程及有关的补充规定。
2.明确裁判人员的分工。
3.制定裁判人员工作日程表。
4.召集裁判员会议,组织裁判员学习。
5.检查指导各组的准备工作。
6.参加组委会及相关技术会议,解答竞赛中的有关问题。
7.检查比赛场地、器材、护具、用具等落实情况。
(二)比赛中的工作1.指导、监督各裁判组的工作。
2.解决临场出现的有关问题。
3.进行赛后小结,提出改进裁判工作意见。
(三)比赛后的工作1.审核、签署和宣布比赛成绩。
2.总结裁判工作。
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工作,总裁判长缺席时可代行其职责。
三、裁判长的工作(一)比赛前的工作1.组织学习规则、裁判法。
2.领取和检查裁判用具(裁判员的服装、记录记分表、秒表、铜锣、哨子等)。
3.抽签确定或者安排临场执行裁判员。
(二)比赛期间的工作1.监督计时员、计分员的工作实施情况。
2.对台上裁判员的错判、漏判,及时鸣哨予以纠正。
3.边裁判员出现反判,向总裁判长出示记分并征得同意后,可以改判。
4.发现场地、器材、护具等问题时,可以暂停比赛,予以处理。
散打竞赛规则: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在散打比赛时我们可以看到裁判会中途喊停,那是应该运动员犯规了,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散打的竞赛规则,下面就是整理的竞赛规则的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的一些准则。
散打竞赛规则第一条可用方法除禁用方法外,可以使用武术的各种拳法、腿法和摔法。
散打竞赛规则第二条禁用方法(一)用头、肘、膝和反关节技法攻击对方。
(二)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三)用任何方法攻击倒地方的头部。
散打竞赛规则第三条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
散打竞赛规则第四条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散打竞赛规则第五条得分标准(一)得2分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
2、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
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5、一方被强制读秒一次,另一方得2分。
6、一方受警告一次,另一方得2分。
(二)得1分1、用拳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1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运动员被指定进攻后达5秒钟仍不进攻时,另一方得1分。
4、一方主动倒地3秒钟不起立,另一方得1分。
5、一方受劝告一次,另一方得1分。
(三)不得分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2.双方下台,互不得分。
3.双方倒地,互不得分。
4.一方用方法主动倒地,另一方不得分。
5. 抱缠中击中对方,不得分。
散打竞赛规则第六条犯规与罚则(一) 技术犯规1.消极搂抱对方。
2.背向对方逃跑。
3.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4.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5.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6、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二)侵人犯规1.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
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以禁用方法击中对方。
(三)罚则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其比赛资格,所有成绩均无效。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目录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种类第二条竞赛办法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第四条体重分级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第六条抽签第七条服装护具第八条比赛礼仪第九条弃权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第二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第十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二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三条裁判人员的职责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第十六条申诉程序及要求第四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七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第十八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第五章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第二十条禁用方法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第六章胜负评定与名次评定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第七章编排与记录第二十八条编排第二十九条记录第八章口令与手势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第九章场地与器材第三十二条场地第三十三条器材附:武术散打竞赛常用图表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种类(一)团体比赛(二)个人比赛第二条竞赛办法(一)循环赛(二)淘汰赛(三)复活赛(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1、48公斤级(≤48Kg)2、52公斤级(>48Kg-≤52Kg)3、56公斤级(>52Kg-≤56Kg)4、60公斤级(>56Kg-≤60Kg)5、65公斤级(>60Kg-≤65Kg)6、70公斤级(>65Kg-≤70Kg)7、75公斤级(>70Kg-≤75Kg)8、80公斤级(>75Kg-≤80Kg)9、85公斤级(>80Kg-≤85Kg)10、90公斤级(>85Kg-≤90Kg)11、100公斤级(>90Kg-≤100 Kg)12、100公斤以上级(>100 Kg)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一)称量体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抽签前进行,第二次在进入前八名后进行。
武术散打竞赛规程一、竞赛日期和地点待定。
二、参加单位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伊春市、鹤岗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省农垦总局、哈尔滨铁路局。
三、竞赛项目(一)成年组:52公斤、56公斤、60公斤、65公斤、70公斤、75公斤、80公斤、8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
(二)青少年甲组:48公斤、52公斤、56公斤、60公斤、65公斤、70公斤、75公斤、80公斤、80公斤以上。
(三)青少年乙组:45公斤(大于40公斤)、48公斤、52公斤、56公斤、60公斤、65公斤。
四、运动员资格按《黑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规定执行。
五、参加办法(一)各单位可报领队1人,教练员1人,医生1人,男运动员17人。
(二)每队每级别限报1人。
(三)年龄规定:成年组:1992年12月31日前出生;青少年甲组:1993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出生;青少年乙组:1995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出生。
六、竞赛办法(一)执行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最新《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二)各项目运动员报名人数在4人以上(含4人)采用单败淘汰制,4人以下采用单循环制。
(三)不设种子选手。
(四)运动员报到后先称量体重,然后抽签进行编排。
按报名级别参赛,报名后不能更改。
七、奖励与计分办法(一)按《黑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规定录取与计分。
(二)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八、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及裁判员(一)大会设仲裁委员会。
人员组成及职责范围按《仲裁委员会条例》执行。
(二)竞赛监督委员会人员组成及职责范围按《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执行。
(三)裁判员由省体育局选派。
九、报名与报到(一)各单位填写省体育局统一制定的报名单一式3份(打印填写),于赛前1个月分别报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省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和承办单位。
(二)各运动队和裁判员于赛前3天报到。
十、其他(一)参赛运动员须填写《武术散打参赛运动员声明》,并持有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运动员体检证明(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脉搏、血压等检查项目,以本次赛前15天内有效)和人身保险证明。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裁判法一、引言武术散打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竞技体育项目,既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规范性,武术散打竞赛需要明确定义的规则,并有专业的裁判来执行和判罚。
本文将重点探讨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并阐述其重要性。
二、比赛规则1. 比赛时间和场地:武术散打比赛通常为两个五分钟的回合,中间有一分钟的休息时间。
比赛场地应平整、安全,并具备必要的保护措施。
2. 竞赛分级:根据选手的身高、体重、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参赛选手进行分级,保证比赛的对等性和公正性。
3. 比赛服装和保护装备:参赛选手需穿着统一的比赛服装,并佩戴合适的保护装备,包括头盔、口罩、护胸、护腿等。
4. 比赛规则:武术散打比赛以攻防技击为主,允许使用拳、腿、肘、膝、手掌、指等各种攻击方式。
但禁止使用肘、膝直接攻击头部,禁止使用头部攻击对手。
5. 得分规则:比赛中,裁判员会根据选手的攻击技巧、力度和准确度等因素,在每个回合结束时评分。
打击对手头部得分最高,其次是躯干,最后是四肢部位。
三、裁判法1. 裁判人员:武术散打比赛需要配备有丰富经验的裁判员,他们应熟悉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并且具备公正、客观、专业的态度。
2. 裁判员分工:武术散打比赛通常由一个主裁判和若干辅助裁判组成。
主裁判负责比赛整体的掌控和裁决,辅助裁判则负责观察选手的得分情况和技术动作是否规范。
3. 裁判判罚:裁判员应对选手的违规行为给予警告、罚分或者取消比赛资格的判罚。
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不合规的攻击方式、攻击头部、故意击打敏感部位等。
4. 比赛结果的判定:比赛结束后,裁判员会根据比赛规则和选手的得分情况,综合考虑每个回合的评分,进行终局判定。
得分更高的选手获胜,如果出现平局,将进行额外的回合。
5. 观众和媒体的监督: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武术散打比赛应允许观众和媒体的监督,防止裁判员的主观判罚或其他不公正行为。
四、规则的重要性1. 维护比赛的公平性: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能够确保每个选手在比赛中享有公平的竞争机会,避免不正当的行为给比赛结果带来的影响。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 分钟,局间休息1 分钟。
体重分级含48—90 以上共11 个级别裁判组成边裁5 人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可用方法拳、腿、摔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比赛场地场高80 厘米,长800 厘米,宽800 厘米的擂台。
禁用方法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3.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得分标准(一)得2 分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 分。
2.一方倒地,站立者的2 分。
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 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 分。
5.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 分。
6.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 分。
(二)得1 分1.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1 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 分3.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 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 分。
5.运动员被指定进攻8 秒钟后仍不进攻,对方得1 分。
6.主动倒地3 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 分。
7.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 分。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犯规与罚则罚则中第三条:侵人犯规达3 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每场胜负评定1. 一场比赛,先胜两局者为该场胜方。
2.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诊断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3.比赛中因一方犯规,另一方诈伤,经医务监督确诊后,判犯规一方为该场胜方。
4.因对方犯规而受伤,通过医务监督检查确认不能继续比赛者,为该场胜方。
但不能参加以后比赛。
5.循环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时,则为平局。
6.淘汰赛时,一场比赛中,如获胜局数相同,则依受警告,劝告少者的顺序决定胜负。
如仍相同,则加。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试行)中国武术协会2016目录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种类第二条竞赛办法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第四条体重分级第五条称量体重第六条抽签第七条服装护具第八条比赛礼节第九条弃权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第二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一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第十五条申诉程序及要求第四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第十六条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七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八条裁判人员的职责第五章可用方法与禁用方法、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第二十条禁用方法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第六章胜负与名次评定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第七章编排与记录第二十八条编排第二十九条记录第八章口令与手势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第九章场地与器材第三十二条场地第三十三条器材附表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种类团体比赛、个人比赛。
第二条竞赛办法(一)循环赛、淘汰赛。
(二)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比赛2分钟(青年比赛和少年比赛可采用1分30秒),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8-40周岁;青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6-17周岁;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为12-15周岁。
(二)只有注册运动员持《身份证》方可参赛。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该次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报到之日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一)48公斤级(≤48公斤)(二)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三)56公斤级(>52公斤-≤56公斤)(四)60公斤级(>56公斤-≤60公斤)(五)65公斤级(>60公斤-≤65公斤)(六)70公斤级(>65公斤-≤70公斤)(七)75公斤级(>70公斤-≤75公斤)(八)80公斤级(>75公斤-≤80公斤)(九)85公斤级(>80公斤-≤85公斤)(十)90公斤级(>85公斤-≤90公斤)(十一)100 公斤级(>90公斤-≤100公斤)(十二)100公斤以上级(>100公斤)第五条称量体重(一)运动员经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称量体重,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
(二)必须在仲裁委员的监督下称量体重,由检录长负责,编排记录员配合完成。
(三)运动员必须按照大会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
称量体重时,运动员须裸体或只穿短裤(女运动员可穿紧身内衣)。
(四)称量体重先从比赛设定的最小级别开始,每个级别在1小时内称完。
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体重不符合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后面所有场次的比赛。
(五)当天有比赛的运动员,须在赛前规定的时间内称量体重。
第六条抽签(一)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抽签,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员或领队参加。
(二)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比赛设定的最小级别开始。
如该级别只有1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三)由各队教练员或领队为本队运动员抽签。
第七条服装护具(一)运动员必须穿中国武术协会认定的武术散打比赛服装及护具。
(二)比赛护具分红、蓝两种颜色,包括拳套、护头、护胸;运动员须自备护齿、护裆和缠手带。
护裆必须穿在短裤内,缠手带的长度为3.5-4.5米。
(三)女子运动员和男子65公斤级及以下级别运动员的拳套重量为230克;男子70公斤级至85公斤级的拳套重量为280克;男子90公斤级及以上级别的拳套重量为330克。
第八条比赛礼节(一)每场比赛开始前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
(二)每局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上台后先向本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还礼;运动员之间再相互行抱拳礼。
(三)宣布比赛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
宣布结果后,运动员先相互行抱拳礼,再向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判员还礼。
然后向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还礼。
(四)边裁判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第九条弃权(一)比赛期间,运动员因伤病(需有医务监督出具的诊断证明)或体重不符合报名级别不能参加比赛者,作弃权论,不再参加后面场次的比赛,已取得的成绩有效。
(二)比赛时,运动员实力悬殊,为保护本方运动员的安全,教练员可举弃权牌表示弃权,运动员也可举手或主动下台弃权。
(三)不能按时参加称量体重、赛前3次检录未到或检录后擅自离开不能按时上场者,作无故弃权论。
(四)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
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一)临场执行裁判人员应集中精力,不得与其他人员交谈,未经裁判长许可,不得离开席位。
(二)运动员必须遵守规则和比赛礼节,尊重和服从裁判。
在场上不准有吵闹、谩骂、甩护具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每场比赛未宣布比赛结果前,运动员不得退场(因伤需急救者除外)。
(三)比赛时,教练员只能代表所报名单位,着正装坐在指定位置进行现场指导,并只能带一名队医或助手协助工作。
(四)运动员严禁使用兴奋剂,局间休息时不得吸氧。
第二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一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共3人或5人组成。
第十二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一)监督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对于不能正确履行仲裁委员会职责,裁决运动队的申诉不公、有违反《仲裁委员会条例》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撤换乃至停止工作的处分。
(二)监督裁判人员的工作。
对于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进行裁判,有明显违反规程、规则的行为者;有明显错判、漏判、反判的行为者;接受运动队的贿赂,以不正当的手段偏袒运动员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撤换、停止工作,乃至建议对其实施降级或撤消其裁判等级的处分。
(三)监督参赛单位各领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行为。
对于不遵守《赛区工作条例》、《运动员守则》,不遵守竞赛规程、规则及赛场纪律,行贿受贿,运动员之间搞交易、打假赛等有关违纪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取消比赛成绩、取消比赛资格等处分。
(四)竞赛监督委员会听取领队、教练员、运动员、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对竞赛过程中的各种反映及意见,保证竞赛公正、准确、圆满、顺利地进行。
(五)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介入判决结果的纠纷,不改变裁判组的评判结果和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委员共3人或5人组成。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一)仲裁委员会在大会组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主要受理参赛队对裁判人员或裁判组执行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异议的申诉,但只限对本队评判的申诉。
(二)接到申诉后,应立即进行处理,不得耽误其他场次的比赛、名次的评定及颁奖。
裁决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参赛队。
(三)根据申诉材料提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审录像,进行调查,召开仲裁委员会讨论研究。
开会时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但列席人员无表决权。
仲裁委员会出席人数必须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
表决票数相同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终裁权。
(四)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本人所在单位参赛队有牵连问题的讨论。
(五)对申诉提出的问题,经过严格认真复审,确认原判无误,则维持原判;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仲裁委员会提请竞赛监督委员会对错判的裁判员按有关规定处理,不改变评判结果。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第十五条申诉程序及要求(一)运动队如果对裁判组的评判结果有异议,必须在该运动员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由本队领队或教练员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同时交付1000元人民币的申诉费。
如申诉正确,退回申诉费;申诉不正确的,则维持原判,申诉费不退。
(二)各队必须服从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
如果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大会组委会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第十六条裁判人员的组成(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裁判长、副裁判长各1人。
(二)台上裁判员1人,边裁判员3人或5人。
根据比赛需要,可设2-3个裁判组轮流执裁。
(三)记录员、计时员各1人。
(四)编排记录长1人。
(五)检录长1人。
第十七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一)编排记录员4人。
(二)检录员4-6人。
(三)医务监督1人,医务人员2-5人。
(四)宣告人员l-2人。
(五)电子计分系统操作员2-4人。
(六)仲裁摄像人员2-4人。
第十八条裁判人员的职责(一)总裁判长1.负责组织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和规则,研究裁判方法。
2.检查落实场地、器材、比赛用具及称量体重、抽签、编排等有关竞赛的准备工作。
3.根据竞赛规程、规则的要求,解决竞赛中的有关问题,但不能修改竞赛规程和规则。
4.比赛中指导各裁判组的工作,根据需要可以调动裁判人员。
5.每场比赛,运动员因弃权变动秩序,应及时通知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长、编排记录长和宣告员。
6.裁判组出现有争议的问题,有权做出最后决定。
7.负责检查裁判人员执行规则的情况。
8.审核、签署和宣布比赛成绩。
9.向组委会递交书面总结。
(二)副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协助总裁判长工作,总裁判长缺席时,可代行总裁判长的职责。
(三)裁判长1.负责本组裁判员的学习和工作安排。
2.比赛中监督、指导裁判员、计时员、记录员的工作。
3.台上裁判员有明显错判、漏判时,鸣哨提示改正。
4.根据场上运动员的情况和记录员的记录,处理优势胜利、下台、处罚、强制读秒等有关规定事宜。
5.当比赛结果出现反判时,在宣布结果前征得总裁判长同意后可以改判。
6.每局比赛结束后,宣告评判结果。
7.每场比赛结束时,审核、签署比赛成绩。
(四)副裁判长协助裁判长的工作,根据需要可以兼任其他裁判员的工作。
(五)台上裁判员1.检查场上运动员的护具,保证安全比赛。
2.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
3.评判运动员倒地、下台、犯规、消极、读秒、临场治疗等有关事宜。
4.宣布每场比赛结果。
(六)边裁判员1.根据规则评判运动员的得分。
2.每局比赛结束后,根据裁判长信号,同时、迅速显示评判结果。
3.客观回答台上裁判员对比赛情况的询问。
4. 每场比赛结束,在记分表上签名并保存,以备检查核实。
(七)记录员1.赛前认真填写每对运动员的记录表。
2.参加称量体重并将每名运动员的体重填入每场比赛的记录表。
3.根据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和手势,记录运动员警告、劝告、下台、消极搂抱、消极5秒、强制读秒的次数。
4.记录边裁判员每局的评判结果,确定胜负后报告裁判长。
(八)计时员1.赛前检查铜锣、计时钟,核准秒表。
2.负责比赛、暂停、读秒、局间休息的计时。
3.在无电子计分系统的情况下,每局赛前10秒钟鸣哨通告,并在每局比赛结束鸣锣通告。
(九)编排记录长1.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