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背筋膜岛状皮瓣
- 格式:ppt
- 大小:49.32 MB
- 文档页数:31
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包远祥;刘悦臣;龙永学;熊天平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21
【摘要】目的:探讨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收治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患者36例,采用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6例直接缝合,20例中厚皮植皮。
结果:术后,36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4~
15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供区恢复良好,患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优良。
结论:指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46-46,48)
【作者】包远祥;刘悦臣;龙永学;熊天平
【作者单位】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
院;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562400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逆行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缺损 [J], 王连存;周庆文;孙海艳;杨柳;高克;李静成;刘广超
2.中节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皮肤缺损 [J], 彭远清;白辉凯;谢振军;赵
国红;邓名山
3.掌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 [J], 黄松;迟耀武
4.指动脉中节背侧支血管链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效果分析 [J], 华
祖广;王晓峰;王科杰;孙涛;胡浩良;张健
5.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J], 赵民;邵新中;田德虎;张继春;韩久卉;赵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1月第30卷第01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1No.01手指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处理不当会影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1]。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带掌(指)背皮神经的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2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2指。
男16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28岁。
其中拇指3例,示指4例,中指9例,环指6例。
损伤部位:手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15例,指端皮肤缺损7例。
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4例。
皮瓣面积1.5cm×1.9cm~2.0cm×6.5cm 。
1.2手术方法均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
伤口彻底清创后,按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使皮瓣较创面大约10%。
指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近段及掌指关节背侧方,皮瓣侧缘不超过手指侧中线,轴心线为指背神经走行,旋转轴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
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部位在掌背,相邻掌骨区域,掌背神经走行为轴心线,旋转轴点位于指蹼近侧1.5cm ,掌指关节间背侧方。
皮瓣切取时,先于皮瓣近端作皮肤切口,寻找掌(指)背神经,将神经包含于皮瓣内,切开皮瓣近端,皮下游离,从真皮下至伸肌腱腱周膜浅面之间解剖筋膜组织,形成以该皮神经为轴,含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筋膜蒂,由近至远逆行切取皮瓣,蒂部达关节背侧方旋转点,松止血带,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将皮瓣逆行转移覆盖创面。
供区大多可直接缝合,不能缝合者游离植皮。
术后伸指位石膏托固定,2周后拆外固定行功能锻炼。
2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肿胀,皮色呈暗紫,并形成水泡,经换药后创面愈合。
全部22例经6~12个月随访,皮瓣皮肤柔软,弹性好,色泽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3讨论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多见,处理原则为:①尽量应用相近皮肤质量的皮瓣修复创面;②要有良好的感觉;③需要有良好形态。
常用的方法有带蒂皮瓣、指固有动脉为蒂的指侧方皮瓣、足趾趾腹微型皮瓣等。
食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我科1994年~1998年,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筋膜血管神经蒂皮瓣修复拇指及虎口软组织缺损12例,均获成功,外形及功能满意。
1临床资料1.1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5岁~36岁。
拇脂及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原因:爆炸伤2例,绞窄伤2例,皮肤撕脱伤3例,挤压伤1例,电击伤2例,创伤后期修复2例。
本组全部采用食指背侧筋膜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应用方式见附表。
1.2典型病例男,5岁,右手火药爆炸伤,拇指背、指腹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中指末节指骨及甲床缺失(图1、2)。
在臂丛阻滞下行右拇指、中指清创术,食指背侧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中指残端修整。
供区行全厚皮片移植加压包扎,手术历时2小时。
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图3、4、5)。
2.1皮瓣设计根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范围,在食指近指关节背侧画出略大于缺损的皮瓣切口线,皮瓣远端到食指近侧指间关节,两侧至指侧缘,近侧视需要可向上延伸至腕背部,皮瓣宽度2.5cm~3.0cm,长度足够修复拇指任何部位缺损。
2.2皮瓣切取要点2.2.1定出皮瓣关键点该点在拇长伸肌腱尺侧缘与第二掌骨基底桡侧缘体表投影相交处。
因皮瓣的血管神经多在此点附近汇入或发出,为皮瓣血管神经的关键点。
如图6。
2.2.2沿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至第一掌骨近端挠侧缘切开皮肤浅深筋膜,皮瓣尺侧缘沿第二掌骨尺侧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形成以第一掌骨尺侧为基底的筋膜血管蒂岛状皮瓣。
如图7。
2.2.3在深筋膜深面解剖切取皮瓣,确保深筋膜的完整性和蒂内包含食指背、掌背血管及桡神经浅支的食指背神经。
3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质地、色泽接近正常,外形良好不臃肿,功能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4讨论4.1皮瓣的血供特点自1979年Foucher提出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损伤以来,该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第一掌背动脉的出现率不稳定及解剖类型变化较大,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筋膜皮瓣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以筋膜血管神经为蒂的食指背岛状筋膜瓣.(1,2)。
指背系列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指背系列皮瓣修复手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2011年至2012在皮肤科就诊的选择手指皮肤缺损患者80例共112指。
对所有患者采用手指背系列皮瓣修复皮肤受损的手指。
通过1到4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皮肤患处修复情况检测手功能并进行评估。
结果:临床应用80例112个皮瓣,其中有110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皮瓣出现了表皮层坏死,经换药后自愈。
屈伸手指功可达健侧手指的80%到90%,优70指,良27指,可15指。
结论:指背系列皮瓣因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区接近,血运可靠,可以对手指创面进行安全、简便地修复。
关键词:指背皮瓣修复【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39-02作为外科的常见病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有指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效果却大相径庭。
但是无论哪种方法最为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有感觉的且无痛的软组织覆盖,同时保持手指的正常长度,保留指甲,不影响指间关节的功能等。
对于他的修复是手外科的一个极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在临床上所有的方法中一期修复创面的皮瓣要比多期修复更可取,因为它不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费用,而且能够使患者的伤指的失用时间缩短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及生活负担。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一期皮瓣中的血管蒂岛状皮瓣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现在已有的血管蒂岛状皮瓣都是以指固有动脉为蒂。
在多年的临床总结发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并发症较多,如:手术后容易出现静脉危象,使得皮瓣成活率低。
而牺牲了一条指固有动脉会加重患指的损伤,同时由于切口跨越指间关节,更容易导致关节僵硬。
临床与实际生活中为了适应对手指复杂功能需求,手指的皮肤软组织需坚韧、耐磨,以及一定的活动度。
皮片移植虽然能够对创面进行一定的修复,但是却常常不能够满足手指功能恢复的需要,而临床上采用以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对手指皮肤缺损进行修复。
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陈建;赵凤江;唐林俊【摘要】目的探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56例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9个月,5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皮瓣不损伤指固有动脉,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2【总页数】2页(P230-231)【关键词】指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作者】陈建;赵凤江;唐林俊【作者单位】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成都现代医院手显微外科,四川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机械化操作的日益增多,手外伤患者越来越多。
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常造成肌腱、指骨的外露,需用皮瓣来进行修复。
目前常选用的皮瓣有:鱼际皮瓣、邻指皮瓣、指动脉岛状皮瓣、短缩指骨“V-Y”推进皮瓣或腹部皮瓣。
2012年7月-2016年12月,我们采用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56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8岁。
右手32例,左手24例;拇指12例,食指18例,中指16例,环指10例。
末节指腹缺损36例,末节背侧缺损20例。
缺损面积:2.0 cm×2.0 cm~3.5 cm×2.5 cm。
1.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止血带下进行。
彻底清创,清除损伤挫灭的皮肤软组织,根据远端缺损面积在手指近、中节设计以指背带蒂为轴线的皮瓣,皮瓣比缺损面积大20%左右。
旋转点周围皮肤要无损伤,旋转点不要越过手指侧方中线,拇指旋转点尽量选择在拇指桡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