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 精品教案】第03课 盛唐气象
- 格式:docx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盛唐气象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盛唐时期的历史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分析,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盛唐气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盛唐气象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理解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学会使用历史资料进行一定的历史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问:你知道盛唐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吗?
2.通过引入《太平广记》中的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分类整理学习资料
1.让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一种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例如:–华丽的宫殿建筑和寺庙
–繁荣的艺术文化和科技发展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2.每个组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所需信息并分别汇报
C. 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
1.导入盛唐时期气象的概念,了解盛唐时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降水情况
2.引出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例如对农业、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D. 历史探究与分析
1.分组讨论,探究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2.汇总讨论结果,形成小论文
E. 总结
1.简单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总结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气象的影响,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
四、教学评估
1.手册作业:要求学生们编写一篇名为“盛唐时期的发展与灾害”的小论文,讲述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
2.展示:在下节课上,让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小组整理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资料
3.讨论:在展示后进行讨论,加深对盛唐时期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一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第3课盛唐气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
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
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
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
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第3课盛唐气象【集体智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唐代经济繁荣的表现;唐与吐蕃的交往;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唐朝诗歌、书法、绘画成就。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制作历史人物剧及表演能力和对文学艺术的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背诵唐诗名篇导入本课。
2.阅读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的成就。
3.小组讨论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意义,表演短剧“文成公主”。
4.开展诗歌朗诵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文成公主入吐蕃。
学习难点: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原因;不同诗风的原因。
【学生预习指导】1.唐代经济繁荣的表现与原因。
2.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和与吐蕃的关系。
3.唐朝诗歌、书法、绘画成就。
教学步骤(一)导:让学生背诵唐诗名篇。
师:唐代诗歌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生:经济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导入本课学习。
(二)学: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
2.分析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意义。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妇女受教育。
2.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代诗歌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3.著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
(三)帮:1.学完以上内容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P12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答:(1)提高水位;(2)提高灌溉效率;(3)借助水力,节省人力。
3.李白与杜甫的诗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
(拓展延伸)答: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淳朴厚重,悲愤凄婉,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
导致两人诗风具有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以及人生经历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经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3 课盛唐气象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情境引入(一)课前准备【温故而知新】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填写学案。
【设计意图】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能够相对较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新课导入(3分钟)【教师行为】课前引入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推动东西方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方面具有重大贡献,最后教师引出本课内容。
【教师说明】至今,外国人仍称呼中国人为“唐人”,称呼华人聚居区为“唐人街”,那么,在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上,都运输过什么样的物品、有过什么样的文化交流呢?让我们通过丝绸之路来看盛唐的社会气象吧!【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地图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从丝绸之路探讨盛唐的社会气象,形成对接下来学习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认识。
讲授新课(三)课程教学(37分钟)第一部分:丝路上繁荣的经济气象(共12分钟)1、走向世界的农业【教师行为】教师讲述:唐朝先进的农业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海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耕的必备工具——犁。
教师呈现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设问】结合材料观察曲辕犁的构造,说一说曲辕犁有什么特点?曲辕犁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说明】与此同时,唐代水利灌溉的广泛开展和先进经验,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相继效仿。
【教师设问】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与过去的翻车对比,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参考:节省人力,提高效率)2、持续发展的手工业【教师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前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地改进,与此同时,手工业也发展到很高水平。
【教师行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去感受唐朝手工业的繁荣气象。
接着,展示丰富的考古史料和图片,讲述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情况。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2022新课标要求如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内容分析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荣、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
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
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和开放的社会风气,并初步分析其繁盛的原因。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准确说出各代表任务的作品特点。
时空观念:展示唐朝地图,了解唐朝边疆巩固与各族交往的情况。
家国情怀:掌握唐蕃和亲及唐朝民族交往、交融的基本史事,领悟对当下增强民族团结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的交往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繁荣。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上节课的唐朝皇帝关系图为导入,建立历史联系,落实时空观念。
(二)讲授新课1.经济的繁荣(1)教师活动将本子目的学习,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来分类描述。
(2)学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唐朝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3)教师活动材料一:浙江沿海的明州和温州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吉州也曾创下过年产1300多艘船的历史记录。
材料二:《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第3课盛唐气象导入语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学习新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成就。
2.了解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和唐朝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体会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4.知道唐朝的著名诗人和诗歌,简述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结合曲辕犁和筒车示意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2.从出土文物考察唐代社会生活中对妇女、对社会下层、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体会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3.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整体感知盛唐社会气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唐朝社会发展状况,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认识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繁荣的表现、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唐朝诗歌兴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经济的繁荣问: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方面?答:学生看书后归纳要点,回答问题。
1.农业(1)师问: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答: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重视兴修水利。
(2)师问: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和推广,各有什么优势?生答:点拨:用犁箭与犁评控制入土深浅,犁箭提高则入土浅,反之则入土深。
筒车省去了人力,自流灌溉。
议一议曲辕犁构造筒车示意图2.手工业师问:唐朝在手工业方面有哪些成就?生答:纺织业工艺高超,陶瓷器业水平很高。
以蜀锦和唐三彩为代表。
还有造船业、矿冶业和造纸业等都3.商业师问:唐朝商业十分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生答:很友好。
导入出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提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
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
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
何种景象呢?
我们共同感受盛唐繁
荣开放的社会气象。
学生阅读诗歌,体会诗中描述的内
容,回答问题。
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
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
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
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
王朝的全盛时代──
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出示“唐太宗、武则
天和唐玄宗”的图片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13、14页。
了解什么叫“开元盛
世”?
唐玄宗前期为什么会出
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提示:联系所学知识
和唐玄宗前期采取的措施
回答。
在pad上书写唐玄宗采取
的措施,潜意识中和贞观
之治形成对比。
正是由于唐朝前期统
治者的励精图治,政局相
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
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
农业、手工业、商业、以
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回忆以
前所学,回答问题。
在pad上书写
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潜意识中和贞
观之治形成对比。
使学生对“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到“开
元盛世”这样一个递
进发展有了初步认
识,盛世局面的出现
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
功劳,与他前几任的
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
基础有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盛唐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唐盛世吗?它有哪些令我们自豪和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盛唐气象》;
二、繁荣的经济和民族大融合:
师:课件出示唐朝前期社会发展状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唐朝的经济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唐朝为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哪些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下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科目:历史上课教师:班级:时间: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交流预习】学习目标1.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识记曲辕犁、蜀锦、唐三彩等标志性成就。
2.了解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识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个历史人物。
3.知道唐朝诗歌和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4.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学习重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唐诗【二.互助探究】一、经济的繁荣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农业发展的表现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②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代表是曲辕犁和筒车。
③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3、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②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③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4、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大都市出现:唐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②唐都长安: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文成公主入藏(1)背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2)入藏: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并了解相应的历史事件;2.理解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2.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2.解读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和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2.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老师提供几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3.引导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特点:在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下,盛唐时期出现了哪些历史事件?2.讲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1.展示盛唐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下盛唐时期的版图和领土范围;2.讲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介绍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壮美;3.讲解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潭州之变、唐肃宗和班于赤、安禄山之乱等。
3.解读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1.引导学生分析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了解它们对盛唐时期的影响;2.对比现代的气候和环境状况,了解它们与盛唐时期的不同之处;3.让学生用笔和纸画出盛唐时期的气候环境图。
4.历史影响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盛唐时期的历史影响,并与现代的社会状况做比较;2.让学生让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并和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历史知识、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否提高;2.学生对盛唐时期和气候环境的理解是否符合课程目标;3.学生的写作和口试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六、课后作业1.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写一篇学习笔记;2.调查本地的气候环境状况,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3.背诵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最好用朗朗上口的方式。
七、教学素材1.盛唐时期的地图;2.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3.盛唐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
八、教学参考1.《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古代中国气候研究。
九、教学实录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包括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此外,教材还涉及到唐朝的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隋唐时期的一些基础知识,如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但学生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2.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第3课盛唐气象
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
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
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
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
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
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
1
一家”
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
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
鞨
2
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李白
杜甫白居
易
三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
3
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❸板书设计➷
4
❹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