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盛唐气象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8.48 MB
- 文档页数:2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2.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3.初步认识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开元盛世”2、难点:评价武则天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二揭示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2.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3.初步认识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三学生自学阅读课文,完成填空:(一)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她年自称皇帝,改国号为。
她在位期间,多方招揽人才,凌现和提拔了、等很有才干的人。
(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他鼓励扩大面积,号召兴修,整理财政,清理和,他还倡导。
2.武则天发现和提拔、唐玄宗任用为宰相的两位德才兼备的大臣是和3.唐玄宗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前期,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励精图治,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 ”。
唐玄宗的姓名是。
四合作探究(一)女皇武则天1、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名字叫什么?她的国号是什么?她是从谁的手里拿到皇帝位置的?2、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2、比较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主要政绩。
3、“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五课堂检测1.下列对武则天当政期间的评价,错误的是( )A.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C.减免赋税徭役,鼓励开垦荒地D.经济呈现衰退趋势2.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那么盛世中的盛世则是在( )A.贞观年间B.武则天统治期间C.开元年间D.天宝年间3.下列哪些是开元盛世时期出现的现象?( )①监狱里犯人不多,判死刑的人很少②耕地面积扩大,全国达8亿亩③“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唐玄宗统治前期用人的基本原则是()A.任用贤能B.注重门第C.注重品行D.注重垦荒5.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A.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B.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C.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D.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B6.识读右图,正确回答问题:(1)右图的人物是。
盛唐气象教案新版【篇一:(2017春季版)《盛唐气象》教学设计】盛唐气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
教学难点开放的社会风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我眼中的唐朝: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和课外了解,说说学生严重的唐朝。
2、外国人眼中的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3、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朝盛世景象。
二、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观察图片,了解曲辕犁和筒车;了解唐朝蔬菜的种植。
感受唐朝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欣赏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观察唐都长安布局图,感受唐朝的盛世繁荣。
三、民族交往与交融1、欣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图片,讲述他们的故事。
2、以吐蕃为例简介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和交融,认识文成公主对汉藏友好团结做出的贡献,认识到我国悠久历史是有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篇二:第3课盛唐气象-2017人教版最新教学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1、知识与能力①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唐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引发了文化艺术等的繁荣;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②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掌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实及意义;了解各民族友好交往为唐朝经济繁荣、文学发展和社会风气开放提供了条件。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第一篇: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盛唐气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下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你们不会有了新朋友就忘记我这个老朋友吧?下面谁能背诵历史朝代歌,请举手。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盛唐气象》出示:“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谁的诗?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师:什么才能表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盛世)那个行业?(农业)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那个行业?(农业)师:下面我们就学习盛唐经济的繁荣——农业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呢?(参考书回答)随机: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师:下面我们看盛唐的农具相关史事: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一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①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盛世经济的繁荣②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③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学以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石窟等艺术成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①盛世经济的繁荣②文成公主远嫁吐蕃③唐朝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唐朝文化辉煌的原因板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目标展示目标导学一、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二、整体感知1、本课共有几目?分别是什么?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经济的繁荣(阅读教材11-13页)1、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1 )农业方面:①______面积逐渐扩大。
②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
(2 )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_________水平最高,其中_____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生产水平高,越窑的_____和邢窑的______最为有名。
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颇具规模。
(3) 商业方面:唐朝商业繁荣,水陆交通______,贸易往来______。
都城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______性的大都市,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______区,城内所建100多个_____,是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阅读教材14-15页)1、政策:唐太宗实行_________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__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试分析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关系稳定发展的原因。
一是唐代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对各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二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计文本解读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学目标与内容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1.概括唐朝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4.掌握唐朝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唐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及其代表作。
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理据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检查自学情况且直观,容易记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材料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学具体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盛唐气象》,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经济的繁荣(1)学习农业的发展。
让学生根据课本说出农业发展的表现(2)重点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新式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播放视频观看。
(3)材料研读: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4)学习手工业的发展。
说出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5)展示丝织业的图片并讲解。
并进行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6)展示陶瓷器的图片并讲解。
重点介绍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
其造型美观大方,是艺术的珍品。
(7)学习商业的发展,重点介绍大都市长安。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3)掌握唐朝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成就。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培养美感和历史情趣(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赏析唐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3)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色,感受热爱祖国、关心民情的爱国情感。
培养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知道唐朝与吐器的友好关系难点: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它们的结构原理;明白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色及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
“盛唐”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和中期,那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
盛唐不仅是唐朝繁荣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社会繁荣发展到何等程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3课盛唐气象(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唐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1、农业的发展师: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生:(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3)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