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节选)
- 格式:ppt
- 大小:876.50 KB
- 文档页数:25
《辛德勒名单》教案1辛德勒名单(节选)史蒂芬·蔡利安[学习目的]:1.掌握剧本的思想内容,体会剧本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2.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
[学习重点难点]:1.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3.着眼作品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4.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课前观看电影,了解故事情节,获得感性认识。
1.电影故事《辛德勒名单》是由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
该影片曾获得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 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
二战初期是国会党党员。
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
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
因此,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佣《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
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生产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
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汽室的喷头里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
课题第8课辛德勒的名单(节选)●教学目标1.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难点:1.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想《辛德勒的名单(节选)》一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的“人性在复苏”模块,表现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示以人性战胜兽性的力量。
课文在文本的理解上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障碍,但电影剧本对高中生来说应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学体裁,故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课前组织学生课前观看电影,了解故事情节,获得感性认识,教学重点应放在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上。
●教学资源《辛德勒的名单》教学PPT●教学设计●课堂反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引擎(qínɡ)诧异(chà)荷枪(hé)恻隐之心(cè)B.镌刻(juān)颤抖(chàn)噩耗(è)白头偕老(jiē)C.搭讪(shàn)濒临(pīn)祷告(dǎo)忐忑不安(tè)D.惊讶(yà)呵斥(hē)拎着(līn)虚与委蛇(y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权衡宣哗无忧无虑兴高彩烈B.搭档祈祷遮天敝日阴森可怖C.骚动呵斥不详之兆鬼使神差D.推搡搪瓷奋不顾身油然而生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进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____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
辛德勒的名单音乐教案篇一:辛德勒名单(节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投入地欣赏主题音乐,喜爱所聆听的电影音乐,并有进一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愿望。
②聆听《辛德勒的名单》,体会电影音乐在深化主题、烘托情感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②通过亲身参与演唱等艺术实践活动,适当地运用模仿法积累感性经验。
3、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辛德勒的名单》的历史背景②知道美国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贡献。
③能辨析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主题时的情感变化。
④结合作品,了解乐曲旋律波浪式的进行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体会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②丰富情感体验,通过参与活动,激起进一步探究影视音乐的愿望。
2、教学难点:①主题旋律学唱的准确性。
②辨析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主题时的情感变化。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让你为陌生人冒着生命危险,倾家荡产地无私奉献,你能做到吗?”(同学们相互探讨)(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做好铺垫。
)(三)新课学习1、展示课题《辛德勒的名单》2、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资料,以提问的形式来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3、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辛德勒的名单》的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为学习新课做好资料铺垫。
)4、视频赏析——《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片段。
(思考:辛德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设计意图:结合影片积极思考,为欣赏做好情感的铺垫。
)5、学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根据图形谱了解波浪式的旋律)。
(设计意图:图形谱的学习,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和进行。
)6、走近美国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
(设计意图:介绍曲作者,对于了解乐曲的内涵及欣赏乐曲是非常必要的。
《辛德勒名单(节选)》《辛德勒名单(节选)》,是苏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专题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第三板块“人性在复苏”的一篇自读课文,本专题共分三个版块:“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人性在复苏”,三个版块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三组矛盾。
《辛德勒名单》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的善与恶, 展示以人性战胜兽性的力量。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犹太导演斯庇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的波兰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时代里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值得一提的是斯庇尔伯格并不想以历史仇恨或历史批判的眼光来处理这个题材,不是揭开历史的伤疤,加深它的痛楚,他只是想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敌意和荒谬的世界中挣扎的超道德的故事,来检视这个事件和它对当事人以及整个时代的影响,并且将这个影响化做忠诚的记录与忠告,安慰逝去的灵魂,警醒着幸存者,传递给不曾经历的人。
战争已经结束,光明已经来临,没有什么是永恒而不可化解的,世人应谨记犹太人为了送给义人辛德勒的戒指,还有寻那上面的希伯来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体会剧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观看《辛德勒名单》影片;3.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播放电影主题曲。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这段小提琴声在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显得是那么的深沉而悲壮,仿佛在为那些在二战中被残酷迫害的600万犹太人默默哀悼。
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引擎./掣.肘铁镐./枯槁.飞驰./松弛.鬼使神差./差.旅B.诧.异/叱咤.搭.档/褡.裢赚.钱/道歉.遮天蔽.日/敝.旧C.噙.满/擒.拿恻.隐/侧.面濒.临/频.率慢条斯.理/厮.打D.拎.着/伶.俐烟蒂./不啻.颤.抖/颤.栗提.心吊胆/提.防解析:选D。
A项qínɡ/chè,ɡǎo/ɡǎo,chí/chí,chāi/chāi;B项chà/zhà,dā/dā,zhuàn/qiàn,bì/bì;C项qín/qín,cè/cè,bīn/pín,sī/sī;D项līn/línɡ,dì/chì,chàn/zhàn,tí/d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在克拉科夫有工厂,是个做糖瓷的。
B.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结束。
我本来想说到时候,我们来喝一杯酒。
辛德勒眼中已噙满了泪水。
C.辛德勒默默走到整理好的几只箱子前,打开其中一只看了看,只见里面装满了成杳的钞票。
D.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既将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
解析:选B。
A项“糖”应为“搪”,C项“杳”应为“沓”,D项“既”应为“即”。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19日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的主题为“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的游行示威集会上,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留法学生李洹发表的长篇法文演讲。
谈到演讲的动力,李洹称自己的动力和激情皆来自于:自己是个中国人,在国外更爱国。
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
B.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
C.满载妇女的列车神出鬼没....地驶入这个传说中的“地狱”,士兵们荷枪实弹早已在站台等候。
辛德勒名单(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点,把握全剧情节。
2.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把握全剧的主题。
3.感受作品所歌颂的人性之美。
【预习指导】一.作品简介第六十六届(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二.作者简介托马斯·肯尼利,是澳大利亚最成功的当代作家之一,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1935年生于悉尼,学习宗教,曾经先后四次入围布克奖,于1982年因《辛德勒方舟》荣获布克奖。
他的小说多是从具有轰动效应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获得灵感,常以人类的大灾难为背景,从中又透露出正义所带来的希望。
控诉纳粹法西斯罪行、讴歌人类正义情感的长篇小说《辛德勒方舟》,后被改编成电影《辛德勒名单》,使人类在战后深刻反思当年的历史,为打击当时曾在世界范围内一度甚嚣尘上的为法西斯翻案的思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使他自己成为一个广受人们爱戴的作家。
书评家对其的评价是“他能正视人类制造的能力,同时发现里面所隐藏的希望”。
三.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是一种运用电影思维创造银幕形象的文学样式。
是电影剧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进行艺术构思,并按照电影表现手法(包括场景、环境、人物形象、行为、动作、说白、音响及其他细节)通过文字描述以表达自己对未来影片设想的作品。
电影文学剧本主要为拍摄影片而写作,因此它必然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必须符合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它所创造的形象虽然以文字为媒介,但必须能够通过影片的摄制,以电影的各种艺术技术手段在银幕上体现出来。
它的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是由电影艺术本性所决定的,这就是:①富于造型表现力和鲜明的动作性;②形象的画面感和声音元素的有机结合;③时空自由转换中体现的蒙太奇效果。
辛德勒名单(节选)101.外景街头白天天空中笼罩着一层浓重的黑雾,一群波兰儿童在街头无忧无虑地玩耍。
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上了厚厚的一层。
辛德勒走出他的寓所,他抬头看了看这莫名的东西,十分诧异。
他走到轿车旁,从引擎盖上拢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
那不是什么雪,那是骨灰……102.外景郊外白天(字幕)1944年4月,楚荷华革乐卡。
德国当局命令高斯挖出被屠杀的犹太人的尸体,进行焚化。
普拉斯佐和克拉科夫被杀的犹太人超过1万。
焚烧尸体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德国官兵命令犹太人用铁镐挖掘自己同胞的尸体。
这些尸体被送上传送带,投进焚尸炉。
烧焦的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
一个德国军官目睹这一切,发疯似的狂吼着,他被眼前发生的事逼疯了,他只会握着手枪冲焚尸炉叭叭地开枪。
只见一辆辆载着尸体的小推车来回奔跑。
辛德勒和高斯站在小土丘上,这里可以俯视整个焚尸场。
高斯:你能相信吗?好像怕我闻不着似的,头儿叫我做这种事,我必须挖出这些尸体,然后进行焚化,这真没有搞头。
顺便说一句,所有犹太人不久都要被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
辛德勒一听这话,连忙转过身,注视着高斯。
辛德勒:什么时候动身?高斯:我不知道。
我一安排好运输工作就送他们走。
这大约需要三四十天时间。
辛德勒回过头,看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幕,陷人了沉思。
103.内景伊特兹哈克的办公室白天辛德勒又在偷偷与伊特兹哈克会面。
辛德勒:我和高斯谈过。
伊特兹哈克:我知道目的地,这次是撤退命令。
我一安排好运输就搭最后一班列车走。
辛德勒:我本来不想告诉你,我让高斯答应我为你说情,到了那边你会受到特别待遇。
伊特兹哈克(苦笑了一下):柏林传来的命令提到过所谓的“特别待遇”,你不是指那个吧?辛德勒:现在暂时就讲“特别待遇”吧。
难道一定要用新词汇吗?伊特兹哈克:我想有这个必要,我猜你是要我留下来。
辛德勒:留在克拉科夫干什么?伊特兹哈克:你有生意要经营。
你要雇新的工人,当然是波兰人。
工资虽然高,但是……(他停顿了一下)你今后打算做什么?辛德勒:过去是你帮我经营。
7 辛德勒名单(节选)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引擎.(qín ɡ) 半裸.(luǒ 搭讪.(shàn) 濒.临(bīn) 祈祷.(dǎo) 咳嗽.(sou) 噩.梦(è) 忐忑..不安(tǎn)(tè) (二)多音字 1.组词认读法 (1)笼⎩⎪⎨⎪⎧笼.罩(lǒnɡ)笼.屉(lón ɡ)(2)核⎩⎪⎨⎪⎧核.对(hé)梨核.儿(hú)(3)颤⎩⎪⎨⎪⎧颤.抖(chàn )颤.栗(zhàn )(4)柏⎩⎪⎨⎪⎧柏.林(Bó)松柏.(bǎi )2.语境认读法(5)黎明时分,院子里静悄.(qiāo)悄的,家猫悄.(qiǎo)无声息地逾墙而入。
(6)睡梦中依稀感到一阵雨杂杂沓沓.(tà)地落下来,像千万个细碎的脚步,起床后却风平浪静,要不是看到邻窗书桌上一沓沓.(dá)平整放置的书稿被雨浸湿的痕迹,真疑心自己是做了一个梦。
二、辨识字形(1)⎩⎪⎨⎪⎧jué(诀)窍jué(抉)择 (2)⎩⎪⎨⎪⎧qín (噙)泪qín (擒)获(3)⎩⎪⎨⎪⎧sāo (骚)动sào (瘙)痒 (4)⎩⎪⎨⎪⎧飞chí(驰) 松chí(弛)(5)⎩⎪⎨⎪⎧dǔ(赌)注dǔ(堵)截 (6)⎩⎪⎨⎪⎧搭dàn ɡ(档)阻dǎnɡ(挡)(7)⎩⎪⎨⎪⎧cè(恻)隐cè(侧)面cè(测)量 (8)⎩⎪⎨⎪⎧挖jué(掘)jué(倔)强jué(崛)起(9)⎩⎪⎨⎪⎧xuān (喧)哗寒xuān (暄)xuàn (渲)染三、积累词语(一)明确词义1.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2.恻隐之心:对受苦难的人产生的同情和怜悯的心情。
3.荷枪实弹:扛着抢,子弹上膛,指军队、警察等处于戒备状态。
第三板块人性在复苏辛德勒的名单(节选)每课一背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文助读】:子规:杜鹃鸟。
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秒笔诱思】: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秒题点拨】: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自主探究语言积累一.重点字词大集中1.生难字注音捻(niǎn) 引擎(qíng) 搭讪(shàn)惊讶(yà)濒(bīn)临噩(â)梦推搡(sǎng) 罪孽(niâ)搪(táng)瓷狂吠(fâi)2.多音字辨析lâ欢乐乐yuâ音乐3.形似字辨析讶 yà惊讶搡 sǎng 推搡捻niǎn捻纸牙yá牙齿桑sāng 桑树念niàn 纪念4. 词义详解诧异:惊讶;觉得奇怪引擎:把(如热能、化学能、核能、辐射能和升高的水的势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力和运动的机器,即发动机。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濒临:指位置相邻,接界。
接近,将要。
二、背景资料全搜索1.作者简介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
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
辛德勒名单辛德勒名单(节选)一、课外阅读(2019·山东济南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令箭荷花街上还很平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
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平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何等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密斯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
这个密斯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火线,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散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
“那一盆几多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
在本日的花市上是唯一份儿。
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绽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
密斯说:“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
密斯又评释了一句:“它贵。
”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密斯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
老头瘦瘦的,60多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壮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
密斯问:“大爷,你是哪村的?”“严村。
”老头没有正眼看密斯,浅浅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玩笑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密斯笑得弯下腰去。
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
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才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
他一横眉冲着密斯说:“几多钱,有价儿没有?”“50。
”密斯止住笑说。
“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
”老头坚毅地说。
“40,少一分钱也不卖。
”密斯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喧哗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
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梳妆的人。
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