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样中淀粉降解细菌的筛选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株。
二、实验内容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和分离。
三、实验原理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可溶性淀粉被目的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水解,形成透明圈。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的种类和活力各不相同,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各不相同,所形成的水解圈与菌落大小比值故而不同,因而根据其比值可初步断定其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能力。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淀粉酶,特别是一些芽孢杆菌,因此,本实验将土壤样品加热处理后,将其接种到筛选培养基平板进行培养,根据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从中筛选出产淀粉酶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保藏。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土壤样品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筛选培养基平板(含可溶性淀粉1%)、45mL无菌水瓶3、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酒精灯、牙签、移液枪、试管、涂布器、量筒等。
五、操作步骤(一)准备材料1、筛选固体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可溶性淀粉(1%),配制600mL,制备30个平板。
2、含45mL水的三角瓶5瓶,200ul枪头及枪头盒3盒,牙签3瓶,涂布器3包,灭菌处理。
(二)菌种分离1、土壤采集选取采集地点地表植被根系周围的土壤,首先去除地表浮土,然后挖取2-5cm深的土壤样品,每个样品约取20g土壤,装入塑料袋内,备用。
2、制备菌悬液取5g土壤样品置于含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振荡器震荡10分钟,在90度水浴锅中处理15分钟。
3、涂布平板培养与分离吸取100ul悬浮液,用涂布器涂布于筛选培养基平板,待液体充分被吸收后,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h。
每组做2个平板。
(三)菌种初步筛选在平板中加入少量卢戈氏碘液,观察菌落形成透明水解圈情况,用无菌牙签挑取产水解圈的菌落,转接到新的筛选培养基中,每个平板上接种16个菌种,每组接种2个平板,置于37℃培养24h。
在平板内加入卢戈氏碘液,根据单菌落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进行初筛,选择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从中选取淀粉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
土壤中产淀粉酶细菌菌株的筛选张路、彭亚娣、吴亚琴、王思怡、蒲兰琼、陶蕾摘要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通过选择培养基可将需要的微生物从中分离出来。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或减少某种物质以营造一个只适于所选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便可淘汰不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出所需微生物。
可用平板法分离土壤中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关键词培养基、微生物、分离、平板法(一)引言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长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会有很多微生物共生在一起。
人们要想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要确定每种微生物菌株的分类,首先应该对该微生物进行纯培养。
稀释涂布法或平板法时常用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这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土壤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将含有微生物的土壤制成菌悬液,用十倍递减稀释法稀释后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待长出菌落后,从各个菌落上挑取单菌种接种到淀粉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长出菌落后,在各个菌落上滴加碘液,菌落周围如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被酶解,即该细菌菌株能产淀粉酶。
我们分离得到产淀粉酶的细菌后可快速高效的生产淀粉酶,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制淀粉酶片,以助含淀粉酶事物的消化。
(二)人员安排1、包装器材、配培养基(1)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陶蕾、吴雅琴淀粉培养基:蒲兰琼、王思怡(2)无菌水:彭亚娣、张路(3)包扎:彭亚娣、张路、王思怡、蒲兰琼2、高压灭菌高压灭菌过程中彭亚娣、吴雅琴全程看守,控制阀门的开和关3、制菌悬液、第一次接种(1)取土:陶蕾、吴雅琴(2)配液:王思怡、吴雅琴、张路(3)接种:陶蕾、彭亚娣、吴雅琴、蒲兰琼4、第二次接种(转接)转接:吴雅琴、彭亚娣、王思怡、张路、蒲兰琼、陶蕾5、检测滴定:吴雅琴、彭亚娣、王思怡、张路、蒲兰琼、陶蕾6、结果分析:陶蕾、吴雅琴7、拍照:王思怡、陶蕾、张路8、资料搜集:张路、陶蕾(三)材料与方法1、材料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1.5g、蛋白胨2.5g、琼脂10g、NaCl 0.5g、水500ml、pH 7.0~7.2)、已灭菌的淀粉培养基(蛋白胨2.5g、淀粉1.5g、NaCl 0.5g、琼脂10g、pH7.2~7.4)、90ml无菌水一瓶、含9ml无菌水的试管6支、无菌培养皿18个、1ml 无菌移液管、土壤样品、天平、称量纸、试管架、涂布器、500ml烧杯2个等。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的流程一、引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参与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物降解、植物生长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因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对于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离菌种的基本步骤1. 样品采集需要在目标土壤中采集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该代表性,可以从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方面进行选择。
采集样品时,应使用无菌工具,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2. 样品处理采集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便分离目标菌种。
首先,样品需要经过筛选,去除大颗粒杂质。
然后,样品需要进行稀释,以获得合适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浓度。
3. 菌种分离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均匀涂布在含有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
琼脂平板中的富含营养物能够促进菌落的形成。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使菌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4. 菌种筛选在菌落形成后,需要进行菌种的筛选。
筛选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
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菌种。
5. 单菌分离在筛选得到目标菌种后,需要进行单菌分离。
单菌分离可以通过传代培养的方式进行,即从单个菌落中选取一个单独的菌落,再次进行涂布培养,确保得到纯种的菌株。
6. 菌株保存经过单菌分离后,需要对菌株进行保存,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常用的保存方式有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等。
冷冻保存可以利用低温冰箱或液氮罐,将菌株保存在-8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
冻干保存则是将菌株培养液进行冻干处理,保存在干燥的状态下。
三、分离筛选菌种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工具,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2. 样品处理时,需要保持样品的湿润状态,避免样品过度干燥。
3. 琼脂平板的选择应根据菌种的需求来确定,可以选择不同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
4. 菌种筛选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确保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菌种。
实验二土壤中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细菌。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就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温度、营养、PH和O2等条件。
或加入特定底物、抑制剂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后,挑取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的单菌落纯培养。
平板分离法是微生物分离和纯化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便。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材料与试剂:淀粉培养基、碘液、土样1g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移液枪、培养皿、试管、三角瓶、量筒、玻璃涂棒、酒精灯、记号笔等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与器皿的准备和灭菌(1)培养基的配制实验一已制备(2)无菌水的制备取250ml三角瓶中并加入玻璃珠和100ml蒸馏水加塞后用牛皮纸包扎,然后取5支试管均加入9ml蒸馏水,加塞后用牛皮纸包扎捆绑,将三角瓶和5支试管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将盒装移液枪枪头、培养皿用牛皮纸包扎,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菌悬液的制备和梯度稀释(1)取1g土壤样品加入灭菌后100ml无菌水三角瓶中摇匀震荡约20min, 然后静置分层,上清即菌悬液。
(2)取5只加入9ml无菌水试管分别编号1—5,用移液枪从菌悬液中取1ml 上清液加入1号管后震荡摇匀,然后再从1号管中取1ml加入2号管震荡摇匀,依次操作5个试管,得到10-3、10-4、10-5、10-6和10-7五个稀释度的菌悬液。
3.制备空白平板(1)将已灭菌淀粉培养基加热熔化稍冷却,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无菌培养皿,左手拔出棉塞。
(2)右手拿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倒入培养基,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轻轻摇匀,冷却凝固,倒6皿。
4.涂布平板(1)将冷却的平板分三组,用记号笔在皿底分别标注10-5、10-6和10-7。
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的菌株(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1131)总述:查资料可知在土壤中从在多种可产淀粉酶的菌种,并且芽孢杆菌是不错的菌种,因此,采集土样,对土壤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就可得到理想菌株。
在菌株的初选过程中采用涂布平板法,把配好的培养基灭菌后倒成平板,再把稀释好的土样涂布到平板上,置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24h后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的方法是在培养好的菌株上滴加淀粉溶液,周围出现透明圈的为产淀粉酶的菌株,并且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菌种越纯或菌株的生产性能越高。
然后再进行复选,复选时采用平板划线法或斜面划线法,挑取的菌落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进行多步筛选就可得到较纯的菌株。
实验流程待测数据: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摘要:查资料可知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淀粉酶,因此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的细菌菌株,利用五点取样采集土样,再用涂布平板法对菌株进行初步培养,在培养出的菌落周围滴淀粉溶液,对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在进行平板划线培养,在地如淀粉溶液鉴定,对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进行斜面划线培养,就可得到较纯的产淀粉酶的菌株。
引言:芽孢杆菌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
早在1835年,Ehrenberg所描述的“Vibriosubtilis”即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枯草芽孢杆菌”,它是由Cohn于1872年正式命名的,现作为芽孢杆菌属(Bacillaceae)的模式菌株[1]。
从生物学特性来讲,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典型的芽孢杆菌特征,其细胞呈直杆状,大小(0.8-1.2)μm×(1.5-4.0)μm,单个,革兰氏染色阳性,着色均匀,可产荚膜,运动(周生鞭毛);芽孢中生或近中生,小于或等于细胞宽,呈椭圆至圆柱状;菌落粗糙,不透明,扩张,污白色或微带黄色;能液化明胶,胨化牛奶,还原硝酸盐,水解淀粉,为典型好氧菌[2]。
1997年,Kunst F.等人首先完成了枯草芽孢杆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将结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3]。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及高活力淀粉酶菌株的筛选组数:第一组组员:王臣东李长花张晓晶杨明明1 实验目的1.1掌握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菌株的方法。
1.2进一步掌握和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1.3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1.4掌握从环境中采集样品并从中分离纯化某种微生物的完整操作步骤。
1.5巩固以前学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1.6学习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淀粉酶是能够催化淀粉水解,转化成葡萄糖的、麦芽糖及其他低聚糖的一类酶的总称。
从淀粉厂周围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法制备土壤稀释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1天,在平板上滴加碘液,可产生淀粉酶的菌株水解淀粉遇碘不变蓝,在培养基表面形成透明圈。
然后挑取可产生透明圈的菌株在平板划线培养2-3次,得到纯化的菌株,再测其酶活力大小。
分离得到纯种这只是选种工作的第一步。
所分得的纯种是否具有生产上所要求的性能,还必须要进行性能测定后才能决定取舍。
性能测定的方法分初筛和复筛两种。
初筛一般在培养皿上根据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进行。
例如要测定淀粉酶的活力可以把斜面上各个菌株一一点种在含有淀粉的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后测定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小来衡量淀粉酶活力的高低。
复筛是在初筛的基础上做比较精细的测定。
一般是将微生物培养在三角瓶中作摇瓶培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分析测定。
在摇瓶培养中,微生物得到充分的空气,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因此和发酵罐的条件比较接近,这样,测得的结果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3 实验器材3.1样品:土样(甘肃昆仑生化公司周围采集的土样若干)3.2培养基3.2.1平板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5-20g、自来水1000ml3.2.2斜面培养基:同3.2.13.2.3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自来水1000ml3.3 器材:30个90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14个试管、5个三角瓶(250ml)、涂布棒、移液管、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3.4试剂3.4.1 淀粉酶活力测定:碘液3.4.2革兰氏染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3.4.3 2%淀粉溶液:2克淀粉加入少量热水使其溶解,再加入热水至100ml4 实验步骤4.1 培养基的制备及其仪器的灭菌4.1.1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
微生物实验报告——馒头、圣女果及柚子皮上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筛选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2.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
3.学习并掌握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芽孢杆菌(Bacillaceae),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
包括芽孢杆菌属、芽孢乳杆菌属、梭菌属、脱硫肠状菌属和芽孢八叠球菌属等。
它们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
芽孢杆菌bacillus 杆菌科的一属能产生淀粉酶的细菌。
我们小组利用芽孢杆菌能够分解淀粉酶的特征,从柚子皮、圣女果、馒头上分离芽孢杆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将柚子皮、圣女果、馒头上收集了菌种进行培养、分离、纯化、鉴定,最后利用产淀粉酶的菌种与碘液能产生水解圈,并对能产生水解圈的菌种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芽孢观察等。
此外,选择芽孢杆菌进行试验还取决于它的特性:1.繁殖快速:代谢快、繁殖快,四小时增殖10万倍,标准菌四小时仅可繁殖6倍。
2. 生命力强:无湿状态可耐低温-60℃、耐高温+280℃,耐强酸、耐强碱、抗菌消毒、耐高氧(嗜氧繁殖)、耐低氧(厌氧繁殖)。
3.体积大:体积比一般病源菌分子大四倍数,占据空间优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
绝大多数是一个菌体仅形成一个芽孢芽孢位于菌体内,由核心、皮层、芽孢壳和外壁组成。
在显微镜下进行芽孢观察时,还应注意染色问题。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样品:馒头、圣女果、柚子皮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淀粉培养基3.溶液和试剂:0.5%番红染液、5%孔雀石绿染液、95%乙醇、1%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蒸馏水等。
4.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试管、三角瓶、培养皿、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试管夹、镊子、滤纸、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培养:将馒头在28℃温箱中与少量土壤混合培养。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2,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出筛选和复筛选的具体方法)二、实验原理:1.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将土壤稀释液涂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几天,细菌或是其他的微生物便能在平板上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将初次筛选得到的微生物接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只有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细菌才能够利用培养基中的淀粉成分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
才能够生存,故在淀粉培养基上产出的菌便是淀粉产生菌。
2.在培养基上滴加碘液淀粉被分解掉的部分不显示蓝色。
出现透明圈,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初步判断菌种产生淀粉的能力。
3.微生物四大类菌的分离和培养表:三、试剂及器材样品来源 分离对象 分离方法 稀释度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d 土样 细菌 稀释分离 10-510-610-7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0-37 1-2土样放线菌稀释分离 10-310-410-5 高氏1号培养基28 5-7土样 霉菌 稀释分离 10-210-310-4 马丁培养基 28-30 3-5 土样酵母菌稀释分离 10-210-310-4 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28-302-31、材料:菜园土样2、培养基:(1)分离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g琼脂粉,pH调至7.2,121℃灭菌15min,待冷却至50℃左右时,于超净工作台倒平板)(2)筛选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 硝酸钾1g, 磷酸氢二钾0.5g, 氯化钠0.5g, 硫酸镁0.5g, 硫酸亚铁0.01g, 琼脂20g, 水1000毫升,调整pH 值到7.2~7.4。
)(3)摇瓶培养:淀粉培养液。
3、试剂:碘液、2%可溶性淀粉、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标准糊精溶液、0.5mol/L 乙酸、0.85%生理盐水。
4、器材:锥形瓶、培养皿、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高压灭菌锅。
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实验方案范文土壤中产淀粉酶芽胞杆菌的筛选及其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设计性实验方案一、综述:淀粉酶是淀粉降解酶。
它们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体中。
它们将淀粉及相关的聚合物分解为带有具体淀粉分解酶特征的产品。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
淀粉酶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可应用于造纸、印染、酿造、果汁和食品加工、医药、洗涤剂、工业副产品及废料的处理、青贮饲料及微生态制剂]等多种领域。
在酿造发酵工业如酒精生产、啤酒制造、发酵原料液化及糖化工艺过程中均有重要价值,如添加淀粉酶分布非常广泛,是人们经常研【】究的一种酶。
从纺织工业到废水处理,这些酶都有不同规模的应用1。
常见产淀粉酶的主要为芽孢杆菌属。
其中的常见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菌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2、凝结芽孢3。
由于芽孢杆菌属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产生抗逆性内生抱子的杆状细菌,许多为腐生菌,主要分布于土壤【】和植物体表面及水体中4。
所以此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
二、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生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技术2.掌握从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微生物摇瓶培养方法及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微生物实验方法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流程、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判断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
土壤具有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
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cm~30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的数量减少5。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平板分离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2.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 筛选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试管、接种环、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无菌水进行稀释,制成10^-3、10^-5、10^-7等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2)涂布分离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布,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3. 菌落鉴定:(1)形态特征观察: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记录下来。
(2)生理生化试验:对筛选出的疑似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以确定菌株的属种。
4.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统计不同生理功能菌株的筛选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如圆形、卵圆形、长条形等,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2.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1)革兰氏染色: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2)氧化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氧化酶,部分菌株不产生氧化酶。
(3)过氧化氢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过氧化氢酶,部分菌株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3.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筛选出以下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1)革兰氏阳性菌:可能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土样中淀粉降解细菌的筛选(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土壤样品中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技术的实验设计方案。
2.掌握富集、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基本原理。
3.初步掌握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产淀粉酶的细菌和其它各种细菌混杂生活在土壤中,要想分离出来必须建立相应的“筛子”。
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
葡萄糖不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结果可使淀粉酶产生菌周围形成透明圈,从而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
微生物酶产生菌的筛选具体分为增殖培养、初筛和复筛过程。
增殖培养是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或培养条件使样品中的目的菌得以大量繁殖,而非目的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或繁殖减缓,从而提高样品中目的菌的数量和比例。
初筛是对所得的纯种进行检测。
由于淀粉酶是胞外酶,在分离培养基中加适量可溶淀粉通过平板透明圈法来检测淀粉酶产生菌。
筛选透明圈比值大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进行复筛。
复筛的目的是淘汰底产菌。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蛋白胨, NaCl,可溶性淀粉,琼脂,蒸馏水。
2、玻璃仪器: 培养皿10副,试管10支,三角瓶 6个,移液管 10支(1mL7支,10mL 3支),100mL量筒2个,玻璃棒,玻璃珠。
3、其它:酒精灯,硅胶塞,包装绳,包装纸,PH试纸,接种环,电子天平,称量纸,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角匙,记号笔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土壤样品: 食品厂、粮食加工厂、饭店等日常接触淀粉较多的肥沃土壤。
2、培养基的制备
(1)液体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0 g、NaCl 0.5 g、可溶性淀粉0.2 g溶于装有100 mL蒸馏水的三角瓶中,调pH为7.2至7.4,分装为2个三角瓶,50mL/个,包扎,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2)固体淀粉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5g, NaCl 0.75g,可溶性淀粉0.3g ,溶于
装有150 mL蒸馏水的三角瓶中,再加入3.0 g琼脂粉并搅拌至充分溶解,调pH 为7.2至7.4,包扎,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3、增殖培养
称取土样15 g,倒入盛有40 mL无菌水的带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摇床振荡30 min制成土壤悬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mL土壤悬液加入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4、初筛
浇注8块平板培养基。
取增殖培养后的菌液标记为10-1。
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4.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分别制成l0-2~l0-4的稀释液。
将10- 2~10- 4土壤稀释液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每一稀释度涂布接种两块平板。
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待长出菌落后,滴加碘液,挑取有明显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培养。
5、复筛
将10- 2、10- 3、l0-4初筛菌株稀释后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培养,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h,长出单菌落后滴加碘液,选择水解圈较大的菌株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6、菌种鉴定
最后通过观察筛选到的菌株的菌落大小、形态,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方法详见微生物实验讲义实验四)等情况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