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讲练对联
- 格式:doc
- 大小:362.50 KB
- 文档页数:12
语文活动课专题--对联趣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趣事1、猜数字联: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横批:南北——没有东西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2、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3、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一鸥游”。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知识(五)(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晶。
对联家喻户晓,千年经久不衰。
它有文辞讲究、音调和谐、内容丰富等特点,包含历史、地理、风俗、人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带给人们文化和艺术的双重享受。
一、对联讲究上下联对应词的词性相同,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1.上联:处世______已短下联:交友学人长()A.面B.界C.自D.克2.上联:邻睦风亦暖下联:家和人_____康 ( )A.心B.也C.请D.平3.上联:办利国利民事下联:做______人 ( )A.有情有义B.无情无义C.无情有义D.有情无义4.上联:恒心___通天路下联:勇气冲开智慧门 ( )A.毅力B.用力C.搭起D.通向5.上联:孝字一生描写下联:亲情_____传承。
( )A.和睦B.永远C.万代D.家家6.上联:父慈子孝天伦乐下联:__________世界和 ( )A.国民安泰B.国运昌隆C.兴旺国家D.国泰民安7.上联:________抗疫情下联:携手并肩除病魔 ( )A.众志成城B.齐心协力C.团结一致D.众人拾柴8.上联:祖国_____下联:中华人杰地灵 ( )A.山明水秀B.江山多娇C.歌舞升平D.繁花似锦9.上联:勤俭持家家道昌下联:团结建国________ ( )A.国昌隆B.家事兴C.国运隆D.万家和10.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下联:______如沐春风 ( )A.文章好B.品美文C.暖风吹D.说话甜二、对联讲究上下联仄起平收,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11.上联:行无愧事下联:读有用_________ ( )A.话B.句C.书D.者12.上联:洞悉世事胸襟_________下联:阅尽人情眼界宽( )A.前B.阔C.怀D.中13.上联:孝亲敬老风尚_____ 下联:助人解难品德高( )A.优B.高C.足D.好14.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________ 下联:冰融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 )A.吹B.绿C.拂D.飘15.上联:南湖树帜,沐雨栉风,使命终圆华夏千秋梦下联:北斗导航,承前启后,初心再奋鲲鹏万里______ ( )A.程B.路C.径D.道16.上联:一百年臻萃,改天换______ 下联:二十大开元,筑梦践心 ( )A.容B.颜C.地D.形17.上联:红日吐辉,伟大祖国更兴旺下联:江山多娇,锦绣前程倍光__________ ( )A.辉B.照C.沐D.景18.上联:华夏腾飞,时势造就人才广下联:巨龙昂首,英雄创建业绩__________ ( )A.瞩B.丰C.盛D.好19.上联:伟大祖国景象万千春似锦下联:英雄人民奋发向上气如_______ ( )A.剑B.练C.虹D.带20.上联:两弹元勋当之无愧下联:万代士卒报效国___ ( )A.土B.家C.际D.业三、对联讲究“对得起”,根据前提填写恰当的词语或短语。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对联1.(2019·绍兴中考)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至乐无声唯孝悌B.流觞韵事足千秋C.来听渔鼓唱前朝D.愿无忘名士风流2.(2019·温州中考)寻找“最美”对联。
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3)江心屿文天祥祠(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3.(2019·广东中考)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9·庆阳中考)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
(任选一联)上联:________孙行者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下联:鹰愁涧遇小白龙下联:白虎岭________5.(2019·北京中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6.(2019·安徽中考)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
(颈联)A.风高还 B.风高回 C.高风还 D.高风回7.(2020·原创)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手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初中语文《对联》专项训练(3)1.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还能说古道今、褒贬讽喻。
对联之美,美在工整。
对对联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对应部分的词性、短语结构相同。
请你运用所学的词性和短语的知识,给这副对联的下联选出正⋅确⋅的顺序()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顺序已打乱):①树边红雨②小苑西回③莺唤起一庭佳丽④看池边绿树⑤此间有尧天舜日。
A.②③④①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⑤④②③D.②①④③⑤2. 浑源县悬空寺有一副对联:“石阁轻如纸;危岩缀虚空。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同,内容相关。
B.上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平声。
C.张挂的对联,按照中国传统,必须直写竖贴,自左而右,由上面下,不能颠倒。
D.这幅对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悬空寺奇绝险绝亦巧绝的建筑特点。
3. 国庆佳节,同学自创一副对联,请为他补全对联,最佳的一项是()上联:祖国山______水秀下联:中华人杰地______A.川灵B.川广C.清广D.清灵4. 综合性学习﹣﹣我为天台写对联。
中国旅游日(5.19),把天台和天台山文化推向了全国和全世界,为了更好地推广天台山旅游,县旅游局决定向社会大众征集宣传天台景点的对联。
七年级的小泽写了一副对联,请你结合对联的有关知识,根据下联格式及上联提示,帮小泽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下联:登赤城思活佛济公,观赤城霞起(上联内容提示:游览寒岩景区,欣赏诗意“寒岩夕照”时,我们都会追忆诗僧寒山)5. 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
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对联知识补全对联,扮靓铺就乡村道路康庄美丽上联:勤劳和汗水________ 下联:智慧与真情________。
语言运用专题一一对联教案(成都市教育科研研究院附属学校李明)【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2、掌握语言运用中对联题型的做题方法。
3、掌握对联拟写方法,并尝试拟写对联。
【课时安排工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联含义:如果要找到•种文学形式,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相信对联•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写在纸或布」:, 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被学者文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市井闾巷,我们常常都能发现对联。
生活中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济南大明湖畔的一幅的千古名联,上下联都用到了数字来搭配景色,“四面都是亭亭的荷花”,“三面都有纤纤的绿柳”,“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给人一种风景繁复的感觉。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土迹;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躬耕未遂老臣心。
”这副对联身藏成都武侯祠。
上联写出了诸葛亮出山之前的名士派头,“高卧长吟”的逍遥和胸有成竹的智慧。
下联是说诸葛亮得到刘备的眷顾,所以鞠躬尽瘁为刘备兴复汉室,最终劳累而死,没能实现自己“平定天下后隐居”的愿望。
二、对联的特点1、通过《声律启蒙》的歌曲大致了解对联。
2、通过观察《声律启蒙》歌词,尝试总结对联的形式与特点。
总结: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如“三尺剑对六钧弓”,字数都为三个字,且都在数量词后断句。
②词性相同,位置对应。
即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词性要相对,一般“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
如三尺剑与六钧弓,对应位置的三与六均为数词、尺与钧都为量词,尾字剑与工均为名词。
③结构相应,句式一致。
即上下联句法结构应一致,如“三尺剑”这个偏正短语对“六钧弓”这个偏正短语,他们的句式结构是一样的。
④语义相近或相反。
即上下联的对应语义,可以是意思相近的内容如云对雨,也可是意思截然相反的内容,如异对同。
⑤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初中语文对联归纳总结大全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对联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对联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1. 形容词对联形容词对联是利用形容词进行搭配的对联形式,可以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和形态。
例如:晴空万里,明月高悬。
美丽如花,清新宜人。
2. 动词对联动词对联是利用动词进行搭配的对联形式,能够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动作和状态。
例如:向往远方,飞跃蓝天。
勤学苦练,不懈努力。
3. 名词对联名词对联是利用名词进行搭配的对联形式,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例如:书香满屋,知识之源。
乐园天堂,欢笑无边。
4. 成语对联成语对联是利用成语进行搭配的对联形式,能够提高整体表达的修辞效果。
例如:知识改变命运,熟能生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 反义对联反义对联是将两个相反意义的词语进行对仗,形成对联形式。
例如:德才兼备,仁者爱人。
勇往直前,怯生生畏。
6. 讽刺对联讽刺对联是以讽刺和嘲笑为目的,通过对仗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一现象或人物的批评。
例如:主观片面,真理之敌。
心胸狭窄,视野狭小。
7. 主题对联主题对联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对仗的方式来表达一种观点或思想。
例如:努力拼搏,创造美好未来。
和平友爱,共享天下安宁。
通过以上对联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模仿和创作对联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祝愿同学们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对联》专项训练(12)1. (3分)某同学对以下这则对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著作最谨严,岂徙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联)A.这是蔡元培哀悼死去的鲁迅的对联,把鲁迅先生的成就、道德精辟地概括出来B.此对联分为上下联,上下联对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次数也相等C.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相同,如“最”与“犹”都是介词D.上下联“结构对应”,如“著作最谨严”与“遗言犹沉痛”相对应,都是主谓短语2.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请用正楷书写)“思念”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永恒的情结。
下面这副以“思念”为主题的对联,上联是依据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成的:佳节遥想登高望远思至亲。
请你依据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对出下联________。
3. 按要求完成下列对联题。
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下联:________4. 家乡人文,填一填。
东塔,是邵阳市内的一处名胜。
沿塔内阶梯步步而上,至高处观景口,可俯瞰市区全景。
在这座古塔之上,刻有一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知识补全下联。
上联:挺胸流盼层层远下联:昂首攀登________。
5. 【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商鞅立木,信义著天下下联:_______________6.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
春节,每家每户都会张贴对联,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是 ________,下联是________。
(只填序号)A.梧桐枝上栖双凤B.金豚戏岁福星照C.南岭青松万载春D.紫燕报春鸿运开E.菡萏花中立并鸳F.东海白鹤千秋寿7. 汉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有很多谜语中都牵涉到汉字的知识,动动脑筋,猜猜下面拆字联中空缺的地方。
对联一:(________)树千年成木鬼,(________)晶万代华山石。
对联二:长巾帐外日月明,其月有期;林夕(________)中青水清,白水成(________)8. 下面是拆乱了的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初中语文《对联》专项训练(15)1. 下面四副对联中,有不符合对联格式要求的一项是()A.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B.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C.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D.临水开轩,四面云山一幅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2. 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副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这副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3. 雁翔同学有手机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
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A.大力可能通纸背,尖豪仍觉吐花香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C.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D.贮水养来青玉案,和烟磨成紫云溪4. 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你将下联改为:________ 。
5. 整体感知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活,把对联补充完整。
________,俯身倾耳读书勤。
6.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________7. 下面是惜时对联中的句子,请你将它们组合成四副对联。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②无情岁月增中减③白首方悔读书迟④茫原荒夜闻鸡舞⑤书山勇上捧晨星⑥有味诗书苦后甜⑦学海勤游穿夜幕⑧文山书海囊萤读正确的是:①句与________句②与________句④与________句⑤与________句8. (10分)下面是同学们研究“山水”时所搜集的对联。
初中语文对联做题技巧1对联基础知识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2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学易语文温馨提示,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3干货:解题技巧学易语文提醒:如果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另写一联的题型,需要从具体的每个字、词上认真推敲。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大全
一、关于对联
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形式之一,由两句诗组成,上联与下联的意思相对,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意境。
2、对联的结构要求:上联与下联必须是五言或七言,并且要求上联与下联的结构、韵脚、字数和意思要相同或相近。
3、对联的内容要求:对联要表达出祝福、庆贺、祈愿等思想意境,常用来装饰门、窗、墙、桌、椅等物件,也可以用来装饰书法作品。
二、关于对联的分类
1、按字数分类:五言对联、七言对联。
2、按内容分类:祝福对联、庆贺对联、祈愿对联、赞美对联等。
3、按结构分类:平仄对联、押韵对联、押韵平仄对联。
初中语文对联知识点大全(一)【对联题考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能够运用得“连贯、得体”。
此外,在学习名著的要求中,也要求了解名著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其中就包括对对联的了解,不仅要求阅读对联,还要求能够模仿拟写。
受高考题的影响,中考题中也出现了对联考题,尤其是近两年来,对联考题普遍在中考题中出现。
如2011年,就有数十套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对联考题。
这种对联考题难不难呢,应该如何有效而快速地应对呢,这些都是我们即将参加中考的广大考生非常关心的。
下面,我们先以中考真题引路,研究、琢磨应对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好地备战今年的此类中考题。
【对联题点拨】一、对联常识储备⑴对句和出句字数要相等。
⑵对句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
⑶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⑷停顿也需对应。
⑸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
二、备考答题技巧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
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
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陋风”等。
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
又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等。
当然,以上“拆合法”是对答做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我想还不妨做到以下几点: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
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联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等。
初中语文对联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 对联的基本构成是什么?答案: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一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意义相关。
2.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答案: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盛行于明清。
3. 请列举对联的三种常见形式。
答案:常见的对联形式有春联、门联和挽联。
二、对联鉴赏题1. 阅读以下对联,分析其特点。
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下联: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此对联以“春风”和“马蹄疾”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心情的愉悦,下联“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
2. 阅读以下对联,回答其寓意。
上联:梅须逊雪三分白下联:雪却输梅一段香答案:此对联通过对比梅花和雪的特点,寓意着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三、对联创作题1. 根据给定的上联创作下联。
上联:江山如此多娇答案示例:下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 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一副对联。
主题:学习答案示例: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四、对联应用题1. 请根据春节的习俗,创作一副春联。
答案示例:上联:春回大地万象新下联:福满人间喜气盈2. 请为一家书店创作一副门联。
答案示例:上联:书香满室添智慧下联:墨香四溢润心田五、对联改错题1. 阅读以下对联,找出错误并改正。
上联:红梅傲雪斗严寒下联:绿柳垂丝迎夏日答案:下联中的“夏日”与上联的“严寒”季节不符,应改为“春风”以保持季节的一致性。
改正后:上联:红梅傲雪斗严寒下联:绿柳垂丝迎春风2. 阅读以下对联,指出其平仄不协调之处并改正。
上联:山高水长流下联:月明星稀夜答案:上联的“山高水长流”是平仄仄平平,下联的“月明星稀夜”应改为“星稀月明夜”以保持平仄的协调。
改正后:上联:山高水长流下联:星稀月明夜六、对联综合题1. 阅读以下对联,分析其对仗和意境。
上联:风送暖香花满径下联:雨滋新绿草连天答案:此对联对仗工整,上联的“风送暖香”与下联的“雨滋新绿”形成自然景象的对比,同时“花满径”与“草连天”都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境深远。
对联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对联的概念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对联的要求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4.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
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设置对联考点,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分析、理解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
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三)对联的分类1.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2.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3.按修辞技巧(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按联语来源(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二、方法点拨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它能很好地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
解答对联题,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考生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考生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应对技巧。
这里谈一种对对子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拆合法。
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①句“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
考生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
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
同理,“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以上“拆合法”是考生做对联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考生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考生不妨做到以下几点:1.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句子的练习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
2.多关注一些对句名家高手的佳联、妙对像王勃、苏轼、解缙、纪晓岚、郑板桥、郭沫若等的佳联妙对。
如: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
3.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4.平时,可采用口头比赛或书法才艺展示等形式进行对联的训练对近年来对联题的命题内容进行研究,不难发现逐渐形成了三个明显的材料内容指向,即深挖课文内容、直取经典阅读、巧用人文资源。
现各举一例:例1:阅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例2:《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岗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例3: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提示]: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入湘最早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
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
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省B.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最关心C.江流楚韵阁驻唐风D.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①岳麓书院②天心阁③麓山寺④杜甫江阁答:1.世外桃源;2.D;3.①A②B③D④C。
鉴于此,我们除了解熟悉对联有关常识(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和深挖教材课文内容外,还要强化名著的阅读(回目、关键人物、重要情节等)、提高鉴赏能力(内容、情感、哲理、语言),还要积极关注与当地有关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以此拓展自己的视野。
三、拓展延伸(一)经典对联1.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代徐渭所作。
上联指年少时好(hǎo)读书却不爱好(hào)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2.上联: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下联:八音齐鸣,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
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纪晓岚即兴所对。
4.上联: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下联: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5.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6.上联:蚕为天下虫下联:鸿是江边鸟此联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江淹所对。
7.上联: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下联: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8.上联:一盏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下联:五言绝诗施施施施主之才9.上联: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下联: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10.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二)对联故事1.拆字联: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清朝有个小学童叫史致俨(yǎn),他九岁那年去县里参加考试?考官叫他试试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闲看门中月;“闲”,是“闲”的繁体字。
是说,坐在院里,悠闲地从院门里看着那亮晶晶的月亮。
这还是个拆字联,“闲”字可以拆成“门”和“月”,“月”正好在“门”里。
上联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不错。
史致俨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思耕心上田。
2.大才子巧对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才思敏捷,他的对联新巧别致,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一同僚嫉妒解缙,蓄意当众讥讽,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出口对道:“一马陷足污泥中,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其人当众出丑,羞愧而去。
3.夜贴对联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
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副。
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
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
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
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又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三点剖析考点:对联的识记、辨别和填写。
重难点:对联的拟写。
易错点:词句使用不恰当、对仗不工整、意思不合等。
题模精选题模一:选择题例1.1.1(1)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内容。
小明的妈妈和小华的妈妈分别想开一间裁缝店和书店,你能帮她们从下列行业联中分别挑选出一副对联供开业时使用吗?①酌来竹叶凝杯绿,饮罢桃花上脸红。
②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
③石池春暖人宜浴,水阁冬温客更多。
④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⑤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⑥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
裁缝店:_________ 书店:___________(填序号)(2)请用线条将下列民俗节日的相关内容连结起来。
春节赏月清明赛龙舟端午舞狮中秋踏青。
【答案】(1)裁缝店②;书店⑤;(2)春节﹣﹣舞狮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解析】(1)①适合酒肆;②适合裁缝店;③适合洗浴中心;④适合理发店;⑤适合书店;⑥适合茶庄.(2)根据平时的经验连接即可.例1.1.23.2016央视猴年春晚开场,主持人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五副春联,其中一副的上联是“蓝天日丽,九州千里秀”,与之相对应的下联应该是()(2分)A.紫气东来,三秦织彩梦 B.碧海春融,两岸一家亲B.古都西望,一路展宏图 D.大地春回,草原锦绣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联题目,注意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结构、平仄关系,还要注意与上联的内容相对。
题模二:填空题例1.2.1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居陋室陷淤泥如莲清净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处深山立幽谷似兰芬芳【解析】观察上联“如莲清净”可知需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表达的是在不好的环境中能洁身自好.随堂练习随练1.1《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2分)A.青面兽北京斗武 B.景阳冈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 D.汴京城杨志卖刀【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联。
注意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结构、平仄关系,还要注意与上联的内容相对。
需要注意的是,此题考查的是《水浒》当中的对联,要求学生加强平时对古典小说的阅读积累。
如“梁山泊”对“汴京城”、“林冲”对“杨志”、“落草”对“卖刀”,字数相同,内容相对。
同时某地某人从事某事,所以选D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