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系统使用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3
1.推荐奖种: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目名称:p38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机制的研究3.完成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4.推荐单位:宁夏医学会5.推荐意见:骨关节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严重者多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其机理尚不明确。
项目通过p38MAPK/ERK信号通路调控TNF-α及其调节RANKL系统的激活,以阻遏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生、发展,为防治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的无菌性松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科技成果:①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②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③获得宁夏医科大学校级课题重点项目1项;④获得宁夏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择优资助项目1项;⑤撰写学术论文近五年SCI期刊5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其中留学研究生2名。
该项目在我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项目的开展能加深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认识,阐明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病机制、改善诊治措施和方法,可提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项目可进一步促进及宁夏骨科学界与国内先进科研院所及同行们的交流合作,开展大型科学研究项目,提升宁夏骨科学界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与国际高层次科研单位和科学家的合作交流,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宁夏与世界的交流力度和层次。
6.项目简介: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终末期最常用的方法。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是假体松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是目前骨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生物学反应过程包括:⑴磨损颗粒的产生;⑵骨-人工假体界面间异物反应膜的形成;⑶破骨细胞性骨溶解。
破骨细胞性骨溶解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中华医学会信息管理平台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
填报系统专家操作手册
目录
一、注册填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修改信息 (2)
一、注册填报
专家账号是依托医学会账户管理的。
如已有中华医学会账户,则可以直接登录。
若没有医学会账户,请提前注册。
1.点击填报链接(/cma-tec/exp/reserveExpReg.do),登录医学会系统,若当前时间未开放填报则页面提示:当前没有开放注册。
若已开放注册,则显示信息填报页面:
若使用的账号已是医学会专家库的账号,部分基本信息会从专家库获取自动填充。
2填写页面信息,若手机号是自动填充的,请注意手机号码与当前使用的是否一致,以免收不到通知短信。
3.点击保存,稍后手机会弹出一条信息提示注册成功,稍后在填报页面填写的手机号会收到一条通知短信,提示已经填报成功。
二.修改信息
1.若要修改个人信息,请登录医学会系统,进入科技评审项目管理->科评业
务处理->科技奖->备选专家信息管理,就可以修改。
考研,消防,资格考试,等资料请百度搜索-学资学习网。
《中华防止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阐明推荐中华防止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旳项目,须按本阐明规定填写《中华防止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如下简称《推荐书》),并提供必备旳附件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推荐书》是中华防止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旳基本技术文献和重要根据,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旳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如栏目内无内容,应填写“无”字,不得空缺或缺页。
《推荐书》要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用16开A4(210mm*297mm)纸型,纵向、双面印制。
文字(含图、表)在限定规格(170mm*257mm)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竖装,页边距不不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不不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附件装成一册,其大小规格应一致。
一、项目基本状况1.科技成果登记号:指根据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措施》旳规定,在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本项目进行登记旳登记号。
2.序号和编号:由中华防止医学会科技服务部统一填写。
3.类别旳选择:根据研究性质,在基础研究类、技术发明类和应用研究类中选择其一划“√”。
4.项目名称:“中文”应精确、简要、详细,并能反应出项目所属旳技术领域和特性,字数(含符号)不得超过30字。
“英文”系指中文名称旳英译文,规定翻译精确,字符不得超过200个。
5.重要完毕人:请按实际奉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次序排列,不得超过15人。
每位重要完毕人应分别填写推荐书中旳《重要完毕人状况表》,并亲笔签名。
6.重要完毕单位:按实际奉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次序排列,不得超过10个。
重要完毕人所在单位均应作为重要完毕单位,每个重要完毕单位应填写推荐书中旳《重要完毕单位状况表》,并由负责人签名,加盖单位公章,重要完毕单位旳名称应与单位公章一致。
7.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所选“□”上划“√”。
8.密级、保密期限:应填写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同意旳密级、保密期限及同意号。
9.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与推荐项目技术内容亲密有关旳主题词3至7个,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经2018年1月25日中华医学会第25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12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调动广大青年医学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促进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加速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管理办法》,设立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纳入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范围,其推荐、评审、授奖均按照《中华医学科技奖管理办法》一并管理、实行。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二章奖励对象第四条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授予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领域,对防治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项目完成单位应为国内单位,完成人应为中国公民。
第五条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完成人应具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道德、扎实的学术素养,潜心科学研究,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与较强的科研发展潜力。
前三位完成人年龄不得超过 45周岁。
第六条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申报成果所使用旁证材料的知识产权应没有争议,且主要旁证材料的知识产权归前三位完成人及其完成单位所有。
第三章奖励范围第七条在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获得重要发现。
“重要发现”应具备下列条件:1.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2.具有重要科学价值;3.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公认。
其中,“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是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具有科学价值”,是指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公认”,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两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尤其是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推荐书(2019年)候选人:专业专长:工作单位:推荐候选人的常务理事:1.2.3.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推荐书填写说明《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推荐书》(以下称《推荐书》)是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候选人的基本文件,是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价候选人的主要依据。
请按照《推荐书》的各项要求,客观、准确、如实填写。
《推荐书》填写要求和具体说明如下:一、请在电子文件上填写各项内容,其中:1.专业和专长:填写候选人的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
2.主要成就、贡献介绍:由推荐候选人的常务理事介绍候选人从开始工作起至今,在卫生政策研究、制订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贡献。
3.反映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研究报告、方案、论文、著作目录,及所获重要奖项情况说明,可用列表方式列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作为附件。
4.推荐意见:对候选人成就、贡献、政治表现和学风道德的评价。
二、其他注意事项1.纸版材料(包括推荐书主件及附件)要求用A4纸打印或复印后装订,一式四份,其中至少1份为原件,并在首页右上角标明“原件”。
原件指候选人及推荐候选人的常务理事签名为原笔迹,候选人所在工作单位公章为原印模。
2.电子版材料推荐书主件要求为Word,附件为JPEG或PDF。
3.候选人材料不得涉及保密内容。
一、候选人个人信息二、候选人主要学历(从大专或大学填起,6项以内)三、主要经历(8项以内)四、重要学术任(兼)职(8项以内)五、主要成就和贡献六、反映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研究报告、方案、论文、著作目录,及所获重要奖项情况说明七、候选人及其工作单位声明八、推荐人意见九、附件目录1.2.3.。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制度与项目要求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由中国医学科技奖励委员会组织评选的一项重要医学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集体,推动医学科技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保证评选的公正、客观和科学性,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制度和项目要求被制定出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制度是一套有关评审程序、评审标准、评审条件和评审组织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具体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评审程序1. 登记与初选:所有申报项目需按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并经过初步审核和初选,符合条件的项目方能进入正式评审程序。
2. 各类专家评审:根据申报项目的特点,组织医学专家进行评审,包括技术评审、临床评审、论证评审等,以确保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 决定和公示:经过评审,最终决定获奖项目的名单,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 颁奖典礼:评选结果公示后,组织颁奖典礼,向获奖者颁发奖项和证书。
二、评审标准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标准主要包括科学性、创新性、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1. 科学性:申报项目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必须科学合理,研究结果可靠可复制。
2. 创新性:申报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意义。
3. 重要性:申报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推动医学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实际应用性:申报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效益,能够为患者健康服务和医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评审条件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条件主要包括项目的类型、完成时间、成果并列和申报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1. 项目的类型:申报项目必须属于医学科技领域,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项目。
2. 完成时间:申报项目必须已经完成并有较为明确的成果。
3. 成果并列:如果多个项目申报者具有合作关系并有共同贡献,可以进行并列申报。
4. 申报材料:申报者需要提供详细的项目介绍、研究成果、相关数据和论文等材料,以便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系统使用说明一、推荐系统登录入口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系统的注册和登陆入口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网站(.cn )首页右下方“重点工作栏目”专题下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系统”(以下简称推荐系统)。
二、操作路径1.注册:注册用户由入口进入后根据身份(项目完成人注册、推荐单位注册,评审专家注册)选择注册端口。
以项目完成人注册为例:填写基本信息后,点击“注册”按钮,完成注册信息上传,预留的手机会将收到注册成功的提示短信。
2.登陆:项目完成人注册成功后,在此页面点击“登陆”按钮进入登陆界面(见上图)。
此路径适用于第一次注册登陆操作,再次登陆由入口登录界面直接登陆。
提示:注册成功的用户需通过系统管理员人工审核后,方可进行推荐书填写等操作,请于注册1个工作日后(遇节假日顺延)登陆。
3.推荐书填报:登陆→推荐书管理→推荐书信息管理→新增→进入填报界面。
提示:(1)推荐书填报:必须先完成“一、项目基本情况”全部内容填写并保存,经推荐系统检验无缺项漏项后方可进行后续内容填写;后续“二~九”部分填报无先后顺序要求。
(2)信息保存:填写过程中请及时保存信息。
(3)附件上传:附件顺序必须与表单中填写的顺序保持一致。
(4)推荐书上报:推荐书“一~九”内容填写完成后(如栏目内无内容,应填写“无”字,不得空缺或缺页),点击“提交全部”即上报推荐单位,一旦上报将无法修改。
(5)推荐书上报给推荐单位后如需修改,需由推荐单位退回,修改后仍需提交推荐书,方为完成上报流程。
4.推荐意见填写:(1)项目完成人根据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对推荐项目的意见在推荐系统中填写“二、推荐单位意见/推荐专家意见”。
(2)推荐单位管理人员在推荐系统注册后,登陆并在推荐书信息管理页面的列表中通过点击“查看”按钮,审阅推荐书中“二、单位推荐意见”。
如对单位推荐意见无异议,即可上报本项目推荐书。
如有异议,点击“查看意见”按钮,变更项目状态为“单位退回修订”,在下方的栏目中提出修改意见,并设定修改截至时间,通过点击“提交”,即可将推荐书退还给项目完成人进行修改。
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系统使用说明
一、推荐系统登录入口
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系统的注册和登陆入口为中华医学会网站(.cn)首页右下角“在线服务”栏目内的“单位在线服务”之“科技奖项目申报”。
二、推荐系统功能及用户类别
1.在项目申报、推荐、形式审查阶段,推荐单位、推荐科学家和完成单位均使用本系统。
网络推荐截止日前,可进行推荐书的填写、修改、提交和查看等相关操作。
网上形式审查后,推荐单位、推荐科学家和完成单位可打印推荐书、可查看推荐材料的形式审查和受理情况。
2.推荐系统用户分推荐单位、完成单位或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两种。
“推荐单位”是中华医学会认可的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完成单位”是项目成果完成单位。
三、项目推荐流程
1.推荐单位使用原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推荐系统,更新或确认单位信息,包括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
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书中的推荐单位信息将自动引用此信息,请务必确认推荐单位信息完整、准确,否则将影响项目推荐。
如忘记用户名和密码,请与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联系。
2.推荐单位登录推荐系统后,查看推荐指标数额和推荐单位唯一
识别码。
推荐单位可将自己的推荐单位唯一识别码不限额发放给项目完成单位或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
3.完成单位或候选人需根据推荐单位唯一识别码自行注册。
4.完成单位使用已经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推荐系统,在线填写《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书》各项内容,并上传相应附件。
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推荐项目,需另外上传科普作品的电子版文件或视频文件的网络链接地址。
推荐系统要求上传的电子版附件只能使用PDF和JPG两种格式,每个文件数据大小原则上不超过15M。
要求一个PDF或JPG文件只能有一个独立内容。
5.完成单位将网络版材料提交至推荐单位。
6.推荐单位审核后根据指标数额择优将网络版材料提交中华医学会。
7.推荐单位和完成单位在本单位网站或公告栏公示推荐项目的基本情况,公示期7天及以上。
8.中华医学会形式审查后,当推荐系统中项目状态显示为“可打印提交纸版材料”时,完成单位或候选人请从推荐系统中下载带水印的推荐书主件,并与附件材料一起按要求装订。
9.项目完成人、完成人所在完成单位和工作单位以及项目完成单位在纸版推荐书“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和“十、诚信承诺书”相应部分签字盖章。
10.推荐单位在纸版推荐书“二、推荐单位意见”签字盖章。
11.推荐单位按要求准备其他纸版材料。
12.纸版材料上报中华医学会。
四、注意事项
1.以上“项目推荐流程”是单位推荐项目的流程,科学家推荐项目流程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推荐流程请参照该流程。
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家推荐由推荐科学家审核材料,并在推荐书“二、科学家推荐意见”签字。
2.完成单位或候选人用户注册时,请务必认真核对推荐单位唯一识别码和推荐单位信息,如果有误将无法正常推荐。
3.请推荐单位对推荐书进行审核,按限额择优推荐给中华医学会。
不推荐的项目推荐书请退回完成单位或候选人。
4.中华医学会对推荐书进行形式审查。
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予以公布。
五、推荐系统技术支持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