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故事两则
- 格式:ppt
- 大小:379.00 KB
- 文档页数:16
1.《穿井得一人》故事的起因是丁家无井,需专门派人外出挑水,占用人力。
故事的发展是遥言愈演愈烈,国君都知道了这件事。
高潮是丁家凿井,并告诉他人“得到了一个人”。
结果国君派人求证,得到了“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的说法。
2.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告诉人们:道听途说不可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
3《杞人忧天》文章开头讲述了故事的起因。
“废寝食”三个字表明杞人忧虑之深。
4.“晓之者”向杞人讲明道理,开导他不要忧虑。
杞人相信“晓之者”的话,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晓之者”再次向杞人解释了日月星辰不会坠落的原因。
5.杞人提出了自己的另一个忧虑。
“晓之者”围绕“天地崩坠”这个同题劝解杞人。
n杞人的疑虑都消除了,“晓之者”也很高兴。
照应了文章开头。
《穿井得一人》通过讲述丁家挖井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的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都应该调查清楚,流言不可相信,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只会闹出笑话。
《杞人忧天》本文通过讲述杞人担心天塌地陷,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的故事,劝诫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而担忧。
穿井得一人叙事完整,寓意深刻。
这则寓言不足百字,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丁家无井浇田,到挖井得人引发流言,最终破除流言,结构完整,内容清晰简明。
最后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彰显了文章的寓意,告诫人们不可轻信流言。
杞人忧天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
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全文仅一百余字,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语言精当,神态传神,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
2.《杞人忧天》的结尾,忧天者和开导者都“大喜”,两人的“喜”有何不同?忧天者的“喜”是因为开导者讲明了他所忧之事,解除了他的忧虑;开导者的“喜”是因为忧天者的忧虑被他解除了。
因此开导者的“喜”显得更兴奋、更有意义一些。
3.主题归纳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4.写作特色幽默风趣。
姓丁的人说的话因有一个多义词“人”(既可以理解为“人”,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而被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
《寓言两则》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寓言两则》包括《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却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的故事。
编排这两则寓言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言所寄寓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阅读这两则寓言,学生要注意通过梳理文中所叙写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各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进而总结出寓言的故事;通过讨论寓言中主人公的言行,得出寓言的寓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知识与能力1.会认“铛、蹿”2个生字,会写“盗、铛、零、株、桩、滋”6个生字。
理解“明明、乐滋滋、发觉、仓皇、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理解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妄想不劳而获。
突破重难点重点: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先明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梳理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通过复习包括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要求学生用“人+事+果”的句式组织语言。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其中的道理。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概括的主要内容,运用由事到理的方法概括寓言的寓意,进而体会道理。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表述模式,采用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
学法:采用朗读理解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法进行学习。
师生齐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的动画片、有关寓言的资料。
学生: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小学三年级寓言故事大全(7篇)袋鼠虽名为鼠,但并不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有终生不断成长的锐利门牙。
它们像其他草食动物一般,以臼齿来咀嚼野草。
野草对臼齿的损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动物在臼齿脱落后,都可以马上再生。
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齿却无法再生,所以虽然它们左右牙床各有四对臼齿,但平时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对,等到第一对耗损而自动脱落后,第二对才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对。
平均一对臼齿约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至二十岁之间,就只剩下最后一对臼齿,除非不吃东西,否则势必全都耗损。
而当这一对臼齿磨尽脱落时,则“事禄已尽”,即使无病无痛,也会死于饥饿。
人类可用的资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损后才想到要节约,已后悔莫及。
一只猫爬到隔板上去搜寻食物。
先瞧见了一个没有盖儿盖着的罐子,一见里面是空的,就说:“这其实是不必看的,当然什么也不会有。
”接着它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有盖儿盖着的罐子,目不转睛地望了很久,越望越耐不住贪食的心,于是就大着胆子把那盖子揭开了,不料里面也是空的。
猫于是很失望,慨然说道:“全是空的!不过,有的人没有东西就说没有东西,倒也坦白;有的人却故弄玄虚,好像高深莫测,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费心思!”老和尚问心爱的两个徒弟:“怎么样才能让猫乖乖地去吃辣椒?"徒弟都愣了,心想猫是不吃辣椒的,也绝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大徒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捏着鼻子往嘴里灌,它就吃了。
”二徒弟说:“依我看,还是饿它三天,然后把辣椒拌到鱼肉饭里。
”老和尚还是摇头。
“那么师父您老人家有什么高见呢?"“很简单嘛,你把辣椒水涂到猫屁股上面。
猫屁股辣,不得不舔。
舔的时候自鸣得意,又心甘情愿。
那不是吃了辣椒,还要感谢你的恩典了吗?”深冬,野猪在森林里饱受觅食的艰辛,于是想起自己的远房亲戚家猪来――吃喝有人伺候,而且除了吃就是睡觉与作乐,那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所向往的吗?不过它马上又清醒了,有人供吃供喝固然不错,但是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死。
6《寓言两则—躲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3、认识本课生字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演示: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雨声师:如果现在你正走在街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你该怎么办呢生:打伞、找个地方躲一躲……师:你们的办法真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小猴子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躲雨》板书:躲雨(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齐读课题师:我们都知道每则寓言里面都有一个道理,那今天这则寓言故事,会带给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去看一看吧。
二、初部感知,扫除字词障碍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预设:如果同学们齐读就叫停强调自由读师: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篇寓言中的字宝宝吧!谁愿意来领读如果他读得正确,就请大家跟着他一起大声朗读。
生:领读(指名读)2人师:你们读的真好,那老师现在要提高难度了,把拼音去掉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生:认识师:那就请这一组的同学来开火车读一读吧生:开火车读词师:同学们太棒了,和这些字宝宝都交上朋友了,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你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师:老师要把词里面的熟字去掉,只剩下生字请你来读一读!生:……师:老师真是太喜欢你们了,现在老师要把这些字宝宝送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开始吧!生:……(自由读文)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师:谁愿意来汇报,这篇寓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5个自然段。
(要求说完整话)师:那么老师要请5位同学读一读,请其他人一边听、一边想: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5位同学读文)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简练)生:三只小猴子躲雨的故事……师:小猴子为什么要躲雨呢请大家有感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老师读课题生:有三只猴子结伴下山……【教师版画下雨了贴三只猴子的图片】师:雨下的怎么样生:很大、很急师:你从那个词看出来的生: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师:那请你给大家读读含有这两个词的这句话好吗生:等他们想要回山上时,豆大的雨点已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