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的几个保健按摩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0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1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人体穴位是人体上一些特殊的部位,经络在这些部位上汇聚,具有控制身体功能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以下是十大人体穴位以及保健按摩法。
一、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的凹陷处,是一处十分敏感的部位。
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20次。
二、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颈椎第一根棘突下缘的凹陷处,是头颈部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食指捏住风池两侧的凹陷处,轻轻按摩。
三、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中央,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按摩涌泉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涌泉穴5分钟。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正中间,第一、第二掌骨之间。
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失眠、口渴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合谷穴2-3分钟。
五、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脚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天宗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天宗穴3-5分钟。
六、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往前约3个手指宽的凹陷处。
按摩肩井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肩井穴2-3分钟。
七、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间。
按摩神阙穴可以缓解腹部胀气、腹泻、便秘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神阙穴2-3分钟。
八、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腿内侧,胫骨下缘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失眠、前列腺炎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摩三阴交穴3-5分钟。
九、液门穴液门穴位于脊骨最下端凹陷处。
按摩液门穴可以缓解腰酸背痛、肾虚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液门穴5-10分钟。
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缘下3个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便秘、失眠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5分钟。
全⾝保健按摩步骤全⾝保健按摩程序⼀、头部:1、开天门:(1)操作:坐在前头,以两⼿拇指指腹,置于两眉门的印堂⽳,⾃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两⼿拇指轮流进⾏,反复推抹;(2)要领:两拇指指腹⽤⼒要均匀⼀致,和缓有⼒,经局部微红为度,局部有酸胀感,有温热及头⽬轻爽感觉。
2、抹双柳:(1)操作:以两⼿拇指指端掐双侧攒⽵⽳,再以指腹⾃攒⽵⽳沿眉⼸⾃内向外,经鱼腰⽳⾄眉梢丝⽳⽳⽌,推⽽抹之,往反数次;(2)要领:循环眉⼸⽑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速度宜缓慢,双拇指同时对称着⼒。
3、掐鱼腰:(1)操作:以两⼿拇指掐两眉⼸中点的鱼腰⽳1—2分钟,然后⽤拇指指腹⾃攒⽵⽳经鱼腰⽳,丝⽵空⽳摩到上关⽳⽌。
(2)要领:摩动时循环眼眶上缘,⽤⼒宜缓慢,均匀有⼒,掐鱼腰⽳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指揉来消除。
4、揉太阳:(1)操作:以两⼿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头维⽳起向外下⽅经太阳⽳分推⾄⽿门⽳⽌。
(2)要领:揉⽤⼒宜轻,摩动时稍着⼒。
5、掐⽩:(1)操作:以两⼿拇指掐视⽩⽳,再以⼿拇指指腹⾃⽩⽳分推致瞳⼦髓;(2)要领:⼒度要轻,⽤⼒均匀。
6、掐睛明,点巨骱:(1)操作:掐睛明⽳,点巨骱,再以拇指指腹⾃四⽩,迎⾹,巨骱到颧骱,⽿门⽌,反复推摩。
(2)要领:由轻致重,微红。
7、推颊车:(1)操作:⽤两⼿拇指指腹按揉颊车⽳,然后以拇指置于两⽿前下⽅⾯军听会⽳,沿上颌外缘,经颊车⽳⾄⼤迎⽳。
(2)要领:推动宜轻,按揉时⽤⼒应从重。
8、双揪铃铛:(1)以两⼿拇指与⾷指揉捏两侧⽿部,并向下⽅揪⽿垂。
(2)要领:⽅向不能反。
9、分推前额:(1)操作:以两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阳⽳、头维⽳。
10、推正顶:(1)操作:⾃⿐尖的素骱⽳,经⿐向上沿上沿头部正中线往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
(2)要领:往上推摩时,沿经⽳位应配合点按。
最齐全的穴位拍打经络拍打操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
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使人体阴阳平衡。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永新穴位保健操”,它集降三高、养生、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既可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体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
经络拍打健康操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1对击十宣穴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左右共10个。
属于奇穴。
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个穴位【功效】清热开窍。
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对击八邪穴八邪穴是人体48个经外奇穴之一,“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
故名“八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个穴位。
【功效】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撞击虎口穴(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
原穴,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
对于汗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
合谷穴其实一个保健穴,就算平时没有什么病的情况下,按揉它对身体也有好处。
大肠经原穴。
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老中医亲授的外阴白班穴位保健指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位老中医亲授的外阴白班穴位保健指导。
通过正确的按摩和保健方法,您可以促进外阴部的血液循环,增强阴道肌肉的力量,并改善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穴位的位置和按摩方法,帮助您实现外阴部的健康。
第一部分:白班穴位介绍白班穴位是外阴部最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它位于阴道口附近。
按摩白班穴位可以刺激台阶反射区,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整个盆腔的血液循环。
下面将介绍白班穴位的具体位置。
1. 大雪穴:位于阴唇与阴蒂之间的凹陷处。
2. 大阴穴:位于阴唇内侧,距离阴蒂约1寸处。
3. 骑臀穴:位于阴唇后庭处。
第二部分:按摩方法正确的按摩方法对于外阴部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白班穴位的按摩方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按摩手法。
1. 大雪穴按摩:采用中指按压大雪穴,以适当的力度按压3-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次。
2. 大阴穴按摩:采用食指按压大阴穴,以适当的力度按压3-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次。
3. 骑臀穴按摩:采用拇指向内按摩骑臀穴,以适当的力度按摩3-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次。
第三部分:保健指导除了按摩穴位,还有其他一些保健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外阴部的健康。
1. 调节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过量摄入盐分、饮料和咖啡因。
2. 私处清洁:保持外阴部的清洁是重要的日常保健步骤。
使用温水或特定的清洁产品清洗,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化学物质。
3. 注意保暖:外阴部容易受寒冷影响,因此在寒冷季节或寒冷环境中,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受寒。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在进行外阴白班穴位按摩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双手清洁:在按摩前请保证双手已清洁,以避免感染。
2. 适量用力:按摩时的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或穴位。
3. 配合呼吸:按摩时,注意呼吸调节,保持放松。
结语:通过按摩外阴白班穴位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您可以改善外阴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从而提高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
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35、保健八段锦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1、按摩穴位治感冒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
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1)轻闭双目,用中指按住上眼皮向上轻提,做5次;2)用中指将下眼窝(承)向下轻按5次。
中医按摩宝典●保健按摩二十九法●按摩在我国已流传了2000多年,有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舒筋活络、消炎散瘀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保健按摩方法如下:1、浴头两手掌心按住前额,稍用力擦到下额部,再翻向头后两耳上,轻轻擦过头顶,还复到前额,这算1次。
共擦10次,接着用指肚均匀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十次。
能调和百脉,使气血不衰,面色红润,减少皱纹。
2、扣攒竹用拇指弯屈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击双侧攒竹穴(位于眉头陷中),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适为度。
有消除额痛、眼胀、恢复视力疲劳等作用。
3、旋眼睛端坐,两眼向左旋转5次,然后向前注视片刻,再向右旋转5次,前视片刻。
对保护视力极有好处。
4、点睛明以两食指分别点按双侧睛明穴(眼内角内上方0.1寸)15~30秒,以微感不适为度,有止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5、揉眼皮以两手拇指轻按开双侧眼皮上,然后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揉20次。
有消除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6、按太阳用两手食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旋转,顺逆时针各揉按10~15次。
有止痛醒脑的作用。
7、叩牙齿口轻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20~30次。
有防止牙齿松动脱落,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8、磨鼻背用拇指背用力磨擦双侧鼻背至局部发热。
有助于通气,预防感冒。
9、干洗面两手互相指并拢,由额向下洗脸20~30次。
有醒脑、降压的作用。
10、假梳头两手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到枕后,从头顶到颞侧进行梳头,以头部有热感为度。
有醒目、止痛、降血压的作用。
11、鸣天鼓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三指轻击后枕部10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轻按后枕部不动,再突然抬离,接连开闭放响10次,最后两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突然放开。
这样算做1次,共做3~5次。
有醒脑、增强记忆、强化听力、预防耳病的作用。
12、揉胸脯以两手掌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揉10次。
有加速血流,减少胸肌疲劳的作用。
13、抓肩肌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左肩肌,左手则捏起右肩肌,交叉进行,各10次,有松肩去疲劳作用。
一.激治先天之本1.涌泉穴是肾经的源头,把血引到脚上就是引到涌泉穴去,叫引血归源。
它使人不易衰老。
把涌泉穴按摩通了,整个肾经就通了。
肾为人之本,补肾是需要一辈子完成的任务。
温水泡脚后用手来擦涌泉穴效果更好。
2.太溪穴是人体第一大补药。
太溪穴能激发人体的原动力,它既能补肾阴,又能补肾阳。
把按揉太溪穴激发出来的动力储存到涌泉穴去,人的健康就有了根基。
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3.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
改善整个肾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当有东西堵着,补肾补不上时,必须先按揉复溜穴再补,然后再揉太溪穴,把气血引过来,打好基础。
二.补养后天之本1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如果胃经畅通,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还能让人返老还童,足三里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能改善体质,又能治本。
凡是稍微懂点养生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长寿大穴。
如果你想增强体质,或者病很多又不知如何下手,那就按足三里,绝对管用。
足三里穴是人体第一大穴,坚持按揉或者艾灸此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好处多多。
三.排除体内毒素1.足三里穴是一个保健大穴,但只有把脏东西排出去才能补。
太冲穴能排除体内垃圾。
因为肝是人体的解毒工厂。
而肝的原穴太冲穴能从源头上把毒排干净。
很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这个解毒工厂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怎样揉太冲?把指甲剪平,再掐进去仔细找痛点。
把它转移到行间穴去。
行间是散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间,就基本发出去了。
(注意:揉的时候要从太冲揉到行间,千万别揉反了。
) 2.小腿排毒法将左小腿放在右大腿上,再将右手(用双手更好)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放于左小腿上,拇指在内,余四指在外,从足三里开始点揉,一直点揉到系鞋带的位置(解溪穴附近),每天30次。
随后换边,用左手点揉右小腿。
四指点揉处为胃经,拇指点揉处为肝经和肺经,有利排除经络之毒。
四.推肚子(推腹法)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阻滞点,或是硬块,或是通点,或是水槽,还是气困,把它推开,揉散,慢性病也就消失了。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太好了【鸡鸣晨】转{高人}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B][/B][/B]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B][/B][/B]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B][/B][/B]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B][/B][/B]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B][/B][/B]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B] 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养生按摩文章养生按摩——舒缓身心,促进健康导语:养生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具有舒缓身心、促进健康的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养生按摩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生按摩方法,帮助您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健康。
一、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手法的运用,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达到舒筋活络、祛病延年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肌肉酸痛和关节僵硬。
常见的推拿按摩包括头部按摩、颈部按摩、背部按摩等。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植物精油,增加按摩的效果,同时也能使人更加放松。
二、足底按摩足底按摩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按摩方法,它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调理全身各个器官的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按摩足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此外,足底按摩还可以缓解脚部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压力和焦虑。
对于经常长时间站立或走动的人群来说,足底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
三、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经络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经络按摩包括捏揉、拍打、按压等手法,可以选择按摩器具辅助按摩。
经络按摩可以改善身体疲劳,缓解肌肉酸痛,还可以调整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四、头部按摩头部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通过按摩头部穴位,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失眠等问题。
头部按摩还可以促进头皮的新陈代谢,改善头发的生长和质量。
在进行头部按摩时,可以选择一些天然的植物油,如薰衣草油、迷迭香油等,增加按摩的效果。
头部按摩可以在家中进行,既方便又经济。
五、脸部按摩脸部按摩是一种常见的美容养生方法,通过按摩脸部穴位,可以促进脸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光泽度。
脸部按摩还可以缓解眼部疲劳,减少眼袋和黑眼圈的产生。
在进行脸部按摩时,可以选择一些天然的植物精油,如玫瑰精油、橙花精油等,增加按摩的效果。
一.激治先天之本
1.涌泉穴是肾经的源头,把血引到脚上就是引到涌泉穴去,叫引血归源。
它使人不易衰老。
把涌泉穴按摩通了,整个肾经就通了。
肾为人之本,补肾是需要一辈子完成的任务。
温水泡脚后用手来擦涌泉穴效果更好。
2.太溪穴是人体第一大补药。
太溪穴能激发人体的原动力,它既能补肾阴,又能补肾阳。
把按揉太溪穴激发出来的动力储存到涌泉穴去,人的健康就有了根基。
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3.复溜穴是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
复溜穴的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
改善整个肾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当有东西堵着,补肾补不上时,必须先按揉复溜穴再补,然后再揉太溪穴,把气血引过来,打好基础。
二.补养后天之本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如果胃经畅通,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还能让人返老还童,足三里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能改善体质,又能治本。
凡是稍微懂点养生知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长寿大穴。
如果你想增强体质,或者病很多又不知如何下手,那就按足三里,绝对管用。
足三里穴是人体第一大穴,坚持按揉或者艾灸此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好处多多。
三.排除体内毒素
1.足三里穴是一个保健大穴,但只有把脏东西排出去才能补。
太冲穴能排除体内垃圾。
因为肝是人体的解毒工厂。
而肝的原穴太冲穴能从源头上把毒排干净。
很多慢性病都出在肝上,只有把肝这个解毒工厂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怎样揉太冲?把指甲剪平,再掐进去仔细找痛点。
把它转移到行间穴去。
行间是散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间,就基本发出去了。
(注意:揉的时候要从太冲揉到行间,千万别揉反了。
) 2.小腿排毒法
将左小腿放在右大腿上,再将右手(用双手更好)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放于左小腿上,拇指在内,余四指在外,从足三里开始点揉,一直点揉到系鞋带的位置(解溪穴附近),每天30次。
随后换边,用左手点揉右小腿。
四指点揉处为胃经,拇指点揉处为肝经和肺经,有利排除经络之毒。
四.推肚子(推腹法)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阻滞点,或是硬块,或是通点,或是水槽,还是气困,把它推开,揉散,慢性病也就消失了。
怎样推?
用手指肚(或手掌,拳头)从心窝下开始往下推,推腹就是排除体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0下。
平时有空时也可推推。
对身体大有好处。
五.揉“地筋”
“肝主筋“,筋就是人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
很多病说不清原因,都可以从筋理治。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有一条硬筋从脚底浮现出来。
通常有肝病的人,脾气越暴的人,这条筋就越硬。
肝的问题是人体的核心问题。
肝的功能加强了,人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会显著提高。
地筋循行在肝经上。
通过理筋就可以修复肝,这是通往肝经的捷径。
只要常调节”地筋”,我们的力量就会源源而发。
六.敲带脉
敲带脉是治疗便秘的妙方,是治妇科病的良方,可快速减肥,有效美容。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其它经脉都是上下走向,唯独带脉围腰一周,为横向,它有“总束诸脉“的作用。
敲击的方法很简单:平躺在床上,双手握空拳,轻捶自己的左右腰部,每天100次以上。
此法可解除便秘,疏肝行滞,消除血瘀积热,并善治各种疝气。
七.撞丹田
丹田分为上,中,下丹田。
我们要撞的是脐下三寸的下丹田。
但我们撞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是肚脐上下左右巴掌大的地方。
撞的方法是:两腿分开与肩等宽。
站在树(门框,电线杆)前,肚子离开15厘米,用肚子去撞。
开始力量一定要轻,最好穿运动裤,要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紧绷肌肉,可以闭上眼睛,呼吸自然悠闲。
丹田是人体的发力点,撞丹田将帮你找到人体的能量库,使你撞出勇气,撞出信心来。
此法与推肚法同练,效果更佳。
八.还阳臥
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
还阳臥就是为了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补肾的作用非常明显。
还阳臥的具体方法是: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对着会阴(如顶着会阴更好),两手放于大腿根部,掌心向着腹部,眼微闭,意念集中在腹部(或脚心),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每次半小时。
九.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最养人的呼吸方法。
氧气是制造新鲜血液的原料。
腹式呼吸法一次吸入的氧气相当于胸式呼吸的三杯,腹式呼吸法的要领是用肚子来呼吸,吸气时鼓肚子,当肚子鼓到最大时稍停片刻,马上吸气,像叹气一样,瞬间从口中一叹而出。
注意,在整个呼吸过程中,胸部不要用力,胸部不要起伏,否则就变成胸部呼吸了。
十.两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
中午要消息半小时。
子午觉为健身觉。
中午睡半小时,有利养生。
每天最少锻炼半小时,对中老年人来说,最好的锻炼就是大步走,每分钟走85-95米,太慢了作用不大,每次走到微汗最好。
为了防止脑溢血,晚上起夜前,先躺半分钟,再坐起来呆半分钟,在床边再站半分钟,而后再迈步去厕所。
十一.揉养老穴
养老穴是一个对老人特别有好处的穴位,它能防止所有的老年病,像高血压,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耳聋,腰酸腿痛等。
用现代医学的话了讲,它有个很好地改善身体的微循环,说到底养老穴是一个预防衰老的穴位,天天揉养老穴,既方便又有效。
十二.敲胆经
胆经是人体知名度最高的一条经络,它从头循行到脚,与人体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每天敲敲胆经,不仅能敲去身体的毒素,更能敲来一身活力。
所谓敲胆经,主要是敲风市穴和中渎穴这一带,你可以从环跳穴以下开始敲到中渎穴,没事坐哪儿就可以敲,既方便,疗效又显著。
十三.第二掌骨全息穴
手背上食指往上有一条骨头,它上面全是穴位,这就是第二掌骨全息穴。
全息就是身上的信息都在第二掌骨汇集齐了。
无论身上哪儿有病,都能在第二掌骨全息穴勘查出来。
这是一块神奇的人体药田,人体上的很多毛病都可以在这里一并得到解决。
此处揉起来很方便,揉时最好点按它,点按最疼的点,把疼点揉到不疼,效果就出来了。
十四.引血下行三部曲
很多人老年病多不胜诉,防不胜防。
其实,这些都是“上实下虚”之症,即气血下不到脚上。
下面介绍的就是引血下行三部曲。
1.推腹法(如前述)
2.跪膝法:
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着行走,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盖,使寒气可散,积液可消,肿痛可化。
这是引血下行的绝妙之法。
3.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可以引气血把脚上肝、胆、脾、胃和膀胱六条经络冲开。
这样,气血才会运行得更加持久有力。
金鸡独立能预防、治疗一切中老年疾病,具体做法是:
两眼微闭,两手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任意抬起一只脚,关键是不能将眼睛睁开。
因为这种调节自己的平衡不是靠双眼和参照物之间的协调,而是通过调动单、…大脑神经了调节各器官的平衡,这种方法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对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可以迅速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此法开始时不易站稳,坚持下去就会从几秒变成能站几分钟。
练此法时两腿要轮换站。
十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中医讲“心主神明”,“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静下心来很淡然,没有过高奢求。
只有这样,你的真气,正气才能跟随着你,如此病哪里能产生呢?如何养心呢?
《黄帝内经》讲“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就是随便吃什么,穿什么,和什么人打交道,心里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