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载重线与干舷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1
翻译文献:《船舶推进基本原理》目录前言 (2)基本内容 (2)第一章船舶定义及船体阻力 (3)船舶分类 (3)船舶载重线 (4)船舶尺寸标注 (4)船型的描述 (5)船舶阻力 (9)第二章螺旋桨推进 (15)螺旋桨类型 (15)螺旋桨周围的流动状态 (16)效率 (18)螺旋桨尺寸 (21)螺旋桨的运行环境 (24)第三章主机布置和载荷图 (33)幂函数和对数刻度 (33)推进及发动机的运行点 (34)主机布置图 (37)载荷图 (38)布置图与载荷图运用实例 (41)定距桨船舶中不同的船舶阻力对发动机运行的影响 (48)调距桨船舶中船舶阻力对组合曲线的影响 (51)结束语 (52)前言“船舶”这一术语是用来表示一种通过水路将人或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往另一个地方的交通工具。
船舶推进通常是通过螺旋桨来实现的,“螺旋桨”一词在英文中最广泛的翻译是“propeller”,但有时也会用“screw”,特别是在词组中,如“twin-screw”就是表示双螺旋桨推进装置。
目前,螺旋桨功率的主要来源是柴油机,而功率需求和转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舶的船体和螺旋桨设计。
因此,为了达成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一些关于影响推进系统的船舶和柴油机的主要参数的常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特别的去解释一些关于船舶类型、船舶尺寸以及船体方面常用的基本术语,并阐明一些有关船体阻力,螺旋桨情况以及柴油机载荷图的参数含义。
另一方面,本文部分内容超出本刊物范围的解释了一下怎么样进行船舶推进等的计算。
计算过程极其复杂,读物会涉及到该学科的专业著作,例如在“参考文献”中的。
基本内容本文分为三章,但原则上,也可以看成是三篇独立的论文。
同时它的优势就是,阅读起来,三章的内容彼此联系密切。
因此,一些重要的信息在一章出现后,也可能会出现在新的一章。
第一章,描述了一些用于定义船舶尺寸和船体形式的基本术语,例如船的排水量、载重量、设计吃水、垂线间长、方形系数等;还有其他船舶术语包括有效牵引阻力,它由摩擦阻力、残余阻力以及空气阻力组成,以及这些阻力在运行中的影响。
干舷标志生产技术部舾装生技科张新学习背景:在进行NE060 239026(FREEBOARD MARK)作业时,发现了干舷标志这一知识盲点,通过学习,对干舷标志有了一定的了解。
干舷标记图纸由船体综合设计科出图(10-364),我科负责注文采购(注文号239026),建造部外业科负责安装。
标志采用了8mm厚的不锈钢板制作成样板,安装时全周焊,并按照船级社签发的“干舷指定书”和NDS(2000)401-005安装。
图A: NE060干舷标志(右舷)图A的说明所谓干舷是指船舶浮于静水面时,自水面至露天甲板上表面舷边处的垂直距离。
通常是指干舷船长中点处载重线上的距离。
干舷标志也称载重线标志,由外径为300mm,宽25mm的圆圈与长为450mm,宽25mm的水平线相交而成。
水平线的上边通过圆圈的中心(可参照NDS2000 401-005)。
圆圈的中心位于干舷船长中点处(并不是所有干舷标志需位于船中处,NE043的标志偏离船中处415mm),从DECK LINE上边缘垂直向下量至圆圈中心的距离等于核定的夏季最小干舷。
DECK LINE为甲板线,其上边缘一般应经过干舷甲板的上表面向外延伸与船壳板外表面的交点。
图示载重线如下:热带淡水载重线是以标有TF(TROPIC FRESHWATER)线段的上边缘表示。
淡水载重线是以标有F(FRESHWATER)线段的上边缘表示。
热带载重线是以标有T(TROPIC)线段的上边缘表示。
夏季载重线是以通过圆圈中心且标有S(SUMMER)的线段的上边缘表示,淡水载重线和夏季载重线之间的差数,也是对其他各载重线在淡水中装载的允许差额。
冬季载重线是以标有W(WINTER)线段的上边缘表示。
NV表示勘划干舷的主管组织是DNV(仅NE060船级)。
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志应由不多于4个标明组织名称的为首字母所组成,每个字母的高度为115mm,宽度为75mm。
为什么要标注干舷标志根据国际载重线公约规定,如果干舷标志不是正确地和永久地勘划在船舷两侧,则不应发给该船国际船舶载重线证书。
船舶载重线要求和典型缺陷(一)载重线船舶载重线要求和典型缺陷1966年4月5日,国际上签订了《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并于1968年7月21日起生效。
此后又经历了1988年议定书和2003年修正案等重要的修改和完善。
载重线的作用:本期载重线相关要求和典型缺陷,了解一下~~~基本术语的定义:•干舷:核定的干舷是在船中处从甲板线的上边缘向下量至相关载重线的上边缘的垂直距离。
•干舷甲板:干舷甲板通常是最上层露天全通甲板,其上所有的露天开口设有永久性关闭装置,其下在船侧的所有开口设有永久性水密关闭装置。
•上层建筑:在干舷甲板上的甲板建筑物,从舷边跨到舷边或其侧壁板离船壳板向内不大于船宽(B)的4%。
桥楼、尾楼、首楼、后升高甲板都属于上层建筑范围。
•风雨密:指在任何海况下,水不会透入船内。
•水密:指能够在任何方向上具有以适当程度抵抗所须承受的最大水压头压力而防止水透过结构的能力。
•“位置1”与“位置2”:位置1 —在露天干舷甲板上和后升高甲板上,以及位于从首垂线起船长的四分之一以前的露天上层建筑甲板上。
位置2 —在位于从首垂线起船长的四分之一以后干舷甲板以上至少一个标准上层建筑高度的露天上层建筑甲板上。
/在位于从首垂线起船长的四分之一以前,且在干舷甲板以上至少两个标准上层建筑高度的露天上层建筑甲板上。
具体要求和典型缺陷1 载重线标志1. 载重线标志的要求•甲板线系指长为300mm和宽为25mm的一条水平线。
勘划于船中处的每侧,其上边缘一般应经过干舷甲板上表面向外延伸与船壳板外表面的交点。
•载重线标志由外径为300mm,宽25mm的圆圈与长为450 mm,宽为25mm的水平线相交组成。
•载重线标应永久性地戡划在船舷两侧,对标圈、线段和字母,当船舷为暗色底者,应漆成白色或黄色,当船舷为浅色底者,应漆成黑色。
•2. 载重线标志的检查•检查甲板线和载重线圆圈、线段、字母等是否清晰,是否永久性勘划。
•检查载重线字母、标记的勘划是否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第4篇载重线目录第1章通则第1节一般规定1.1.1 适用范围1.1.1.1 本篇适用于内河船舶载重线的核定及勘划。
除另有规定外,不适用于高速船和浮船坞。
1.1.1.2 下列内河船舶应按本篇规定进行载重线的核定及勘划:(1)新船;(2)现有船舶因航区、航段、装载变化要求变动干舷者。
1.1.1.3 现有船舶如不尽符合本篇规定或其任何部分要求时,应至少符合这些船舶原先适用的本局有关要求,以保持其原来核定的干舷。
如要减少原核定的干舷时,上述船舶应符合本篇规定的全部要求。
1.1.2 一般要求1.1.2.1 按本篇规定勘划载重线的船舶,其强度、完整稳性及破损稳性(适用时)应符合本法规第5篇的有关规定。
如按本篇规定核定的干舷与强度、完整稳性及破损稳性(适用时)所决定的干舷不一致时,应取其中最大值勘划载重线。
1.1.2.2 对于装运集装箱和干散货的集散两用船舶,若按本节1.1.2.1对集装箱船和干散货船所核定的载重线不相同时,可先按本篇2.1.1.3~2.1.1.5勘划集装箱船的载重线标志和载重线,再按本篇2.1.1.6勘划装运干散货船的附加载重线。
1.1.2.3 对于工程船,若按本节1.1.2.1对航行(避风)状态和作业状态所核定的载重线不相同时,可以先按2.1.1.3-2.1.1.5勘划航行(避风)状态的载重线标志和载重线,再按2.1.1.6勘划作业状态的附加载重线。
1.1.2.4 对于装运油货和干货的油货两用船舶,若按本节1.1.2.1对油船和干货船所核定的载重线不相同时,可先按本篇2.1.1.3~2.1.1.5勘划干货船的载重线标志和载重线,再按本篇2.1.1.6勘划装运油船的附加载重线。
1.1.2.5 船舶装载后的吃水应不超过勘定的航区载重线的上缘。
1.1.2.6 船舶应在船中、船首和船尾的两舷永久、明显地勘划水尺标志。
船舶主船体、载重线和水尺颜色标识应符合以下规定:(1)船体外侧从船首至船尾以载重线标志中水平线的上边缘的水平延长线为界,其上下壳板的油漆颜色应明显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