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73.50 KB
- 文档页数:16
2016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分4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乙烷和乙炔B.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C.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解和裂化是化学变化D.棉花、蛋白质、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2.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肥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可能发生爆炸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板,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使体系的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增大4.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Na2S有强还原性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B CaCO3是难溶物CaCl2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C浓H2SO4有强氧化性浓H2SO4可用于干燥SO2D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SO3含有N A个分子B.6.4g氧气和3.2g臭氧(O3)混合气体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6N AC.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时,0.1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的稀FeCl2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6.分子式为C4 H8 O2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不含顺反异构)A.6种 B.5种 C.4种 D.3种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烧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8.下列各种情况下,常温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中:K+、Ba2+、Cl-、NO3-B.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 Al3+、NH4+、Cl﹣、S2﹣C.pH=7的中性溶液中:Fe3+、K+、Cl-、SO42-D.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 Na+、ClO﹣、SO42﹣、CN﹣9.已知下列反应: 反应Ⅰ:Co 2O3 + 6HCl(浓)2CoCl2 + Cl2↑+ 3H2O反应Ⅱ:5Cl 2 + I2 + 6H2O10HCl + 2H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C.还原性:CoCl2 > HCl > I2D.氧化性:Co2O3 > Cl2 >HIO310.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 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 1735 Cl 与1737 Cl 得电子能力相同11.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 >1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1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是A.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OH﹣═ NH3.H2OC.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3NH4++ Al(OH)3↓D.磁性氧化铁(Fe3O4)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13.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c(OH-)=c(H+)+ c(HClO)C.某温度下,CH3COOH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使溶液pH=7时:c(CH3COO-)=c(Na+)> c(H+)=c(OH-)D.已知酸性:HCOOH>CH3COOH,相同浓度的HCOOK与CH3COONa溶液中C(K+)-c(HCOO-)>c(Na+)-c(CH3COO-)14.下列描述及热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已知C2H6的燃烧热为1090 kJ·mol-1,则C2H6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3.5O2(g)===2CO2(g)+3H2O(g) ΔH=-1090 kJ/molB.25℃,101kPa下,l mol C6H6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3260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g)+7.5O2 (g)=6CO2 (g)+3H2O (l) △H=-3260kJ•mol-1C.已知常温下: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也放出57.3 kJ的热量D.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则CO的燃烧热ΔH=-283 kJ·mol-115.装置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中Cu极为阳极B.工作时,左池中K+移向a电极C.工作一段时间,要使右池溶液复原可加入适量的CuOD.b极的电极反应式:H2+2OH--2e-= 2H2O16.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括号中为杂质)除杂试剂操作A CO2(SO2)饱和NaHCO3溶液洗气B BaCO3(BaSO4)饱和Na2CO3溶液搅拌、过滤C苯(苯酚)浓溴水过滤D 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17A B C D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验证铁钉发生析氢腐蚀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18.咖啡酸(如图),存在于许多中药,如野胡萝卜、光叶水苏、荞麦等中。
201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理综试化学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Cu :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可加入过量饱和Na 2CO 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④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 (OH )2发生反应 ⑥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O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8、脑白金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脑白金主要成分的推论正确的是 ( )A 、其官能团和营养成分与葡萄糖相同B 、其分子式为C 13H 15N 2OC 、该物质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 、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并生成乙酸9、有X 、Y 、Z 、W 、M 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 、Y 、Z 、W 同周期,Z 、M 同主族;X +与M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2-离子半径大于W 阴离子半径;Y 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H 3 CNH CH 2CH 2—NH —C —CH 3OA.元素X、M组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可能为1:2或1:1B.元素Y、Z、W、M的氢化物热稳定性依次增强C.Z和M的化合物ZM2及M的某种单质的漂白原理相同D.化合物X2M2与Z2W2含有完全相同的化学键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W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23SO-+2I-+4H+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2AlO-、3NO-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11、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若将pH=3的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pH≠7,则混合溶液的pH>7B.在Na2S中存在:c(OH-)=c(HS-)+2c(H2S)+c(H+)C.某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Y,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虽然K sp(BaSO4)<K sp(BaCO3),但还是可以将BaSO4固体转变成BaCO3的13、下图甲池和乙池中的四个电极都是惰性材料,乙池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盐溶液,呈中性。
高考模拟试卷(一)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此中第II 卷第 33~ 40 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Na 23 Cl 35.5 Zn 65 Br 80第 I 卷一、选择题:此题共 1 3 小题,每题 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有关细胞的构造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B.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有益于酶的吸附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酸性水解酶D.细胞核是mRNA 合成的场所2+2+4-2.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 、 Mg 和 Si0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到的结果以以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汲取需要载体蛋白的参加B.此过程中水稻没有汲取Ca2+,但却正常吸水,所以结束时溶液中Ca2+浓度比初始值大C.番茄与水稻对比,对Ca2+、 Mg 2+需要量大,而对Si044-需要量小D.此实考证明不一样植物对同一种离子的汲取拥有选择性3.黑龙江省农科院欲经过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养出高品质的糯玉米。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a 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B. a 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办理萌生的种子C.利用 c 过程定能更快获取高质量的糯玉米D. b 过程需要经过逐代自交来提升纯合率4.右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表示图,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 E 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致使靶细胞裂解B. M 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 E 细胞C.图中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均拥有辨别功能D.若图中抗原为麻风杆菌,则还会惹起细胞免疫5.在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的传达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 . DNA 分子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出mRNAB. mRNA 能够联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C. DNA 复制、转录都是以 DNA 两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 mRNA 为模板D.转录和翻译能够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6.右图曲线的意义,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P 点时间对应的种群数目为K/2B.此图像若表示生长素近似物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则 PM 段代表浓度较高时克制生长C.此图像若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则曲线中0 点不该与横轴订交D .此图像若表示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则曲线中0、 M 两点分别表示过酸、过碱使酶失活7.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亲密联系。
1.【广东省广州市2015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B.27g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 A个电子C.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D.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则1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A正确;B.27g 铝是1mol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3n A个电子,B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则22.4L苯中不可能含有n A个C6H6分子,C错误;D.常温常压下,28g乙烯是1mol,分子中含有n A个碳碳双键,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2.【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 CHCl3含有0.5 n A个CHCl3分子B.常温常压下,16 g O3含有8n A个电子C.1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0.1n A个氢离子D.27g铝片投入足量浓HNO3中生成n A个NO分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CHCl3不是气体,所以11.2L的CHCl3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则分子数不是0.5 n A个,错误;B、常温常压下,16 g O3的物质的量是16g/48g/mol=1/3mol,1个O3分子中含有24个电子,则1/3mol的臭氧中含有8 n A个电子,正确;C、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1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数小于0.1n A个,错误;D、常温下,Al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停止,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3.【湖北省部分高中2015届高三元月调考试卷】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05N A个阴离子B.1.0L1mol/L的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C.25℃时,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0.1N A个氢氧根离子D.5.6g铁与一定量稀硝酸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一定为0.3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6.8g熔融的KHSO4的物质的量是6.8g÷136g/mol=0.05mol,硫酸氢钾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钾离子和HSO4—,则含有0.05N A个阴离子,A正确;B.1.0L1mol/L 的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大于2N A,因为溶剂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氧原子,B 错误;C.25℃时,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是0.1mol/L,不能确定溶液体积,则不一定含有0.1N A个氢氧根离子,C错误;D.5.6g铁与一定量稀硝酸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一定为0.3N A,因为铁可能转化为硝酸亚铁,D错误,答案选A。
2016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2016.01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为3N AB .常温下,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1N A C .常温下,56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N A 个SO 2分子D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22.4L 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9.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化合物XZ 是重要的调味品,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 -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W 与氢形成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多种 B .元素X 的单质能与水、无水乙醇反应C .离子Y 3+与Z -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 .元素W 与元素Z 可形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10.用CaSO 4代替O 2与燃料CO 反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燃烧技术,发生如下反应:①41 CaSO 4(s)+CO(g)41 CaS(s)+CO 2(g) ΔH 1= –47.3kJ∙mol -1 ② CaSO 4(s)+CO(g)CaO(s)+CO 2(g) +SO 2(g) ΔH 2= +210.5kJ∙mol -1③ CO(g)2 1 C(s)+21 CO 2(g) ΔH 3= –86.2kJ∙mol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达到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B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CO))c(SO )c(CO 22⋅=KC .反应①和②是主反应,反应③是副反应D.2CaSO4(s)+7CO(g) CaS(s)+ CaO(s)+6CO 2(g)+ C(s) +SO2(g)是放热反应11.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5B.pH=2的盐酸与等体积0.01 mol·L-1醋酸钠混合溶液后,溶液中c(Cl-)=c(CH3COO-) C.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c(H+)+ c(NH4+)= c(OH-)+ c(HCO3-)D.0.1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12.肉桂酸异戊酯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广州市2016届高三化学一模试卷(附答案)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科综合2016.3.1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B.甲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C.ABS树脂、光导纤维及碳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酸性条件下,C2H5C0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2H5CO18OH和C2H5OH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78gNa2O2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NA.B.0.1mol9038S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8NA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2.24L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1NA9.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右图)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聚磷酸中P的化合价为+5B.三聚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3O10C.以磷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合反应也能生成三聚磷酸钠D.多聚磷酸的结构可表示为10.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W与Z、X与Y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单质X与Z都可与NaOH溶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YZC.化合物WZ2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D.Y、Z均能与碳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11.用电解法可提纯含有某种含氧酸根杂质的粗KOH溶液,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阳极反应式为4OH-一4e-=2H2O+O2B.通电后阴极区溶液pH会增大C.K+通过交换膜从阴极区移向阳极区D.纯净的KOH溶液从b口导出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13.室温下,将0.1mol/L的盐酸滴入20ml0.1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pOH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OH=-lg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所示的溶液中c(NH4+)+c(NH3.H2O)=c(Cl-) B.N点所示的溶液中c(NH4+)=C(Cl-)C.Q点消耗盐酸的体积等于氨水的体积D.M点和N点所示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26.(14分)高纯MnCO3是广泛用于电子行业的强磁性材料。
2014.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选择题共l07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2 O:16 Na:23 C1:35.5 Fe:56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B.神舟10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转换材料是单晶硅C.棉、麻、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D.工业上获得大量的乙烯、丙烯、丁二烯的方法是石油裂化8.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溶剂。
已知α-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下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l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碳碳双键C.该物质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分子式为C9H18O9.W、X、Y、Z是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C.离子半径:Z>W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都是电解质B.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C.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D.离子键一定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一定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11.下列化学事实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Na2SO3溶液中:c(H+)+c(HSO3-)+2c(H2SO3)===c(OH-)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12.食品保鲜所用的“双吸剂”,是由还原铁粉、生石灰、氯化钠、炭粉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可吸收氧气和水。
2016广州市高三理综化学二模试题4.22 7.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曾三次获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氨技术实现了“从空气到面包”B.合成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高效催化剂是合成氨反应的重要条件D.合成氨所需要的氢气主要来自于电解水H3C--CH38.PX是纺织工业的基础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PX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饱和烃B.其一氯代物有四种C.可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D.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9.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X、Y处在同一周期,X、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Z原子的L电子层有7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沸点:W>ZB.离子半径:Y2->Z-C.原子序数:Z>Y>X>W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 AB.1 mol氯气分别与足量铁和铝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3N AC.16g O2和16g O3均含有N A个氧原子D.25℃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2N A11.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
该电池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电池负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C.该电池电解液可用LiClO4水溶液代替D.从废旧锂锰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可回收金属Li、Mn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3.25℃时,已知K sp(Ag2SO4)=1.2×10-,K sp(AgCl)=1.8×10-,K sp(Ag2C2O4)=3.5×10-,K sp(AgI)=1.5×10-16,该温度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gCl、Ag2C2O4、AgI三者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顺序:Ag2C2O4>AgCl>AgI B.将0.02 mol·L-1AgNO3溶液和0.02 mol·L-1 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有沉淀生成C.向5mL饱和AgCl溶液中滴加0.5mL 0.1 mol·L-1KI溶液,无沉淀生成D.向浓度均为0.1mol·L-1Na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26.(14分)氯气与碱溶液反应,在低温和稀碱溶液中主要产物是C l O —和Cl —,在75℃以上和浓碱溶液中主要产物是ClO 3—和Cl —。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一、单选题:共7题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本草经集注》中写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硝石”指的是(NO3)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根据“乃真硝石也”可以知道硝石为硝酸盐;根据“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可以知道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符合情境,因此可以确定硝石是硝酸钾的俗称;答案选B。
2.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大爆炸造成大量危险化学品NaCN(氰化钠)的部分泄露。
泄露的NaCN可用双氧水处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NaCN + H 2O2+ H2O NaHCO3+ 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mol NaCN中含共价键数目为mol/L NaHCO3溶液中的数目小于g H218O2含有的中子数为12N AD.上述反应中,当有L NH3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A项,NaCN中含mol CN-,而碳氮之间是叁键,所以共价键总数为,故A正确;B项,溶液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C 项,1molH218O2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20mol,质量为38g,而19 g H218O2的物质的量为,所以19 g H218O2含有的中子数为10 N A,故C错误;D项,不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由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选A。
3.下列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把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C.除去丁醇中的乙醚,用蒸馏法D.提纯蛋白质时可先加入(CH3COO)2Pb溶液,过滤后再加水重新溶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分离提纯。
A项,苯酚加入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沉淀,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三溴苯酚不溶于水但溶于苯,不能除去杂质;故A错误;B项,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应该用溴水除杂,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油状液体,故B错误;C项,丁醇和乙醚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项,重金属盐醋酸铅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加入蒸馏水蛋白质不溶解,故D错误;答案选C。
4.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电池的负极-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的反应是:HS-+4H 2O-8e-+9H+C.该电池在高温下进行效率更高D.若该电池有mol 电子转移,则有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由溶液中H+移动方向可知b为电源正极,a为电源负极。
所以负极a极发生发生氧化反应:HS-+4H 2O-8e-+9H+;正极b极发生还原反应:4H++O2+4e-=2H2O;A项,b是电池的正极,a是负极,故A错误;B项,负极上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电极反应式是HS-+4H2O-8e-+9H+,故B正确;C项,在高温下微生物被杀死,电池效率更低,故C错误;D 项,根据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若该电池有电子转移,则有+通过质子交换膜,故D错误,答案选B。
5.X、Y、Z、M、W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W>Z>Y>X和M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五种元素中只有X存在同素异形体D.工业上采用电解W和Z形成的化合物制备W单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则X、Y、Z均为第二周期元素,X为C,Y为N,Z为O;又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则M为H元素;又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W的质子数为=11,可知W为Na。
A项,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碳不能形成简单离子,则简单离子的半径:Y>Z>W,故A错误;B项,W和M形成的化合物NaH,只含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项,C、N、O均存在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项,W为Na,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NaCl得到Na,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故D错误;答案选B。
6.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
A项,依据变量唯一化的实验设计原则,c(HCl)相等,CaCO3固体表面积不同,由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可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项,若为吸氧腐蚀,因为消耗O2,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气压减小,若为析氢腐蚀,因为生成H2,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气压增大,可用于检验腐蚀类型,故B正确;C项,氯化铵分解生成HCl和氨气,经碱石灰干燥的NH3可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经五氧化二磷干燥的HCl可使湿润酚酞试纸变红,可完成氯化铵分解产物的检验,故C正确;D项,FeSO4溶液直接蒸发至干,FeSO4可能因氧化和水解变质而无法得到FeSO4固体,故D错误;答案选D。
7.常温下,向20 mL某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滴入mol·L-1氨水,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氨水的体积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稀硫酸的浓度为mol·L-1点溶液pH=7点所示溶液中:c()> c()>c(H+)>c(OH-)点所示溶液中:c()=2c()【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A项,氨水体积为0时,水电离出氢离子的浓度为1×10-13mol/L,所以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1×10-13mol/L,所以溶液中中氢离子的浓度为L,所以稀硫酸的浓度为L,故A错误;B项,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铵,铵根离子浓度最大,而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铵和硫酸,所以pH<7,故B 错误;C项,c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铵,即(NH4)2SO4;因为铵根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所以铵根离子的浓度约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的2倍,因此c() >c() ,故C错误;D项,d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铵和氨水,根据电荷守恒:2c()+ c(OH-)=c()+c(H +),而溶液呈中性c(H+)=c(OH-),所以c()=2c() ,故D正确;答案选D。
二、实验题:共1题8.钴及其合金在电机、机械、化工、航空和航天等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
Ⅰ.钴酸锂电池的正极采用钴酸锂LiCoO2,负极采用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该电池的反应为:LiCoO2+6C Li1-x CoO2+Li x C6,写出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
Ⅱ.碱式碳酸钴[Co x(OH)y(CO3)z]常用做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①称取g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内,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②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加热玻璃管,当乙装置中____________,停止加热;④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⑤计算。
(1)从下列图示选出合理的装置填入方框中,使整套实验装置完整(选填字母序号,可重复选用):A B C D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完整步骤③___________;步骤④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_____。
(3)若按正确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则该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为了比较亚硫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①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SO2通入水中至饱和,请设计实验证明亚硫酸是弱酸:____________。
【答案】Ⅰ. Li x C6-x e-C6+x Li+Ⅱ. (1)D A D 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减少实验误差(2)不再有气泡产生将生成的CO2和H2O全部赶入乙和丙吸收(3)Co3(OH)4(CO3)2(4)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②首先测得亚硫酸饱和溶液的pH,然后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溶液稀释10倍再测pH,若pH差小于1,说明亚硫酸是弱酸。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及电化学。
Ⅰ.放电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碳单质可以看作是盛放锂单质的容器,结合电池的反应为:LiCoO2+6C Li1-x CoO2+Li x C6可知放电时Li 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Li x C6-x e-C6+x Li+。
Ⅱ.由碱式碳酸钴[Co x(OH)y(CO3)z]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可知分解产物为CO2、H2O和钴的氧化物;若设计实验确定碱式碳酸钴的组成,必需测定出水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后根据碱式碳酸钴[Co x(OH)y(CO3)z]中钴、氢、碳三种元素的量的关系,就可以得到Co x(OH)y(CO3)z中x、y、z的最简整数比;为了保证分解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被浓硫酸和碱石灰完全吸收,需要通过装置甲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将生成的CO2和H2O全部赶入乙和丙中吸收;然而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通空气时需要先通过碱石灰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吸收掉;最后的碱石灰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丙影响测定结果。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1)甲中D和丙中D 的目的都是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减少实验误差;(2)当碱式碳酸钴完全分解后,乙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若要使分解产生的CO2和H2O 全部赶入乙和丙吸收,减少实验误差,应该通入空气;(3)碱式碳酸钴样品,反应前乙装置的质量为,反应后质量为,故生成水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为=;反应前丙装置的质量为,反应后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物质的量为 =,故Co的质量为- ×60g/mol=,故Co原子物质的量为=,根据Co、H、C元素守恒可知,x:y:z=:×2:=3:4:2,得到化学式Co3(OH)4(CO3)2(4)根据装置图可知,二氧化硫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能产生二氧化碳,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二氧化硫被吸收,品红可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干净,若二氧化硫被吸收干净,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混浊,说明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有二氧化碳产生;说明亚硫酸比碳酸的酸性强;用pH计可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然后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溶液稀释10倍再测pH,若pH差小于1,说明亚硫酸是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