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症状鉴别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脑炎诊断标准
脑炎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脑损伤。
脑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脑炎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脑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抽搐、肌肉僵硬等症状。
2. 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炎患者的脑部CT或MRI检查可能显示脑部炎症或水肿。
3. 脑脊液分析: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炎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或抗体,以及白细胞数量增多和蛋白质含量增高等指标可以支持脑炎的诊断。
4.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病毒或抗体,有助于确定脑炎的病原体。
5. 病原学检验:通过病原学检验,如病毒分离、PCR检测等,可以直接检测到病原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脑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以上指标进行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
一旦确定了脑炎的诊断,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
- 1 -。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几个概念问题:1.此处所谓常见脑炎是指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
2.此处所谓脑炎是一个统称、泛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种多样,一般感染部位在脑膜的称为脑膜炎,感染部位在脑实质的称为脑炎,脑膜和脑实质均有累及的称为脑膜脑炎,脑膜和脊髓膜均有累及的称为脑脊髓膜炎。
疾病名称中习惯称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但实际很多情况下实质上是脑膜脑炎。
此三种脑炎以下简称为病脑、化脑、结脑。
此三种脑炎不是儿科特有,在内科病人也有。
以下以儿科患者特点为主加以复习。
一、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如果脑膜同时受累明显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2岁以内小儿发病率较高,6~11月份发生较多。
一、病因:有100多种病毒,但常见的有常见的有肠道v(virus)、单纯疱疹v、虫媒v(如乙脑v)、腺v、巨细胞包涵体v及某些传染病v(如腮腺炎v、麻疹v等)。
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一)只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1.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v、柯萨奇v、埃可v、冠状v)2.流行性腮腺炎v3.麻疹v4.风疹v5.疱疹v(1)单纯疱疹v(2)水痘带状疱疹v(3)巨细胞包涵体v(4)ED病毒(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痘v7.微小v8.流感病毒A和B9.腺v10.其他,如(1)呼吸道合胞v(2)副流感v(3)轮状v(4)乙肝v(二)虫媒v1.流行性乙型脑炎v2.蜱传播脑炎v(三)经哺乳动物传播的病毒1.狂犬v2.淋巴脉络丛脑膜炎v二.感染途径:(一)病毒入侵途径:主要有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系统。
其中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二)扩散途径:1.随血液进入:(1)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部复制→淋巴系统→血液→初级病毒血症→全身器官→再次复制→次级病毒血症→多次循环→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中和;(2)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局部复制→淋巴系统→有抗免疫能力→达到一定浓度后→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有些病毒本身可以损伤血脑屏障,如HIV-1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以非细胞溶解机制→中枢神经系统(CNS).或:病毒感染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直接感染脑实质,或经脑脊液→脑实质、脊髓实质.2 .延神经进入:病毒→入侵途径→人体→初级复制→局部周围神经→轴索→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性脑炎(AE) 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条件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确诊实验与排除其他病因4个方面。
1.临床表现: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3个月),具备以下1个或者多个神经与精神症状或者临床综合征。
(1)边缘系统症状:近事记忆减退、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3个症状中的1个或者多个。
(2)脑炎综合征:弥漫性或者多灶性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3)基底节和(或)间脑/下丘脑受累的临床表现。
(4)精神障碍,且精神心理专科认为不符合非器质疾病。
2.辅助检查:具有以下1个或者多个的辅助检查发现,或者合并相关肿瘤。
(1)脑脊液异常:脑脊液白细胞增多(>5×106/L);或者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细胞性炎症;或者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
(2)神经影像学或者电生理异常:MRI边缘系统T2或者FLAIR异常信号,单侧或者双侧,或者其他区域的T2或者FLAIR异常信号(除外非特异性白质改变和卒中);或者PET边缘系统高代谢改变,或者多发的皮质和(或)基底节的高代谢;或者脑电图异常:局灶性癫痫或者癫痫样放电(位于颞叶或者颞叶以外),或者弥漫或者多灶分布的慢波节律。
(3)与AE相关的特定类型的肿瘤,例如边缘性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抗NMDAR脑炎合并畸胎瘤。
3.确诊实验抗神经元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阳性。
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根据抗原底物分为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CBA)与基于组织底物的实验(TBA)两种。
CBA采用表达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TBA采用动物的脑组织切片为抗原底物。
CB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应尽量对患者的配对的脑脊液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脑脊液与血清的起始稀释滴度分别为1∶1与1∶10。
4.合理地排除其他病因(参考本共识的鉴别诊断部分)。
(二)诊断标准包括可能的AE与确诊的AE。
可能的AE:符合上述诊断条件中的第1、第2与第4条。
确诊的AE:符合上述诊断条件中的第1~4条。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
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诊断标准】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二)病毒性脑炎
急性起病,大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有精神情绪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部分患儿可有偏瘫,病理征阳性。
病情严重可有失语、多汗、流涎、瘫痪等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可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2.脑脊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计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大多正常或稍增高,糖含量正常。
3.头颅CT、MRI可有异常。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以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三关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与良好的护理。
成人补液量1500~2000ml/d,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热量。
(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营养。
(二)控制脑水肿和惊厥。
(三)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四)抗病毒治疗。
慢性脑炎有什么症状表现?
文章导读
慢性脑炎的症状,主要表现出高烧,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或者是患者会出
现呕吐抽搐以及意识不清等问题,因此当发现这些异常症状的时候,都要重视全面的检查
后正确治疗。
1、\u3000高烧(40℃)、颈部僵硬、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意识不清、呕吐、抽搐、
倦怠、思睡、对光敏感、小血斑於皮、皮肤疹{由其在腋下、手、脚部位},这些脑膜炎的
症状,和感冒症状雷同,常是引起误诊的原因。
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
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
2、\u3000在婴幼儿、高热、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不典型,但有时出现低温情况。
本组患者的症状有:尖锐,继续哭,不寻常的嗜睡,食欲差,非常敏感,一些囟门扩大。
3、\u3000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状或许会出现,也可能不会,但是会显示隐伏性的症状,如意识不清、迟钝。
4、\u3000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
绝大数的病因是病毒,
也可由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
脑炎的诊断标准脑炎是一种危及到全身健康的常见疾病,可造成永久性的损害,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因此,脑炎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脑炎的诊断,大多数医生都会通过查看病人的病史,进行外科检查,体温检查等一系列体检来诊断脑炎。
一、脑炎的病史病史是诊断脑炎最重要的部分。
医生会要求病人回答一系列关于本病的问题,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引起病变的原因,病人的既往史,经常进食的食物和接触过的动物,以及症状变化的情况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并据此判断病患是不是脑炎。
二、脑炎的体检脑炎的体检大多由外科检查、体温检查以及CT或MRI扫描等组成。
外科检查可以检查病人的头部、眼睛、颈部以及全身,以帮助医生寻找导致病变的原因。
体温检查将可以检查是否出现发热,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患是不是感染了脑炎。
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查看病人的大脑结构,确定是否存在脑炎变化。
三、血液检查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脑炎,医生可能还需要对病人进行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病人是否有抗体,以及病毒或细菌的类型。
另外,它还可以检查病人身体内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以及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病患是否感染了脑炎。
四、脑炎的诊断经过以上一系列检查,医生最终会确定病人是否感染了脑炎,以及治疗的方法。
一般来说,脑炎的治疗都包括服用抗病毒和抗菌药物,减轻病症,长期吃药,积极控制病情,保存脑组织功能,以及促进病人康复。
总之,诊断脑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病人和医生一起努力。
在判断病患是否感染脑炎时,病史检查、体检、血液检查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综合这些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病患是否患有脑炎,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脑膜炎是指脑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1.临床表现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和癫痫等,不过也可能表现得比较隐匿。
对于有疑似脑膜炎的患者,应该进行精心的评估和仔细的检查。
关键点包括:(1)头痛:脑膜炎患者的头痛通常为强烈的前额或枕部头痛,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
头痛往往伴随着颈项强直和呕吐。
有时头痛的位置并不明显,可能是面部、额部或者牙齿等部位。
(2)发热:脑膜炎患者体温通常在38℃以上,可能达到40℃。
不过也有少数患者体温并不升高,甚至出现低体温。
(3)呕吐:脑膜炎患者的呕吐通常发生在头痛和发热之后,伴随着颈项强直。
(4)颈项强直:脑膜炎患者的颈项强直通常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将下巴贴近胸部。
不过,颈项强直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
(5)神经系统症状:脑膜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脑积水、集中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感觉异常等。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规脑脊液检查的诊断标准:(1)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但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
(2)外观和颜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常为浑浊的,颜色可变化为黄色或绿色。
(3)蛋白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常升高。
(4)糖和氯化物: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糖含量通常降低,而氯化物含量通常升高。
(5)细胞数和分类: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数明显升高,超过5/mm^3。
并且这些细胞主要是中性白细胞(约占80-90%),少数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影像学检查脑膜炎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是否有脑积水、脑软化或者其他异常表现。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脑炎症状鉴别常规
【临床表现】
1.初期似流感,可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下降、肌肉关节痛及倦怠等。
2.颈项强直、呕吐等颅压增高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有震颤、共济失调、颅神经麻痹。
4.视乳头水肿。
5.癫痫。
6.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昏迷,烦躁、谵妄、激动、兴奋、发狂及认知能力下降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尚有一半的病例原因不明。
是脑的急性感染性炎症,炎症反应发生于脑实质,伴神经损害、脑实质水肿、点状出血。
病死率较高。
2.特异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虫媒病毒、肠道病毒、麻疹性脑炎、HIV脑炎。
3.非病毒性脑炎为弓形体感染、支原体、立克次体感染、结核及螺旋体所致的脑炎。
4.免疫缺陷/HIV病人可见新型隐球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及李斯特菌感染。
【院前处理】ABC,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必要时气管插管、降颅压脱水治疗。
【急诊科检查】
1.腰穿(脑脊液分析):
(1)常规/生化:白细胞总数升高,以淋巴为主;蛋白升高;糖正常。
(2)病原体检查:抗原一抗体分析、细菌培养、墨汁染色。
2.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可升高或正常。
3.电解质、血糖、肾功能、肝功能检测。
4.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行血液中病毒、细菌的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抗原抗体、病毒培养等检查)。
5.必要时测碳氧血红蛋白水平,毒物筛查。
6.头颅CT:除外出血、梗塞、梗阻性损害;疱疹性脑炎可发生额叶或颞叶脑实质出血。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可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脑膜炎、脑脓肿、脑损伤、脑病、代谢性疾病、肿瘤、药物或毒素、一氧化碳中毒、局部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败血症等鉴别。
【急诊科治疗】
1.ABC,呼吸抑制的患者应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2.纳洛酮可用于改善精神状态。
3.对有颅压升高者可予甘薅醇或甘油果糖脱水治疗。
4.非特异性治疗:糖皮质激素。
5.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治疗,如静脉给予阿昔洛韦。
6.控制癫痫发作可用安定、苯妥英钠、鲁米那等。
【留观和住院指征】
有条件者均应收住院治疗。
【出院指征】
1.病情稳定。
2.生命体征稳定。
3.无需进一步检查的其它情况。
4.治疗方案明确,出院后具备随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