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型脑炎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518.73 KB
- 文档页数:2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问题是治疗好坏的关键。
有原发型结核病或粟粒性肺结核病的病儿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其他如小儿有不明显原因呕吐、嗜睡、头痛或性情改变时,应追问结核病接触史和过去结核病史,如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征象,即应进行脑脊液检查,这是决定诊断的重要检查措施,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多为(10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少数病例早期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蛋白定性阳性、定量增加,氯化物减少,糖早期正常,以后逐渐降低。
糖和氮化物同时减少,则诊断意义更大。
将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网状薄膜形成。
用脑脊液沉淀或薄膜做涂片抗酸染色或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可发现抗酸染色杆菌。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重点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10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可找到致病菌。
(2)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缓慢、病程更长,颅内压常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原荚膜圆形发峦的菌体。
(3)病毒性脑膜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分类概念回顾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脑实质的弥漫性或者多发性炎性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改变以灰质和神经元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白质和血管。
脑炎分为感染性和分感染性,感染性脑炎就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如COVID-19感染导致脑炎。
非感染性脑炎,如免疫介导性的,妊娠引起的和药物引起的。
而免疫介导这组疾病就以自身免疫性脑炎多见,重要特点为:①非感染性;②经过临床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缓解。
AE分类:按抗原部位分类,按离子通道分类,按解剖部位来分类。
①重点关注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其中的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但又最不典型的,它的临床表现各异,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包括肢体无力、记忆下降、精神异常等,同样也可能没有任何特殊的症状。
特别是当病人早期以反应迟钝、活动缓慢到急诊室就诊时,需要特别警惕,容易漏诊和误诊。
②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和抗AMPAR抗体相关脑炎较易识别,这四种脑炎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边缘系统,以精神、行为、记忆下降为突出表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抗NMDAR脑炎同样也可以累及边缘系统,从而出现相关症状。
③自身免疫性脑炎还包括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抗细胞内抗原抗体介导的以副肿瘤综合征为代表的疾病。
自边缘叶脑炎影像学特征概念回顾边缘系统是包含海绵体及杏仁体在内,负责多种功能如情绪、嗅觉、行为及长期记忆的大脑结构。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主要表现为海马和/或杏仁核肿胀、信号增高。
发病初期,MRI可表现为正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颞叶内侧高信号,长期随访发现41%-95%的患者发展为海马萎缩。
图1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影像学表现①为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的脑炎,主要是以边缘系统损害为主,影像学上大多数以颞叶对称性损害,亦可为非对称性。
(详细版)不同类型脑炎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不同类型脑炎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脑炎和脑膜炎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它们都涉及到大脑和脑膜的炎症。
尽管两者可能共享一些相似的症状,但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地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脑炎和脑膜炎是非常重要的。
病因
- 脑炎:脑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 脑膜炎:细菌感染是导致脑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是脑膜炎球菌感染。
临床表现
- 脑炎:脑炎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 脑膜炎:脑膜炎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颈部强直、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典型的克尔森征和___征阳性。
辅助检查
- 脑炎:脑脊液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含量增加,常有病毒性基因检测阳性。
- 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糖含量下降、蛋白含量增加,常有细菌培养阳性。
影像学检查
- 脑炎:脑CT或MRI可能显示脑实质炎症、脑水肿等。
- 脑膜炎:脑CT或MRI可能显示脑膜增厚、脑裂隙模糊等。
治疗方法
- 脑炎:脑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补液、控制发作,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 脑膜炎:脑膜炎需要紧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早期的干预可提高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脑炎和脑膜炎,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脑膜炎诊断标准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健康问题。
因此,对脑膜炎的诊断非常重要。
脑膜炎的诊断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下面将介绍脑膜炎的诊断标准,希望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1. 临床表现。
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常常包括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
在诊断脑膜炎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的起病情况、发展过程等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脑膜炎。
2. 实验室检查。
脑膜炎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等。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查脑脊液的颜色、压力、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脑膜炎。
此外,血液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指标。
3. 影像学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脑部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脑部情况,包括是否有脑水肿、脑膜增厚、脑室扩大等情况,从而对脑膜炎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4. 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以帮助更准确地诊断脑膜炎。
总之,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重视脑膜炎的诊断工作,在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脑炎确诊金标准
脑炎的诊断,首先要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入手,患者往往表现为头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
考虑脑炎以后,要完善腰穿检查,如果腰穿提示脑脊液压力高,大于180mmHg,且脑脊液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的0到10个,脑脊液蛋白数高于正常范围的0到450mg,则可以考虑存在脑炎。
具体鉴别是哪一个种类的脑炎,还需要结合腰穿、脑脊液细胞学以及影像学的结果。
一般病毒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细胞数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之间,患者脑实质都没有损害,影像学无异常,蛋白可以轻度升高或者正常范围。
病毒性脑炎,以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常见,影像学多表现为颞叶或者额叶及海马、杏仁核等有异常密度,有可能严重的患者出现出血坏死性脑炎的表现,脑脊液检查其细胞数,数十到数百不等,蛋白多轻度升高,有时还可以见到红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则无明显的特异性,患者可以有结核菌感染的病史,比如呼吸道结核或者消化道结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升高,几十、几百甚至上千都有可能,蛋白往往增高较明显,糖和氯化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pd实验阳性,可以帮助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则是以化脓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细胞数成千上万,蛋白明显升高,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抗生素治疗有效。
其它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类型的脑炎,比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其鉴别诊断,主要是脑脊液墨汁染色可以查到隐球菌,就可以确诊。
还有自身免疫性脑炎以及其它的脱髓鞘脑炎,需要完善相关的抗原抗体检测才能明确诊断。
脑膜炎的三大诊断要点
一、概述
我想问下医生,有没有知道的,是这样的,我有个同学跟我很好的,我俩大学的一直是一起玩,一起逃课,好的坏的都做过,现在她出事了,我也特别不好受,也不能说出事吧,就是前两天她去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脑袋里有个瘤子,虽然这个是良性的,但是好像引起了一些病发症,还不确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就想知道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二、步骤/方法:
1、
如果是有其他疾病的话,一定要综合考虑了,脑膜炎是这样的一个病,主要是指软脑膜这个发生了弥漫性的炎症性的改变了,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的。
2、
所以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除了根据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以外,要确诊的话,是比较有难度的,需要做腰穿术来进行确诊的。
细菌性脑膜炎是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
3、
不仅仅是像上面说的,会有生命危险,还有更麻烦的事情呢,如果治疗不当的话,还会导致病变,病情由急性转为慢性,然后发生一系列的后遗症:脑积水由于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三、注意事项:
小贴士提醒大家,一般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是这样的,要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及时治疗,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脑血管病1、脑梗塞: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症状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头CT可于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符合颈内动脉系统或者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缺血后的表现,持续数分钟,多于1小时内恢复完全,可反复发作,头CT检查可正常。
3、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然起病,数秒或数分钟突发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脑膜刺激征,偏瘫少见,个别患者可有精神症状,头CT可见基底池弥散性高密度影像,也可出现于外侧裂、前后纵裂池、脑室系统或大脑凸面。
脑脊液检查可见脑脊液呈均匀一致的血性。
脑炎1、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患者,前驱期有类流感样症状,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轻,急性起病,出现发热、头痛等,脑脊液淋巴细胞及蛋白轻至中度增多,糖正常,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可确诊,呈自限性。
2、细菌性脑炎:急性或暴发性起病,急性期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明显,头痛是突出表现,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痫性发作。
脑脊液脓性或浑浊外观,细胞数及蛋白显著升高,糖降低。
3、真菌性脑膜炎:患者常有免疫缺陷病史,起病隐匿,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糖明显降低,脑脊液墨汁染色可检出新型隐球菌。
4、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隐匿,表现一定程度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痫性发作及局灶性神经体征,脑脊液典型改变为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抗酸染色阳性,脑脊液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测定对诊断有益。
5、精神障碍性疾病:可有胡言乱语、意识不清等精神症状,头CT及MR 检查等无异常。
动眼神经麻痹 1.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起病急,进展快,表现为右眼动眼神经麻痹,三叉神经受损,患者既往血糖高2年。
此病暂不能排除。
2.重症肌无力:患者眼睑下垂无晨清暮重现象,可通过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及重复神经刺激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