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0.52 KB
- 文档页数:21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在结构内部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预应力钢绞线的制作和布置。
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绞线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束或单根,并将其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在混凝土结构中。
2、锚具的安装。
将锚具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两端,确保锚具与钢绞线紧密连接。
3、张拉设备的选择与安装。
选择合适的千斤顶和压力表,将其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两端,确保其能够承受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
4、张拉力的计算与调整。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并将其调整到所需值。
5、张拉操作。
在张拉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压力表的读数,确保钢绞线的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钢绞线的伸长量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6、锚固操作。
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后,需要对钢绞线进行锚固,确保其能够保持稳定的预应力。
在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钢绞线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需要检查其是否受损或存在质量问题。
2、锚具的型号和规格必须与钢绞线相匹配,同时需要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
3、张拉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钢绞线的规格和所需张拉力进行选择,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4、在张拉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5、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如对钢绞线的切割长度、锚具的安装等进行检查。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还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程序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程序:实现精确控制的必备工具在现代化的建筑和工程设计中,预应力钢绞线被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中,如桥梁、大跨度建筑、高速公路和电力传输设施等。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1)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1)提要: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提供构件混凝土的强度试压报告。
当混凝土的立方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应力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1)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或块体),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穿入预应筋并施加预应力,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张拉力由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而使之产生预压力。
后张法不需要台座设备,大型构件可分块制作,运到现场拼装,利用预应力筋连成整体。
因此,后张法灵活性较大;但工序较多,锚具耗钢量较大。
后张法的工艺流程如下:一、预应力筋制作(一)钢丝下料与编束1、钢丝下料消除应力钢丝放开后是直的,可直接下料。
钢丝下料时如发现钢丝表面有电接头或机械损伤,应随时剔除。
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的等长要求较严。
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指同束最长与最短钢丝之差)不应大于L/5000,且不得大于5mm(L-钢丝下料长度)。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钢丝下料可用钢管限位法或用牵引索状态下进行。
钢管固定在林板上,钢管内径比钢丝直径大3~5mm,钢丝穿过钢管至另一端角铁限位器时,用DL10型冷镦器的切断装置切断。
限位器与切断器切口的距离,即为钢丝的下料长度。
2、钢丝编束为保证钢丝束两端钢丝的排列顺序一致,穿束与张拉时不致紊乱,每束钢丝都必须进行编束。
随着所用锚具形式不同,编束方法也有差异。
采用镦头锚具时,根据钢丝分圈布置的特点,首先将内圈和外圈钢丝分别用铁丝顺序编扎,然后将内圈钢丝放在外圈钢丝内扎牢。
为了简化钢丝编束,钢丝一端可直接穿入锚杯,另一端距端部约20cm处编束,以便穿锚板时钢丝不紊乱。
钢丝束的中间部分可根据长度适当编扎几道。
采用钢质锥形锚具时,钢丝编束可分为空心束和实心束两种,但都需要圆盘梳丝理顺钢丝,并在距钢丝端部5~10cm 处编扎一道,使张拉分丝时不致紊乱。
采作空心束时,每隔放一个弹簧衬圈。
其优点是束内空心,灌浆时每根钢丝都被水泥浆包裹,钢丝束的握裹力好,但钢丝束外径大,穿束困难,钢丝受力也不匀。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一、引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是一种在混凝土构件中增加预应力的方法,它通过在构件的内部预留孔道,并在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这种施工方案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设计1、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根据结构承受的荷载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
在满足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预应力筋的数量,以降低成本。
同时,要确保预应力筋的布置合理,避免出现交叉等现象。
2、确定预留孔道的直径和位置预留孔道的直径和位置对预应力的施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道直径应足够大,以保证预应力筋能够顺利穿过。
同时,孔道的位置应尽量分散,以避免集中应力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3、设计张拉设备和锚具根据预应力筋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和锚具。
张拉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吨位和精度,以满足张拉力的要求。
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以确保预应力筋的固定和传递。
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流程1、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钢筋骨架应按照要求焊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预留孔道在模板上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孔道。
孔道的直径和位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预应力筋能够顺利穿过。
3、穿入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穿入预留孔道中。
穿入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受到损伤或扭曲。
4、浇筑混凝土在预留孔道中浇筑混凝土。
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避免出现空洞、蜂窝等现象。
5、养护和拆模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养护和拆模。
养护期间应保证混凝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开裂等现象。
拆模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一、引言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是一种先进的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中,尤其在桥梁、高速公路、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结构变形,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的工艺流程、设备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准备各种施工设备和材料,如钢绞线、锚具、夹具、高压油泵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整平,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安装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绞线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安装在锚具上。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锚具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其与钢绞线垂直并对中。
3、张拉阶段:通过高压油泵对钢绞线进行张拉,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确保钢绞线受力均匀,达到设计要求。
4、固定阶段:在钢绞线张拉完成后,使用锚具将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确保钢绞线的位置稳定。
5、封锚阶段:在固定完成后,对锚具进行封锚处理,防止锈蚀和外力破坏。
三、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设备选择在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中,设备选择是关键环节之一。
主要设备包括高压油泵、千斤顶、锚具、夹具等。
其中,高压油泵和千斤顶是用于提供张拉力的设备,锚具和夹具则是用于固定和连接钢绞线和混凝土结构的装置。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四、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质量控制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质量控制:对进场的钢绞线、锚具、夹具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其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检查:在施工前对高压油泵、千斤顶等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性能正常。
3、张拉控制:在张拉过程中,控制张拉力和伸长量,确保钢绞线受力均匀,达到设计要求。
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或块体),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穿入预应筋并施加预应力,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张拉力由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而使之产生预压力。
后张法不需要台座设备,大型构件可分块制作,运到现场拼装,利用预应力筋连成整体。
因此,后张法灵活性较大;但工序较多,锚具耗钢量较大。
后张法的工艺流程如下:一、预应力筋制作(一)钢丝下料与编束1、钢丝下料消除应力钢丝放开后是直的,可直接下料。
钢丝下料时如发现钢丝表面有电接头或机械损伤,应随时剔除。
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的等长要求较严。
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指同束最长与最短钢丝之差)不应大于L/5000,且不得大于5mm(L—钢丝下料长度)。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钢丝下料可用钢管限位法或用牵引索状态下进行。
钢管固定在林板上,钢管内径比钢丝直径大3~5mm,钢丝穿过钢管至另一端角铁限位器时,用DL10型冷镦器的切断装置切断。
限位器与切断器切口的距离,即为钢丝的下料长度。
2、钢丝编束为保证钢丝束两端钢丝的排列顺序一致,穿束与张拉时不致紊乱,每束钢丝都必须进行编束。
随着所用锚具形式不同,编束方法也有差异。
采用镦头锚具时,根据钢丝分圈布置的特点,首先将内圈和外圈钢丝分别用铁丝顺序编扎,然后将内圈钢丝放在外圈钢丝内扎牢。
为了简化钢丝编束,钢丝一端可直接穿入锚杯,另一端距端部约20cm处编束,以便穿锚板时钢丝不紊乱。
钢丝束的中间部分可根据长度适当编扎几道。
采用钢质锥形锚具时,钢丝编束可分为空心束和实心束两种,但都需要圆盘梳丝理顺钢丝,并在距钢丝端部5~10cm处编扎一道,使张拉分丝时不致紊乱。
采作空心束时,每隔1.5m放一个弹簧衬圈。
其优点是束内空心,灌浆时每根钢丝都被水泥浆包裹,钢丝束的握裹力好,但钢丝束外径大,穿束困难,钢丝受力也不匀。
采用实心束可简化工艺,减少孔道摩擦损失。
为了检查实心束的灌浆效果,在灌浆后凿开孔道,发现水泥浆较饱满,钢丝未裸露,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实心束的握裹力也是足够的。
1、编制依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GBT14370-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2、工程概况中低价北出入口新建工程位于XX市河西新城区莲花地块,连接莲花村中低价商品房区及汾河路,道路红线宽度11m。
全线设单跨16m简支桥梁一座,上跨二号河道,桥梁中心桩号K0+038.144.中板6块,边板2块。
板梁标准跨径为16m,梁长15.96m,梁高0.8m,板宽1.24m,悬臂0.505m。
设计要求预应力张拉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预应力筋按图纸要求采用两端张拉施工工艺;预应力的张拉采用双控(即张拉力和伸长量)。
该座桥采用了16m预应力空心板,预应力空心板预应力配筋为:中板N1(4束)4-Φ,N2(3束)4-Φ。
本工程中采用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筋,其技术标准强度为f=1860Mpa,Ey=×105Mpa, 张拉控制应力σcon=,预应力筋孔pk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
预应力筋张拉后及时灌浆并封裹锚具,灌浆水泥强度达到40Mpa后方可吊装。
3、预应力钢材3.1预应力钢材采购预应力钢材采购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经监理批准的厂家选取质量稳定,生厂工艺可靠的优质产品。
采购的钢材必须有生产批号、产品质量保证书等。
产品进场时应严格按照供货单、产品质量保证书及供货批次验收入库。
3.2.预应力筋的存放预应力筋钢材进场后应立即按供货批次进行抽查检验,检验合格后,将预应力筋存放在通风很好的仓库中。
露天堆放时,应搁置在方木支垫上,离地高度不小于200mm。
钢铰线堆放时支垫不少于4个,堆放高度不大于三盘。
预应力筋存放应按供货批号分组、每盘标牌整齐、上面覆盖防雨布。
预应力筋起吊应三点起吊。
.预应力钢材的检验钢铰线进场后应立即进行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次规则预应力钢铰铰线成批验收,每批应有同一牌号、同一批次生产出来的,并且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技术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为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技术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并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钢绞线,并利用张拉设备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然后用锚具将钢绞线锚固在构件端部,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使用荷载前预先受到压应力。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也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质量可靠。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张拉设备,如千斤顶、油压表等,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其次是施工现场的准备,包括预留孔道的制作、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和养护等。
预留孔道的位置和尺寸应准确无误,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预留孔道的制作是后张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用的预留孔道方法有波纹管预留法和钢管预留法。
波纹管预留法具有施工方便、密封性好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在安装波纹管时,应注意保证其位置准确、顺直,接头处密封良好,防止漏浆。
钢管预留法则适用于直线型孔道,但其施工难度较大,且在抽管时容易造成孔道变形。
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精心的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
在养护期间,应避免对预留孔道造成损坏。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就可以进行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束工作。
穿束前,应先清理预留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
穿束时,可以采用人工穿束或机械穿束的方法。
对于较长的孔道,通常采用机械穿束,以提高施工效率。
接下来就是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张拉力和伸长值,并制定详细的张拉方案。
在张拉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张拉程序进行操作,逐步施加张拉力,同时测量钢绞线的伸长值。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施工1、张拉施工前期准备张拉前期须要准备的工作有计算预应力钢束设计控制张拉力、计算钢束张拉理论伸长值、准备张拉设备和工具、校验标定千斤顶及油表、根据标定的回归方程计算钢束张拉各阶段控制力及对应的油表读数。
1.1 计算预应力钢束设计控制张拉力根据钢束截面积A(mm2)和设计最大张拉控制应力δcon(MPa)可计算出最大张拉控制力P(N),P = A·δcon,钢束截面积A可根据钢束包含的钢绞线根数m和钢绞线公称面积A0(mm2)计算得出,A = m·A0。
,即P = m·A0·δcon(2.1-1)1.2 计算钢束张拉理论伸长值预应力钢束通常为直线和曲线组合布置,需将其进行分段计算伸长值,然后将各段钢束的伸长值求和即得出整条钢束的伸长值。
当采用单端张拉时,从张拉端开始将各段钢束依次编号:第1段、第2段……第n段……,直至锚固端。
第n段钢束张拉理论伸长值(mm)可按式(2.2-1)计算:(2.2-1)(2.2-2)(2.2-2)式中:——第n段预应力钢束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段钢束其值等于该段钢束起点处的张拉力,曲线段钢束,可按式(2.2-2)计算;——第n段预应力钢束的长度(mm);A——预应力钢束的截面面积(mm2);E——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N/mm2);——第n段预应力钢束起点处的张拉力(N);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1;μ——预应力钢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1;e——自然对数底,e=2.718281828;——第n段预应力钢束起点至终点曲线转向角(rad)。
需要注意的是,第1段钢束的长度需考虑其在限位板、千斤顶和工具锚中的长度。
当采用两端张拉时,可将钢束中点看做锚固端,将钢束一分为二,两部分均视作单端张拉,即可采用上述公式计算钢束张拉理论伸长值。
1.3 张拉设备和工具准备需要准备的张拉设备和工具有千斤顶、油泵、油压表、高压油管(千斤顶充油和回油管)、工作锚及夹片(永久锚固钢绞线,将钢绞线张拉力传递给混凝土构件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限位板(限定工作锚夹片活动空间,使钢绞线在千斤顶充油张拉时能自由伸长,而回油锚固时能收缩带动夹片自锚)、工具锚及夹片(临时握裹钢绞线,将千斤顶顶推力传递给钢绞线产生张拉力)、手拉葫芦(配合钢管架用于装卸千斤顶)、扳手(装卸油管)、钢直尺(测量钢绞线伸长值)等。
预应力钢绞线后法施工技术一、预制场地选择21、预制场位置22、预制场的面积23、预制场的布置2二、钢绞线的技术标准21、技术要求22、钢绞线的验收与检测3三、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要求51、锚固能力52、分级拉53、自锚能力54、锚具性能55、进场验收规定5四、锚具与千斤的配套选择61、DM型锚具64、QM型锚具75、OVM型锚具76、YM型锚具87、XYM型锚具88、 TM型锚具89、 STM型锚具910、BUPC无粘结预应力筋拉锚固体系9五、后法预应力梁拉前的准备工作91、管道摩阻力和锚口损失92、千斤顶配套校验93、单质材料试验94、锚具检查95、钢绞线(钢丝束)理论伸长值的计算106、管道清理107、锚固率试验108、拉工艺审查11六、梁后法的拉111、拉前对梁砼强度的检验112、穿束前后的检查113、拉顺序114、拉方式115、拉程序11七、后法预应力梁拉现场施工原始记录12后法预应力梁拉现场施工原始记录表12八、 OVM锚具拉注意事顶131、工具夹片锚和工作锚夹片132、锚固回油133、限位板144、曲线管道拉145、锚具、千斤顶安装146、钢绞线切割147、OVM锚特点148、管道压浆149、拉人员条件1510、滑丝、断丝15九、YCW型千斤顶使用时注意事项15十、后法拉孔道压浆16后预应力筋制作安装允许偏差17预应力孔道压浆现场施工原始记录18钢绞线检验报告19锚具、夹片硬检验报告20一、预制场地选择1、预制场位置地理与地形条件;雨季与洪水期是否影响;冻胀的影响;运输、安装方法,达到预制、运输、安装方便,安全。
2、预制场的面积预制梁数量;模板选择;工期;存梁面积;安装方法。
3、预制场的布置考虑钢筋作业、砼拌和运输;预制件吊装、运输路线。
二、钢绞线的技术标准1、技术要求1)捻制预应力钢绞线的钢丝应符合GB/T5223中相应条款的规定,钢绞线应符合GB/T5224中的条款规定。
2)预应力钢绞线的捻距为钢绞线公称直径的12-16倍,捻制的预应力钢绞线应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模抜钢绞线其捻距为钢绞线公称直径的14-18倍。
3)钢绞线不应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4)成品钢交线切断后应是不松散的或可以不困难地捻正到原来的位置。
5)1*7标准型钢绞线结构的公称直径为15、2毫米直径允许误差为-0、2至+0、4毫米,钢绞线的公称截面积为139平方毫米,每千米的理论重量为1101千克,中心钢丝直径加大围不小于2%。
6)钢绞线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渍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钢绞线表面可以有轻微浮锈,但不得锈蚀成目视可见的麻坑;取弦长为1米的钢绞线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毫米。
7)力学性能:强度级别为1860MPa;最大负荷为259KN;屈服负荷为220KN (且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负荷的85%);伸长率为3、5%;应力松弛级别为Ⅱ级,1000小时松弛率在70%公称最大负荷时为2、5%,在80%公称负荷时为4、5%,弹性模量一般情况下为(195±10)GPa。
2、钢绞线的验收与检测1)对材料合格证验收:进场时每批钢绞线必须有厂方质量保证书,检验合格证和自检报告,具体容:(1)拉力试验报告:屈服荷载、抗拉强度、伸长率、弹性模量、破断荷载。
(2)松弛试验报告。
(3)外观检验记录:自检频率、钢号、规格相同(直径尺寸)。
2)对每捆(盘)钢绞线验收:钢绞线在每捆(盘)上都挂有标牌,并标明:(1)供方名称和商标;(2)钢绞线公称直径;(3)钢绞线的强度级别与应力松弛级别;(4)本标准号;(5)长度、净重及出厂编号;(6)捆扎应结实,不少于六道。
3)抽检: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制度的钢绞线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吨。
(1)抽样检测试验频率:a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从每批中选取5%盘(不少于3盘),每盘钢绞线的两端正常部位各截取一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少于3盘的应逐盘进行上述试验。
b外观的抽样检验—按每批10%盘选取,但不少于六盘,检验其尺寸,各股钢丝有无裂纹、小刺、劈裂、机械损伤、氧化铁皮、锈蚀可见的麻坑、油迹等;钢绞线不应有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
c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不合格盘报废,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三、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要求1、锚固能力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具有可靠的锚固能力,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保正充分的发挥预应力筋的强度,安全地实现预应力拉作业,并应附合国家现形标淮(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要求。
2、分级拉预应力筋锚具应按设计要求采用。
锚具应满足分级拉、补拉以及放松预应力要求。
用于后结构时锚具或其附件上宜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正浆液的畅通。
3、自锚能力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从复使用性能。
需敲击才能松开的夹具,必需保正其对预应力筋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员的安全不造成危险。
4、锚具性能用于后法的连接器,必需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
5、进场验收规定预应力锚具、夹片和连接器验收批的划分:在同种材料和同一生产工艺条件下,锚具、夹片应以不超过10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连接器以不超过500套组为一个验收批。
验收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正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和数量外,还应按下规定进行验收:1)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检查外观和尺寸。
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2)硬度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 5 %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另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的锚具的夹片,每套只少抽取5片。
每片另件测试3点,其中硬度应在设计要求围,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的数量零件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
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对大桥等重要工程,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时、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时,经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片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全要求,则应取双倍数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为不合格品。
4)对用于其他桥梁的锚具(夹片或连接器)进场验收,其静载锚固性能可由锚具生产厂提供试验报告。
四、锚具与千斤的配套选择1、D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有YC系列穿心式千斤顶。
这种锚固体系的工作原理是先将钢丝穿过固定端锚板及拉锚环比钢丝直径稍大圆孔,然后利用镦头器对钢丝两端进行镦头,镦头直径大于孔洞的直径,使钢丝不能脱出,再通过拉锚环达到施加预应力的目的。
() 2、L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有YCD、YDC、YCW、YC、YCT等。
LM型钢丝冷铸镦头锚具主要用于锚固平行钢丝束,其工作原理与DM 型锚具相似。
不同的是固定端也用锚杯,并用锌合金或环氧树脂砂浇灌两端锚环的腔,形成冷铸镦头式锚具。
3、X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是YDC型系列穿心千斤顶。
XM型预应力拉锚固体系是一种以钢绞线为预应力筋的后体系。
XM型锚固体系的锚具属于有顶压器的锚固装置。
XM型锚固体系分为拉锚具、固定锚具、连接器三类,其中固定锚具又分为轧花式(H型)锚具和挤压式(P型)锚具两种。
各种锚具按适用的钢绞线规格不同,又分为XM13和XM15两种系列,连接器只有XM15一个系列。
4、Q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是YCQ100、YCQ200、YCQ350、YCQ500QM型预应力拉锚固体系也是一种以钢绞线为预应力筋的后体系。
这种锚具由锚环、夹片及整体式锚座三部组成,共分四个系列QM12、QM13、QM15、QM157,分别适用钢绞线直径(mm)12—12.5,12.7-12.9,15-15.2,157。
QM型锚具的锚环顶面为平面,锥形锚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夹片为斜向细齿三片式,直开缝。
5、OV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为YCW型系列(YCW100、YCW150、YCW250、YCW350、YCW400、YCW500、YCW650、YCW900、YCW1200、YDC240Q)。
(、)OVM型锚固系列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无需顶压器,适用于锚固多种不同强度、不同规格的钢绞线或钢丝束。
主要特点:1)OVM型锚具的夹片为两片四开式。
2) OVM型体系的产品种类较多,可以满足不同的结构需要。
3)夹片采用锯齿形螺纹,对钢绞线损伤小,自锚能力强。
6、Y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为YXL型体系(YCL3、YCL22、YCL40、YCL150、YCL200A、YCL250、YCL320、YCL420、YCL520、YCL650、YCL900、YCL1200)。
YM型锚具适用于大吨位钢绞线成套拉设备和大吨位锚具。
属于无顶压的锚固体系,其主要特点与OVM 体系相同。
7、XY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与XM型相同。
介于XM型与YM型之间。
XYM型锚固体系分为拉锚具、固定锚具和连接器三类,其中拉锚具又分为群锚和扁锚(KBM)两种形式;固定锚具又分为轧花式(H型)锚具和挤压式(P型)锚具两种;各类锚具按适用的钢绞线规格不同,又分为XYM13和XYM15两个系列。
8、 T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与YCW型及YDC型系列千斤顶配套使用TM型锚具适用于锚固标准强度为1570MPa级~1860MPa级的φ15.0mm _φ15.7 的钢绞线。
锚具可以自锚,也可以采用顶压器顶压锚固。
9、 STM型锚具配套千斤顶可与YCQ或YCW型系列穿心式千斤顶配套使用。
STM型体系当采用夹片为两片四开式时,其特点与OVM型体系相似;当采用夹片直立或斜三片时,其特点与XM型体系相似。
10、BUPC无粘结预应力筋拉锚固体系配套千斤顶是YCN-18(25)型前卡式千斤SDM 。
BUPC无粘结预应力筋是通过专用设备在钢丝束或钢绞线涂以润滑防锈油脂,并包裹塑料套管而成的。
五、后法预应力梁拉前的准备工作1、管道摩阻力和锚口损失管道摩阻应力损失和锚口应力损失的检测计算,调整锚下应力;2、千斤顶配套校验千斤顶和油泵表配套检验和标定,推算各个应力的表读数;3、单质材料试验钢材(钢绞线或钢丝束)单质材料检验;4、锚具检查锚具的尺寸、强度、硬度的检验;5、钢绞线(钢丝束)理论伸长值的计算1)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 p p E A LP其中; P=μθμθ+-+-Kx e P Kx )1()( 预应力筋平均拉力;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 ; P —预应力筋拉端的拉力(N )。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