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我》课件(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 格式:ppt
- 大小:9.61 MB
- 文档页数:29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四年级上册美术课程奇怪的梦|苏少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表现自己奇特的梦境。
2. 学生了解并运用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与美术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梦境画面。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
2. 学生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梦境中的形象和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题:《奇怪的梦》教材来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想象,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梦境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和美术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梦境画面。
难点: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梦境中的形象和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教师准备梦境主题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教师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学具:1.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梦境和创作灵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梦境主题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梦境的奇特与美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 欣赏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梦境画作,引导学生思考梦境画作的特色和创作手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梦境和创作灵感。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梦境画作的创作方法,包括观察、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法。
教师现场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创作方法的应用。
4. 创作与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梦境和创作灵感,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建议。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奇怪的梦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回忆并叙述梦境、表现梦境的过程中,了解梦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技能目标: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诱导学生用“蒙太奇”、“象征性”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远离迷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幻想和创造。
难点:如何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并通过美术活动,利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色彩和构图(蒙太奇和象征性)表达自己的感受,作品新颖、生动、富有艺术美感。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教学准备:教学范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忆梦写梦(一)与班级语文老师联系,写一篇名为“奇怪的梦”的作文,写好后交美术老师,做好学情分析,备好教学的预设计划(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梦是可以用美术形式来表现的。
二、说梦(一)故事导入1、在英国,有位小姑娘,名字叫爱丽丝,她是个喜欢做梦的小女孩,她做了很多很多奇怪的梦:在梦里她因为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在梦里,她和花儿一起歌唱;在梦里,她能变大变小,在梦里她无所不能……同学们,你们也一定做过许多奇奇怪怪的梦,说一说你记忆中最奇怪的梦。
指名学生交流2-3人3、教师小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一些想法,有时会通过梦的形式得以满足。
例如,有的同学白天看了电影《惊天动地》以后,晚上做了梦,梦中的他具有了超能力,能把要拱起的地壳抚平,使(地震)灾难不再发生。
(四4班同学语)因此,梦是现实生活的特殊继续,是人脑活动的特殊形式。
我们对梦要有个正确的认识。
5、导入课题,梦是奇怪的、荒诞的、惊险的、美丽的,对梦的记忆又是很短暂的,又是易遗忘,“奇怪的梦”好做,但要把它表现出来,就有一点点难度了,你觉得画梦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来表现梦?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用什么材料来表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
三、构图研究关键字:蒙太奇、象征性(一)童年的梦1、能变大变小,是所有小孩子的梦想。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02奇怪的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奇怪的梦》是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学会用彩泥表现奇妙的梦境。
教材以梦境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捏、揉、搓、压等彩泥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彩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过梦境的经历,对梦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但学生在创作时可能对梦境的表现手法和细节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梦境的特点,学会用彩泥表现奇妙的梦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彩泥表现奇妙的梦境。
2.难点:对梦境的表现手法和细节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彩泥、泥工工具、展示台等。
2.准备梦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梦境的认识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梦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梦境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梦境的多样性和奇妙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用彩泥制作一个简单的梦境作品,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自己的梦境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和借鉴。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更具个性和创意的梦境作品。
学生自由发挥,完善自己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梦境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幅梦境作品,要求有创意、细节丰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梦境的特点、彩泥制作技巧、创作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大致估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名称:《奇怪的梦》年级:四年级教材来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梦境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表现奇怪的梦,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梦境的表现手法2. 夸张、想象手法的运用3. 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表现梦境2. 运用夸张、想象手法进行创作难点:1. 如何将梦境生动地表现出来2. 如何运用夸张、想象手法进行创作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梦境图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素描纸等)2. 学具:同上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梦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梦境的感受。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梦境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想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梦境的表现手法,并进行实践。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梦境进行表现。
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夸张、想象手法进行创作。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梦境的表现手法:1. 夸张2. 想象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自己的梦境作品,运用夸张、想象手法进行表现。
2. 家长签字,第二天上课前提交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梦境的表现手法和夸张、想象手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加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对梦境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创作实践”环节。
在创作实践环节中,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梦境进行表现。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的重要阶段。
奇怪的梦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
同学们都做过梦,有美好的、有可怕的、有离奇的。
梦也许是白天发生事情的延续,也许是自己内心的愿望,也许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关联。
当学生在探索梦境时,感觉不同于现实世界,因而会感觉非常的奇怪。
梦境一半来自真实的世界,一半来自无意识的幻想。
在表达梦中形象时也会意想不到,感到荒诞、离奇,但却在奇怪的梦中找到了一些发明创造的影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回忆梦境,用夸张、变形(比例、简化、重叠、拼接、倒置、色彩)中的方法对自己的梦境进行想象添加,最后用油水抽离法给梦境渲染梦幻、奇妙的背景效果。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平面造型塑造能力,并且敢于大胆的想像与表达。
但对想象中的形象如何转变成手中的形象无从下手。
因此在本课中提取了一些夸张、变形中的相关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表达梦境的形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回忆的梦境,重温梦中的世界,感受梦境的奇特,并能够表现出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奇怪梦境。
过程与方法:能够使用夸张、变形(比例、简化、倒置、拼接、重叠、色彩)等方法表现出梦中形象的怪异,并用油水分离法表现梦中的虚幻、朦胧的背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回忆梦、想象梦和创造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梦境的认识和探索,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实践行动,让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让学生回忆梦中的场景,表现梦中奇怪的梦境。
教学难点:能够用夸张、变形中的手法表现梦中形象、内容的怪异,并使用油水分离法创造朦胧的背景。
教学过程:一、回忆梦,重温梦中的情境。
1、老师的梦(范画)同学们好,昨天我们刚刚见过面,今天再见到你们,我很高兴。
知道吗?昨晚我梦到你们了。
(贴“梦”)猜猜看,梦里我们在做什么?梦里的情境现在还很清晰,我可以把它画出来,想看吗?梦里我拿着画笔在纸上画画,你们一个个都跑到了我的画纸上奔跑着,跳跃着,可开心了!老师昨天做的梦和现实世界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人变小了。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课奇怪的梦|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梦境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梦境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展现个性和创意。
教学内容1. 梦境主题探讨:介绍梦境的概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境体验。
2. 绘画技巧讲解:教授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技巧在表现梦境中的应用。
3. 创作实践:学生进行梦境主题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梦境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梦境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绘画示范视频、梦境主题图片。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梦境相关的动画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主题探讨:讲解梦境的概念,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境体验。
3. 技巧讲解:展示绘画技巧的PPT,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梦境。
4. 创作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构思自己的梦境主题,教师巡回指导。
5. 绘画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提供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板书奇怪的梦内容:包括梦境主题探讨、绘画技巧讲解、创作指导等要点。
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一幅梦境主题的绘画作品。
提交方式:拍照至班级群,进行线上展示。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梦境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创作过程中积极参与。
改进措施:针对部分学生在绘画技巧上的不足,下节课将进行针对性辅导。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用于优化后续教学。
本教案旨在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美术技能。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我计划使用一段精心挑选的梦境相关的动画短片作为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年级美术上册奇怪的梦表格式教案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能够用丰富的想象力表现自己的奇怪梦境。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梦境的特点,学会通过绘画表现梦境。
2. 学习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3. 分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奇怪梦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梦境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梦境主题的图片、画作等素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梦境素材,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梦境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教师讲解梦境的特点,示范如何绘画奇怪的梦境。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奇怪梦境,如剪纸、手工制作等。
2. 教师可以组织梦境主题的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可以尝试画出自己的奇怪梦境,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览。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引导他们勇于表现自己的独特想法。
3.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评价建议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想象力及绘画技巧。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团结协作能力。
3. 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进步程度。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