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聚类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84
聚类分析步骤以教材第五章习题8的数据为例,演示并说明聚类分析的详细步骤:一.原始数据的输入:二.选项操作:1. 打开SPSS的“分析”→“分类”→“系统聚类”,打开“系统聚类”对话框。
把“食品”、“衣着”等6变量输入待分析变量框;把“地区”输入“标注个案”;“分群”选中“个案”;“输出”选中“统计量”和“图”。
(如下图)相关说明:(1)系统聚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他的方法较少使用。
(2)“标注个案”里输入“地区”,在输出结果的距离方阵和聚类树状图里会显示出“北京”、“天津”等,否则SPSS自动用“1”、“2”等代替。
(3)“分群”选中“个案”,也就是对北京等16个样本进行分类,而不是对食品等6个变量分类。
(4)必须选中“输出”中的“统计量”和“图”。
在该例中会输出16个地区的欧氏距离方阵和聚类树状图。
2. 设置分析的统计量打开最右上角的“统计量”对话框,选中“合并进程表”和“相似性矩阵”,“聚类成员”选中“无”。
然后点击“继续”。
打开第二个“绘制”对话框,必须选中“树状图”,其他的默认即可。
打开第三个对话框“方法”:聚类方法选中“最邻近元素”;“度量标准”选中“区间”的“欧氏距离”;“转换值”选中“标准化”的“Z得分”,并且是“按照变量”。
打开第四个对话框“保存”,“聚类成员”选默认的“无”即可。
三.分析结果的解读:按照SPSS输出结果的先后顺序逐个介绍:1.欧氏距离矩阵:是16个地区两两之间欧氏距离大小的方阵,该方阵是应用各种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基础。
52.合并进程表:主要看前四列,现在以前三个步骤为例说明合并过程:第一步,样本12和样本13合并,此时系数为0.650;第二步,样本3和样本16合并,此时系数为0.960;第三步,样本3(实际上是第二步样本3和16组成的新类)和样本4合并,此时系数为0.989;以此类推。
3. 冰柱:左侧是分组数目,上侧是被分组的样本,样本之间由等距的间隔分开,间隔被填充的,说明相邻两样本合并为一组,没有被填充就不被合并。
多元数据分析练习题第二章多元正态的参数估计一. 判断题(1)若∑∑=),,(~),,,(21μp T p N X X X X 是对角矩阵,则p X X X ,,,21 相互独立。
( )(2)多元正态分布的任何边缘分布为正态分布,反之也成立。
( )(3)对任意的随机向量T p X X X X ),,,(21 =来说,其协方差矩阵∑是对称矩阵,并且总是半正定的。
( )(4)对标准化的随机向量来说,它的协方差矩阵与原来变量的相关系数阵相同。
( ) (5)若),,(~),,,(21∑=μp T p N X X X X S X ,分别为样本均值和样本协差阵,则S nX 1,分别为∑,μ的无偏估计。
( ) 二.计算题1. 假设随机向量TX X X X ),,(321=的协方差矩阵为⎥⎥⎥⎦⎤⎢⎢⎢⎣⎡---=∑9232443416,试求相关系数矩阵R 。
⎥⎥⎥⎥⎥⎥⎥⎦⎤⎢⎢⎢⎢⎢⎢⎢⎣⎡----=131413112141211R 2. 假设随机向量Tx x x ),(21=的协方差矩阵为⎥⎦⎤⎢⎣⎡=∑20119,令212211,2x x y x x y -=+=,试求T y y y ),(21=的协方差矩阵。
⎥⎦⎤⎢⎣⎡--=∑2733603.假设⎥⎦⎤⎢⎣⎡---=∑5.005.05.015.0),,(~3A N X μ,其中T)1,2,1(-=μ,⎥⎥⎥⎦⎤⎢⎢⎢⎣⎡--=∑411121112,试求Ax y =的分布。
)2224,02(2⎪⎪⎭⎫ ⎝⎛--⎪⎪⎭⎫ ⎝⎛-N 三.证明题1.设)()2()1(,,,n X X X 是来自),(∑μp N 的随机样本,X 为样本均值。
试证明:μ=)(X E ,∑=nX D 1)(。
2.设)()2()1(,,,n X X X 是来自),(∑μp N 的随机样本,S n 11-为样本协差阵。
试证明:∑=-)11(S n E 。
3.证明:若p 维正态随机向量),,,(21'=p X X X X 的协差阵为对角矩阵,则X 的各分量是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市场研究——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在市场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市场中消费者、产品、品牌等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帮助市场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市场细分和
目标受众,并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市场营销策略。
下面将详细介绍聚类分
析法的原理、应用和步骤。
聚类分析的原理是将数据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群组,使得同类之
间的差异最小,而不同类之间的差异最大。
输入聚类分析的数据通常是多
维的,每个维度代表一个变量。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聚类方案,使得相同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最高,而不同类别的样本相似度最低。
聚类分析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市场研究中,它可以用于客户细分、
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等方面。
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聚类,可以发现隐藏在市
场中的不同消费者群体,并确定他们的特征、需求和偏好。
对产品和品牌
进行聚类分析,则可以帮助确定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和市场竞争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聚类分析法只是一种分析工具,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
结果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市场现象,仅供市场研究人员参考和决策。
在市场研究中,聚类分析法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市场研
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市场细分和目标受众,并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市场营销
策略。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分析法在市场
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按照它们的相似性进行分组。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聚类方法以及聚类分析的应用场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不需要预先标记的训练数据,而是根据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分组。
在聚类分析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距离或相似度作为衡量对象之间关系的指标。
常见的距离指标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和余弦相似度等。
通过计算对象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我们可以将它们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从而实现数据的聚类。
接下来,让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聚类方法。
最常用的聚类方法包括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和密度聚类。
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对象之间相似性构建层次结构的方法,它可以分为凝聚式层次聚类和分裂式层次聚类。
K均值聚类是一种迭代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类别,并通过迭代优化来找到最优的聚类中心。
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簇,并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些聚类分析的应用场景。
聚类分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市场营销、生物信息学、社交网络分析等。
在市场营销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来识别不同的消费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在生物信息学中,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基因表达数据中的基因模式,并识别相关的生物过程。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来发现社交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并识别影响力较大的节点。
总之,聚类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聚类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价值,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聚类分析步骤以教材第五章习题8的数据为例,演示并说明聚类分析的详细步骤:原始数据的输入:丈件(D 霸甸〔口锻国(蜀散惭直I 转快(D 分折(幻圈解〔⑤ 密坏賤序〔史Mt加内容(Q)SUM 帮肋S暗事?* ™ S?鮒*ffl ft韶亟蔚粤箱「专.选项操作:1. 打开SPSS的“分析”-“分类”-“系统聚类”,打开“系统聚类”对话框。
把“食品”、“衣着”等6变量输入待分析变量框;把“地区”输入“标注个案”;“分群”选中“个案”;“输出”选中“统计量”和“图”。
(如下图)相关说明:(1) 系统聚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他的方法较少使用。
(2) “标注个案”里输入“地区”,在输出结果的距离方阵和聚类树状图里会显示出“北京”、“天津”等,否则SPSS自动用“ 1”、“2”等代替。
(3) “分群”选中“个案”,也就是对北京等16个样本进行分类,而不是对食品等6个变量分类。
(4) 必须选中“输出”中的“统计量”和“图”。
在该例中会输出16个地区的欧氏距离方阵和聚类树状图。
密Ife鸟駝£臭* I必炮区H-qI 1E曲前 -------------输出v熨计養y岡2. 设置分析的统计量打开最右上角的“统计量”对话框,选中“合并进程表”和“相似性矩阵” “聚类成员”选中“无”。
然后点击“继续”。
打开第二个“绘制”对话框,必须选中“树状图”,其他的默认即可打开第三个对话框“方法”:聚类方法选中“最邻近元素”;“度量标准” 选中“区间”的“欧氏距离”;“转换值”选中“标准化”的“ Z 得分”,并且是“按照变量”。
+区町(LD : E uclidean 肚屈7" T计徹D ; 卡方度豪▼二鼻細^?TEuclicteeri■|i |g |打开第四个对话框“保存”,“聚类成员”选默认的“无”即可 三•分析结果的解读:按照SPSS 俞出结果的先后顺序逐个介绍:1. 欧氏距离矩阵:是16个地区两两之间欧氏距离大小的方阵, 该方阵是应用各 种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