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24.39 KB
- 文档页数:10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生殖及其操纵一、微生物生长生殖的概念微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当细胞个体生长到一定时期,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即生殖。
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能够明显分开,但对低等特别是单细胞的微生物,由于细胞小,这两个过程紧密联系、特别难划分,因此,微生物的生长生殖,一般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研究动物、植物有所不同。
1、细菌一般没有有性生殖,多采纳二分裂方式。
2、真菌除了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大量孢子如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等外,还能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接合孢子、孢囊孢子等。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微生物生长:单位时刻里微生物数量或生物量〔Biomass〕的变化个体计数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群体重量测定群体生理指标测定〔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通常用来测定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或样品中所含微生物个体的数量〔细菌、孢子、酵母菌〕。
1、培养平板计数法样品充分混匀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或倾注在平板上,进行培养,统计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
注重:1)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2)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适宜,便于正确计数;一个菌落可能是多个细胞一起形成,因此在科研中一般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来表示,而不是直截了当表示为细胞数。
2、膜过滤培养法当样品中菌数特别低时,能够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成的菌落进行统计。
3、Themostprobablenumbermethod〔液体稀释法〕1〕未知样品进行十倍稀释;2〕取三个连续的稀释度平行接种多支试管并培养;3〕长菌的为阳性,未长菌的为阴性;4〕查表推算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数目;4、显微镜直截了当计数法采纳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截了当计数,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总数量。
第六章微⽣物的⽣长及其控制第六章微⽣物的⽣长及其控制1.概述⽣长: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地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的⽣物学过程.繁殖:微⽣物⽣长到⼀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的⽅式产⽣新的⽣命个体,即引起⽣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物学过程。
⽣长是⼀个量变的过程,繁殖是⼀个质变的过程2.细菌的个体⽣长1.染⾊体DNA的复制和分离细菌的染⾊体为环形双链DNA分⼦。
染⾊体⼀双向的⽅式进⾏连续的复制,在细胞分裂之前不仅完成了染⾊体的复制,⽽且也开始了2个⼦细胞DNA分⼦的复制。
当细胞的⼀个世代即将结束时,不仅为即将形成的2个⼦细胞各备有⼀份完整的遗传信息,⽽且也具有已经按亲本⽅式复制的基因组。
其复制点附着在细胞膜上,随膜的⽣长和细胞分裂,2个未来的⼦细胞基因组不断地分离,最后达到2个⼦细胞中。
细菌在个体⽣长中通过染⾊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细胞壁的扩增细胞在⽣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
3.细菌分裂的调节细菌进⼊分裂时期,此时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肽聚糖插⼊,导致横隔壁向⼼⽣长,最后在中⼼回合,完成⼀次分裂,将细菌分裂成2个⼤⼩相等的⼦细菌。
细胞在⽣长和分裂伴随细胞壁的裂解和闭合2个过程。
前者将细胞壁打开,有利于细胞壁物质插⼊;后者在新合成的细胞壁物质插⼊后的开⼝处重新闭合形成完整的细胞壁,以利于机体⽣存。
影响细菌的⽣长和分裂的主要因素是:转肽酶(催化2个肽聚糖的短肽链的链接);D-Ala-D-Ala-梭肽酶(催化五肽转变为四肽)青霉素竞争性抑制转肽酶。
3. 细菌的群体⽣长繁殖1.⽣长的规律细菌以⼆分裂繁殖,即细胞核⾸先进⾏有丝分裂,然后细胞质通过胞质分裂⽽分开,形成2个相同的个体.分批培养:在封闭系统中对微⽣物进⾏的培养,既不补充营养也不移去培养物质,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的培养⽅式。
培养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依据不同培养时间⾥细菌数量变化,作出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选用微生物的细胞数目或者生长量等作为指标。
测定细胞数目常用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法以及其他计数法(比浊法和膜过滤等);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测体积、称分量的直接法以及测含氮量、DNA 含量和其他生理指标的间接法。
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选择法和诱导法两大类。
典型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在分批培养时,其生长规律可用典型生长曲线描述,通常可分为四个时期: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研究和运用微生物生长规律对基础理论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连续培养的产生就是一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氧气和pH。
根据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三类: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
根据微生物和氧的关系,可把它们分为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五大类。
不同微生物有其生长的最适pH 范围;微生物生长会改变环境的pH 并导致对自身生长的不利状态,为此,在实验室或者生产实践中就应采用相应措施调整微生物培养物的pH。
微生物培养法: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装置不少。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培养目的等方面的不同进行选择。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微生物研究或者生产实践中,往往需要控制所不期望的微生物的生长。
任何杀死或者抑制微生物的方法都可以达到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它们包括加热、低温、干燥、辐射、过滤等物理方法和消毒剂、防腐剂、化学治疗剂等化学方法两大类。
灭菌: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措施称为灭菌。
消毒:采用温和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称为消毒。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措施称为防腐。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或者病变细胞的治疗措施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按其自身方式进行新陈代谢。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名词解释生长繁殖连续发酵恒浊器恒化器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同步生长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二次生长现象防腐(Antisepsis)石炭酸系数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消毒抗生素十倍致死时间和热致死时间致死温度和致死时间灭菌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生长包括__、__、__和衰亡期等四个时期。
2.微生物生长的__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
3.微生物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增强而发生__。
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__、__三项。
5.实验室用__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计数。
6.把稀释后的一定量的菌样通过__或__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
7.影响延滞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培养基成分。
8.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是__。
9.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人和物体内外部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繁殖能力的措施是__。
10.各种抗生素有其不同的制菌范围,此即__;青霉素和红霉素主要抗__细菌;__和__主要抗G细菌。
-11.生长温度三基点是__、__、__。
12.一般可把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粗分为__、__、__、__。
13.抗生素的活力称为__。
14.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__,放线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__,真菌生长的最适pH一般是__。
15.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__。
16.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__期进行,生产中为了长期维持对数生长期可采取__,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__期进行收获。
17.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__。
18.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最适生长温度为__,最高生长温度为__。
19.造成厌氧环境培养厌氧菌的方法有__和__。
20.低、中、高温型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__、__、__。
21.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成__、__、__、__和__五个类型。
22.酸菜,饲料青贮是利用__发酵产生的__抑制__,使之得以长久贮存。
23.常用的防腐方法有__、__、__、__等。
24.调味品饮料中常加入__作为防腐剂。
25.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__、__、__和__。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__、__、__和__;以生理指标法来测定微生物的方法又有__、__、__和__等。
26.影响微生物代时的主要因素有__、__、__和__。
27.进行湿热灭菌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
28.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技术是__、__和__。
29.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__、__、__和__。
30.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和__等。
31.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__、__、__、__、__等。
32.列出几种常用的消毒剂如__、__、__和__等。
三、判断题1.细菌分裂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倍增时间。
()2.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时间为代时。
()3.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4.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5.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6.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7.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8.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9.最低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
最高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10.通常一种化合物在某一浓度下是杀菌剂,而在更低的浓度下是抑菌剂。
()11.兼性微生物是能够生活在许多环境中的微生物。
()12.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环境中有点碱性。
()13.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14.连续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高稳定生长阶段。
()15.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
()16.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与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pH是一致的。
17.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18.用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时,得到的数目都是活细胞的总菌数()19.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是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20.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接种龄、接种量和培养基成分()21.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就称之为生长限制因子(√)22.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最适生长温度是一切生理过程的最适温度()23.青霉素是抑制肽桥和肽尾的转羧作用()24.xx消毒法是干热灭菌法( )25.灭菌和消毒的原理一样( )26.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把微生物粗分成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27.多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调节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四、选择题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B.高温使核酸变性C.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D.A – C2.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0.06-13.6) nmB.(250-280) nmC.(300-400) nm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
B.70 %。
C.90 %4.xx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62-63)℃30 minB.(71-72)℃30 minC.(60-70)℃30 min5.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6.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B.滤膜培养法C.稀释培养法7.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0-40)℃B.(25-37)℃C.(35-40)℃8.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主要积累草酸B.主要积累柠檬酸C.主要积累乙酸9.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A.(5-10) %B.(10-15) %C.C.(15-20) %10.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的结构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11.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A.BODB.CODC.NODD.SOD12.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A.防止高压锅内压力过高,使培养基成分受到破坏B.排尽锅内有害气体C.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造成灭菌锅爆炸D.排尽锅内冷空气13.有人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目的在于消炎,可是停药一段时间后,他长期低烧,又找不到体内有炎症的部位,发烧的原因可能是()A.由于病毒的感染,抗生素无效B.体内的过敏反应C.大肠内菌群失调D.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毒性作用14.发酵工业上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经常在()放罐以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
A.延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末期D.衰亡期15.所有微生物世代时间在()A.不同B.在30分钟之内C.为3 hD.为12 h16.微生物处于稳定生长前期时()A.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细胞分裂速度降低C.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D.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17.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之外A.原生动物B.真菌孢子C.细菌D.病毒18.为了下述目的,微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滤膜,但除了()之外。
A.从细菌中分离出病毒B.测定细菌数目C.从ATP分子分离出葡萄糖分子D.从原生动物分离出病毒19.链霉素能够(),因而阻止细菌正常生长。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抑制蛋白质的合成C.抑制细胞膜的功能D.抑制核酸的合成20.根据菌体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酿酒酵母属于()。
A.兼性厌氧B.专性厌氧C.专性好氧D.耐氧菌21.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条件下,微生物的代时最短。
A.最高生长温度B.最适生长温度C.最低生长温度D.室温条件22.在某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改变其培养温度,可以影响该微生物的()A.菌体形态B.菌体结构C.代谢途径D.生长速率五、简答题1.试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2.细菌的纯培养生长曲线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3.试比较灭、消毒、防腐和化疗之间的区别。
4.如何用比浊法测微生物的数量?5.试述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
6.试述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因素。
7.影响高压蒸气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8.为了防止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会因本身的代谢作用改变环境的pH值,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9.细菌肥料是由相关的不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菌群并通过混合培养得到的一种产品。
活菌数的多少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质量检查中,有时数据相差很大。
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如何克服?10.稳定期如何会到来?11.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学说的内容是什么?13.什么叫“典型生长曲线”?说其“典型”的原因?14.调节pH的措施有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六、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