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质控指标计算及获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 格式:pdf
- 大小:150.85 KB
- 文档页数:21
重症医学科质控监测指标统计表科室月份出院人数1.ICU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分子:单位时间内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的例数分母:单位时间内重症医学科转出患者的例数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率(‰)分子: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分母:ICU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子:单位时间内ICU所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分母:单位时间内ICU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4.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子:单位时间内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例数分母:单位时间内ICU所有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总日数5.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分子:单位时间内ICU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例数分母:单位时间内ICU所有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总日数6.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因为危重患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评价死亡率要根据不同的危重程度区别计算。
(1)APACHEⅡ评分大于15分的患者(2)APACHEⅡ评分小于15分的患者分子: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死亡人数分母: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人数7.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因为危重患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评价死亡率要根据不同的危重程度区别计算。
(1)APACHEⅡ评分大于15分的患者(2)APACHEⅡ评分小于15分的患者分子: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发生压疮患者的数量分母:单位时间内收治的同一危重程度患者的总人数除外:进入ICU时已经有压疮的患者8.人工气道脱出例数分子:单位时间内ICU发生人工气道脱出的总例数分母:无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分析:科室讨论整改意见:质控组长签名:。
第四节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一、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重症医学(ICU)单元的重点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了解医院重症医学(ICU)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ICU-1 非预期的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指标名称:非预期的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对象选择:所有自重症医学科转到其他病房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在重症患者转出重症医学科之前需要对患者有一个评估。
如果评估结果提示目前患者病情稳定,转入重症医学科的病因已经去除或得到控制则患者具备了转出条件。
但如果转出24小时或48 小时病情就再度出现恶化,并且需要转回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说明转出前患者潜在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未受到重视,之前的评估存在缺陷。
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是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分子:单位时间内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的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重症医学科转出患者的总数。
(二)ICU-2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
对象选择:ICU中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升高。
设置理由:在ICU中,接受呼吸器治疗的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无禁忌、应提高床头至30 度或更大,有助于防止和降低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与压疮、溃疡的风险。
分子: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情况下抬高床头部≥30 度的日数(每天2 次)。
分母:ICU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计算公式: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率(‰)=----------------------------------------------×1000ICU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三)ICU-3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ECMO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体外膜肺氧合(简称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将氧合血灌注入体内,以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氧,能对严重的可逆性呼吸循环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使心肺得以充分适当的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ECMO治疗期间,心脏或/和肺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但病情稳定和恢复依赖于原发疾病的恢复程度。
根据病情患者需要ECMO进行辅助治疗,本院医师将本着为患者消除病痛尽一切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谨慎,严格按规范操作。
为依法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医患关系,我院特告知如下事项,便于患者及家属考虑并作出选择。
一、由于目前医疗科学水平所局限,即使医务人员已认真尽到工作职责的情况下,在ECMO过程中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和意外,需要向家属说明:1.患者对药物如肝素等的过敏及不良反应;2.动静脉插管可造成局部血肿、血管损伤、出血、神经损伤、心包压塞、血气胸、导管脱出,穿刺置管不成功等;3.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渗血、血栓、循环意外、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空气或血栓栓塞、血肿、感染、动静脉瘘、动脉瘤等;4.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改变原定治疗方案;5.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的不良后果;6.在现有医学科学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7.其他。
二、在治疗之前/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医生将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并发症和意外发生,医生会全力予以抢救。
三、如您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经治医师或主任联系,我们会认真听取您的意见并耐心解答,您有权利知道ECMO治疗的性质,目的和相关风险,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及其利弊,有权选择同意或拒绝相关治疗,您的意见将会得到充分尊重。
四、如果您接受ECMO治疗并签字,表示您或家属已经清楚的知道作出该决定可能的利弊、风险及后果,并理解相关治疗费用及其可能预后。
一.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1.患者身份识别与沟通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2.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3.患者跌倒/坠床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4.患者压疮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5.输血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6.导管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7.患者约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8.抢救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9.特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0.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标准
11.仪器设备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12手卫生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13.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14.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15.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二.重症医学科质量监测指标:
1.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100%。
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100%。
3.护理人员熟悉输血处置与流程,知晓率100%。
4.抢救药品、抢救器材完好率100%。
5.基础护理合格率>90%。
6.特级护理合格率>90%。
7.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8.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95%,护理人员洗手正确率>95%。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0.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0%。
11.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2.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知晓率100%。
13.使用的计量器具检测合格率100%。
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内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为危重病人提供抢救和监护医疗服务。
为了保障危重病人的治疗质量和安全,质控指标成为了该科室管理的重要工具。
质控指标是对医疗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数据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高医疗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重症医学科的15项质控指标,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控工作。
一、院内重症医学科15项质控指标1.动脉气血分析动脉气血分析是评估肺功能和全身氧合的重要指标。
动脉气血分析结果包括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氢离子浓度(H+)、标准碳酸氢盐(SBC)、潘氏碱度(PA)、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O2)等指标。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动脉气血分析可及时了解其呼吸和循环功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重症医学科抢救和监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氧输送和氧消耗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观察和评估危重病人的心血管功能,为临床医生调整血流动力学支持方案提供依据。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重症医学科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项目之一。
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
4.营养支持监测危重病人常常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因此,对危重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和监测非常重要,包括体重、蛋白质摄入量、肌肉质量等指标。
5.微生物标本采集及培养结果集中比危重病人易感染,因此对其进行合理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培养结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分析微生物培养结果,可以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抗菌治疗。
6.呼吸功能监测及评价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常常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氧合障碍、二氧化碳潴留、支气管痉挛等。
因此,对危重病人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一、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重症医学(ICU)单元的重点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了解医院重症医学(ICU)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总体情况。
二、监测指标ICU-1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指标名称: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对象选择:所有自重症医学科转到其他病房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下降。
设置理由:在重症患者转出重症医学科之前需要对患者有一个评估。
如果评估结果提示目前患者病情稳定,转入重症医学科的病因已经去除或得到控制则患者具备了转出条件。
但如果转出24小时或48小时病情就再度出现恶化,并且需要转回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说明转出前患者潜在问题没有被发现或未受到重视,之前的评估存在缺陷。
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是衡量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分子:单位时间内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的例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重症医学科转出患者的总数。
ICU-2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的预防(2011中删除)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率(‰)。
对象选择:ICU中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升高。
设置理由:在ICU中,接受呼吸器治疗的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无禁忌、应提高床头至30度或更大,有助于防止和降低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与压疮、溃疡的风险。
分子: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情况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
分母:ICU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
计算公式:ICU患者在使用呼吸机下抬高床头部≥30度的日数(每天2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率(‰)=--------------------------------×1000ICU所有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总日数ICU-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指标名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生率(‰)。
对象选择:ICU中所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指标一、ICU床位使用率(ICU-01)定义:ICU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同期ICU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之比。
计算公式:ICU床位使用率=ICU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ICU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说明:本指标中的ICU包括综合ICU和各专科ICU等所有重症医学救治单元,不含可转化ICU,下同。
意义:反映医院重症床位资源使用效率。
指标二、ICU医师床位比(ICU-02)定义:ICU医师总数与ICU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ICU医师床位比=ICU医师总数ICU实际开放床位数说明:本指标中ICU医师是指主要执业机构为本机构,全职从事ICU工作的执业医师。
意义:反映医院ICU人力资源配置。
指标三、ICU护士床位比(ICU-03)定义:ICU护士总数与ICU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计算公式:ICU护士床位比=ICU护士总数ICU实际开放床位数说明:本指标中ICU护士是指在本医疗机构注册,全职从事ICU工作的护士。
意义:反映医院ICU人力资源配置。
指标四、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ICU-04)定义:入ICU后首次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人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后首次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人数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100%意义:反映ICU收治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指标五、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ICU-05)定义: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完成bundle的患者人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感染性休克患者bundle完成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完成bundle的患者人数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总人数×100%说明:1.本指标中完成bundle是指按照《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2021版)》在相应时间节点完成对应的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计算1小时、3小时和6小时的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