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

八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

八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
八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教学案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班级:姓名:

主编:吴波审编:课型:讲读新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记住“旁骛.亵渎

..承蜩.”中加点字的音、形,能说出“敬业..强聒.不舍佝偻

乐群断章取义言行相顾强聒不舍”的意思。(教学重点)

2、摘录并积累如“安其居,乐其业”等经典语句、格言。

3、回顾议论文的相关常识,能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理清写作思路。

4、分析作者对“有业之必要”的论述,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围绕某一分论点的论述而知道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学会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论点。(教学重点、难点)

二、课前预习导学

1、预习方案

○1通过查阅《优质课堂训练》(巩固练习册)中的“相关链接”板块知道梁启超的相关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通过查找书下注释、查字典完成本课时目标1中任务。

○3在自读课文中,将发现的经典句子、格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4读课文两遍,初步感受本文既是议论文,又是演讲稿的特点。

2、预习收获(此处由学生总结填写,可以写出预习时获得的知识,也可以写预习时总结的

经验)

3、质疑问难(此处由学生填写,主要写在预习中所遇到的有关知识、方法方面的困难)

三、课堂学习研讨

1、本文是作者给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演讲,对于学生们毕业后怎样对待工作这一

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有明确的提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并明确论点提出的段落。(这道题目的设置,意在让你们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初步

感受论点提出的方式。初次接触议论文,你们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相互探讨。)

2、本文在提出论点后,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本题意在让你们搞明白全文

的论证思路,可以在读透文章的前提下通过关注段落首尾句子来弄明白这个问题)

3、读文章第二到第五段解决如下问题:

○1列出简单的提纲。(这一部分论述的思路非常清晰,同学们可以通过反复读文章,并结合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的一般结构学会分析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2说出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可以先找出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的事,然后分组讨论概括每个人的事,得出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四、课内训练巩固(学生当堂完成如下练习)

达标测试(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8分)

①强聒.不舍()②亵渎

..()()③承蜩.()

④pián()进○5gōu lóu( ) ( ) ○6旁wù()

2、说说下列短语的含义。(4分)

○1敬业乐群:

②断章取义: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什么?(4分)

4、你的同学学习不专心,请你选取中外名人事例来劝导他专心学习。(4分)

五、课后拓展延伸

1、学后反思(教后反思):(师生填写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收获和思考)

○1我之收获

○2我之思考

2、更上层楼:在这节课中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名言警句,课后整理,读读背背。

第二课时

一、课时学习目标:

1、在学习作者对“敬业”、“乐业”两部分的论述中继续学习理清论证思路,学会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3、指导学生知道“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温故知新(这一环节意在通过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切入到这节课当中)

1、说说你积累的名言警句

2、简述作者对“有业之必要”的论述过程:

三、课堂学习研讨

1、读第六、七两自然段,探讨如下问题:

○1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要敬业”的观点,然后对“敬业”做了解释,找出解释敬业的句子。

○2根据这两段设问句的提示,说说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要敬业”的?(在理全

文的写作思路时,可以通过关注文章段落首尾的方法来找突破口,而对论述“要敬业”

的内容的思路分析,则又可以文中的设问句得到明显的提示,在这方面同学们要不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提示:文章先解释什么是敬,接着用设问句……

○3在这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加以分析。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

应该是怎样的?(这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又是对敬业和乐业精神的全面理解)

4、读文章第八段,通过筛选提炼文章原句回答“为什么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并思

考文章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会大家通过筛选关键句子读懂文章,弄明白作者自己的分析论述也是一种论证方法)

2、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可以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些有特色的句子,然后各抒己见,并举出相应的例子,教师做补充达到对演讲词语言特色的全面理解)

四、课内训练巩固(学生当堂完成如下练习)

达标测试读《敬业与乐业》第八段完成下面练习(10分)

1、本段的中心论点是:(1分)

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感悟,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两个事实论据。(2分)

3、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的论证方法。(1分)

4、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2分)

5、这部分中提到“第一等苦人”而上文作者提出了第一等人,其标准是“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2分)

6、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2分)

五、课后拓展延伸

1、学后反思(教后反思):(师生填写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收获和思考)

○1我之收获

○2我之思考

2、更上层楼:请以《学习也是有趣味的》写一篇小练笔

敬业与乐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10-13题。(9分)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 么人不可教诲,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 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 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 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目应做的 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我征 引儒门、佛门这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 “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 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果实”的盗贼。我们对于这 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 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10、请你用一句话概 括出文段要表达的意思。(可用文中原话)(2分) 11、“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中的“言行相顾”指什么?结合文章解释。(2分) 12、“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中的“摇头叹气”是作者的想 象,你认为它有何作用。(2分) 13、“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懒”是许多学生的通病,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使你有点懒? (3分) 参考答案:10、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或:“有业”是做人之本。)11、 “言”是指他说的“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行”是指他没做事后一天不肯吃饭。12、 “摇头叹气”使论述的语言形象生动,并引起听众对无所事事者的注意和思考。 13、言之 成理即可

敬业与乐业 练习题

《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胡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1.关于选文第一小节的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D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2.下面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是议论的一项是() A.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B.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C.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D.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3.关于本文语言特色的体现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文通篇语言通俗,如话家常。B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C几处反问句的使用,恰到好处地把几个分论点提炼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D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4选文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A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高中语文1.2《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 语文版必修4

1.2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阅读答案

《敬业与乐业》选段梁启超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19.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20.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答:2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答:2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2分)答:19.我们要敬业(2分)20.道理论据。(1分)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1分)21.不好。(1分)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1分)22.示例: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举例正确1分,评价合理1分)

初三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赦(she) 旁骛(wu) 佝偻(gōu lou) 承蜩(tiao) 亵渎(xied u) 骈(pian)进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并解释句意。 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出处:《论语阳货》 解释: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出处:《论语卫灵公》 解释: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3.主一无适便是敬。 出处:《论语学而》 解释: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出处:《庄子达生》 解释: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5.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出处:《礼记中庸》 解释: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处:《论语雍也》 解释: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出处:《论语述而》 解释: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有了为大家整理的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归纳,大家感觉是不是方便了很多,那么大家就要及时关注本网站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星星变奏曲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 2、教材的地位: 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3、学情分析: 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开场音乐:儿歌《读书郎》。 阅读经典:(学生带读) 《神童诗》北宋汪洙[zh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师:北宋著名学者汪洙[zhū],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他编纂的《神

敬业与乐业阅读短文(中考精题含答案)

敬业与乐业 班级:姓名: 一、《敬业与乐业》选段梁启超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 1.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答: 3.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4.“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2分)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 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

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

语文版选修语文高一语文版必修4学案 1.2 敬业与乐业

第2课敬业与乐业 学习重点 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字音词语以及梁启超的名言。 2.读:分析课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3.写:学习选用论据写一个作文片段。 4.练:理解对比论证的作用。 一、诵记名言警句 梁启超的名言 1.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4.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5.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6.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 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和工作,“乐业”就是高兴地从事自己的职业。敬业和乐业是一个人对职业的一种正确的态度。本文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发表演说时的演讲稿。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敬业乐群”是该校的校训。 2.文体知识

6《敬业与乐业》 重要知识点

6《敬业与乐业》重要知识点 一、生字词: 断章取义直截了当主一无适不二法门心无旁骛全副精力解剖惟其如此拣择秘诀佝偻承蜩羡慕亵渎喉咙淘神算盘层累强聒不舍骈进杜绝领略烦闷衔接东张西望捷径 二、文中的名言: 安其居,乐其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课文分析: 1、本文的标题:“敬业与乐业”,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段:(1-2)揭示中心论题——敬业与乐业; 第二段:(3-4)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段:(5-6)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四段:(7)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法,引用名言警句;举例论证法: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等。 4、第一段的标点符号要注意。 6 敬业与乐业知识点梳理 【基础须知】 字音 旁骛(wù) 解剖(pōu) 痀瘘(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dú) 妥(tuǒ)当骈(pián)进教诲(huì)

禅(chán)师拣(jiǎn)择强聒(qiǎng guō)不舍 【重点梳理】 一、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书。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作品,代表作《饮冰室合集》。他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二、内容感知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三、文章主旨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四、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的中心——敬业乐业。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7段),勉励人们要敬业乐业。 五、名言警句示例 (1)敬业乐群。——《礼记》 (2)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3)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敬业与乐业》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回答15-18题。(8分)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17.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 1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2分)

《敬业与乐业》教案(第2课时)

《敬业与乐业》教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 1.弄清楚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3.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导入: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激情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先生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吧! 【设计意图】巩固课外积累,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阅读课文,说说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哪些。 (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学生再读全文,并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并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并说〝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但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要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设计意图】筛选作者观点,巩固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一〕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 分组及提示: 一组:结构 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011届九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 1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C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D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有几种写几种)(4分) (1)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嘻嘻的黑河。 () (2)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最是一年春好处,。 春蚕到死丝方尽,。 足蒸暑土气,。 ,虫声新透绿窗纱。 零落成泥碾作尘,。 不畏浮云遮望眼,。 气蒸云梦泽,。 (2)默写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讴.()歌我们的历史,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②六十个春秋,锦绣大地神彩飞扬。③六十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④六十个春秋,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⑤六十个春秋,贫油的国家gǒng( )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⑥六十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⑦六十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áo( )游太空。⑧六十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⑨六十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3分) 讴.()歌 gǒng( )起áo( )游 ?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1分)改成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2分) 5.读名著,填空(3分) 语文世界广阔无垠,文学名著风光无限。读课文《智取生辰纲》,我们看到了《》里吴用的足智多谋;看《风雪山神庙》,我们知道了报国无门、逼上梁山的;品《醉打蒋门神》,我们认识了一个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 6.下面是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新闻。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一一改正。(3分) 5月25日,一场爱心的热流在黄山社区里的孩子们之间涌动。黄山社区紧靠胜利菜场,②社区里住着不少在菜场以及我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③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牵挂着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心。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社区居委会组织了社区里的孩子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捐献自己的书和玩具的活动。 改正: ① ② ③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为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闯了大祸,吃足苦头,就做“铭”放在自己座位的右侧,用以自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1)根据上述内容拟一个标题(2分) (2)引用名人名言或自拟警句是常见的座右铭形式。请写一条警示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2分) 二、阅读(58分): (1)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8-13题(23分)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教案 (1)

部编九上语文教案系列:6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敬业乐业”“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启迪的不仅是当时的古希腊人,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态度”是一切事物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先哲的思想风采中,对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整体感知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课文精读 1.学生自读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演讲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读MP3(精校完美打印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读MP3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读MP3闲庭信步 首页 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国学 普通话考级朗诵 少儿作品 提供朗诵MP3 声明 七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七年级下册课文朗诵 八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八年级下册课文朗诵 九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九年级下册课文朗诵 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录音:徐敬谦,配乐:赵慧 七年级上册所有课文连读播放 1在山的那边朗诵 2走一步,再走一步朗诵 3生命生命朗诵 4紫藤萝瀑布朗诵 5童趣朗诵 6理想朗诵 7短文两篇朗诵 8人生寓言(节选)朗诵 9我的信念朗诵 10《论语》十则朗诵 11春朗诵 12济南的冬天朗诵 13山中访友朗诵 14秋天朗诵 15古诗词五首朗诵 16化石呤朗诵 17看云识天气朗诵 18绿色蝈蝈朗诵 19月亮上的足迹朗诵 20山市朗诵 21风筝朗诵 22羚羊木雕朗诵 23散步朗诵

24诗两首朗诵 25《世说新语》两则朗诵 26皇帝的新装朗诵 27郭沫若诗两首朗诵 28女娲造人朗诵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朗诵 30寓言四则朗诵 龟虽寿朗诵 过故人庄朗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朗诵夜雨寄北朗诵 泊秦淮朗诵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朗诵 如梦令朗诵 观书有感朗诵 七年级下册所有课文连读播放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诵 2爸爸的花儿落了朗诵 3丑小鸭朗诵 4诗两首朗诵 5伤仲永朗诵 6黄河颂朗诵 7最后一课朗诵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朗诵9土地的誓言朗诵 10木兰诗朗诵 11邓稼先朗诵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朗诵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朗诵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朗诵 15孙权劝学朗诵 16社戏朗诵 17安塞腰鼓朗诵 18竹影朗诵 19观舞记朗诵 20口技朗诵 21伟大的悲剧朗诵 22荒岛余生朗诵 23登上地球之巅朗诵 24真正的英雄朗诵 25短文两篇朗诵 26珍珠鸟朗诵 27斑羚飞渡朗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