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42.51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知识点一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水分的吸收。
(1)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 (2)根吸水的特点: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地增加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2.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验证:将一段带叶的茎,插到滴有红墨汁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个小时,会发现茎中导管变红了,把茎横向、纵向切断,你会发现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 3.水分的利用。 (1)绝大多数(99%)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少部分(1%)的水用于植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知识点二 蒸腾作用 4.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主要器官:叶。 (3)意义: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植物根部对水的吸收,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5.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光照: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但光照过强(如正午),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反而减弱。 (2)叶片面积:叶片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叶片越小,蒸腾作用越弱。 (3)空气湿度:湿度越小,蒸腾作用越强;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 (4)植物体的根所吸收的水分,无论在什么时期,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生理活动。 6.蒸腾作用的应用:移栽植物。 (1)剪去一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2)阴天移栽或移栽后遮阴,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自我校对】 1.根 根毛 2.导管 茎中导管 导管 3.蒸腾 4.水蒸气 大气 叶 温度 无机盐 湿度 5.强 弱 减弱 强 弱 强 弱 6.蒸腾 蒸腾
考点一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植物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依靠导管运输,绝大部分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2.叶的结构与功能。 名称 组织 组成 结构特点 功能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微课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微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和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针对教材知识的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教学设计主要从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通过观察实物,对照实验,识图比较,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
微课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学习内容分析】:本知识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第第二个知识点内容。
通过学习,旨在认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能力目标:1、尝试根据观察的现象解释、分析产生的原理。
2、在观察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难点: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参加过种菜等农事活动,对农村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之前,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已经认识了根尖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体验探究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的。
【教学方式】:教法:引导法、实验法、提问法等学法:观察法、体验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媒体设计】:实验视频和PPT 课件合成的微课视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师提出问题并展示图片,请生观察和思考: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是什么树吗?它就是杏仁桉树,被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
它平均100米,最高可以长到156米。
相当于50层楼房的高度,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水送到50层的楼房上,用水泵才能送上去,生边观察边思考对图片进行对比, 质疑:为什么水分能送到156米的树叶上。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创设情境——导学兴趣教师:很高兴有缘与大家共同探讨生物的奥秘,在探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惑,为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锦囊,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可千万不要打开哦,现在开始我们的生物之旅吧。
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株什么植物?(教师展示:椿芽)学生:椿芽。
教师:为了探究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老师做了一个实验:把这棵椿芽用干燥、洁净的透明塑料袋罩住,再用线在椿芽茎的基部扎紧,然后把它放在了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大家请看,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塑料袋上有小水珠出现)教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觉得塑料袋上的水珠是哪里来的?学生:……教师:植物体内真的含有水分吗?那土壤中的水分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内的呢?这节课咱们大家就一起来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先看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目标——导学方向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导学方法探究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教师:植物体内真的含有水分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吧。
学生:……(果实、花、叶……)教师:有实验数据表明,植物的瓜果中含有90%的水分,嫩叶中含有80%的水分,树干中的水分有50%,即使是晒干的种子,体内仍含有10%——40%的水分。
由此,咱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那如果植物体内缺水了呢?学生:……教师:那就是这个样子。
(教师展示:萎蔫的椿芽)由这两株植物的不同形态,大家说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学生:……教师:如果在太阳光照下,舒展的叶片还有利于进行(学生: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看来,植物的生活真的是离不开水。
(教师板书:离不开)教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农民伯伯要在土壤湿润时给植物施肥吗?学生:……教师:水对植物体还有哪些作用呢?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水还能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师:但是不同植物在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这是某地小麦发育时期需水量的测量值,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期末复习(三)(第三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下列关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水分运输的动力来自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2022北京海淀期末)取桑树枝条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置于阳光下。
当看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纵切观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茎中有运输水的结构B.叶脉中有运输水的结构C.变红部分的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D.枝条带有叶片可促进水分的运输3.下列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完成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4.(2022泰安宁阳期末)如图实验装置中,若要使水银柱上升速度更快些,则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C )A.移到阳光照射的室外B.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C.移到湿度较大的环境D.换用叶片较多的枝条5.(2022济南槐荫期末)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作用曲线”,你认为其中能更科学地表示炎热夏季晴朗白天蒸腾作用的变化情况的是( C )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6.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7.一位同学将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一株盆栽植物上,然后放在室外见光处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如图)。
一昼夜后,他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很多水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在阳光下该植物只进行蒸腾作用B.水珠都是该植物叶片的气孔散失的C.在塑料袋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恒定D.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的吸收8.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的操作,学会生物实验中观察的一般方法。
2、通过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探究,学会生物实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提高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用放大镜对根毛的观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要使学生认识到幼根对水分的吸收的靠成千上万条根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在人类大家庭中,许多时候要靠许多人的齐心协力,进而形成团结合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根吸水的部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根的结构,根有哪些结构呀?在这些结构中,哪一个能够吸水呢?2、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课中,我们知道: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那么根有什么结构来保证大量吸收水分呢?大家看一下桌子上的培养皿,里面有水养植物的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先用肉眼观察,能不能找到根部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根毛着生于根部的成熟区,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一段幼根。
大家看看能数出有多少根根毛么?教师巡视一周指导检查实验。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组数据:科学家对一株黑麦上根毛进行统计,共有根毛数n=150********每条根毛平均长度l=0.001米每条根毛的表面积s=0.0000000314平方米计算根毛总长度和根毛的表面积。
比较:北京到巴黎1万千米,一个操场面积大约是260平方米。
问题:大家发现根毛的总长度这么长,根毛的表面积这么大,对与根毛吸水有什么关系?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
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讲课案编码1sw006 主备于春叶主审张蕾利审批王志红使⽤时间2013年⽉⽇第三章第⼀节⽔分进⼊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学习⽬标1.清楚植物的⽣活需要⽔的意义2.说出⼤量根⽑对植物吸⽔的意义。
3.描述⽔分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了解导管和筛管的区别重难点植物根有⼤量根⽑的意义;⽔分及有机物进⼊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学法指导:读书法,⾃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内容:⼀、课前准备:准备新鲜的⽔果和⼲果(如葡萄和葡萄⼲,⾹蕉和⾹蕉⼲等);新鲜的蔬菜和放置很久的蔬菜(如芹菜,萝⼘等),培育好的已经长出根⽑的⼤⾖种⼦的幼根,⼀段⽣⽣长旺盛带叶的被染⾊的植物的茎,放⼤镜⼆、导⼊新课:⽤实物⽐较导课(新鲜的芹菜和放了很久的芹菜,或者是鲜花等)。
三、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我们以前学过的跟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是、、、。
2.幼根的⽣长⼀⽅⾯靠_________________,另⼀⽅⾯靠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新知学习任务⼀:植物的⽣活需要⽔⾃主探究:对照课本P45资料分析,品尝准备的⽔果和⼲果,完成问题:植物的⽣活为什么需要⽔?1.⽔是植物体的;2.植物体内⽔分充⾜时,植株才能,保持姿态,叶⽚才能舒展,有利于;3. 只有溶解在⽔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学习任务⼆:根适于吸⽔的特点同学看⼤屏幕,结合课本P46——47观察和思考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植物吸⽔和⽆机盐的主要器官是2.根吸⽔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3.成熟区有何特点?4.⼤量的根⽑对吸⽔有何意义?⾛进⽣活:准备移栽的茄⼦秧、黄⽠秧,根部总是带着⼀个⼟坨。
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任务三:⽔分的运输途径合作学习:观看⼤屏幕,对照课本P46观察和思考,动⼿操作横切和纵切准备好的植物茎,合作完成讨论题:1.茎的哪⼀部分被染红了?2.⽊质部内有什么运输⽔分的特殊结构?这个结构的特点怎样?3.通过这个⼩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4.⽔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怎样的?巩固练习1.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A.⽊纤维B.韧⽪纤维C.形成层D.导管和筛管2.根吸收的⽔分进⼊到根的内部,再运输到叶⽚⼀般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A.根尖以上结构B.茎的⽊质部C.茎的韧⽪部D.叶脉的导管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上会渗出汁液,这种汁液的成分是()A.⽔ B.⽆机盐 C.有机物 D.⽔和⽆机盐4. 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向是()A.有机物,从上向下B.有机物,由下向上C.⽆机盐和⽔,从上向下D.⽆机盐和⽔,从下向上5. 把刚切下的⼀段带叶的枝条插⼊稀释的红墨⽔中,⼀段时间后,纵向剖开枝条,可以观察到被染红的部分是()A、韧⽪部B、⽊质部C、形成层D、筛管学习任务四:导管与筛管观看⼤屏幕,然后⼩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导管的运输⽅向如何?2.导管运输⽔分的同时,还运输了什么物质?3.除了导管外,植物体内还有⼀种物质运输管道是什么?4.筛管位于_______部,运输的物质是,运输的⽅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3.3.1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学习目标: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重点)2.能说明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重点、难点)3.描述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重点、难点)二、问题导学:1.为什么植物的生活需要水?2.根有哪些适于吸水的特点?其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哪里?3.水分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三、达标反馈:1.移栽植物的幼苗时总要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B.避免伤害根冠C.避免伤害根尖的分生区D.避免伤害根毛及幼根2.根毛能从土壤中吸收()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 C.各种植物所需的营养 D.水和有机物3.将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下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主要是( )A.来自导管的水分和无机盐B.来自导管的有机物C.来自筛管的水分和无机盐D.来自筛管的有机物4.在水分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演示实验中被染红的部分是()A.韧皮部B.木质部C.形成层D.树皮5.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作用是() A.使根系更加牢固 B.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 C.使根向下生长 D.增加吸收面积6.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
不正确的是()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D.植物的茎中存在形成层,所以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增粗7.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是: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②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保持直立状态③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④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叶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1234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9.右图是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示意图,请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的茎? 。
初中生物之水分进入植物的知识点3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愿你从容不迫,待你潇洒凯旋。
中考不退却,逆袭全世界。
今日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生物之水分进入植物的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生物知识点之水分进入植物体内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花、果实、种子的导管→气孔→大气。
3、茎的结构:外部是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能向下运输有机物;内部是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中间是形成层,它能不断的分裂(属于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使茎能逐年加粗,没有形成层的茎,不能逐年加粗(如竹子)。
4、保证移栽植物成活的措施有:(1)固定树干,减少晃动;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2)选择阴天、雨天、或傍晚移栽;剪去一部分枝叶;给植物遮荫(降低蒸腾作用)(3)及时、适当浇水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根适合吸水的特点(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根冠:起保护作用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根适于吸水的特点:1)成熟区有大量根毛,使根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蒸腾作用一、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植物体内水分,凭借着根压和蒸腾拉力,主要在木质部中的导管、管胞等输导组织中进行运输。
水分的运输途径为:土壤中水分→根毛→根的皮层→根的中柱鞘→根、茎、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室→气孔→空气中水汽。
除了这种向上运输之外,还有侧向运输,如沿着维管射线顺辐射方向运输,或围绕茎部顺导管或管胞的壁孔作切线方向运输。
但后者的运输速度都比前者要慢得多。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方式可分两种:第一种是渗透运输。
它发生在运输距离较短的两段活细胞之间,如自根毛到根导管,从叶脉导管到叶肉细胞,这种运输方式虽然距离短,但因为水分在活细胞间运输,故阻力大,速度慢,在1个大气压条件下,运输速度仅为10~3厘米/小时,它主要靠细胞间的水势差进行,故称为渗透运输。
第二种是液流运输。
它发生在长距离的死细胞之间,如根部导管或管胞经过茎干和枝条到叶脉的导管或管胞。
这种运输方式阻力小,速度快,运输速度可达3~45米/小时,故称液流运输。
在植物体内,这两种运输方式必须配合进行,才能完成水分运输的全过程。
二、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除少量用于代谢外,绝大部分都散失到体外去。
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液体状态跑到体外的,即吐水现象;另一种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即蒸腾作用。
其中,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形式。
它基本上是一个蒸发过程。
但由于它与植物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特性有密切关系,所以受植物本身生理活动所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性,对植物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它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和矿质养分的主要动力。
尤其是高大的乔木,如果没有蒸腾产生的拉力,较高部位的水分就得不到供应,矿质养分也不能随蒸腾液流而分布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及叶面的温度。
百度文库
1
课题 初一下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课型 新课
教
学
目
的
1、 知识目标:说出水对植物体的意义;
说出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及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及观察、分析,提高分析能力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运用本节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加深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规律的认识。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
点
难
点
1、教学重点:“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和“水分在植物内的运输途径”
2、教学难点: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图片展示荒漠地区的植被。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学生分析表格:植物体内各部分的水分含量。回答以下问题: 水与植物体的构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习水对于植物体的意义。 观察: 缺水的苔菜和水分充足的苔菜,从外形上看有何不同? 想一想: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 思考:农民为什么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 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还用来干什么? 活学活用:学生巩固训练 【复习】根 尖 的 结 构 一、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复习】根 尖 的 结 构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 提出问题:根为什么能够吸水? 课堂演示“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1、观察到哪些现象。 2、有什么疑惑? 小结:细胞吸水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由于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 (二)大量根毛有利于根吸水。 根如何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展示:玉米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分析一下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观察与思考”找答案。 根毛有多少? 根毛可能有什么作用?
百度文库
2
多媒体展示其他植物根毛的资料。
归纳大量根毛对根吸水有什么意义?
小结: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根毛的数量与根吸水的功能是相适
应的。
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提出问题:水分进入植物体后怎样运输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
CAI课件展示演示实验。
展示课前准备的插在红墨水中培养的芹菜与未经处理的芹菜。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水分是通过什么途径到叶中去的。
提出问题;植物体的哪些器官有导管?为什么?
展示根、茎、叶中的导管及被红墨水染红花脉的百合花。
展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说明导管的整体性。和学生一起总结导管的
分布与其功能相适应。
总结基本规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三、其他与运输有关的结构
提出问题;植物体内还有哪些物质需要运输?
无机盐随水分在导管内运输。
有机物在筛管内运输。
视频展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布置课外探究:
1、 年轮是怎么形成的。
2、 找出“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证据
总结
水的运输途径
练习
一 非选择题
1 更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该区有大量
的 。移栽植物时,如果 损伤太多,植物往往不
易成活。根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 ,提高了根
的吸水效率。
2 水分和无机盐是由 来运输的,其方向
是 。有机物是由 来运输的,其方
向是
。
3 木本植物的茎主要由 , 和
组成。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 ,此处的细胞具有 能
力。
二 选择题
1.在“茎运输水分”的实验中,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筛管
2.当桑树等植物的茎折断时,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白色的汁液,该汁液从哪里
流出来( )
百度文库
3
A.筛管 B.形成层 C.导管 D.髓
3.樟树的茎能逐年加粗,是由于下列哪一结构中的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 )
A.树皮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4 竹子的茎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再继续长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 因为茎内没有形成层
B 因为茎内的木质部随着生长而退化
C 因为茎内没有木质部
D 因为形成层产生的韧皮部细胞及木质部细胞随着茎的生长而老化
5 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 ( )
A 木质部和形成层 B 韧皮部和形成层
C 木质部和韧皮部 D 韧皮部和木质部
6 环割掉一较强壮枝条的树皮(树皮中有筛管),过一段时间发现环割伤口的
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这是因为 ( )
A 筛管由上而下输送有机物
B 导管由下而上输送水分
C 树皮不具有输导作用
D 输导作用依赖木质部
7 小柳树因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割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该柳树死亡了,
因为( )
A 切断了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B 切断了导管,叶缺少无机盐
C 切断了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D 切断了筛管,叶缺少有机物
8 铁轨下的枕木任火车碾过而不会折断,主要是下列那一项的支持作用( )
A 导管 B 木纤维 C 筛管 D 形成层
作业
完成学案和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