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途径
- 格式:ppt
- 大小:705.5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第一课时)宁海县桃源中学王兆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
(2)演示植物吸水、失水实验,认识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
(3)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植物对水分的运输和利用【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进行预习“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与讲述、观察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出示一盆已轻度萎蔫植物,同时演示多媒体,并结合植物在夏天傍晚的现象,提出以下问题:师问: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现象?结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吸水器官是根。
师问:如何消除萎蔫现象,使植物正常生长?从而引出植物又是如何靠细胞吸水、失水的?板书: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二、探究新知:(一)、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学生实验一用两块2cm见方,0.5cm厚的萝卜块,分别投入盛有清水和20%NaCl水溶液中,液体要浸没萝卜块。
过一会儿取出萝卜,迅速吸干,同时放在天平上称量。
比较两萝卜的质量变化及其大小。
现象:放在清水中的萝卜块质量变大了,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块质量变小了。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上述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植物细胞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失水和吸水?师讲述:为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要通过演示实验搞清“溶液”和“浓度”的含义。
教师演示实验二:取甲、乙、丙三只烧杯,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演示步骤(1):向乙烧杯中加入一小勺盐,形成盐水。
引导学生找出蒸馏水和盐水的区别,知道溶液的含义。
演示步骤(2):向丙烧杯中加两小勺盐使其溶解,问丙杯液体是溶液吗?与乙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的含义。
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材分析关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植物通过根吸水,引起学生探索植物根吸水的具体部位的兴趣。
然后,通过实际观察和估算,确定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始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做好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什么?”也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就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设计探究方案,并亲自动手做一下,证实“植物茎内确实有专门运输水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挂图,模型、切片或计算机课件等,进一步了解植物(草本和木本)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及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其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运用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分的结构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与此相关的一些现象;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断能力。
3.情感目标:(1)根据大量根毛能够吸收大量水分、以及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有利成功。
(2)通过对筛管在茎中的生长部位和功能的了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因缺水而引起变化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参与教师准备的过程。
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长出根毛的幼根:将试管洗净,在试管内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
把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2~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在盖上少量棉花。
整个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经常保持潮湿。
三四天以后,小麦的幼根钻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着根毛,肉眼可见,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则更清楚。
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纵剖开的茎:实验用的枝条要用木本植物的,而且要带着叶的(当然,如果带着白色的花则更好)把枝条插在红色液体中,放在向阳温暖的地方,由于叶进行蒸腾作用,红色液体的上升会更快些。
初一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试题答案及解析1.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向上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向下运输。
【答案】导管;筛管【解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将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故答案为:导管;筛管.【考点】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2.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些土,其主要原因是A.避免损伤根毛B.减少土壤无机盐的丢失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D.可减少水分的蒸发【答案】A【解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的目的。
3.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A.都是活细胞B.都是死细胞C.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D.导管是活细胞,筛管是死细胞【答案】C【解析】每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导管是中空的长管与根叶脉中的导管连在一起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可运输有机物;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使茎不断长粗。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考点】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对茎的结构等考点的理解。
4.将一根带叶的杨树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瓶中,在阳光下放一段时间后,将枝条纵剖开,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被染红了的结构位于A.韧皮部B.木质部C.形成层D.髓【答案】B【解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植物吸水的基本过程植物是靠吸水才能生长发育的。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是通过植物的根系统来实现的。
根系中的毛细根是吸水的主要场所,毛细根的表面积非常大,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植物的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植物利用根毛吸附力将水分子吸附在根毛表面;2.利用渗透作用,将水分子沿根毛表面快速传导;3.经过毛细细胞等的细胞层次结构形成的向导管,将水分子向上输送至全株的各个部位。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根系渗透吸收根系渗透吸收是指,当根内比根外渗透压低时,水分能够通过根的渗透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根系渗透吸收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根毛表面积,根毛的表面积越大,则通透性越好,吸收水分的能力越强;二是根毛表面的膜质有机物能力,膜质有机物能够增强细胞膜对离子等的选择性吸收,提高溶液渗透作用。
2. 液压传导液压传导主要是指水分在植物体内自下而上被输送,其中有三个主要的力量推动:•建树压力:由叶片的蒸腾作用推动水分向上运输;•吸水力:物理吸力和趋化作用促进水分向上运输;•根压力:导水系统中细胞的生物效应力,提高导管细胞的机械强度。
液压传导主要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实现,包括xylem和phloem。
xylem是大直径的液压导管,主要承担水分的输送;phloem则是相对细的导管,主要负责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输送。
3. 原生质渗漏原生质渗漏是指,当负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从细胞外透过细胞壁渗入细胞内部,形成原生质。
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少数植物,例如青霉属等真菌。
教学反思在教学生物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了解,尤其是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通过在课堂上对这些途径进行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应该适时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行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长情况,加强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对自然界的关注和感受,提高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