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09.62 KB
- 文档页数:5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的就业指导采取让学生降低求职要求,即“先就业再择业”,让学生被迫接受职业世界信息以达到就业目的。
事实是大多用人单位招聘的大学生不具备相应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导致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即“用人荒”[1]。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需从大学生自身着手,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准备,提高职业决策能力,只有个体自身的职业自我与职业世界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匹配,才有可能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
综上,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我们需加强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心理特点的了解,以为职业生涯辅导的评估提供有力证据[2]。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以期提供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概念内涵自Super (1953)提出职业成熟度概念以来 ,综合以往对职业成熟度概念及结构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研究者倾向性有所不同,如Super 认为职业发展是个体在职业规划性、职业探索、职业信息、职业决策四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Westbrook (1973)则编制了职业认知成熟度测验,他强调职业成熟度的核心就是个体的认知能力,即个体的职业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则会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选择;Savickas (1984)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在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与年龄相适宜的职业决策应对职业发展任务的一种准备程度[3]。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职业成熟度的定义所有区别,但大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它是动态阶段性变化的,且是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状态。
二、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研究主要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情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分析。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以期掌握其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对策。
1.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状况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定为更加倾向于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
根据课堂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进行职业价值观选择时,更多的关注“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他们非常重视工作环境的自由性,但同时又希望获得传统工作的社会地位。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分析与总结作者:李晓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11期【摘要】职业成熟最初是由Super提出。
作为一个建构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阐述。
综合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将职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任务,即“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作为衡量个体职业成熟度的尺寸。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出,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但研究所使用的问卷版本众多,强调的维度或因子各有差异,为此本文首先对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分类描述,并对问卷结构所涉及的维度和因子进行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测量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对青少年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指出,通过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择业等问题。
当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及择业等问题逐年严重,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人重视。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问卷编订较为丰富,但所提出的维度或因素较为混乱。
为此,本文就国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结构中的维度和因素总结,得出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核心特征。
一、职业成熟度职业成熟度是由Super提出。
他指出个人在其一生中,将会遇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任务,当个体完成所在职业阶段的职业任务要求之后,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职业阶段;否则其职业发展将困难重重。
衡量个体在每个职业阶段任务完成程度的指标,就是职业成熟度。
对于没有真正完全涉足于职业活动领域的大学生来说,处于Super理论中所提出的探索阶段,职业成熟的实质体现在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所做的职业选择与准备。
职业选择与准备并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在选择中准备,在准备中选择;在务实与现实情况下,两者相互促进,从中展现出个体的职业能力。
二、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的分析(一)对国外问卷的编修主要是基于国外已有问卷,经过翻译、调研、修改以及验证之后,最终编修出能有效测量我国文化背景之下个体职业成熟度的问卷。
如马远在参考Super等编制的 CDI,然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对CMI进行编修,研制出适合我国青年人(中专毕业生、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问卷。
从测评结果可以看到,
总的来说,你目前的整体职业成熟度一般,掌握了一些与自身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职业心理发展水平中等,为做出与自身相适宜的职业选择所做的准备还不够。
1.职业目标:
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你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目标;
2.职业自信:
你目前比较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缺少自信心;
3.职业价值:
选择职业目标时,你目前可能会忽视职业价值和自身特点的一些重要因素,使得所做的决定不那么适当;
4.职业自主:
对于将来的职业,你有自己自主的标准来进行选择,不被他人意见所左右;
5.亲友依赖:
职业选择过程中,你有时会依赖于亲友的意见,决定的独立性还不够;
6.职业参照:
你经常参考他人的案例或意见,来思考或决定自己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修编及发展特点研究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
它作为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估指标,对个体职业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职业发展的探索时期,即将进入职业领域,他们需要做出与自身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为实现职业目标进行多方面准备。
编制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并对其进行测量,有助于客观了解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依据。
修编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郑海燕、张大均,2006),旨在使之成为结构更完善、信效度更高的测量工具,为科学测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提供有效工具。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认真分析原问卷,进一步修订符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实际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模型,并据此多次修编问卷,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修编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最后确定出正式修编问卷。
以此作为测量工具,对全国9个省市的26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由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组成,与郑海燕、张大均(2006)的结构基本一致。
所不同的是,原有结构中的一阶因子“灵活性”被该研究中的“现实性”所替代。
(2)修编后的正式问卷较原问卷(郑海燕、张大均,2006)具有更为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使用。
(3)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较原问卷的得分有所提高。
(4)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在学校类型、家庭居住地、有无兼职工作和是否为独生子女4个因素上的不存在差异。
对于家庭居住地的差异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而有无兼职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原问卷的分析结果中呈现出显著差异。
(5)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四个年级呈现出“U”型发展趋势,其中四年级最高,二年级最低;与原问卷中得出的倒“U”型发展趋势恰恰相反。
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成熟度特点的调查论文关键词:药学专业职业成熟度调查分析论文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本院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成熟度现状,比较不同学制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
调查结果发现,本院药学专业学生的总体成熟度较高;三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高于五年制学生,尤其是个人调适能力三年制学生显着高于五年制学生。
但学生中还存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能力不足,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职业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他们来讲,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而职业成熟度正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很好的切人点。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做出与相应职业发展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与处理适应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川,能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和行为。
职业成熟度越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强,越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
本院自20XX年起,除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初中生外,开始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学生。
本研究通过比较药学专业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特点,旨在了解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现状,给专业教师及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台湾孙仲山教授等专家的职业成熟度问卷Likert的积分方法。
以本院药学系实习前三年制与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171份,其中三年制学生89份,五年制学生82份。
一、数据分析1.总体职业成熟度样本中,学生总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为,其中职业态度及价值观念的分值相对较高,分别为和;而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的分值相对较低,为和。
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职业态度>价值观念>条件评估>个人调适>信息应用>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认知。
2.不同学制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比较样本学生中,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分别为和。
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及对策论文关键词:职业成熟度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论文摘要:使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成熟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从提高职业能力、端正职业态度、培养职业精神三个方面来提高其职业成熟度,以期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劳动力市场矛盾日益凸显,批量同质化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涌向社会,用人单位却因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不足而难以获得适合岗位的人才。
作为应届毕业生快速提高职业成熟度,及时转变角色迅速融入职场,是成功就业的关键。
一、职业成熟度的内涵Betz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体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与其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程度,是衡量职业发展水平的尺度,如果一个人能根据自己心理特点以及职业(或专业)的要求,将二者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匹配,做出职业选择,采取客观可行的措施,最终获得职业,则表示其职业成熟度较高,反之就低。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反映了个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工作的认知和态度,以及进行职业决策及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
Crites于1978年提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职业成熟模型,该模型包括卷入、取向、独立性、确定、妥协、自我评估、职业信息、目标设置、规划和问题解决10个维度,此模型成为广泛应用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结构基础。
Crites进一步指出青少年职业发展水平体现在职业选择内容和职业选择过程两个方面。
职业选择内容包括职业选择的一致性和现实性。
所谓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时间,个人所选择的领域的职业稳定性;所谓现实性是指个人的特点与所喜欢的工作环境是否匹配。
职业选择过程包括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
其中职业选择能力主要指与个人获得职业信息、进行职业规划并作出明智的职业决策的能力,具体包括自我评价能力、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目标筛选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结构及问卷编制i=r职业成熟度最早源于Super1955 年提出的vocational maturity ,被用来描述个体在从探索到衰退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续线上所到达的位置,后来逐渐为Crites 所提出的career maturity 所替代。
目前关于职业成熟度有着不同的看法:Crites(1976) 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职业行为的关键,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任务上的进展水平[1] ;Betz (1988) 认为职业成熟度是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份[2] ;Crites&Savickas(1995)[1] 认为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对他的职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职业发展水平,包括情感与认知成分。
正如Osipow( 1973)指出,随着文化背景的不同,职业成熟的含义、标准也有所不同[3] 。
综合国内外对职业成熟度的定义与研究,文章将职业成熟度定义成个体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与其自身相适宜的职业决策的一种准备程度。
自Super 提出“职业成熟度”以来,国外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编制了自己的问卷,如:的《职业成熟度Crites 量表》( 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Super的《职业发展量表》(Career Development Inventory )、Westbrook的《职业认知成熟度测验》 (Cognitive Vocational Maturity Test 、) 、Taylor & Betz 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 (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 efficacy Scale ) 虽然现有研究成果可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但在借鉴的同时 还得保持小心和谨慎。
职业成熟不同于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有较 确定和一致公认的成熟标准,而职业成熟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熟, 与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社会中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差 异。
大学生职业认知水平调查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职业认知水平对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职业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涵盖了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对职业发展的期望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在校园内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层面,只知道一些热门行业和职业,对于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职业发展的匹配度了解不够。
这种浅显的职业认知水平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上盲目跟风,缺乏个性化和深度思考。
2.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清晰性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模糊不清,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目标。
他们更多地是被眼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潮流所左右,而非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
这种缺乏清晰性的职业规划容易导致大学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迷失方向,无法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3. 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期望过高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期望过高,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薪高职位。
然而,现实社会的竞争激烈,职业发展需要时间和积累,急功近利的心态容易让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失去耐心和毅力,影响最终的职业成就。
三、问题解决对策1. 提高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毕业职业调查分析报告7篇大学生毕业职业调查分析报告(精选篇1)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我们终于步入了大学的神圣殿堂,我们期待着在大学中大展宏图,我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我们有着火一样的热情,我们斗志昂扬。
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学习后,在告别中学时紧张的学习生活后,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宽松的时间,许多大学生开始茫然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
许多大学生开始不适应,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本周末的空闲时间对宿舍区里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于了解他们在大学里适应状况如何。
以下是我们从五个方面分析的结果:1、学习形式的适应:在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以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的放松,以之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可到了大学,仍然要面临繁重的功课,这让他们不知所措。
在这十几年的苦读生涯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推动下向这一目标冲刺,学习上带有非常大的被动性。
进去大学后,这个目标已实现,许多学生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目标、生活的重心,再也没有太多的激情和动力区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在学习上很被动,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渴望不强烈,出现了徘徊和迷茫的心理。
多数同学表现出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占到了一半,多数学生觉得学习疲劳时因为作息时间不合理。
当问到课余时间是做什么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在宿舍睡觉或是待在网吧,当问到学习过程中有无压力或是困难时,同学们感到问题最多的是英语,而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同学之间应该多加交流,优势互补,更好的完成学业。
2、生活环境的适应:进入大学之后变化最大的就是生活环境,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同学或许都是从未离开过父母,没有出过远门,心里依赖性强,进入大学之后身边没有了父母,失去了往日的特殊照顾,对于自立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一时不习惯,根本无法适应,生活无规律,许多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比如说面对大学里面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无法适应,有的学生因为从北方来到南方,总觉得别人应该照顾和帮助他,不知道也不会去关心别人,也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一些适应能力差的新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怕别人笑话,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痛苦,紧张等焦虑情绪和失眠。
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1、对于将来做什么工作,我已经做了决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我担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3、对于职业,我已经做了明确的决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4、选择职业最主要的因素是钱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5、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我想我会选择一个我喜欢的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6、如果父母不赞成我想要从事的职业,要不要选择它我会感到为难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7、我不确定我是否能够在自己选择的职业上取得成功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8、尽管以后我可能会改变想法,但现在,我已经选定了一个吸引我的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9、尽管现在我还是个学生,但是我能想象出将来自己的工作状况,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0、只要等赚到很多钱,我不在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1、因为我对自己没有太多信心,我怀疑即使在我选择的职业中取得成功也不能帮助我成为我想做的那个人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2、我对很多职业感兴趣,但是,如果从中选出一个的话,我就会觉得为难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3、当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我考虑的是晋升的机会,而不是工作的性质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4、我会根据我自己的标准来选择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5、我会按照父母的希望选择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6、我担心我选择的职业不能帮助我成为我想做的那个人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7、我已经选定了我的职业,所以,现在我不用担心职业选择的问题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8、看报纸的时候,我喜欢读那些在我感兴趣的领域里取得成功的热闹的文章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19、为了过我自己的生活,我会基于自己的信念来选择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0、我经常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但是,我还没有确定一个特定的目标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1、对于别人羡慕的职业和适合我的职业,我会选择前者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2、我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缺少信心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3、我会按照父母和朋友的希望选择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4、不论我多努力地尝试,我或许得不到我想选择的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5、在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其他人的支持对我极其重要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6、不论其他人怎么说,我需要选择一个符合我兴趣的职业A非常不符合B比较不符合C难以确定D比较符合E非常符合27、对我来说,如果我选择了一个父母不赞同的职业,我想我将来会后悔的。
高职生职业成熟调查研究职业关系着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人生两大基本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作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的平台功能将远远超过生存谋生手段的职能。
职业成熟度是职业成熟的参考点与指标。
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凸显,大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就越来越被广泛认可,职业成熟度研究的相关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逐渐被重视。
当前我国大多数职业成熟度理论和量表都是援引自西方,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得出的工具和结论不适宜于直接应用在国人身上。
因此,国内群体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必须在国外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量表的本土化。
1、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编制1.1、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理论模型构建结合国内外已有的职业成熟度相关理论模型,参考前人结论和推论,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理论模型。
选取不同高职院校的80名同学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从中再选取10名学生根据开放式问卷进行访谈。
问卷含三个开放式问题:“一个心态成熟的人,在工作选择和决定时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一个对工作准备充分的人,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前做好准备?”根据已有文献资料以及开放式问卷和访谈得出的结果,将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分为态度和能力两个部分。
1.2、项目初始编制问卷题目主要来源于开放式问卷了解到的高职生对职业成熟度的不同理解,同时参考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学者等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典型职业行为成熟量表中的部分条目,编制了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初稿。
问卷初稿经专家讨论修订,进一步明确各项目的意义,然后发放到20名心理学专业学生中进行试测,经修改调整后形成初测问卷。
共有67个题项。
问卷采用Likert五级记分,要求被试将问卷项目所描述的情况与自己真实情况进行比较,依据不同匹配程度进行打分。
5分表示“非常符合”,4分表示“基本符合”,3分表示“不确定”,2分表示“基本不符合”,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
高职生职业成熟度探究———基于上海市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 杨 玲Ξ(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 摘 要:基于上海市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总体职业成熟度较高,其中男生的职业成熟度高于女生,尤其是在结构因素中的价值观念和职业认知上表现得特别显著。
另外,在自信心上男生也显著高于女生。
同时还发现,高职学生存在择业心态偏失、缺乏独立性及就业困惑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成熟度;调查分析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完成与其年龄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上的心理准备程度。
职业成熟度愈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
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欠缺,愈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成熟度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下上海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并借此给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调查中采用台湾孙仲山等的职业成熟度问卷及Likert 的记分方法①,以上海A 、B 、C 三校部分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得有效问卷106份,其中女生68份,男生38份。
一、数据分析(一)总体职业成熟度总体职业成熟度比较图 样本学生总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为3156,其中结构因素:自我认知、个人调试、职业态度、价值观念及条件评估的分值相对较高,尤其是个人调试和价值观念分值达到3167和3166;而信息应用和职业选择的分值较低,不足3150。
各因子得分由低到高的排序为:信息应用<职业选择<职业认知<自我认知<条件评估<职业态度<个人调试<价值观念。
(二)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成熟度11不同性别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比较。
就职业成熟度的八项结构因素来看,不同性别学生的表现为条件评估和个人调试为女生的平均值高于男生;信息应用一项,男女生相差无几;其他结构因素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且价值观念和职业认知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新时期不同阶段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引导对策职业成熟度是个体在完成与其年龄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任务上的心理准备程度。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前的准备阶段,考查职业成熟度水平将有助于了解其职业心理特点,从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运用职业成熟度测试量表,对上海某985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具有相应的特点,并提出引导对策如下:坚持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全过程化与个性化相促进的原则;坚持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方向。
标签:职业成熟度;职业心理;全过程育人;就业思想教育职业成熟度最早源于vocational maturity一词,是Super于1955年提出的,被用来描述个体从探索到衰退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续线上所达到的位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展了关于职业成熟度理论的本土化探索,并根据国内大学生的特点形成了信效度良好的量表,发现了影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重要因素。
已有研究证明,个体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其求职能力和效果越显著。
近年来,高校的连续扩招导致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外部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使大学生求职的焦虑感明显上升,职业心理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
随着“90后”踏入社会,社会上对新时期大学毕业生逐渐形成了一些看法:有人认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变得更加理性,视野更加开阔,勇于创新;也有人认为,年轻的毕业生们眼高手低,追逐短期经济利益而缺少长远眼光,心理脆弱难以抵御职业压力的冲击。
那么,如今的在校大学生是否已经做好就业的准备,高校又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此问题,本研究运用测试量表对上海某985高校本科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分析,挖掘不同求学阶段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并基于此探讨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的方式。
通过问卷,了解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信息,从而分析相关因素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