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年精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九十六篇第1题【填空题】读一读,连一连。
出水迹莲蜓萍泉______ 露______ 采______ 踪______ 浮______ 蜻______【答案】: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第4题【填空题】【答案】:第5题【填空题】给下面的生字补充音节。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______形象。
【答案】:第7题【语言表达】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解释词语“蓬头”的意思。
【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②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读诗《小儿垂钓》,翻译下列句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答案】:【解析】:第10题【默写】默写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
【答案】:【解析】:第11题【默写】默写《小儿垂钓》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读读下面的诗句,先解释加下划线的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______一道: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______应: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苏教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八篇第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答案】:第4题【填空题】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解______ 隐藏______ 浑身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蓬头______ 稚子______ 垂纶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按课文内容填空。
路人______遥招手,怕得______不应人。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______形象。
【答案】:第10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案】:【解析】:第11题【默写】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看图补充诗句。
______ 娃撑______ 艇,偷______ 莲______ 。
______ 解藏踪迹,浮萍______ 道______ 。
______ 荷______ 露______ ,______ 蜻蜓______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每课练习题: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一、读准字音
撑船小艇采摘踪迹浮萍蓬头
二、解释字的意思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
一道:。
yìng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应: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池上》是诗人写的。
从“ ,”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娃”的、,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小儿垂钓》是诗人写的。
这首诗中的“小儿” 、,表现在,。
从“ ”一句,可以知道“ ”的原因。
答案:
20古诗两首
一、我能读准下面的字
chēng chuán tǐng cǎi zhāi zōng fú píng péng
撑船小艇采摘踪迹浮萍蓬头
二、解释字的意思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知道,懂得。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痕迹。
yìng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远远地应:应答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池上》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娃”的天真无邪、纯朴可爱,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
这首诗中的“小儿”天真可爱、机灵纯朴,表现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从“怕得鱼惊不应人”一句,可以知道“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
《古诗两首》习题1、基础过关1.形近字组词 钓(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2.按拼音填空Yān nǎo wèi chǎo sǎomá() ( ) ( ) ( ) ( ) ( )2、综合训练1.小儿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古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3)“小儿垂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还学过哪些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想一想,背一背,把诗题和相对应的诗句用直线连起来。
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所见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选择上面的其中两首诗默写下来。
3、拓展应用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②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第一人称代词,我。
②披襟—敞开衣襟。
1、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请从修辞的角度欣赏三四两句的妙处。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 钓( 钓鱼 )稚(幼稚 ) 遥( 遥远 ) 钩(鱼钩 ) 准( 准备 ) 摇( 摇手 )2.Yān nǎo wèi chǎo sǎo má(咽) (脑 ) ( 味 ) (吵 ) (扫) ( 麻 )二、综合训练1.小儿垂钓(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胡令能(3)小孩子钓鱼(4)路上的行人在远处招手想问一下路,小孩子怕路人惊动了鱼儿,连忙摇手不答。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6题;共103分)1. (6分)读一读,连一连。
出水迹莲蜓萍泉_______ 露_______ 采_______ 踪_______ 浮_______ 蜻_______2. (8分)细心是良好的品质,请认真辨析,根据字的音、形、义组词。
①帖tiě_______tiè_______②澜_______ 斓_______ 嘶_______ 撕_______③足①脚_______ ②值得_______3. (11分)给下面的汉字组词。
泉泉水 _______ _______荷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爱 _______ _______ _______树 _______ _______ _______4. (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①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_______②形容十分担心害怕。
_______③因为担惊受怕,脸上呈土黄色,没有血色。
_______④居住的人很少。
_______5. (6分)把下面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背诵。
①_______,歌声振林樾。
②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④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⑤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6. (4分)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7. (6分)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池上》是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写的,诗中“_______”写出了小娃的天真顽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两首一课一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o tǐng()zōng jì()chuí diào()zhì zǐ()chēng chuán()fú píng()二、写出下列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1.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解:一道:2.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遥: 应:三、填空。
1. 《池上》是唐朝诗人写的。
《小儿垂钓》中描写小孩子钓鱼姿势的诗句是“”,描写钓鱼时专心致志的诗句是“”。
2. 课文中的两首古诗都描写了。
还有不少这样的古诗,请你查查资料,或者问问老师,将下面的诗题和相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意欲捕鸣蛘,忽然闭口立。
四、小练笔。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有礼貌地询问,而小孩却不搭理。
展开你的想象,路人和小孩心里分别会想些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五、阅读诗文,答题。
漂水花在清浅的水边俯寻石片你说,这一块最扁那撮小胡子下面绽开了得意的微笑忽然一弯腰把它削向水上的童年害得闪也闪不及的海连跳了六、七、八跳你拍手大叫摇晃未定的风景里一只白鹭贴水拍翅而去1. 查字典,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那撮(zuǒ zuì) 绽开(zhān dìng)俯寻(fǔ fù)削向(xiāo xuē)2. 诗中的“、”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孩子们打水漂时感到无比快乐。
那石片的特点是,扔石片的动作是,石片在水面上的动作是。
3. 读了这首小诗,你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第20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稚子()垂纶()莓苔()踪迹()浮萍()撑小艇()二、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撑:________ 艇:________ 白莲:________ 意思。
②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蓬头:________ 稚子:________ 垂纶: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撑()踪()蓬()侧()掌()棕()篷()测()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踪迹:。
②浮萍:。
③一道:。
④开:。
⑤借问:。
⑥鱼惊:。
五、多音字组词。
藏:cáng ________ zàng________ 应:yīng________yìng________六、课题“池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默写《小儿垂钓》。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鸭子我家养了一只小鸭子,它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小鸭子的嘴黄黄的,扁扁的,很像一把小铲子。
吃东西的时候,用嘴一铲一铲的,脖子也一伸一伸的,可逗人了。
它有一对小而明亮的眼睛,就像嵌着两颗黑色的小宝石,总是亮晶晶的。
它的耳朵很特别,长在眼睛下面,没有耳垂,耳孔周围长着许多细长的毛,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它的耳朵。
它的听觉可灵敏了,只要听到一点声音,它就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东张西望,身上的羽毛也随着一颤一颤的,非常有趣。
小鸭子还是捉鱼能手呢!一次,它在小河里游,长着蹼的双脚就像小小的船桨,在水里一划一划的。
突然,它的头猛地一下子扎进水里,双脚在水面上晃来晃去,然后身子一沉,头又露出了水面,嘴里却叼着一条小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吃完以后,小鸭子又继续游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毛()的嘴()的听觉()的眼睛()的耳朵()的脖子(2)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小鸭子的外形。
四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0古诗两首∣苏教版(有解析) [来源:学,科,网]1.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2.默写古诗。
池 上 小儿垂钓[来源:学_科_网]1.读下面诗句,先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说明加点的词语和诗句意义。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y ìn ɡ y īn ɡ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不解踪迹,浮萍一道开。
2.填空。
(1)《池上》是 代诗人 的作品,还读过他的作品 、 。
本诗诗描写的是 的情形,你喜爱的一句诗是。
(2)《小儿垂钓》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描写的是 的情形,其中最能表现小孩天真爽朗、聪慧伶俐的诗句是 。
[来源:ZXXK]3.古诗阅读积存。
花非花(白居易) ◆课后能力提升 ◆基础知识达标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4.想像写话。
(1)重现《池上》。
[来源:]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轻巧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
这些小孩的撑船本领专门高,船行得又轻又稳。
几个水性特好的小孩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
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专门轻专门轻,生伯打搅了池塘的主人。
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小孩如何说是小孩呀,尽管他们专门聪慧,却依旧不明白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2)互动新时空。
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同桌一起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形近字组词钓(钓鱼)稚(稚嫩)遥(遥远)钩(钩子)准(准确)摇(摇动)2.默写古诗(略)课后能力提升题(略)。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池上》《小儿垂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同步练习(《池上》《小儿垂钓》)古诗两首同步练习(《池上》《小儿垂钓》)(精选15篇)古诗两首同步练习(《池上》《小儿垂钓》)篇1名师点睛本课选取的古诗都是写我们小朋友的,都很有情·趣。
第20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稚子()垂纶()莓苔()“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踪迹()浮萍()撑小艇()二、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25 古诗两首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ēng chuán xiǎo tǐng cǎi zhāi
zōng jìfúpíng péng tóu
二、辨字组词。
娃()艇()萍()
蛙()挺()苹()
三、判断对错。
1.《池上》一诗中,“藏”读zàng,是隐藏的意思。
()
2.《小儿垂钓》中“小儿”并不想回答路人的问题,所以他“遥招手”。
()
四、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池上》是唐朝诗人写的。
从“,”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娃”的、纯朴可爱,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写的。
这首诗中的“小儿”天真可爱、机灵纯朴,表现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从“”一句,可以知道“”的原因。
答案:一、撑船小艇采摘踪迹浮萍蓬头
二、娃娃青蛙舰艇挺胸浮萍苹果
三、1.× 2.×
四、1.小船 2.钓鱼
五、1.白居易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天真无邪
2.胡令能怕得鱼惊不应人路人借问遥招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练习(含答案)
★这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练习(含答案)》,是专门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解说带点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山郭:
诗句的意思:
2.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近:前川:
诗句的意思:
二、巧眼“善”辨,选字填空。
轻清近进
1.我()()地走了过去,蒙住了他的眼睛。
2.陪伴着 ()风,我们唱起了歌。
3.这儿的河水 ()澈见底,水中有小鱼不断地游来游去。
4.我家离学校很 ()。
5.他一 ()门,就开始学习。
6.我们一定 ()行一次严肃的讲话。
三、味诗句,填空。
1.《江南春》是朝诗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抓住、、、、、、等几个江南常有的光景,描述了一幅江南春季的绚丽画面,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春日偶成》是朝诗人的诗作。
题意是。
全诗描绘了的春日风景,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四、请你将下边的诗句依据季节先后次序摆列起来。
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千里黄云白天曛,寒风吹雁雪纷繁。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⑤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参照答案】
一、略
二、 1.轻轻 2. 轻 3.清 4.近 5.进 6.进
三、略
四、①③④⑤⑥②。
《古诗两首》习题一、基础过关1.默写《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_________________《池上》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儿垂钓》三四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组词。
昼()耘()未()蓬()纶()尽()耕()末()篷()给()二、综合训练1.《池上》是代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的情景。
前两句写小娃偷采白莲,表现了小娃的,这是;后两句用“”写出了美景,这首诗,饱含着作者对的深厚感情和。
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
,。
《》:,。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偷采白莲回。
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拓展应用奇迹的名字叫父亲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晨昏瑰丽的云霓交替出现。
一天早上,男人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男人摔倒时,刀子扎在胸口。
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榻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的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3天,男人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
偏僻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éng tóu
méi tái
jiè wèn
2.多音字组词
少shào________ shǎo________ 都dū________ dōu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鱼惊
应人
垂纶
4.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_ 借—________ 遥—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蓬________ 怕________
缝________ 拍__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
①蓬头
②鱼惊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
②侧坐
9.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蓬头
稚子
借问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②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___ 惊涛________ 摇摇________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②你不能这样做。
14.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_____诗人,隐居________(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15.解释划线词语。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①借问
②鱼惊
16.查字典。
“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7.扩句。
①字典是朋友和老师。
②我不能忘记关爱。
18.缩句。
①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②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9.默写《小儿垂钓》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②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21.读诗《小儿垂钓》,翻译下列句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阅读理解题
22.仔细读诗《小儿垂钓》,说说那一句是写小孩钓鱼的句子?
23.仔细读诗文《小儿垂钓》,说说小孩钓鱼时发生了什么事?
24.阅读诗《小儿垂钓》,回答:
当有人问路时,小孩什么表现?
2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