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饲养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66
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种鸡换羽时产蛋减少,或完全停止。
在饲养管理上应设法推迟换羽时间,一旦开始换羽应力求缩短换羽期,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种鸡饲养管理的技术一、种鸡的饲养管理1、宁都黄鸡种鸡的饲养方式为了提高种蛋品质和生产效率,便于操作管理,宁都黄鸡种鸡的饲养一般采取一笼一鸡的笼养方式。
(1)种鸡的选择首先应选择具有羽、胫、喙三黄典型特征的个体,公鸡应选体型大而健壮、活泼、性欲强的个体,母鸡可选中等体型、丰满、冠鲜红的个体。
(2)公母比例笼养采用人工授精的宁都黄鸡的种公鸡与种母鸡的比例以1∶20~25为宜,但在实际生产中,在选留公鸡时,数量要比实际需要多一些,以作备用。
(3)上笼时间宁都黄鸡生长到70—80日龄左右时,即应上笼饲养,以方便限料饲养。
(4)人工授精公鸡采精2—3天后要休息一天,时间应固定在下午2~4点进行,一般是使用原精液,不要稀释,现采现用。
输精后当日下蛋的母鸡重复输精一次,一般宁都黄鸡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0%以上。
2、种鸡的饲养种鸡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直接影响种鸡场的经济效益。
影响种鸡产蛋量和受精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还是和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种鸡鸡群的整齐度有关,种鸡的饲养既要充分满足种鸡产蛋的全面营养需要,又要防止种鸡过肥,造成产蛋率和受精率低。
(1)适时调整饲粮的营养水平种鸡产蛋后,对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的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对营养要求要全面,粗纤维含量应少于5%,但对淀粉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要控制饲喂。
应根据产蛋率的高低和体重的变化,适时调整饲粮的营养水平,产蛋旺盛时,要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
(2)抓好鸡群整齐度有些鸡群平均体重已达标准要求,但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大的过肥,小的过弱,都是低产鸡,增加整齐度,即可提高产蛋量。
如发现整齐度太差,应立即全部称重,然后根据不同体重,分别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尽量使绝大部分鸡只体重保持同步增长。
养小鸡注意事项养小鸡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爱好,不仅可以观赏它们的生长过程,还可以享受到新鲜的鸡蛋。
然而,养小鸡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养小鸡的注意事项,希望对想要养小鸡的朋友有所帮助。
1. 准备合适的鸡舍养小鸡的第一步是准备合适的鸡舍。
鸡舍应当有足够的空间供小鸡活动,通风良好,干燥清洁。
鸡舍内部应当铺设合适的材料,如木屑或稻草,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鸡舍的门窗应当牢固,以防小鸡逃跑或受到外界天气的影响。
2. 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小鸡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饮水和饲料。
饮水器应当保持清洁,并随时提供新鲜的水。
饲料应当均衡,含有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根据小鸡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并定期更换,以保证小鸡的健康成长。
3. 控制温度和湿度小鸡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
鸡舍内部应当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冬季可以使用加热设备保持温暖,夏季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或增加通风设施。
此外,鸡舍内部应当保持干燥,避免积水和潮湿,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4. 定期清洁鸡舍鸡舍的卫生是养小鸡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洁鸡舍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清洁鸡舍时,应当将废弃物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鸡舍内部的杂物和脏物应当及时清理,保持整洁。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更换鸡舍内的材料,如木屑或稻草,以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
5. 预防疾病和害虫小鸡容易受到疾病和害虫的侵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以定期给小鸡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或疫苗预防常见的疾病,如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此外,还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害虫的侵害,如使用杀虫剂或保持鸡舍的卫生。
6. 合理管理饲养数量养小鸡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管理饲养数量。
过多的小鸡会增加饲养的难度和成本,而过少的小鸡则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条件,选择适当的饲养数量,并合理安排空间和资源。
7. 注意小鸡的行为习惯小鸡的行为习惯可以反映它们的健康状况。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种鸡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孵化期、育雏期、生长期和产蛋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一、孵化期:
1. 温度控制:孵化期温度控制非常重要,一般在37.5-38℃之间。
要确保温度均匀,防止温差过大。
2. 湿度控制:孵化期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可以使用湿度测量仪器来监测湿度。
3. 空气流通:保持孵化箱内空气流通,防止二氧化碳堆积,提供新鲜空气。
4. 合理翻蛋:孵化过程中要按时翻蛋,保证蛋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二、育雏期:
1. 温度控制:育雏期温度逐渐下降,初始温度约为35℃,逐渐减少至25℃左右。
要确保温度均匀,避免温差过大。
2. 光照控制:白天光照时间应为18小时,夜间要保持黑暗。
3. 饮水系统: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定期清洗饮水器,保持饮水畅通。
4. 饲料供应:提供合适的饲料,并定期更换。
5. 预防疾病:育雏期要进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疾病防治。
总结:种鸡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需要控制好温度、光照、饮水和饲料等方面,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只有确保种鸡的健康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达到较高的产蛋率。
父母代蛋种鸡各阶段饲养管理重点一、育雏期饲养管理目标:鸡群健康,鸡只体重周周达标,均匀度在85%以上,骨骼发育良好。
1. 饮水管理a)雏鸡到舍后要及早饮水,有利于雏鸡体内卵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维持体内的代谢平衡。
b)初饮时选择温开水,前1天在水中添加葡萄糖、水溶性多维、抗生素等2. 喂料管理雏鸡开食特别强调要及早开食,少喂勤添3. 温、湿度管理保持温度、湿度的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
特别提示: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极易感染马立克和传支等疾病,做到“看鸡施温”。
脱温时要求平稳过渡,制定目标温度和脱温计划。
4. 通风管理通风原则:育雏前期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育雏后期逐渐增加通风量5. 光照管理:育雏期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
第一周光照时间控制在22-24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30勒克斯以上;两周龄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9-13小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
注:10勒克斯相当于25瓦普通灯泡挂在距离地面2米位置,照到地面的亮度。
6. 断喙操作操作方法正确、断喙人员要固定二、育成期管理目标: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
1.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性能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
均匀度反映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鸡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产蛋高峰期长。
1)体重不达标时的管理措施a. 确保环境稳定、适宜,饲养密度适宜,不拥挤。
b.适当增加饲喂量,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含量c.推迟更换育成鸡料,但最晚不超过9周龄。
2)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管理措施a.保持鸡群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
b.喂料均匀,密度适宜,断喙正确c.采取分群管理。
根据体重大小将鸡群分为三组:超重组、标准组、低标组,对低标组的鸡群增加营养,对超标组的鸡群降低饲料质量。
种鸡养殖注意要点一.饲养方面1.雏鸡早期补液盐中毒有些养殖场习惯于在雏鸡入舍2——3天内,在饮水中喂葡萄糖或补液盐。
其实这种做法对雏鸡的作用不大,又费时费力,也容易出问题,常见的补液盐说明书是:多少克加多少克水,自由饮用,易造成中毒,建议做法:应是按说明书要求,多少克加多少水,一天饮用2——3小时即可。
2.鸡群投药的误区雏鸡早期的投药不是越贵越好,效果好就是好药,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从生产实际看2——5天,9——12天给鸡群投两次预防药物效果较好,投药是要把每日药量分上下午两次给,以增加疗效和防止中毒,另外,2周之内,最好不要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它影响骨骼发育,刺激肠道植物神经和引起肝被摸下出血。
3.育雏前期通风不良为保温和怕雏鸡,前一周基本不通风,由于育雏前期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繁殖,通风不良使鸡的抵抗力下降,接种疫苗后,反应严重,诱发呼吸道疫病和其它细菌性疫病,建议做法,应是第一天即开始通风换气,2——3天后带鸡消毒。
4.育成阶段只注重周末体重,对每周平稳周增重的重视不足,尤其是育成后期的每周平稳周增重,这时期正是第二次体型(骨骼)发育期,也是生殖系统发育期,它关乎生产性能的高底,有些不明原因的产蛋高峰不高,在排除饲料和疾病等问题后,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建议在实际操作中,要划两条曲线,一条是周末体重曲线,另一条是每周增重曲线,每周增重曲线平稳,鸡群的体型体重就达标,均匀度就好,潜在的生产性能就好。
5.产蛋率5%以前,基础料量太高或高峰料加的太早,导致母鸡体重增加过快,超重,双黄蛋,脱肛鸡,卵黄性腹膜炎,死淘率增加,。
建议:产蛋率5%以前的料量控制在123——126克之间,高峰料量加到163——168克左右,加高峰料时机,产蛋率75——80%左右,这样,死淘率下降,鸡只不超重,后期生产性能会保持良好。
6.公母鸡分饲不彻底,表现公鸡超重或公鸡均匀度很差,残公鸡增多,主要原因是设备简陋,管理上措施不力,对公母鸡互相偷吃料现象熟识无睹;观念问题或经验不足,建议:喂料时公鸡能同时吃上料,并能吃到同等的饲料,23——30周龄阶段,要防止公鸡体重增长过快,这一点,要多参考手册。
种鸡的饲养方法如果一个场、户养上千只种鸡,可年获利3~5万多元,因此养种鸡是致富较快的项目。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鸡的饲养方法(1)公母种鸡分饲种雏可从1日龄开始,将公母雏鸡分栏饲养。
到18-20周龄转舍时,先将公鸡提前4-5天转入成年鸡舍,使其熟悉公鸡料桶和占有环境优势。
然后再转入母鸡。
母鸡料具基本有两类:一类是料桶式,如塑料桶式喂料器。
人工加料,饲料从桶内流向料盘,料盘上有防栖栅,栅格宽43-45毫米,用以限制公鸡吃料。
另一类是机械加喂料线,供料部分有料箱、料槽、链条、转角轮和调节器等。
链条有多种形式如扁平链、哈特链及螺旋链等。
其运料速度各异,扁平链每分钟运料12-18米,哈特及螺旋链每分钟均在30米以上。
公鸡料具有专用公鸡料桶和料线。
料桶的料盘上有栅格或无格均可,料桶吊至距地面41-46厘米的高度,以防止母鸡采食,但每周要按公鸡背高调节料桶的高度,只要公鸡立起脚,弯着脖子吃到饲料即可。
此种料桶亦是人工加料,自动下落的料具。
另一种是公鸡料线,所给饲料通过料管机械送料,分别落入公鸡料盘。
公鸡能和母鸡同时分别采食自己料具里的饲料。
(2)育雏饲养管理曾祖代、祖代0-8周龄,父母代1-5周龄为雏鸡阶段。
育雏期末,根据雏鸡体重、胸角度,参照外貌进行选种。
A、营养与饲料饲养曾祖代、祖代雏鸡与肉仔鸡时,0-4周龄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为23%,代谢能为12.54兆焦/千克;5-8周龄时粗蛋白质20%,代谢能为13.38兆焦/千克。
父母代要求粗蛋质为20%,代谢能为12.12-12.54兆焦/千克。
喂干粉配合饲料,每日早5点至晚8点,喂6次,每3小时喂1次,常备清洁饮水。
B、饲养密度0-8周龄,地面散养密度为20-10只/米2,笼养为40-20只/米2。
第1周龄温度为32-31℃,第2周龄为31-30℃,第3周龄29-28℃,第4周龄27-26℃,第5周龄26-25℃。
育雏室相对湿度为65%-70%,以后逐渐降低至正常。
种鸡的养殖技巧
种鸡的养殖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准备:选择一个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地方养殖。
场地要有适当的防风围墙和防盗网,以避免鸡类受到外界干扰和损失。
2. 鸡舍建设:鸡舍的设计应合理,保持适应鸡类生活环境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鸡舍应具备通风、防潮、防寒等基本设施,并做好消毒工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饲料供给: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给予适量、均衡的饲料。
种鸡的饲料通常包括主粮、配合料和添加剂,以满足鸡类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4. 水源供给:鸡类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应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并保持水源的干净和安全。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鸡类的健康状况,观察鸡的食欲、精神状态和粪便的情况。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饲料、增加营养补充或请兽医进行治疗。
6. 疾病防控:加强鸡舍的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和设施的整洁。
定期消毒,预防鸡类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7. 繁殖管理:根据鸡类的繁殖周期和繁殖能力,合理选择种鸡,控制鸡类的繁殖数量和配种时间。
保证种鸡的繁育质量和数量。
8. 疫苗接种:根据鸡类的生长发育和疫病情况,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确保鸡类免疫系统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控。
注意:养殖过程中要保持科学管理和细致耐心,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和饲养方法,提高种鸡的生产效益。
饲养者还应关注养殖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养殖过程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种鸡第一年配种性能较强,而繁殖季节过去之后,应立即淘汰,以免浪费饲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管理方式1.笼养方式蛋用种鸡笼养可采用金属大方笼,每笼装18只母鸡和2只公鸡,蛋槽集蛋,料槽喂料,水槽或乳头饮水器喂水。
肉用种鸡笼养必须在底网上加泡沫塑料网或竹底网以防止胸部囊肿,每笼装12只母鸡和2只公鸡.喂料喂水和集蛋同于蛋用种鸡。
大笼饲养笼底离地面60—70厘米,每个笼可容纳20一40只母鸡和2—4只公鸡,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公母鸡可在笼内本交配种.蛋可以滚到笼外。
大笼饲养的主要问题是种蛋受精率不高。
尤其是在新组群时,由于鸡群的相互调换,鸡与鸡间不合群而出现打斗的现象。
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合理调配。
小笼饲养小笼一般为阶梯式多层笼养。
有两层、三层或四层,种鸡多采用两层笼养,方便入工输精的操作:每笼容纳3或4只母鸡,公鸡与母鸡分开饲养,采用人工输精的力式,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易管理和有利疾病控制,单位面积饲养只数多,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值,便于观察鸡群,鸡的伤残率低,受精率高.饲养的公鸡数量少,故多采用此方式。
2.条板一垫料饲养方式蛋用种鸡和肉用种鸡都可以采用条扳一垫料饲养方式。
此方式用料桶喂料,钟式饮水器喂水,产蛋箱集蛋。
在一幢鸡台内进行大群饲养。
此方式比笼养方式的受精率高,但垫料不易解决而且容易造成公害。
(二)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肉用种鸡的繁殖期通常为40周。
要求每只肉用种母鸡能繁殖尽可能多的健壮且肉用性能优良的肉用仔鸡。
1.饲养方式与饲养密度传统饲养肉用种鸡的全垫料地面饲养法,由于密度小,舍内易潮湿和窝外蛋较多等原因,现今很少采用。
目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肉用种鸡饲养方式有如厂3种:(1)漏缝地根:有木条、硬塑网和金属网等类漏缝地板.均高于地面约肋厘米e金属网地板须用大旦金属支撑材料,但地板仍难平整,因而配种受精率不理想。
硕塑网地板平整,对鸡脚很少伤害,也便于冲洗消毒,但成本较高。
种鸡的饲养管理制度一、场地环境的准备1. 场地选择:种鸡的饲养场地应选择离市区较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离工业区、污染源较远,空气清新、无噪音、无污染。
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通风、光照充足、周围无积水或污水,离河流、湖泊等水源较近。
2. 场地净化:在引入种鸡前,应对养殖场所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杀灭任何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场地的卫生和无菌。
3. 场地隔离:引入种鸡前,应在养殖场所设置隔离区域,对新引入的种鸡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传染疾病传播。
二、饲料管理种鸡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高,饲料掺杂过多杂质或添加剂会影响种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饲料管理制度:1. 饲料配置:根据种鸡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比各种营养成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均衡。
在配料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添加有毒或有害物质,并确保饲料的新鲜。
2. 饲料供给:按照种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品种特点,合理控制饲料的供给量和供给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造成种鸡的生长发育不良。
3. 饮水管理:种鸡需要充足的清洁水源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此应注意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并确保水质的卫生和新鲜,避免因水源污染而引发疾病。
三、卫生管理良好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养殖场所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种鸡的健康和生长。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卫生管理:1. 定期清洁:对养殖场所、饲料器具、饮水器具等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无菌。
2. 疾病防控:定期对种鸡进行体检,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对病死种鸡要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3. 饲料检测: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的纯净和营养成分标准,避免因饲料质量问题导致种鸡生长发育不良。
四、疾病防控种鸡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害,因此应加强疾病防控,减少种鸡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具体措施包括:1. 疫苗接种:按照医学指导,对种鸡定期接种强化疫苗,提高种鸡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第一章种鸡饲养管理第一节生产性能指标一、纯系品系:从一个品种或品变种内选育出具有一定特征特性的群体,这个群体就叫品系。
如近交系、家系、纯系等。
二、留种禽选择的方法(一)依照数量遗传学分类的选择方法1、个体选择即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
适用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如蛋重、体重h20.3 以上。
2、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进选择。
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如产蛋量、受精率等h20.2 以下性状。
3、合并选择兼顾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
4、同胞选择当选择公鸡的产蛋性状时,参考该公鸡的同胞姐妹的产蛋性状。
(二)多性状选择方法1、顺序选择法对要选择的性状按重要程度,相关关系(正或负),顺序排列,然后一个个选择,一个性状的目标达到后再选择下一个性状。
2、独立淘汰法对要选择的每一性状规定一个最低表型值指标,全部达到规定指标的才选择,有一项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都淘汰。
3、选择指数法对同时要选择的几个性状的表型值,根椐其经济重要性、遗传力、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进行不同的适当加权而综合成一个使个体间或家系间可以相互比较的指数,再按指数的大小决定个体或群体或家系间的选留。
这个指数就叫选择指数,这个方法就叫选择指数法。
指数计算:指数 I=艺 wih2i x (100 十艺 wih2i)x Pi 十 Piw 加权系数h2 性状遗传力P 留种群体或个体表形值P 原群体平均表形值三、纯系建立方法1 、纯系含义在家禽育种中,育种群在闭锁继代选育 5 代以后,有利基因的频率增加,不利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少,形成了遗传上比较稳定的种群,称为纯系。
理论上基因基本纯合的种群称之。
2、培育纯系的目的淘汰不利基因,提高有利基因比例,提高基因纯合度。
3、纯系建立法(1)近交法采用全同胞或半同胞交配育成近交系。
特点是育成新品系快、淘汰率高成本大。
(2)家系育种法这是 60 年代以来形成品系常采用方法之一。
家系:由一个公禽配若干个母禽组成的种群称之。
利用家系育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封闭血缘,进一步繁殖选育,即可得到具有一定性能特征,而血缘又不致过高的品系。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种鸡是指专门用来繁殖后代的鸡种,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鸡的饲养管理和高产技术是关乎繁殖效益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种鸡不同阶段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一、育雏期育雏期是种鸡的初始阶段,对种鸡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都有很大影响。
1. 温度管理育雏期鸡只的对温度要求较高,室温在26℃左右为最适宜,但要随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室温。
首周温度上升1-2℃,其余时期逐渐下降,直至27天龄左右温度定格在18℃左右。
2. 饮水饮水系统应该投入使用2-3天,水质清新卫生,每日更换2-3次。
首日给予25℃左右的开水,供应量以不让雏鸡口渴为宜。
3. 饲料育雏期的鸡只需要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可以选择高浓缩的鸡苗专用饲料,但是一定要保持新鲜,不宜存放过久。
初鸡要求每日至少4次投放饲料,之后逐渐减少次数,每天2次足矣。
二、生长期生长期是种鸡从育雏期到性成熟之间的过渡期,衔接着前后两个发育阶段。
环境温度的控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饲养技术,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前提。
一般来说,温度要保证在18℃以上,低于此温度可能会导致生长停止,直至死亡。
生长期的鸡只对于饮水的需求量相对缓和,但水质卫生仍然是重中之重。
常常需要检查饮水系统管路是否通畅,喂水是否充足。
生长期更注重蛋白质和能量,饲料需求量不断提高,每日喂食次数减少至1-2次。
应该提供均衡营养饲料,以增强肉鸡的抵抗力和生长速度。
三、繁殖期繁殖期是种鸡为了产蛋、孵化而进行的特殊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要关注饲养技术和产蛋率。
繁殖期对于温度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保持在20℃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繁殖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应该做好温度控制。
在繁殖期鸡只需要健康的饮用水,一遍饮水的水量要足够;而且最好不要将饮水不同阶段的鸡只混在一起,以防交叉感染。
在繁殖期鸡只的饲料也要根据其需求进行搭配和选用,主要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饲料为主,以提高鸡只的产蛋量。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种鸡是养鸡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饲养技术和管理对鸡的生长和产蛋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鸡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管理,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种鸡各阶段的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
一、雏鸡舍管理及饲养方法1. 场地准备雏鸡舍的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和其他家禽场,地形应平整,通风良好,避开低洼地和湿润地带。
雏鸡舍的内部和外部要保持干净卫生,墙壁和地面要涂刷消毒药水,确保无害细菌和病毒。
2. 温度调控雏鸡进舍后的48小时内,要保持舍内温度在35℃-37℃,逐渐下降至24℃-26℃。
晚上温差不得超过5℃。
使用煤气灯、电热灯等设备保持恒温。
室内地面应铺上干净木屑,防止雏鸡腿骨的脱臼。
3. 饲料喂养雏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投喂饲料,每天至少喂养4次。
刚进舍的雏鸡要先用温水拌适量糖水喂食,后期再适当加入药物和预防疾病的营养添加剂。
4. 疫病预防雏鸡在饲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疾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防疫工作。
首先要确保鸡舍内干燥清洁,保持通风良好,饲养环境卫生;其次要定期给雏鸡接种疫苗,建立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
1. 防寒保暖育成期的鸡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要加强保暖工作。
可以通过加大使用煤气灯、电热灯等设备来保持舍内的温度,让鸡群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2. 饲料配制育成期鸡的饲料需要根据鸡的生长发育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饲料中需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同时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防止过饲和亏饲。
3. 加强运动育成期的鸡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加它们的体质和免疫力。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鸡舍设计,可以为鸡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让鸡群能够自由活动,促进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4. 定时清洁育成期的鸡舍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的卫生和通风。
定期清理鸡粪、更换鸡舍垫料、打扫消毒饮水器和饲料盆,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鸡的免疫力。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种鸡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影响到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下面将介绍种鸡各阶段的饲养方法以及一些提高养殖效益的高产技术。
种鸡的各阶段饲养方法:1. 雏鸡期:雏鸡出壳后,应保持温度适宜,一般在30℃左右。
饮水设备应放在容易触及的位置,确保雏鸡能够方便饮水。
饮水器要保持干净,水质清洁。
合理的饲喂方式是将饲料铺在纸上,使雏鸡能扒食,逐渐习惯于进食。
2. 生长期:生长期的饲养方法主要是控制合理的日粮配方和饲料的投喂量。
通常每日投喂3-4次,定时定量,避免饥饿或过饱。
并且要根据鸡群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鸡群的营养需求。
3. 开产期:在鸡群达到适宜产蛋的年龄之后,要注意鸡舍的管理和环境调节。
保持鸡舍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同时给予合理的饲料,保证蛋的品质和产量。
4. 年老期:当鸡群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饲养方法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一方面要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以避免衰老对机体的负担;另一方面要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保持鸡群的健康状态。
种鸡高产技术:1. 选优种:选择优质的鸡苗或种鸡作为种群,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遗传优势,以提高种群的产蛋率和肉质品质。
2. 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饮水、饲料投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的饲料营养调整,定时定量的饲养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鸡群的生长和产蛋。
3. 疫病预防:定期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定期检查和处理鸡群的健康情况,加强饲养环境的消毒和杀菌,减少疾病传播和群体感染的风险。
4. 精细化管理:鸡群的生产性能和饮食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鸡群的生产效益。
5. 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阶段的种鸡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种鸡的生产性能。
通过合理的饲养方法和应用高产技术,可以提高种鸡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从而为养殖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种鸡各阶段饲养方法及高产技术种鸡的饲养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采取不同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
正确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促进种鸡的生长和发育,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下面就种鸡不同阶段的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做一个详细介绍。
一、雏鸡期雏鸡期是种鸡生长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对于种鸡的后期生长和生产非常重要。
在雏鸡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饲养方法和高产技术:1. 环境温度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0-7天龄时,要求环境温度在32-35℃,7-21天龄时,环境温度为28-32℃,21-42天龄时,环境温度逐渐下降至24-28℃。
要保持鸡舍内的温度稳定,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雏鸡的生长健康。
2. 饲料雏鸡期需要特别注意饲料的选择和搭配,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比例。
在雏鸡期,还需要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雏鸡的生长和健康发育。
3. 饮水保证雏鸡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以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避免因为缺水而影响生长发育。
4. 疫病预防雏鸡期要加强疫病预防,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避免疫病传播,确保雏鸡的健康生长。
5. 养殖密度控制雏鸡的养殖密度,保证每只雏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而影响雏鸡生长。
二、生长期1. 饲料管理生长期的饲料管理比较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种鸡,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投喂量,保证种鸡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发育。
3. 环境管理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清新,保证适宜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避免因恶劣的环境而影响种鸡的生长发育。
4. 合理运动保证种鸡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促进种鸡的肌肉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产蛋期2.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保证蛋鸡的健康生产。
4. 适宜温度保持鸡舍内的温度稳定,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影响蛋鸡的产蛋表现。
5. 饮水管理保证蛋鸡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应,满足蛋鸡的产蛋期水分需求。
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鸡场、鸡舍与环境控制在村外高燥处最好在山里无人去的地方建场,选好无污染的大环境。
进行专一生产,布局合理,全进全出。
改变老幼种鸡套养,祖代与父母代联养,甚至种鸡与商品蛋、肉鸡在一个场内混养的不正常现象。
饲料厂、育雏场、产蛋种鸡场与孵化场四场分开并远离商品鸡场。
每一个场要规划高低两点,水源在高处,粪场在低处;设置净污两道,死鸡与粪由污道送出到粪场封存三个月。
鸡舍要求保温通风良好。
夏季降温有湿帘。
为提高纵向通风的风速门窗要能关的很严而且有天花板。
冬季能供暖。
安置蛋种鸡笼或肉种鸡笼进行笼养和人工授精。
肉种鸡平养即棚架饲养者较多,进行自然交配的鸡群在产蛋后期补充青年种公鸡可提高受精率。
温度:对初生雏鸡要给予35℃的温度,6周龄后到成鸡以22-28℃为好,产蛋鸡28℃时产蛋量高而耗料最少。
温度低了耗料多,温度过高采食量小引起体重降低后产蛋率也降低。
通风换气:在热源的远端用排气扇排气进行纵向通风。
产蛋鸡舍在高温时可用风扇纵向吹向两排鸡笼之间的人行道促进鸡体散热。
起到降温的作用要有能吹动鸡毛的风速。
除臭:降低粪便含水量达到70%以下时则自然发酵除臭,含水量降到40%以下时苍蝇就不在其上面产卵。
饲料中食盐用低量,水槽不漏水或用乳头式饮水器,笼、网下铺铡短的干玉米秸,撒少量过磷酸钙:这些都可以降低粪便中的水分,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2.明确饲养阶段加强饲养管理:35日龄以内的雏鸡要保温,叫给温雏;35日龄后称脱温雏。
大约70日龄褐壳蛋鸡胫长达到83毫米后为育成鸡,100日龄以前可上产蛋鸡笼饲养。
大约18周龄体重达到1500克时转为产蛋期饲养。
全程要公母分饲,均按品种要求进行饲养管理⑸。
2.1. 对给温雏加强饲养:可用肉仔鸡料喂种雏,使其快速生长。
5周龄体重越大,以后在产蛋期产蛋越多、死亡越少⑴⑵。
7-10日龄要精确断喙。
2.2. 育成期的饲养:雏鸡9周龄胫长一般超过83毫米,胫长够了就进入育成期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