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a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8
商品鸡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养鸡日程安排一、进鸡前的准备工作1、进雏前提前15天搞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2、准备及消毒好养鸡的用具,其中每千羽鸡垄糠(或木屑)不少于40包。
3、保温设施:准备好煤并提前烧炉,测试炉子是否能正常加温。
搭好育雏舍,每千羽鸡按12-15平方米计算。
冬季试用无纺布保暖时无纺布必须紧贴在薄膜上,以减少与薄膜间的温差,防止育雏舍内水珠的生成。
4、提前24小时烧炉加温,提前2小时把饮水器放进育雏舍内。
二、第一周龄的主要工作安排(一)、第一天工作:温度33-35℃1、苗鸡运到鸡舍,先检查育雏舍温度,一般须33-35℃。
温度达要求的,尽快把苗鸡放进育雏舍内,温度不足的,较冷时节,把苗鸡叠放起,温度升高后,再放苗鸡。
2、苗鸡进育雏舍后,让它饮水3-4小时再开食,每千羽苗鸡每餐2斤左右,开食后每天喂6餐,每餐投料量要求雏鸡在下一餐前吃完为好,每千羽鸡需料盘10只。
3、苗鸡进育雏舍后要分栏饲养,每千羽鸡10-12平方米为一栏,以后每2-3天扩栏一次,每次增加2-3平方米/千羽鸡。
并把弱苗放在一栏,精心饲养。
如果其他正常,2-3天采食量不增则表明密度已大。
扩棚后一般采食量会上升4、活疫苗接种前一天,后4天不得带鸡喷雾消毒,其余每天一次,发生重大传染病时一天带鸡消毒二次。
5、用药:根据公司阶段性用药程序或片区管理员要求。
注意事项1、须经常检查温度是否足够和稳定,头15天的保温可以决定整批鸡成败的50%,所以必须全力以赴,特别是晚上2点钟时一定检查一次,并适当加煤。
2、寒冷天气要防“贼风”直吹到鸡身上。
3、注意不要断水。
4、经常检查炉堂内的燃煤是否合适,烟道是否盗烟,烟道靠近炉堂处是否有垫料烤焦的现象。
5、鸡舍内24小时要有人值班,以防停电及火灾意外,灭火器材要放到方便取之处。
(二)、第二天工作:温度33-35℃1、观察育雏温度是否适宜,雏鸡精神状态(如睡态、采食、叫声、呼吸)是否正常,排粪是否正常,正常的粪便呈田螺状或条状。
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篇一:肉鸡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进鸡后的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1、0-7日龄1.1温、湿度:温湿度是育雏的关键,而育雏的成败又决定了整个饲养过程的成败。
尤其是1-3日龄,适当的高温高湿是符合鸡的需要的。
适当的高温可促进雏鸡活动,促进采食饮水,促进卵黄物质的吸收。
而适当的高湿则利于鸡的羽毛生长,也利于雏鸡采食。
所以1-3日龄,我们把握的原则为,温度宁高不低,一般以垫料温度不低于32度,60cm高度温度35-36度为标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1.2 光照:第一周目的是尽可能增加体重,达到出生重的4倍以上,所以光照强度应稍大一些,一般以40-50LUX为宜。
光照时间,第一天24小时,其它几天为23小时,闭灯1小时的目的是为了使雏鸡能适应因停电而造成的黑暗。
.1.3、饮水:真空饮水器、水线在进鸡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提前放水预温(包括乳头水杯)。
水线水压指示管调节器调整至10cm,水线要平,第一天水线高度以乳头平于雏鸡眼睛为宜,2-3天后调至45度角饮水。
1.4、喂料:小雏要少喂勤添刺激采食,一般前3天3-4小时加料一次,3天后4-6小时一次。
料线应从首日龄使用。
1.5、注意事项:a、育雏重在保温,所以该阶段一定不要使雏鸡受凉,鸡舍的两端温度一定要够。
应该调整好加热系统,使舍内的昼夜温差以及鸡舍的不同部位的温差波动不能大,鸡舍漏风处一定要封好。
b、如果在寒冷季节,我们需要关注墙边,墙边的温度往往要和目标温度差7-8度,最好墙边用塑料布将鸡隔开。
C、对于采食饮水不好的小鸡挑到小鸡栏单独饲喂。
d、进雏后要教雏鸡饮水开食,轻轻敲打料盘水线吸引小雏的注意。
2、7-21日龄随着鸡只增长,工作方向要调整,降低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整个饲养期23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持续6小时以上的黑暗会增加体内褪黑素的产生从而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协调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展,控制这一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是我们的目的,对于控制呼吸道病的发生和发展很重要。
肉食鸡_肉食鸡的饲养方法有什么肉食鸡的饲养方法(一)鸡舍和设备准备根据鸡舍和接受鸡苗的日期合理安排冲洗、清理、消毒、空舍的准备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每销售一批肉鸡后间隔至少42天以上再进下一批肉鸡,以保证鸡舍的准备和足够的空舍时间。
在如下几个方面要注意:1.上一批商品鸡出栏后,要尽快安排鸡舍清理和消毒,保证足够的空舍时间。
2.垫料要干净和干燥,厚度3~8厘米,整理平整。
同时要进行消毒(福尔马林3倍量熏蒸或福尔马林15%喷洒消毒)。
3.最好同一鸡舍就养同一批鸡。
4.有足够的喂料空间(不少于5厘米)和饮水位置,以及适宜的转换。
5.至少提前24小时升温使地面垫料的温度在32~35℃。
6.无论是垫料平养还是网上平养,均应提倡全进全出制。
7.一般条件下,饲养密度以最终每平方米8只为好,冬季饲养密度可适当加大至10只/平方米,育雏开始可每平方米35只。
建议7日龄、14日龄、21日龄分别扩群1次。
(二)雏鸡的环境控制1.温度:因为雏鸡的热调节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需要提供一些供热系统来为小鸡加热。
在人工育雏中常用的方法有:热辐射(红外线)式保温伞式育雏和热风炉或煤炉加温式育雏。
应特别注意雏鸡的行为与舍内温度是否适宜的关系(雏鸡在育雏伞下均匀分布、采食饮水正常、行动活跃、叫声清脆说明局域育雏温度合适)。
备注:温度指环境相对湿度为60%~70%时的温度,该湿度感觉为略微潮湿。
2.光照:现在有许多光照程序都称是最科学的,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光照程序。
如果您的种鸡是饲养49天(体重2.5千克)以上,建议您采用限光程序,因为生长期适当限光有利于鸡群在黑暗中发育内脏器官防止后期死淘(猝死)过高。
如果饲养42天左右或35~36天的肉鸡宜采用间歇式光照或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方式。
表2给出了部分数据以便于您采用适合的光照程序。
说明:光照时间单位:小时,20lu某相当于每平方米3.3瓦、10lu某相当于每平方米1.7瓦。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一、什么是商品肉鸡:通常指7周龄上市的鸡:1、AV体重约2.6公斤;2、AA体重约2.5公斤;3、罗斯308体重约2.7公斤;4、改良优良黄鸡体重1.5公斤左右,供肉食的鸡。
二、影响养鸡成败的五大因素:1、好的品种、好的鸡苗;2、好的饲料﹙约占总成本投入的80%以上﹚;3、管理﹙软管理和硬管理﹚;4、疫情防治﹙疫苗,药品﹚;5、市场行情。
三、鸡场选址及鸡舍建:一)、鸡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六字方针:“高” 、“静” 、“远” 、“路”、“水” 、“电”。
高:地势高燥,避风向阳;静:安静,远离闹市;远:远离居民区,远离其它养殖区和其它可能的污染源1.6公里以外,至少不少于500米;路:要想富先修路,方便运输;水:水是生命之源;电:电是现代养殖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鸡舍的建筑:1、舍宽:开放式9—11米;环境控制式12米。
2、舍长:70—120米。
3、舍层:单层为好。
4、鸡舍地面:应以混凝土地面为好;北方可用沙质土地面,天气干燥、透气性好。
5、群体布局:每舍饲养数在1万只以下;舍内宜分小圈,每圈不超过2500只,小规模饲养每圈多为300只左右,生长良好。
6、鸡舍走向:应呈东西走向,以减轻阳光照射产生的热量。
四、进雏:一)、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批数及批次间隔天数:每年进出批次,年初应有整体安排,每年进雏5—6批,每批间隔10—15天,每批空舍5-7天。
空舍时间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
空舍时间:是指清洁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雏到场的间隔时间。
(建议最少为2周,农村多为5—7天)。
2、饲养方式的选则:a、垫料饲养。
b、笼养。
c、网上平养。
★、垫料饲养:优点:投资少,胸囊肿和外伤发病率低。
缺点:鸡接触粪便,易感染疾病,垫料管理耗费人力。
★、笼养:优点:提高饲养密度2—3倍,节约成本费用,球虫发病率低,是商品肉鸡饲养发展的必然趋势。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对电的依赖性强,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高。
★、网上平养:优点:1、节省垫料,提高鸡粪利用价值。
2、降低球虫发病率,有利于控制药残,提高成活率,提高鸡肉品质。
3、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便于鸡舍的卫生管理。
4、有利于控制温湿度,便于通风换气,提高饲养密度。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2㎏以上的鸡胸囊肿发病率高;并且较地面平养的鸡出栏体重偏轻。
3、消毒:a、舍内清理:b、冲洗:(切断所有电源、坚持先上后下的原则)。
c、清除残留和卫生死角。
d、凉干后关上门窗,在舍内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鼠药。
e、熏蒸:每立方米用7.5克高锰酸钾,15毫升甲醛(老养殖舍熏蒸用量加倍)。
熏蒸时舍温24-27℃,湿度75﹪左右效果最好。
f、舍外消毒。
4、物品及人员的准备:饲料、药品、用具、人员等。
5、供暖设备的选择:因条件、地区不同而定。
6、预热试温:进雏前两天试温、查漏补疏、及时完善。
二)、雏鸡的选择与运输:1、品种的选择与雏鸡质量:目前流行的商品肉鸡品种:AA常规系、AA羽毛鉴别系、AA宽胸系、AA+、爱维因、罗斯308、科宝-500、哈伯德等。
选择具有较高遗传性能的品种和高品质的鸡苗,是影响育雏成败的最直接因素。
品种的流行,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往往有直接关系,来自不同种鸡场的同一品种的雏鸡质量有一定差异,雏鸡应来自于不受白痢,支原体感染的种鸡群。
(目前已知蛋传性疫病有19种,不受感染是不可能的。
故,雏苗最好来源于较大的种禽场)。
健雏的一般表现:1)、体重≥35克。
2)、手握感觉充实、富有弹性。
3)、精神活泼、眼睛明亮有神、无分泌物、对生光反应灵敏。
4)、绒毛长短适中、干净。
5)、腹部有弹性、不过软或过硬、脐部愈合良好。
2、初生雏的运输:以出壳后8—12小时内为宜。
运输时用专门的运雏箱,雏鸡到场后要尽快卸车。
连同运雏箱一同搬到育雏舍内,稍息片刻后放开。
冬天要保温、防冻;夏天要防暑、防脱水。
五、饲养管理及要求:一)、饲养:1、饮水:水是生命之源,是鸡只最重要的营养成份之一。
鸡只体内的水份约占其体重的70%以上,水的日消耗量是鸡只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饮水量大约是食料量的2-3倍。
1)、饮水的质量标准:要求每1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大肠杆菌≤50个。
2)、开饮:雏鸡进舍稍停后,饮2小时水,水温20℃左右。
加5%葡萄糖,配合适当的开口药。
如“育雏博士”以达清理肠道,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蛋传性疾病之目的。
3)、饮水器的管理:①、保证鸡只在整个生长期可以饮用到洁净的水,不能允许饮水器出现无水现象。
②、饮水器放置的位置应处于鸡只活动范围不超过1.5米的地方。
③、饮水器中适宜的饮水深度为1.9厘米。
④、开放式饮水系统,雏鸡应先使用雏鸡饮水器。
即每100只雏鸡,提供一个4公斤的真空饮水器即可。
⑤、一周龄以后,随着鸡只增长逐渐提高饮水器高度至鸡背平。
⑥、经常涮洗饮水器,防止细菌孳生。
⑦、若用乳头饮水系统,则当饮水系统长度不超过76米,绝大多数都能够运转良好;若鸡舍长超过120米时。
应将供水系统安置于鸡舍中央部位,将乳头饮水系统分成两部分供水。
2、喂饲:目的在于为鸡只提供足量且营养平衡的饲料,以期获得最佳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
1)、开食:饮水2小时后开食。
过早影响食欲,过晚影响生长发育。
2)3)、饲喂管理:少喂勤加,确保饲料新鲜。
提高料桶底部与鸡背平(轻松采食,同时有利于其颈、腿、胸肌发育。
减少饲料浪费。
降低胸囊肿病发生率)。
4)、饲料的合理利用:一只鸡在7周内,可浪费114—228克饮料,相当于总耗料量的2—4%。
5)二)、管理及要求:1、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成活率,提高均匀度,保证鸡只健康成长。
1)、提高成活率:减少意外伤亡(人为、鼠、猫等)。
进雏6、12、18小时,检查有多大比例雏鸡未采食到饲料,尽快培育雏鸡从使用内部营养,过度到外部营养。
2)、提高均匀度:①、大、中、小分栏。
②、挑鸡。
③、正确有效的喂料方式(经常调整加料的顺序)。
④、料、水位充足,分布合理。
3)、合理的周增重:防超标、暴死。
前期生长快,可采用关灯控料等措施控制。
2、管理及要求:管理五要素总结五个字“三度一风光”。
1)、温度:①、鸡象其它热血动物一样,需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新出壳的雏鸡,其体温调节系统在两周龄内尚未成熟。
因此,需饲养者帮助它们维持适宜的体温。
②、注意雏鸡腿部微环境,如雏鸡腿部温度较低,雏鸡将会始终龟缩于同一群落中,滞留不动,不去寻觅水和饲料,从而导致鸡只过度饥饿,伤亡率增高。
③、鸡只21日龄时应分散至整个鸡舍,此时保持舍内鸡只理想的温度十分重要。
养鸡合理的温度重点在于“看鸡施温”,在同等状态分布时,温度保持就高不就低原则。
2)、湿度:前期容易小,要增加湿度;后期容易大,要控制湿度。
高温高湿时——闷,低温高湿时——冷;湿度过低时易发呼吸道病,过高时易发球虫病。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10日龄60—65%,10日龄以后50—60%。
3)、密度:要适宜,过小会造成成本的浪费,过大会造成四减五增的影响。
四减:减少平均体重、减少饲料消耗、减少饲料报酬、减少生长率。
五增:增加死亡率、增加喙肉癖、增加胸部水泡发生率、增加加工厂肉的废弃率、增加鸡舍的通风费用。
4)、通风:处理好通风与温度的关系,1—2周缺氧留下病根,3—4周时腹水症发病率增高。
自然通风时,应尽量打开鸡舍两侧窗帘,促成横向通风。
是微风或风向发生着转变,鸡舍侧窗的窗帘应以相同量打开;如风向始终以一个方向吹向鸡舍,则此方向的窗帘必须比下风向一侧的窗帘开启的要小以避免贼风。
5)、光照:与鸡只健康和发育密切相关,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提高鸡只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①、整个鸡舍中的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线过强,不均匀,易引起啄癖;且能让鸡运动过多,导致生长减慢、料肉比高,浪费饲料、降低效益。
②、灯泡上方装上反光罩,有助于提高其功效,同时也达到了省电的目的。
③、定期清洁灯泡和反光罩,以保持其最大功效。
④、改变肉鸡的光照程序可分两大类:减少光照时间和间歇光照。
★、勒克司定义:1勒克司=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
1勒克司=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点光源,在半径为1米的球面上产生的光照度。
1烛光=10.76勒克司。
下面公式可计算肉鸡舍所需的灯泡数:★、面积(m2)×所需最大光照强度(勒克司)灯泡功率(瓦)×常数(K)以上公式是在鸡背以上2米处测定的,灯泡使用的是钨丝灯。
日光灯每瓦的光照强度是钨丝灯泡的2—3倍。
六、免疫程序及使用要领:二)、使用要领:上述程序是在鸡群健康状况良好情况下进行的,否则,可能促使鸡群发生呼吸道症状或免疫无效。
正常活苗反应是在接种后3—5天开始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持续4—5天。
如反应特别重时,可用药控制一下。
如用“安全气囊A+B”、“福支宁”等。
三)、注意事项:1)、保证鸡只有充分的新鲜饮水和多维、维生素的供给。
如:“氨基Vc抗菌肽”、“强力多维”等。
2)、鸡群患病时,不要立即接种疫苗,可适当推迟至鸡群康复时进行。
3)、免疫前后两天,饮水中禁用消毒液和抗病毒药物。
七、预防性用药:除以上用药外,还要在每周未根据情况用“甚富”单独拌料或饮水三天,以达舒肾之目的。
八、日常管理中注意的问题:1、注意观察鸡群:行为活动、饮水采食、粪便状态等。
2、维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胆小、敏感、易惊群)。
3、设置足够的料位、水位:鸡有“群序性”,有强弱之争。
4、做好工作记录,积累经验。
九、总结:商品肉鸡的生长期短,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发生何种疾病,在出栏前大多来不及恢复,加大力度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必然的对策。
所以,肉鸡控制疾病方案必须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只有在预防措施失败时,才增加实施治疗方案。
河南博士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禽药总经理尚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