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种鸡的饲养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3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篇一1.禽场及孵化场工作人员不许在场外及自己家中饲养家禽和从事与养禽有关的业务,养禽场工作人员所需的蛋和肉产品,必须经检疫无病并由本场供应。
2.防止人员、来访客、饲养用具和杂物传播疾病。
对于易从外界带来病原体的媒介物(包括工作人员、推销员、买蛋商、运送工人和来访客等),都应严加管理和监督。
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应冲洗、消毒、更换衣帽鞋等。
所有的一切用具和运输工具都须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禽场和禽舍。
兽医人员使用的各种诊疗器械,必须经高压消毒后,才可进入禽舍内使用。
垫料要经阳光曝晒后或经消毒药熏蒸后使用。
3.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全进全出。
在条件允许时,最好实行专业化生产。
有条件的可分为育雏场、成年蛋禽场、孵化场、种禽场等,更要避免畜、禽混养。
如育雏场仅饲养1~49日龄的小雏,或1~120日龄的禽,而成年禽场则全是120日龄以上的成年禽,这样避免了成年禽的病传染给幼雏。
最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整栋禽舍的全进全出制饲养。
即一批禽出舍后,禽舍经冲洗消毒-火焰烧灼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等彻底的消毒程序后,再空置1~2周,然后引进下一批禽。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
因为许多疫病发生和中止有一个较固定周期,采用“全进全出”就不会给疫病以接力感染的机会。
4.定期对禽舍、孵化室及禽群进行喷雾消毒,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带禽消毒。
及时清理垫料和粪便,保持清洁卫生。
5.提供和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避免和减轻应激反应。
禽舍要通风良好、风速宜小、光照能控制,禽舍和禽笼结构要合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持禽舍空气新鲜。
要避免过分拥挤、频繁捕捉、转群、断喙、免疫接种和突然声响等应激因素的危害。
6.合理处理淘汰的病禽和死禽。
对于淘汰的病禽应及时送往指定的屠宰场急宰,在兽医监督下加工处理。
死禽充分焚烧或深埋,粪便和垫料等运送指定地点做生物热等无害化处理。
7.配合做好杀虫灭鼠,否则消毒工作会事倍功半。
蛋鸡饲养管理2014-3-19 09:16|查看: 3252|评论: 4|原作者: 网站网友第一、十要点1.选育良种:在确定养鸡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妥当的品种。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种的优劣使产量相痉20%以上。
因此在选购雏鸡之前查看售鸡单位的引种证,确保引入良种,这是第一要点。
常见的优良品种有罗曼蛋鸡、海兰、伊莎、迪卡等。
2.育雏期高产潜力的培育:培育高产母鸡的要领是:①整修育雏期间每天的光照时间的总趋势是逐渐减少的,至少在10周龄后。
②提供充足的饲养空间与设备,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体重和跖骨长度达到相应生长阶段的体征标准。
③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3.采取经济合理的饲养方式:鸡舍内2/3面积,上为棚床,下为粪坑,1/3面积为垫草地面的舍舍混合地面饲养方式最经济适用。
4.创造有利于高产的环境:环境控制对于最佳经济的生产至关重要。
①首先要保持产蛋鸡舍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②提供充足的饮水是保持鸡群高产最关键的,每天用新洁尔灭清洗饮水器,冬季提供温水。
③鸡舍最经济、最适合的温度是21℃至27℃,蛋鸡舍的温度控制在5℃至29℃。
④产蛋期的光照时间逐渐增加,不可以缩短,每日晃照时数不宜超过17小时(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照总数时)。
忽迟、忽早地开灯、关灯会引起部分母鸡停产甚至换羽。
⑤饲养密率要适当、平养,每平方米可饲养5只成鸡,采取全舍饲混合地面饲养,每平方米可饲养8.5只鸡。
如果采用食槽喂料,每只鸡须占有10厘米食槽和4厘米的水槽。
如果用自动料桶。
每25只鸡应配备1个底盘直径为40厘米料桶。
每50只鸡1只自动饮水器或水盆。
5.加强预产期的管理:蛋鸡从开产前三周起至高峰过后这一段时间内,无论是肉本还精神都处地娇弱的状态,需要要精心管理。
实践证明这段过渡管理对鸡的开产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影响较大,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育成鸡应该适时移入产蛋舍内,移群前必须完成疫病防治工作,其中包括最后一次新城疫加强免疫注射、驱虫。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养护和管理,以保证蛋鸡的健康、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1. 合理饲料配方: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调整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并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均衡性和可口性。
2. 规律喂养:按照一定的饲喂时间和数量,定时定量地喂饲蛋鸡。
应遵循“小而多”的原则,每日喂饲4-5次,保证蛋鸡从早晨开始有饲料可吃,防止饥饱突变。
要确保饮水的供应充足,保持饮水器的清洁。
3. 注意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鸡舍内外通风良好,确保鸡舍内温度适宜,并适时进行降温或加温措施。
蛋鸡对光照的需求也较为严格,要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一般每日光照12-14小时。
4. 疾病防控:加强蛋鸡的疫病防控工作是饲养管理的重点。
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做好疫病监测和隔离工作,鸡舍内的卫生保持应做到定期清理消毒,避免疾病传播。
5. 积极管理策略:采用较好的管理策略,如选用优质种鸡,定期观察和记录蛋鸡的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要培养饲养员的科学饲养意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管理和操作水平。
6. 注意饲养密度:蛋鸡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鸡舍的大小和通风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蛋鸡互相踩踏或憋尿,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7. 定期巡视和检查:定期巡视蛋鸡饲养场,检查鸡舍内外的卫生情况和设备设施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饲养环境的良好。
8. 记录和统计:要注意记录生产数据和重要管理信息,包括饲养数量、蛋产量、饲料投放量、疫苗接种情况等,方便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供参考。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峪口蛋鸡京红父母代蛋种鸡饲养管理手册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峪口蛋鸡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饲养管理手册?一、蛋鸡饲养管理日常操作规程进雏前14天准备工作1、舍内设备尽量在舍内清洗。
2、清理雏鸡舍内的粪便、羽毛等杂物。
3、用高压枪冲洗鸡舍、笼具、储料设备等。
冲洗原则为:由上到下,由内到外。
4、清理育雏舍周围的杂物、杂草等;并对进风口、鸡舍周围地面用2%火碱溶液喷洒消毒。
5、鸡舍冲洗、晾干后,修复笼具等养鸡设备。
6、检查供温、供电、饮水系统是否正常。
7、初步清洗整理结束后,对鸡舍、笼具、储料设备等消毒一遍。
消毒剂可选用:季胺盐、碘制剂、氯制剂等,为达到更彻底的消毒效果,可对笼具、地面进行火焰喷射消毒。
注意事项1、如果上一批雏鸡发生过某种传染病,需间隔30天以上方可进雏,且在消毒时需要加大消毒剂剂量。
2、计算好育雏舍所能承受的饲养能力(饲养密度:3周龄内笼养每平方米不可超过50只;平养不能超过30只;网养不能超过30只)。
3、注意灭鼠、防鸟。
进雏前7天准备工作1、将消毒彻底的饮水器、料盘、粪板、灯伞、小喂料车、塑料垫网等放入鸡舍。
2、将门窗关闭,用报纸密封进风口、排风口等,然后用甲醛熏蒸消毒。
3、进雏前3天打开鸡舍,移出熏蒸器具,然后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一遍;鸡舍周围铺撒生石灰并洒水,起到环境消毒的作用。
4、调试灯光,可采用60瓦白炽灯或13瓦节能灯,高度距离上层鸡头部50-60厘米。
5、准备好峪口雏鸡专用强化幼雏料(0-10天)、开食料(11-42天)、疫苗、药物(支原净、恩诺沙星等)、葡萄糖粉、电解多维等。
6、检查供水、照明、喂料设备,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7、禁止闲杂人员及没有消毒过的器具进入鸡舍,等待雏鸡到来。
注意事项1、采购的疫苗要在冰箱中保存(按照疫苗瓶上的说明保存)。
2、用甲醛和漂白粉混合熏蒸消毒时,每立方米用甲醛42毫升、漂白粉21克。
进雏前1天准备工作1、进雏前1天,饲养人员再次检查育雏所用物品是否齐全,比如消毒器械、消毒药、营养药物及日常预防用药、生产记录本等。
蛋鸡的饲养管理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蛋鸡的饲养管理1.育雏前的准备选择优良品种鸡:一般从外形看,眼大有神,腿粗壮,肚子往回收,肚脐没有血印,握在手里感到饱满有劲,似乎将要从手里挣脱,这样的雏鸡成活率高。
清扫鸡舍,铺好垫料或整个雏笼,备齐料槽、水槽等。
检查光照,保湿设备,育雏器以及药品和饲料准备情况。
雏前1星期,应对育雏舍和用具消毒,消毒剂对室内地面、墙壁、笼具、料槽、水槽等进行喷洒消毒。
接雏前3天,育雏舍进行升温,舍温达24-25度,并制定好操作日程和防检制度。
2.育雏鸡(指1—42日龄)饲养管理2.1 饮水与温度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先要供给清洁新鲜的饮水,最好饮0.1%的高锰酸钾水或8%葡萄糖,同时配合益生素,抗菌药物饮3~5天,要保证饮水充足,让其自由饮用。
在鸡雏来到前24小时鸡舍加温,使室温达33-35度,以后每周下降1~2度,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20-22度即恒定,不低于18度,如果温度过高产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附地,温度低时,鸡群出现扎堆,以鸡群均匀分布为宜。
测量温度时,应以鸡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挂几个温度计,且舍内温度白天比夜间高2度,应严防煤气中毒。
2.2 光照,通风,换气光照除了对鸡性成熟有影响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
开始育雏1—3天,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24小时,4—14天龄补充到18小时,以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到缩短到自然光照。
无论正负压通风(正压通风指通过电机把空气直接压人鸡舍,负压通风指通过排出舍内污浊空气,便舍内产生负压)都不能将气流直接对着鸡群体。
但通风换气时应注意保持育雏舍温度,防止室内空气污浊,前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70%,中后期注意防潮。
2.3 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因不同的饲养方式而异,地面平养25-12只/平方米;网上饲养密度60-27只/平方米,随着日龄增加,饲养只数要逐渐减少。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养殖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好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品质,保证鸡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下面介绍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1. 饲料管理饲料是蛋鸡成长发育的必需品,饲养管理中需要合理搭配饲料,控制饲料质量,加强饲料筛查。
特别是在鸡群各个阶段合理搭配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
保证蛋鸡正常生长和满足产蛋期间的营养需要,增强免疫力,有效控制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2. 鸡舍管理鸡舍管理是影响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关键因素之一。
鸡舍应新旧换代,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鸡舍卫生,消毒严格。
通过科学规划鸡舍的湿度、温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保证蛋鸡群体的健康和舒适性。
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合理改变鸡舍的管理措施,增加足够的采食空间,减少鸡之间的竞争,有效预防鸡群疾病。
3. 疾病防控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过程中常常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困扰,因此疾病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每日检查鸡群的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防控效果。
全面加强卫生、消毒、杀菌等措施,注意水源、饲料、环境等因素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完善防疫措施,明确发病及时报告制度,密切与兽医的合作,切实保障蛋鸡的健康和安全。
4. 养殖技术提高蛋鸡是高产、高效、高档次的现代饲养模式,要求工人具备较好的养殖技术,切实加强对饲养管理方式和常用设备、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提高工人的管理水平。
要注重蛋鸡的品种选择、饲养方式、卫生管理、药物使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鸡群的成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总之,蛋鸡饲养管理要点是一个细致的、注重细节的过程,需要生产者时刻注意卫生、营养和生长发育等多个环节,积极推广高效、节约的养殖技术,为蛋鸡的快速成长发育和健康保驾护航。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是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蛋品质和维持鸡群健康。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1. 营养均衡:为蛋种鸡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需求。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2. 环境舒适: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适宜,以减少对蛋种鸡的应激反应,提高产蛋率。
同时,保持鸡舍内的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3. 疫病防控:定期对蛋种鸡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对于发现的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病的传播。
同时,加强鸡舍内外的消毒工作,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风险。
4. 体重管理:根据蛋种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成分,以保持鸡群的适宜体重。
过轻或过重的鸡只都会影响产蛋性能。
5. 繁殖管理:合理安排蛋种鸡的配种时间,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对于不合格的种蛋,要及时淘汰,避免浪费资源。
同时,加强对雏鸡
的管理,提高成活率。
6. 数据分析:定期收集蛋种鸡的生产数据,如产蛋量、料蛋比、死淘率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饲养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蛋种鸡场管理制度一、蛋种鸡场的基本情况和管理目标蛋种鸡场通常包括饲养舍、饲料库、卫生间、生病隔离室、繁殖室等设施。
管理目标是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蛋品质、减少死亡率、降低成本、确保饲料质量和保证卫生条件。
二、蛋种鸡场管理制度的建立1. 人员管理制度(1)配备专业兽医和饲养员,有责任心和爱心,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2)建立细化的工作岗位和责任人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 饲料管理制度(1)采购优质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和卫生安全。
(2)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喂制度,确保鸡群的正常生长和产蛋。
3. 疫病防控制度(1)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对鸡群进行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
(2)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动物的进出,防止疫病传播。
4.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保持鸡舍内外环境的清洁、通风和干燥,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2)定期进行卫生消毒,清除饲料残渣和粪便,防止细菌滋生。
5. 生产管理制度(1)根据鸡群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方案。
(2)定期对鸡群进行体重、产蛋率和蛋品质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6. 安全保障制度(1)建立完善的火灾安全和用电安全制度,保障鸡场的安全生产。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7. 资源管理制度(1)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建立资源管理档案,追踪和管理资源的使用情况,形成资源管理制度。
以上是蛋种鸡场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提高养殖场的竞争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蛋种鸡场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养禽学第六章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蛋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的划分方法是按照周龄进行的,即0~6周龄为雏鸡,7~17周龄为育成鸡,18周龄以后为产蛋鸡。
根据鸡的体重划分蛋鸡的三个阶段,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阶段的管理措施,使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水平的发挥。
也有将蛋鸡生产阶段划分为两阶段:育雏育成期,0~17周龄,产蛋期,18~72周龄。
第一节雏鸡的饲养管理一、雏鸡的特点·雏鸡羽毛未丰满,抗寒能力差·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对饲料质量要求高·生长发育迅速,对饲料营养要求高·抗病力较差·学习能力强,容易形成恶癖二、雏鸡数量的预定雏鸡饲养量应根据成鸡的数量和育雏的设备容量确定。
例如成鸡笼位数等于5000,育雏成活率95%,育成成活率95%,鉴别率98%,合格率98%,保险系数1.05,那么进雏鸡数为5000÷0.95÷0.95÷0.98÷0.98×1.05=6057只。
孵化场一般给予2%~4%的损耗,所以定购5800育雏的设备必须满足雏鸡的需要。
三、进雏前的准备·清洗消毒·调试加温设备并提前预热到30度·地面平养需要在水泥地面铺上8cm的垫料·育雏设备提前布置四、雏鸡的饲养环境雏鸡的饲养环境最重要的是温度。
初生雏鸡绒毛稀短,采食量少,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抗寒能力差,需要等到2周龄以后随着绒毛脱落和羽毛的生长,调节体温的机能才逐渐提高,抗寒能力也逐渐增强。
所以开始育雏阶段,必须给以较高的温度,一般35度对雏鸡更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和抗白痢。
第二周开始,每周降低2~3℃。
并根据气温情况,在4~6周龄脱温。
育雏期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周龄温度(℃)相对湿度(%)周龄温度(℃)相对湿度(%)1 32~34 70 4 24~25 60~652 30~31 65 5 20~22 55~603 27~28 65 6 18~20 55~60五、雏鸡饮水、饲喂·饮水。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目录•引言1.蛋鸡饲养环境要求2.蛋鸡饲养管理3.蛋鸡健康管理4.蛋鸡饲养设施要求引言蛋鸡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对确保农产品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蛋鸡养殖行为,维护养殖环境、保证食品安全、促进蛋鸡健康成长,制定了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蛋鸡养殖场及其管理人员。
1. 蛋鸡饲养环境要求1.1 温度要求 - 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 温度在11°C~27°C之间时,蛋鸡生产最佳,尽量保持稳定。
1.2 通风要求 - 鸡舍内应安装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
- 避免鸡舍内积聚过多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1.3 光照要求 - 为蛋鸡提供适宜的光照,保证每天至少14小时的光照时间。
- 蛋鸡需要适当的黑夜休息时间。
2. 蛋鸡饲养管理2.1 饲料管理 - 提供均衡的饲料,合理配比各种营养成分。
- 定时定量喂养,饲料投放要均匀且易于食用,避免浪费。
2.2 水源管理 - 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畅通。
- 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2.3 疫病防治 -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确保蛋鸡免疫力。
-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蛋鸡,并进行相应治疗。
2.4 环境卫生管理 -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排泄物和杂物,保持清洁卫生。
- 防止病菌传播,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3. 蛋鸡健康管理3.1 定期体检 - 对蛋鸡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定期给蛋鸡体内寄生虫进行驱除和防治。
3.2 生长监测 - 监测蛋鸡生长情况,确保其按照正常速度成长。
- 发现生长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3 应激管理 - 避免蛋鸡受到过度的应激,如噪音、震动等。
- 给蛋鸡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4. 蛋鸡饲养设施要求4.1 鸡舍建设 - 鸡舍要建设在合适的地理条件下,避免自然灾害影响。
- 鸡舍要合理设计,保证通风、保暖、保湿等要求。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是农场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家禽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蛋鸡的生长发育、产蛋率和产蛋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以下是关于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的相关内容。
一、环境管理1. 场地选择:蛋鸡饲养场地要选择在平整、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地方,避免潮湿、阴暗的环境。
2. 温度控制:蛋鸡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饲养时要维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在15℃-26℃之间。
3. 通风换气:蛋鸡饲养场所要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同时要防止气流直接对着蛋鸡,以免引起感冒等疾病。
4. 光照管理:蛋鸡对光照的需求较大,饲养场所要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5. 密度控制:避免场所内蛋鸡数量过多,导致拥挤、生病等问题,适当的密度才能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
二、饲料管理1. 营养均衡:蛋鸡的饲料需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合理搭配,满足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求。
2. 饲料品质:选用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无霉变、无异味,避免因饲料品质问题影响蛋鸡的健康。
3.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量和次数是保证蛋鸡生长和产蛋的关键,要根据蛋鸡的生产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的投喂。
4. 水源管理:蛋鸡的饮水量较大,要保持水源的清洁和充足供应,以确保蛋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添加剂使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等,可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三、疾病防控1. 定期检查: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蛋鸡的疾病问题,防止疾病传染和扩散。
2. 预防接种:对蛋鸡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蛋鸡的免疫能力,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3. 安全防护:保持蛋鸡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治,避免病原体的传播,保证蛋鸡的健康。
四、生产管理1. 种鸡选用:选择性状优良的蛋鸡品种进行繁殖,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产蛋质量。
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饲养种鸡和饲养商品蛋鸡,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饲养方法也基本相似。
不同的是,养商品蛋鸡只是为了得到商品食用蛋,而养种鸡则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可以孵化后代的种蛋。
所以饲养种鸡要求更高。
在某些饲养管理环节上亦有所不同。
种鸡的选择除在育种场进行综合选择外,一般种鸡场选择鸡时主要看鸡的外貌有无缺陷,体重是否恰当,健康状况如何。
选择主要在以下各阶段。
1.生长阶段在6~8周龄时,选留体型良好,冠髯发育明显而鲜红,羽毛生长迅速的雏鸡,淘汰外貌有缺陷者,例如胸骨、腿、喙弯曲,胸部有囊肿等。
选留的公母比例为1∶8~1∶10。
2.开户阶段在17~18周龄进行.选留体格健壮、发育匀称、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要求的鸡。
选留公母比例:自然交配1∶9,人工授精1∶15~1∶25。
3.配种后在配种后15~20天,约20周龄,褐壳蛋鸡可推迟1~2周。
主要根据精液品质和体重选留。
淘汰那些冠子发紫萎缩,体质瘦弱,有腿脚病,无论采食、饮水、活动都处于低位次的公鸡;在鸡群普遍开产后,将冠小苍白,皮肤粗糙,耻骨未开张,近期内开产无望的母鸡淘汰掉,选留公母比例约为:自然交配白壳蛋鸡1∶12~l∶15,褐壳蛋鸡为1∶10~1∶12,人工授精1∶20~l∶30。
如果种鸡场全年都实行人工授精,则应留有15%~20%的后备公鸡或补充新公鸡。
配种方法1、自然交配平养种鸡一般采用此法。
(1)大群配种: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白壳蛋鸡1∶12~l∶15,褐壳蛋鸡1∶10~l∶12),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
配种群的大小一般为100~1000只。
(2)小问配种:一个配种小间,一般容纳母鸡8~15只,配1只公鸡。
这种方法适用于育种场。
公母鸡均编号,配置自闭产蛋箱,能确知雏鸡父母。
此法受精率低于大群配种。
2.人工授精近年来采用笼养的种鸡,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1)采精:一般采用按摩法采精,两人协作完成。
一人保定公鸡,另一人按摩与收集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