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最新教育文档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以幼儿社会性教育作为推行幼儿素质教育为主要抓手与突破口,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同幼儿社会性素养及社会交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切实促进幼儿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决定幼儿的社会认同感与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因此,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不仅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更有着实现幼儿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转换,以及改革幼儿园课程与改革幼儿教育的普遍意义。

一、基本途径

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日的生活和学习情境就构成了幼儿直接触碰到社会环境,它是有效培养幼儿社会化素质的平台,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舞台。在实践中,笔者依据幼儿的特点和社会性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以下几种社会性教育实施途径:第一,专题活动。以幼儿社会性素质养成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为目标的系列活动课程。重点选择对幼儿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典型事例或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为主题,并以此开发、创设丰富多样的专题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比如,以“我的儿童节”为主题,组织幼儿创作绘画,并把选出的幼儿的优秀作品粘贴在荣誉墙上,供其他幼儿学习。

第二,渗透活动。在幼儿社会性教育统摄下,将幼儿社会性课程的内容向其他常规课程与活动渗透。如,通过把幼儿在园中

的日常活动和教学活动课程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素养、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起来,将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渗透其中,当然还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性素养的幼儿。

第三,生活模拟。幼儿教育活动中,笔者常采用“角色游戏”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是开展社会性教育的良好途径。首先,将通常的角色游戏转换为“生活仿真”游戏,强化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应性关系,加强游戏的生活“真实性”及其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增强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效果;其次,对角色游戏进行创新改造,如,把简单的游戏内容改造成丰富、稍复杂些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丰富的角色情感态度和责任,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幼儿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第四,家庭强化。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习惯与能力,首先来自家庭生活的濡染,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获得强化。家庭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自觉程度如何,对幼儿社会性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与影响,是实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开展对家长的社会性教育的帮助、服务与指导,建立向幼儿家庭开放与功能辐射的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新型课程。

第五,社区活动。社会生活始终是影响幼儿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将幼儿与大众传媒的接触纳入社会性教育的课程内容,

积极组织幼儿参观、访问社区、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可有效加强并保持幼儿同社区生活的关联。

二、主要方法

根据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创新理念,针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具体实际,笔者通过实践形成了实施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方法:第一,环境创设法。把日常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入进社会性教育这一目标体系中,为幼儿创设各种仿真、模拟的社会生活情境。如社区生活、饭店就餐、厨房做菜、旅游导游、商店售货等仿真社会,并积极地营造开放的、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在无形式约束、无班级年龄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分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第二,情境教学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幼儿的个性特征,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幼儿热情地参与到多姿多彩的社会性活动中。如,开展情境讨论,或者生日PARTY、春节拜年、才艺比赛等幼儿非常喜欢参与的社会性活动。

第三,游戏模拟法。将各种社会性活动内容融入各类游戏中,是社会性教育常用的方法。让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特点,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是课堂上和书本中所不能给予的。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从事一些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交友、与陌生人对话、劳动等,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与群体交往的体验与感受。

幼儿社会性教育专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我调控系)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3、父母的教育目标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教育中所说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效应来解释。 4、(社会行为技能)是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终端表现。 5、(游戏)是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是促进和提高儿童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6、一份完整的社会教育活动教案,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 7、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对活动对象的评价包括(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师评价)。 8、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是(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化是潜移默化的过程。(X) 2、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3、自我调控系统是个性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4、自我认知属于个性倾向性系统。(X) 5、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就是空间观点采择的典型实验。(√) 6、依恋建立期的婴儿形成了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X) 7、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 8、气质是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社会基础,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程度。(X) 9、父母较高的期望容易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0、同伴之间的友谊关系可以使幼儿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的需要。(√)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观点采择观点采择概括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以及做出反应的能力 2、移情训练法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后生活中会主动的理解和分享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 3、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抽样: 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 2. 追踪法: 追踪法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某一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揭示其发 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3.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暗示、不加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的方法。 4.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case study),又称案例研究,是指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 的方法。 5.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那些有较强的理论性,可以直接增加有关研究领域知识内容的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在 于发展和完善理论。 6.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经验,使之上 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最完善的集中量数的优点。 答:算数平均数是最重要、最完善的集中量数。它具有以下优点:(1)反应灵敏;(2)计算严密;(3) 计算简单;(4)简明易解;(5)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6)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的研究。 3.简述文献资料记录的基本方法。 答:文献记录的方法有标记法、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 标记式就是研究者在阅读研究文献时,用一些符号(如圆圈、着重号、疑问号等)将文献的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等标记出来。 批语式是在所读文献的空白处简单写上自己对文献有关内容的见解、批语、解释、疑问等。 批录式是把阅读文献所得的情报资料抄下来。批录有全录和摘录两种。 提要式指根据研究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方法、结论要点等加以概括、缩写。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1.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1 1、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内容。 1.社会性的产生 社会性需要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 首先,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其次,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 2.社会性的内容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响的社会人。 2、阐述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学前儿童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良好的师幼互动,在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等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2.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3.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4.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3、试述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试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主要在三方面:第一,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第二,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第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5、你是如何评价儿童之间的争吵对其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 幼儿之间有争执,是好是坏在与教师本人如何看待,并以何种心态去解决。教师常常害怕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害怕会引起不良后果。其实,当教师正确掌握其冲突实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这些争执反而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幼儿常常在争吵中获得一些知识:不是所有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可以得到的,别人的就要借;自己不是故意弄疼别人的,只要好好地跟他说,就会解决的;玩具其实可以大家一起玩。 幼儿在争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平常不喜欢说话或不太愿意说话的幼儿,当与同伴争吵时,会变的聪明伶俐,用语丰富。 幼儿在争吵中提高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幼儿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是在生活中与他人 交往时,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因为有争执,才显现出规则和道德的存在与价值,才让幼儿意识到它并逐步理解它。 2.3.2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中,幼儿身心放松,增加了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关系的融洽,增加幼儿独立的探索与思考空间,避免了多余的紧张摩擦。宽松的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材料,较少的限制,较多的鼓励等等。 2.3.3 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争执的基本技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120题,每题1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 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 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 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 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B A7 B6 C5 D4 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 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 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 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 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 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 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 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B A3 B4 C5 D9 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 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 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 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 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

幼儿教育方法

一、来园时的常规培养 早晨虽然孩子入园时间很短,老师忙着接待家长、幼儿,但即使再忙也不能忽视幼儿来园时的常规教育。每一天的清晨,是孩子们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这时,教师可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幼儿每天早晨入园时与老师、小朋友的问候,从这个可以培养了师生之情,也可以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不能忙着做别的事情而忽视孩子,导致有的孩子不愿打招呼了。所以在晨间接待时,老师一定要精神饱满,,给幼儿做一个好榜样。让幼儿有意识的形成良好常规习惯。 二、点心的常规培养 1、点心前的常规培养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我们把点心前的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例如:每天的点心及午餐前孩子总有一段等待的时间,本来是让孩子开好小花坐在那等的,但是发觉孩子们洗完手后还是这里摸摸那里抓抓,于是我们设计了各种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安静等待。通过做这种手指游戏,即让孩子静下心来安静的等待,又能锻炼小手,使小手灵活的动起来。孩子在游戏中能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久而久之,孩子们熟悉了班级常规,自觉地按班级规则做事。 2、点心时的常规培养 吃点心时,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很快吃完了,吃完了他们就在教室里东瞧瞧西摸摸,要么走来走去,要么就和小朋友大架,还有的孩子自拔积木弄的到处都是;有的孩子拖拖拉拉,要吃好长时间,豆浆洒了、掉饼干的事经常发生,还有的甚至一节课都上完了杯子力的豆浆还没有喝完呢?作为我们教师不但要组织他们吃点心,还要维护“秩序”,还要打扫,忙得真是不亦乐乎。所以到了中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设立“值日生”职务,让值日生作为小小检查员,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可以请能力强的孩子来担任小老师,每天的值日生可以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值日生负责擦桌子,有的值日生负责幼儿吃点心的情况。 我认为:常规是孩子的学习实践过程,应该“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教育活动中的常规培养 1、坐姿的培养

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第1题?单选题(2分)?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2分)? 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 D??《三民主义教育原则》 参考答案:B 第3题?单选题(2分)?()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着作。 A??张宗麟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题(2分)?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D答案:B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C??《幼稚教育新论》 D??《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2分)? “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陈会昌 B??埃尔金 C??齐格勒 D??缪森 参考答案:C 第6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于()。A??认知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职业社会化 参考答案:A 第7题?单选题(2分)? “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题(2分)?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体验 C??权威认知 D??观点采择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题(2分)?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安全依恋 B??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 D??无组织型依恋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题(2分)?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 A?? 2—3 岁 B?? 4 岁 C?? 5 岁 D?? 6—7 岁 参考答案:B 第11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A??合作行为 B??分享行为 C??助人行为 D??安慰行为 参考答案:A 第12题?单选题(2分)?婴幼儿依恋建立期主要在() A??出生至2个月 B?? 2个月至7-12个月 C?? 7-12个月至24个月 D?? 24个月以上 参考答案:B 第13题?单选题(2分)?自尊心、自信心、自我价值感、成就感、进取心等情感属于()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体验 C??自我控制 D??社会情感 参考答案:B

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 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 (1)在环境刨设中渗透常规提示。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 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人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5)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 (6)用拟人的语官引导幼儿习得常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 年龄小的幼儿。o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 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 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其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8)家庭与幼儿回同步培养。 幼儿园教育方法有哪些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 社科系李金艳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了解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能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使我们的教育能真正适应幼儿的发展,帮助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分为七章,第一至三章是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理论,第四至七章是有关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具体实施的内容,下面就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大家学习。 第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一、重点概念 1、个性: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 3、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 二、重点掌握 1、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自我调控系统、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道德品质。 3、幼儿社会化的功能: (1)培养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网上作业参考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任务一

第35题(已答). 谨慎规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道德规则适用于那些对自己身心有消极后果的行为。错 第36题(已答). 儿童遗传了某种先天性的基因倾向,这种倾向会在后天的环境中得到表现或强化。对 第37题(已答). 儿童自尊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错 第38题(已答). 儿童约从6岁开始,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习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错 第39题(已答). 实验研究得出在父母控制中,父母如给儿童有效的言语指导,可增强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对 第40题(已答). 城市儿童是通过更强烈的获得他人的尊重来保持自尊,农村儿童则更看重自己的体能。对 第41题(已答). 个体的外貌或外表的吸引力不会影响个人的自尊。错 第42题(已答). 2——3岁的孩子攻击别人的原因主要是争夺玩具,攻击行为通常是工具性的。对 第43题(已答). 学前期儿童变得越来越受同伴的影响,儿童与同伴的主要交往形式是游戏。对 第44题(已答).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 第45题(已答). 儿童社会的发展是从认识自我到认识他人,再到相互关系。错

任务二

第16题(已答). 核心家庭比非核心家庭更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错 第17题(已答). 幼儿同伴交往和师幼互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对 第18题(已答). 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模仿和支持无益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错 第19题(已答). 社会文化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对 第20题(已答).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修养水平较高,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错 第21题(已答). 家庭是幼儿最早和最直接的社会化场所。对 第22题(已答). 父母离婚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对 第23题(已答).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高于幼儿发展水平的现状,要在幼儿努力及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高度。对 第24题(已答).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不必考虑社会现实的需要。错 第25题(已答). 69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错 第26题(已答). 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是社会领域课程设计的首要步骤。错 第27题(已答). 幼儿阶段,儿童心理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及心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对 第28题(已答).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最高表现。对 第29题(已答). 观点采择是社会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萌芽和体现。错 第30题(已答). 《纲要》和《规程》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幼儿园的所教育教学工作都要以此为依据。对 第31题(已答). 所谓目标的准确性,是指在目标的界定上,能准确找到每个年龄幼儿发展阶段上的切入点。对 第32题(已答).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一切课程活动的指针。错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 1、观察法:幼儿园直观教学方法之一,运用观察进行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指有预期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方法:指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依据观察的目的要求,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会提高观察的效率。 (1)幼儿自发观察:幼儿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发地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飞机、树下的蚂蚁等。 (2)个别物体观察: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观察某一物体或现象,使幼儿掌握这一物体或现象的名称、外部特征、功能、与人们及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如一般的认识食物、动植物都用这种方法。 (3)比较性观察:指组织幼儿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能更精确、细致、完整的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如认识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等。还可以分为整体比较和分解比较。整体比较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点。分解比较是对两种物体分别从局部逐一地进行比较。 (4)长期系统性观察:也称“追踪观察”。在较长的时间内,

组织幼儿连续的对某一物体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 (5)顺序观察法:即对观察对象按照先后顺序,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观察。一般观察动物时是按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6)特征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7)分解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各部分进行仔细分解观察,然后再综合起来,达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观察:即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索。 2、示范法: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的模仿范例。一般语言、艺术、健康领域用得较多。 (1)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幼儿完整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诗歌、早操时经常用到。 (2)部分示范: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错误时,教师进行部分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已经会的内容不再示范。 (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部、分段地示范,使幼儿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4)不同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进行示范,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动时用得较多。 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

2017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docx

--WORD格式 -- 可编辑 -- 2017 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第 1 题单选题(2 分 )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参考答案: A 第 2 题单选题(2 分 ) 1904 年 1 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 D《三民主义教育原则》 参考答案:B 第 3 题单选题 (2 分 )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 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A张宗麟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参 考答案: A 第 4 题单选题 (2 分 ) 2001 年 7 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 段的主要标志。选项 A 选项 B 选项 C 选项 D 答案: B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C《幼稚教育新论》

D《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 参考答案: B 第 5 题单选题 (2 分 ) “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陈会昌 B埃尔金 C齐格勒 D缪森 参考答案:C --

--WORD格式 -- 可编辑 -- 第 6 题单选题 (2 分 ) 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 系属于()。 A认知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职业社会化 参考答案: A 第 7 题单选题(2 分 )“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 B 第 8 题单选题(2 分 )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体验 C权威认知 D观点采择 参考答案: D 第 9 题单选题(2 分 )“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安全依恋 B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 D无组织型依恋 参考答案: B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作业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作业2 1.阐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纲要》提出的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是: 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于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懂得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家乡和祖国。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从出生时的自然人,成长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在此过程中发展其社会性。 2.试述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特点和需要。实施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首先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和规律,确定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目标,确保每一个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得到充分发展。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的要求不同,同样对每个个体的社会化水平、内容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幼儿社会领域目标一定要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体的要求,确定符合幼儿水平、发展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社会性。 3.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明确的教育目标意识,一方面体现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善于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敏锐地发现并捕捉各种教育机会,促进幼儿在社会情感和态度、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2.教师应合理地分解目标 (1)分解目标要逐渐具体化 (2)注意目标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及与其他领域发展目标的联系 3.选择利用科学有效的活动 (1)注意提供良好的环境 (2)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去实现 (3)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观念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素质教育;技巧 写作纲要: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三、要有新颖的艺术启蒙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是一生中脑部发育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2017电大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第1题单选题(2分)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 A 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2分)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 A 《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 《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 D 《三民主义教育原则》 参考答案:B 第3题单选题(2分)()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A 张宗麟 B 张雪门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题(2分)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选项 A选项B选项C选项D答案:B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C 《幼稚教育新论》 D 《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2分)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提出这一 观点的是() A 陈会昌 B埃尔金 C齐格勒 D 缪森 参考答案:C 第6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

于()。 A认知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职业社会化 参考答案:A 第7题单选题(2分)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 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评价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题(2分)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自我意识 B自我体验 C权威认知 D观点采择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题(2分)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 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 安全依恋 B 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 D无组织型依恋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题(2分)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A 2—3 岁 B 4岁 C 5岁 D 6—7 岁 参考答案:B 第11题单选题(2分)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A合作行为 B分享行为 C助人行为 D安慰行为参考答案:A 第12题单选题(2分)婴幼儿依恋建立期主要在() A 出生至2个月 B 2个月至7-12个月 C 7-12个月至24个月 D 24个月以上

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哪些汇编

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哪些汇编 学前教育是指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那么,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提高宝宝逻辑性 1、认路、数门牌 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偶数,哪边是奇数,能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2、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3、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这

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4、寻找节目时间表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最爱看的节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呢可以在电视报上找出那个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还能学会一些汉字。 5、和孩子一起数玩具 晚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父母可以从旁协助,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本领。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数玩具,数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过模仿就能知道数数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数和放玩具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6、看商品标价 逛商场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两件要多少钱,妈妈有10元钱,够买几样这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数学智能。 7、增减衣物学数学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毛衣+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宝宝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重点辅导 第一章重点辅导: 1.家庭教养方式、师幼互动、同伴、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的教养方式实现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社会性发展影响也不同。教育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类型:民主型(家长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孩子表达、表现自己,给予孩子充分的交往机会);专制型(父母不允许孩子违背大人的意志,不容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给予孩子温暖、同情较少,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宠爱娇惯、过度保护);忽视型(父母对孩子不关心、不热情,忽视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缺乏交流和沟通)另外,家庭环境中的物质条件,亲子关系对孩子社会性发展都有影响。 幼儿园环境对孩子社会性影响:(1)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影响。幼儿园园舍、活动室、儿童活动材料等构成了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的选择、安排和布置等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室与儿童、儿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很大。教师是儿童在幼儿园的主要交往者,而且每天照顾和管理儿童的生活,传授给他们知识、技能等,使儿童把教师当成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往往把教师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不知不觉地去模仿教师的言行、举动,通过对教师的观察、模仿等进行着大量的社会学习。 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大众传媒的影响:在社会文化的各种传播媒介中,大众传媒的影响最为深广。儿童一出生就处在大众传媒的包围之中,它作为一种社会环境,甚至作为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影响。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有三种,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百分组成。新生儿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是本我。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上,弗洛伊德是一位阶段论者。他认为,儿童情绪与动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他把这些阶段称之为“性心理发展阶段”或“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是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身体的哪些器官为儿童提供“力比多”的满足来划分的。由此,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和生殖早期。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班杜拉在建构其社会学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_0004(浙江电大-课程号_3305820)参考资料全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0004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3305820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15分) 1.(1分)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社会性要求是一样的。 √ × 参考答案:× 2.(1分) 分解社会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应根据《纲要》的精神,不需要过多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 √ × 参考答案:× 3.(1分) 价值澄清应答的时间可以较长,以便在应答中引导儿童认清自己的价值取向。√ × 参考答案:× 4.(1分) 编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方案的第一步是界定尺度并形成标准体系。 √ × 参考答案:× 5.(1分) “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就告诉老师说他去大海里玩了。”这是说谎行为,需要进行批评纠正。 √

× 参考答案:× 6.(1分)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儿童、儿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 × 参考答案:√ 7.(1分) 婴儿一出生就预示着其社会性发展的开始。 √ × 参考答案:√ 8.(1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之中不应该引进幼儿理财教育。 √ × 参考答案:× 9.(1分) 在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中,在儿童中出现的某些不是真正很严重的问题上,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忽略态度。 √ × 参考答案:√ 10.(1分) 婴儿对母亲的信任感的最初征兆表现在婴儿可以让她脱离自己的视线而不过分地感到焦虑和愤怒。 √ ×

参考答案:√ 11.(1分) 电视可能使儿童变得孤独、冷漠。 √ × 参考答案:√ 12.(1分) 儿童的气质类型对其社会性发展不会产生影响。 √ × 参考答案:× 13.(1分) 新生儿已具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 × 参考答案:√ 14.(1分) 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言,精神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 √ × 参考答案:√ 15.(1分) 应提倡尽早地发展幼儿形成稳固的中心兴趣。 √ ×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6.(2分) 成人对幼儿不理睬,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惩罚手段,原因是()。

《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部分(实用干货)

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 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 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3~4岁4~5岁5~6岁 1. 愿意和小朋友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 1.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

一起游戏。 2. 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 伴。 2. 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 愿意告诉长辈。 喜欢结交新朋友。 2. 有问题愿意向别人 请教。 3. 有高兴的或有趣的 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教育建议: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4岁4~5岁5~6岁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直观形象法 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一)直观形象法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要借助儿童多种感官和已有表象,通过直接形象的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图片直观、语言直观及活动过程直观。贯彻直观原则,要与运用语言和启发思考结合起来。如用语言指导儿童观察、传授新知识、口头解说儿童不能观察到的事物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教学直观形象法之一,运用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发展观察力和其他认识能力,激发求知欲,促进语言的发展。这种方法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扩大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生活内容,提供各种生动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进行各种观察活动。 (2)教给儿童观察方法。儿童可以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观察,这也是观察法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如观察比较苹果和梨的异同。 (3)正确组织儿童观察。观察前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要求;观察过程中要集中儿童的注意,以语言和手势指导观察,启发儿童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并尝试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观察后要有总结性谈话,巩固儿童观察印象,形象概念。 幼儿园教育教学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特征性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等多种。 2.演示法 演示法也是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常配合语言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一起使用。教学演示可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认清对象物,形成正确的认识。 使用演示法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儿童新鲜感和好奇心。 (2)使全体儿童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3.示范法 示范法也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