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诊治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4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分
-1 -2 -3
5.除外其他非药物因素 6.主要因素:甲、乙、丙型肝炎;胆道阻塞;酒精肝病,
近期有血压急剧下降史。 其他因素:本身疾病并发症;巨细胞、EB或Herpes病毒感染
(1)除外以上所有因素 (2)除外6个主要因素 (3)可除外4—5个主要因素 (3)除外主要因素<4个 (5)高度可能为非药物因素 +2 +1 0 -2 -3
五味子类(如护肝片、联苯双酯) 甘草甜素类(如美能、甘利欣)
褪黄 淤胆或瘙痒 促肝细胞生长
腺苷蛋氨酸 门冬氨酸钾镁 茵陈 熊去氧胆酸 促肝细胞生长素
易善复
脂溶性药物
第一相反应(氧化)
抑制P450 含量及活性
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
水溶性代谢产物
第二相反应(结合) 葡萄糖醛酶
增强谷胱甘肽 还原酶活性
谷胱甘肽(GSH)
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90%)

肝细胞性损伤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混合性肝损伤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 肝血管病变 肝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慢性药物性肝病(10%)



急性肝损伤的分型的诊断标准
1.
肝细胞性损伤:(ALT明显升高,常先于TB升高 和显著大于ALP升高);临床诊断标准:ALT升高 大于正常2倍,ALP正常或ALT/ALP升高倍数比 值≥5

900种以上的药物明确 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 草药同样可以导致严 重的药物性肝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脂溶性药物
第一相反应(氧化) 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
水溶性代谢产物
第二相反应(结合) 葡萄糖醛酶
谷胱甘肽(GSH)
高水溶性代谢物
发病机理

药物

毒性代谢物
肝损害
直接损伤肝细胞

药物在肝内生物转化

7.30%
7.30%
Ref: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年 2月;12(2):488-490 ,
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分类
急性肝损伤
重症肝损伤
12.1%
8.4% 20.6% 21.9%
28%
26.6%
抗结核药物 抗甲状腺药 其他 多种药物
中药 抗肿瘤药 麻醉剂 化疗药物
抗生素 免疫抑制药 NSAIDS
病因及发病机理

合用药:异烟肼,AZT,苯妥因, 对乙酰氨基酚 酗酒:降低发生肝毒性阈值 营养状态:肥胖增加发生率:氟烷, 曲格列酮,他莫西芬,甲氨蝶呤;饥 饿增加发生率:对乙酰氨基酚


HIV/AIDS:过敏反应增加,磺胺药 肾功能减退:增加肝毒性

肝移植:硫唑嘌呤、硫鸟嘌呤增加 血管毒性 历有名. 中华肝脏病杂 2004 ; 12: 445
历有名. 中华肝脏病杂 2004 ; 12: 445
肝脂肪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
药物
CYP450
代谢产物
脂肪变时,对药物损伤 敏感性 5倍
亲电子基团
烷化物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物
与肝细胞共价结合
肝细胞损伤、坏死
肝纤维化
肝硬化
Lee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3; 7:477-483; Sherlock S&Dooley Alcohol and the liver . 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 1993; 322-389
混合型占(3.5%~25.93%)

1、54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刘琴 吴亚云 程明亮
肝脏2007年lO月第l2卷第5期
2、药物性肝损害112 例临床分析 殷汉华 广东医学院学报 第23 卷第5 期2005 年10 月 3、8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张涛,贾继东 《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第34卷第3期
高水溶性代谢物
易善复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
特异体质性肝毒素
降低抗原作用
结合肝细胞表面大分子物质抗体→新抗原 → 损伤肝细胞
刺激细胞膜的合成和再生 保护及修复肝细胞
易善复有效防止药物性肝病
上升%
50 50

45
4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16.3% AST 38.5% AST
一个12周安慰剂对 照双盲实验,病例 数:100 抗结核药物联合化 疗: (利福平+乙胺 丁醇+异烟肼 +VitB6 +安慰剂 /PPC 对照组中血清转氨 酶水平通常较PPC 组升高2.3~2.5倍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

采用国际共识意见---肝损伤(liver injury)


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 损伤,病程一般在3个月内,胆汁淤积型病程 较长,可超过一年. 定义: ALT或结合胆红素升高至正常上限 2倍以上; 或AST、 ALP和TB同时升高,其 中至少有一项达正常上限2倍以上.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ALP升高先于ALT,或ALP 升高比ALT更明显)临床诊断标准:ALP>正常 2倍,ALT正常或ALT/ALP≤2 混合性肝损伤:ALT和ALP同时升高,其中 ALT须>2倍,ALT/ALP≈2~5.
2.
3.
急性药物性肝损临床调查

肝细胞性占(51.8%~80.4%)

胆汁淤积性占(16.1%~26.5%)
流行病学

国外报导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占所有药物反应 病例的10~15%,仅次于皮肤粘膜损害和药物热
15% 85%
药源性肝损
流行病学

一般人群中10%、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 性感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所占比例(50岁以上人群)
药物性肝损害所占比例(一般人群)
药物性肝损害 10%
药物性肝损害 40%

易善复保肝组(n=22):易 善复每次2片,每日三次口服 常规保肝组(n=22):口服 肌苷、Vit C、复方Vit B 无保肝组(n=22):不用任 何保肝药物


易善复有效防止药物性肝病

Baidu Nhomakorabea
易善复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肝脏保护作用

125例实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非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易善复组(n=70,化疗202次)
7.药物肝毒性的已知情况
(1)在说明书中已注明 (2)曾有报道但未在说明书中注明 (3)无相关报告
评分
+2 +1 0
8.再用药反应
(1)阳性(再用药后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 +2 (2)可疑阳性(再用药后ALT升高>2倍正 常值上限,但同时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1 (3)阴性(再用药后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 -2 注: >8,极有可能; 3~5,可能有关; 6~8,很可能有关; 1~2,可能无关; ≤0,无关

化疗+易善复每日三次,每次2粒

单纯化疗组(n=55,化疗231次)

单纯化疗
易善复有效防止药物性肝病
易善复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肝脏保护作用
44.16%
50%
易善复组 单纯化疗组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思路
1. 2.
是否完全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 是否具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血清学指标改 变的时序特征?(首剂用药至肝损发生一般 在5~90d内;停药后恢复迅速;再次服药又出
现指标异常(再用药反应阳性) )
3.
肝损伤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特征?
诊断标准
1.
有与其发病规律相一致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

和修复 -成年人每日总热量不少于2000kcal,除肝性脑病外, 日供蛋白质1.0-1.5g/kg,保证必需氨基酸、支链氨 基酸的供给
3.补充多种维生素 -VitC;VitK;VitE;VitB12
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
类别
细胞膜、细胞器膜修复剂
促进细胞代谢、解毒
降酶作用为主
药物
易善复 凯西莱
还原性谷胱甘肽 葡萄糖醛酸内酯
1.药物治疗与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关系
(1)初次治疗5~90d;后续治疗1—15d (2)初次治疗<5d或>90d;后续治疗>15d (3)停药时间≤15d
评分
+2 +1 +1 +3 +2 0
2.撤药反应
(1)停药后8d内ALT从峰值下降≥50% (2)停药后30d内ALT从峰值下降≥50% (3)停药30d后,ALT从峰值下降≥50%
的2倍。
1+2+3,或其中2项+4,确诊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潜伏期:即服药前 已有肝损伤或停药后间期>15d,胆汁和混合型 >30d(除外慢代谢药)
停药后肝功能异常指标不能迅速恢复:肝细胞 损伤型ALT峰值30d内下降<50%;胆汁淤积型 ALP或TB在180d内下降<50%。 有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的临床证据。 3+ 1或2排除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二院消化科 杜勤
概况



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 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 赋形剂 中草药及保健品亦有导致肝损伤的 可能:急性肝损伤--90%以上 慢性肝损伤 少数可发生爆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威胁 生命 药物肝毒性是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和 监测的问题. •Chin J Dig,Nov,2007,Vol.27,No.11,P 765
抗生素(包括抗真菌药) 降血糖类药 抗甲亢药 解热镇痛药(包括抗风湿) 抗结核类 镇静、抗惊厥类 抗肿瘤药 心血管药 其他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药类 抗结核药 抗肿瘤药 抗菌素 激素类
36.60%
19.50% 17.10%
发病率
2.
3.
疑似病例
1.
2.
用药与肝损伤之间存在合理的时序关系, 但同时存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 疾病状态 用药与发生肝损伤的时序关系评价没有达 到相关性评价的提示水平,但也没有导致 肝损伤的其他病因或疾病的临床证据。 建议采用国际共识意见的RUCAM评分系 统进行量化评估

RUCAM简化评分系统

不可预测
易患因素





年龄:>60岁,异烟肼、呋喃妥 因、氟烷、曲格列酮;儿童多见: 丙戊酸、水杨酸类 性别:女性多见: 氟烷、双氯 灭酸、呋喃妥因;男性多见: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对乙酰氨基 酚、硫唑嘌呤 剂量:血浓度与肝毒性有关: 某些草药;部分与剂量有关:抗 癌药,哌克西林,氧青霉素类 遗传:家族史:氟烷,苯妥英 钠,磺胺类;与HLA有明显相关: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其他药物反应:交叉过敏反应: 氟烷,红霉素类,布洛芬
35 30 25 20 15 10 5
8.2% ALT 25.0% ALT

安慰剂 n-52
易善复 n-48
安慰剂 n-52
易善复 n-48
抗结核治疗中病人血清AST和ALT上升的百分比

易善复有效防止药物性肝病
易善复有效防治抗结核 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


66例抗结核化疗患者进行 非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其它肝炎 90%
其它肝炎 60%
流行病学

美国15-25%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由药物不良反 应引起,病死率高达50%
药物性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所占比例
药物性 25%
50% 死亡
引起肝损害的相关药物
肝损害
构成比(%) 24.1 17.0 11.6 9.8 8.9 7.1 6.3 6.3 8.9
203例
肝损 害 西药 中草 药 构成比 (%) 55% 45%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1.
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避免 同类结构/作用) 误服大量肝毒性药的处理同中毒一样 加强支持疗法,维护内环境和重要脏器功能 应用特殊解毒剂和防治肝损伤的药物 重症肝功能衰竭建议人工肝,肝移植
2.
3.
4. 5.
支持疗法: 1.卧床休息 2.摄入足量热卡和蛋白质,维持水电平衡 -充足热卡→减少体内蛋白消耗→利于肝细胞再生
肝毒性物质
非特异性肝毒素 特异体质性肝毒素
病因及发病机理

药物直接肝毒性
短期内(数日)引起急性肝损害 剂量相关 个体敏感性无关 复制成动物模型

可预测,发病率高
病因及发病机理

特异体质性肝毒素
大多数肝毒性药物均为本类 剂量无关 个体敏感性有关 很难复制模型 引起肝病潜伏期变化大(数月) 仅在少数患者产生肝损害
(4)停药30d后,ALT峰值下降<50%
-2
+1 0 +1 0
3.危险因素
(1)饮酒或妊娠 (2)无饮酒或妊娠 (3)年龄≥55岁 (4)年龄<55岁
4.伴随用药
(1)伴随用药肝毒性不明,但发病时间符合 (2)已知伴随用药的肝毒性且与发病时间符合 (3)有伴随用药导致肝损伤的证据(如再用药反应等)
般5~90d内,有特异质者可<5d,慢代谢药物可> 90d。停药后的潜伏期≤15d,胆汁淤积型≤30d。
2.
有停药后异常指标迅速恢复的临床过程:肝细
胞性ALT峰值在8d内下降>50%(高度提示),或 30d内下降≥50%(提示);胆汁淤积型ALP或TB180d内 下降≥50%。
3. 4.
必须排除其他病因或疾病导致的肝损伤。 再次用药反应阳性:肝酶升高至少大于正常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