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7
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做负责任的人前言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教导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人,培养他们的自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负责任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教学目标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将: - 了解负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 - 掌握表达责任感的方式 - 培养并展示自己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教学内容和步骤1.介绍负责任的概念–解释负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负责任是重要的?举例说明负责任与不负责任的区别。
–提醒学生:负责任的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会受到尊重和信任。
2.表达责任感的方式–列举表达责任感的方式,例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环境、参与公益活动等。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认为表达责任感的方式,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举例说明。
3.激发责任感和行动力–观看激励视频:播放与负责任和行动力相关的激励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负责任和行动力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共同制定一个负责任的行动计划,例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义卖等。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并分享参与计划的理由和期望效果。
4.总结和评价–小结负责任的概念和表达责任感的方式。
–回顾学生的行动计划和期望效果,提供反馈和评价。
–强调:负责任的人需要持续行动,这是一个终身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贡献程度。
- 行动计划的创意和可行性评价。
- 学生对负责任概念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笔记或小测验。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人。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负责任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希望学生能够将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能力,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
3、知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
教学重点:我做事我负责。
教学难点: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课前准备:情景剧《小寒逃离现场后》央视曾经报道: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撞到宝马车,车主不在,他等待半小时后,车主还未出现,迫于要迟到了才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致歉纸条离开。
并不逃避责任的实诚行为,将起初大为恼火的车主感动。
对此徐砺寒的回答很简单:“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
”徐砺寒随手留下的小纸条擦拭着人们蒙尘的心灵,重塑诚信负责并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点滴善举之中。
假设当时如果徐砺寒没有留下纸条,而是看到周围没人,偷偷的逃走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情景设置:假设当时如果徐砺寒没有留下纸条,而是看到周围没人,偷偷的逃走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小寒离开后)车主:(瞪大眼睛、大吃一惊)啊,我的宝马车!(抬起头四处看),这是谁干的?(见没人答应)他妈的,是谁这么没素质?老子把车停在这儿碍你什么事了?好汉做事好汉当,有种的你站出来啊。
(嘟囔)唉,真倒霉,真是世风日下啊!(小寒在前面走,一位同学从后面追上来,嘴里小声说:徐砺寒怎么了,这么闷闷不乐的?同学:(大声喊着),小寒、小寒小寒:(回过头来,心事重重、爱理不理的说:)你是叫我吗?同学:(手拍拍徐砺寒的肩膀)不叫你叫谁啊?你最近怎么了,整天闷闷不乐的,球场上不见了你的身影,而且人还瘦了?小寒:(欲言又止)我……没事、没事同学:(拿着一张试卷,跳起来,)哇,我进步啦!小寒:(低着头,拿着试卷,)垂头丧气。
同学:(回头看见了小寒)怎么了?(一看,惊讶的)啊,不及格?(目瞪口呆)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情景剧《小寒逃离现场后》表演,思考:问题1:小寒怎么了?问题2:从小寒当时逃走的情况来看,给人撞了车,没被发现,不用承担责任,不用赔偿,当时好像是占了便宜了,可是,从长远来看,他不诚信,不负责任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了?(教师小结:自己刮了人家的宝马车,别人不知道,可自己知道啊。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要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强责任意识。
从而做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教学重点: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我做事我负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故事《可怜的乌鸦》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巢里,有一天,巢破了个洞。
大乌想:“老二会去修的。
”小乌想:“老大会去修的。
”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一直到了冬天,兄弟俩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大乌想:“这样冷的天气,老二一定耐不住,它会去修的。
”小乌想:“这样冷的天气,老大还耐的住吗?它一定会去修的。
”可是谁也没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得更紧些。
风越刮越凶,雪越下越大。
结果,巢被风吹到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唉,可悲的乌鸦 !两只乌鸦被冻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事事依赖别人,没有责任心.它们都想占对方的便宜,一点点小事都在等待对方去做,自己坐享其成,谁知弄巧成拙,自己害了自己.在生活中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看书学习。
学习目标: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预先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给自己、他人、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2.我做事我负责:(1)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2)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3)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
三、合作探究:活动一:听故事:20XX年3月29日晚10时许,市民迟先生打通《半都市报》的热线反映,他的妻子放在面包车上的7公斤剧毒猪肉被人偷走了。
第11课:担当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负责)通州区第六中学王玉荣2005、5课题:对自己负责通州区第六中学王玉荣一、课标依据:2.5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成长中的我)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二、设计思路:从教学内容上看,承担责任是青少年应有的生活价值,表现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其中,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首要前提,大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生命健康的资料,因此,应该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适当增加有关生命价值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健康是自我负责的基础,还应生活得有意义,使生命得以提升;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从学生学习实际入手,展开深入思考,明确对学习负责的表现,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将责任落实在日常行为中,引导学生重视小事,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责任心。
从教学目标上看,使学生明确自我负责至关重要,树立勇于承担自己责任的信心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
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深入思考现实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自我负责的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深刻的道理,把握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心理体验和行为体验,培养责任意识。
多媒体配合教学,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信息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2)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2、能力目标:1)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培养承担责任的能力;2)深入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责任,中学生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明确对自己负责就要对自己的生命、学习和行为负责,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做负责任的人-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负责任的含义和作用。
2.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该负起责任。
3.明确个人行为对自己及社会的影响。
4.学会如何处理社交中的复杂情况。
5.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及互助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负责任的含义和作用。
2.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该负起责任。
3.明确个人行为对自己及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处理社交中的复杂情况。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及互助意识。
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五、教学内容1.负责任的含义和作用再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了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其重要性。
2.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该负起责任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承担了哪些责任,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的重要性,并让他们积极承担生活中的责任。
3.明确个人行为对自己及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来负责任。
4.学会如何处理社交中的复杂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在引导学生意识到复杂社交情况下的复杂责任关系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到面对社交情况时负起责任。
5.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及互助意识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自我保护和互助的重要性,及如何做到自我保护和如何提供适当的帮助。
六、教学总结本课程着重强调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如何做出负责任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中加强了自我保护和互助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行为,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以改善自己的行为。
4.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行为改进程度,并进行反思。
教学步骤:引入(15分钟)1.向学生介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如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规则、对自己的承诺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重要的,讨论结果。
知识传授(20分钟)1.介绍行为分析的概念,即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行为分析,包括记录自己的行为、观察行为的结果和影响,并进行分类和总结。
3.提供一些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行为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实践活动(30分钟)1.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希望改进的行为,如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管理时间、保持健康生活等。
2.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行为进行行为分析,并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结果,给予彼此建议和反馈。
目标设定(20分钟)1.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并确定实际可行的时间限制和衡量标准。
2.学生将目标写下来,并进行同伴间的互相检查和提供建议。
行动计划(20分钟)1.学生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实施的步骤、时间安排和资源准备。
2.学生将行动计划写下来,并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讨论和改进。
行为评估(20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目标设定的衡量标准,评估自己的行为改进程度。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讨论他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15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3.给学生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或资源,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负责能力。
教学资源:1.PPT或教学板书。
2.学习小组讨论资料。
3.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评估:1.学生的行为分析记录。
2.学生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际交往中应该如何负起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
3.引导学生自觉地自我约束,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控制力。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理解“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的含义,能够将其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学生了解社会中的责任感和义务,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评价自己的责任心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观看小视频《遵纪守法,我是小卫》。
•引导学生思考,小卫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和法律,对于他、对于家人、对于社会都有哪些好处。
2. 探究(30分钟)1.了解什么是“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2.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谁负责,谁对他负责。
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提出具有普遍性的答案,例如: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等等。
3.设计一些生活案例,比如:在校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迟到、打闹、课上看手机等问题,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原则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并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3. 运用(50分钟)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让每个组员分别描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个责任问题,然后交换答案,成员们互相帮助,共同寻找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在商讨、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2.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其他组员和老师可以就其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同时,老师也可以就某个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解答,进行引导和帮助。
4. 反思(10分钟)•让学生回想今天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根据今天的课堂效果,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次进一步改进作准备。
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能力(1)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3、知识(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造成不同影响。
(2)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3)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学难点:“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故事材料一:《南方都市报》报道:内蒙古一非典患者因擅离隔离区外出,涉嫌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批捕。
因为这名患者在明知自己患非典型肺炎的情况下,不听医院大夫和护士的劝阻,强行离开隔离病区上街8小时,给社会造成了恐慌。
还无视隔离规定,擅自走出污染病区,辱骂医护人员,砸坏医疗设备,给非典防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聪明的你请续编一下故事可能出现的结果吧。
结果是:由于这名患者的携病传播,其亲属多人因被感染陆续住医院,其父母、妻子死亡。
展示课题: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境活动一:小华和小强的故事议一议:小华和小强如果能事先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将会是一种什么结局?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做某件事之前,自己是否都能对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判断?讨论:①一些人不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原因是什么呢?②怎样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93页)议一议:晓琳为什么能这样做?名言:(见教材P93页)读一读:(见教材P94页)喀喇(ka la)昆仑女神教师赠言:“读一读”中介绍的“喀喇昆仑女神”姜云燕的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足本职,认真履行职责的典型。
7、18、2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修改教师:宋莹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对自己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采取正确的行为。
2、知道如何做到对自己的事负责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我做事我负责学习过程:任务一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阅读P92页的材料,思考:1、小华和小强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2、在做某件事之前,自己先应该怎样做?为什么3、回忆自己做过哪些欠考虑的事?当时的感觉和后果怎样?任务二我做事我负责1、写一写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的责任。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3、阅读姜云燕的事迹,谈谈自己的感想。
4、分析P94页的情景,告诉高朋他应该怎样做?为什么?5、阅读并讨论一下小周的做法。
6、自己有过做错事的经历吗?采取了一种什么态度?对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7、阅读《读一读》,回答:你的感想是什么?【达标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据少年司法网报道:一少年何某在晚上下课后,把一爆竹扔在一女同学王某面前,将她吓成神经病,王某父母将该少年告上法庭。
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恶作剧少年何某父母赔偿受害人王某经济损失1万元。
这启示我们()①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预先要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②要尽量避免因做错事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③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力④无论产生什么后果,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小明因为没有按时起床而上学迟到了,他对妈妈大发脾气,埋怨妈妈没有叫醒他。
这说明小明()①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②是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别人,缺少责任意识的表现③没有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④自己做不好的事,与他人有一定的关系A、①④B、①②④ C 、①②③D、②③3、我们在家是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在学校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到公园游玩是游客,应该遵守公园的规定......这说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A.都扮演着一种角色,承担着一种责任1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自我负责》的教学设计(一篇)《自我负责》的教学设计 1关于《自我负责》的教学设计《自我负责》教案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理解由于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认识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懂得如何培养责任感,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负责任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能够自省自律,避免做错事,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负责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使学生懂得,伴随着成长,做人的责任也产生了,要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二节,从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四个方面明确少年阶段的责任。
第三节,帮助学生掌握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1.成长带来责任(1)做人就要负责任本课内容首先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入责任的涵义。
人生活在社会中,与社会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于人依赖社会才能够生存与发展,因此人必须对社会负责。
什么是“责任”?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错。
所以,人生责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个人,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自身对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并对个人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过错负责。
(2)成长带来责任人在幼小的.年龄,因为不具有__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是没有责任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能力提高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人在少年时期要开始承担责任,就有了对责任的体验,这时责任还不是完整的成年人的责任,责任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责任心是分层次的,培养责任心的过程,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满足生物需求到满足社会精神需要的方式升华的过程。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导学案学习目标1.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的人。
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3.懂得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到我做事我负责。
学习重点:懂得从几方面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习难点:怎样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课前自学一、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互助探究1.(课本第93页)议一议:晓琳为什么能这样做?2.(课本第95页)评议一下小周的做法。
3.材料分析2008年5月21日,益阳残疾补鞋匠吴小宁,瘸着腿驼着背,来到赈灾募捐办公室,不仅将自己2008年一季度的330元低保费、210元冰灾救助款全部捐给了四川地震灾区,而且又掏出自己赚来的一元两元补鞋款60元,凑齐600元整数后捐给了灾区。
吴小宁3岁时因类风湿导致终身残疾,靠补鞋和政府低保为生。
(1)在吴小宁的身上体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向吴小宁学习?三、达标演练(一)单项选择1.下列做法属于不负责任行为的是()A.王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B.小强将小亮考试作弊的实情告诉了老师C.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梅骑自行车不小心碰伤了一个小孩,趁人不注意,溜之大吉D.吃完饭后,小健主动帮妈妈洗碗2.“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韩惠民承诺要照顾瘫痪女友一辈子,34年来,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他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这告诉我们要()①恪守承诺,勇担责任②学会拒绝,不做承诺③慎重许诺,履行诺言④与人为善,关爱他人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快乐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承担哪些责任?四、课后提升学习了本单元后,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方面,应当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学设计以下是关于《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学设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本堂课需要落实的课标是:“一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内容体系上看,该内容属于自我修养中的品德要求,从程度要求上看更侧重于对学生态度情感的要求。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课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能力: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知识:懂得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到我做事我负责。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堂课的具体内容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讲述“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实际上是从思想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做到自己行为负责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层次讲述“我做事我负责”,这是从行为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该自己做的事认真做好,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做错的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项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教学难点。
三、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他们热情奔放、充满活力,但有时爱冲动,不计后果;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想自己比较多,而关心他人和集体较少,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感。
本课则侧重帮助学生掌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方法和技巧,这一问题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做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了解不能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调查和访问,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能力】1、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2、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知识】懂得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到我做事我负责。
教学重点在行动上做到我做事我负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了解不能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如何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进行调查和访问,形成自己的见解。
老师准备:制作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对学生现实生活中自我负责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解,以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是看到你们,老师就有一种似曾相熟的感觉。
因为看到现在的你,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当年的我。
那个时候,老师和你一样,经历过天真烂漫的童年,也步入过富有朝气的青春期。
青春是那么浪漫、美丽,但是青春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说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
“责任”。
黑板上的两个字同学们认识吗?(认识)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在造字时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比如,“责”字,它是按照会意的方法造出来的,要了解“责”的含义,需要我们再按照会意的方法把它拆开,谁能够试一试,如何把“责”字拆开?(学生交流)老师将自己的拆分方法展示给学生。
伴随着拆分过程,导入课题:怎样做责任的主人?怎样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出示课题——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环节一——导入语:有人说,责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责任是一种力量,它鞭策着我们去实现更有意义的人生。
但是,如果人生仅仅剩下短短的16秒,我们能干什么呢?请看我们英雄的空军战士李剑英,他在人生的最后16秒钟内都做了些什么?1、播放视频。
2、引导学生思考:(1)在短短的16秒时间里,李剑英是怎样做的?产生了什么后果?(2)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哪些后果?(3)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小结:正因为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要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必须做到“做事情之前,要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屏显)师:古人云“三思而后行”。
那么你能不能做到“三思而后行”呢?请同学们看漫画,快速判断漫画中的行为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学生抢答、交流。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判断行为的后果时考虑的不全面,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老师给你支一招:(屏显)要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提高正确判断能力。
环节二——导入语:同样是承担责任,李剑英选择的是将死留给自己,将生还给广大人民群众。
而一些不法商人为了一己私利却将利益留给自己,将责任推给别人。
1、播放《三鹿奶粉》视频2、看完视频后,小组探究两个问题:(1)三鹿奶粉事件中最初出现问题的是哪个环节?这样做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后果?(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为此担负责任?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师引导、总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但在利益驱动下,原奶收购商依然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是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这告诫我们:要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必须控制自己,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屏显)生产厂家没有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该做的事没有做好,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
国家质监部门也没有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该做的事没有做好,缺乏责任感。
这告诫我们:要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就要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屏显)环节三——导入语: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奶制品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网上评论更是铺天盖地而来。
1、多媒体展示——网友评论:有人说:一个全国知名的企业,收购原奶时那么不负责任,不但影响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影响了中国奶粉的出口。
应该让他彻底消失,永世不得翻身!还有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应该给三鹿企业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看他以后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你同意哪位网友的观点?为什么?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心灵导航•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错误,并及时改正;•即使是与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推卸责任导入语: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的奶制品企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尽力补救。
其中蒙牛乳业的老总牛根生就给他的员工写了这样一封信:4、多媒体展示尊敬的各位员工:昨天,是乳制品行业最为可耻的日子,国家从22家乳制品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检出了三聚氰胺。
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
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我们要为消费者负起责任。
我们要为奶农负起责任。
我们要为股民负起责任。
我们要为经销商负责任。
我们还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5、阶段小结:回想三鹿奶粉事件的前前后后、一波三折,我们懂得了哪些道理?(学生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要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必须做到——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要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做错事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环节四——导入语: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出现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你是否伤害过别人?你是不是一个敢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你有剖析自己言行、接受他人忠告的勇气吗?(这一关需要你足够勇敢,足够真诚,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勇敢面对,真诚自检)出示:真诚自检,勇敢面对1、我大声地对你说——夸夸我的同学、朋友,在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责任感”的表现.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发言,看哪个小组找出的榜样最多。
2、我悄悄地对自己说——我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请同学们静静地、悄悄地反思一下,找一找自身的不足。
3、真情告白,送上我的歉意师:或许因为你没有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许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许你做了错事不敢面对,曾经给他人带来一些伤害。
今天,老师给你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你表达一下心中的歉意。
学生发言:略师:听着大家的真情告白,我为你们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而自豪,也为你们“我做事我负责”的豪气所感动。
其实,老师也想对你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每个人一来到世上,就会扮演着一个角色,就要承担着一种责任。
既然我们摆脱不掉责任,那么我们就要享受责任。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有责任真好。
(配乐朗诵)•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
原来,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责任。
对父母笑,那是我最甜蜜的责任。
懂事后,体贴、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是我的责任。
•长大后,责任就一圈一圈地缠绕在我身上。
面对老师,做个尊敬师长、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我的责任;面对同学,我有我的责任,那是共同探讨学习上问题时的默契;是共同分享同学间小秘密的愉悦。
面对生活,我更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不知不觉间,责任已化做了爱的种子,在父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开遍了鲜花(三)小结明理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责任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同学们在课本上进行总结,然后组内交流。
最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知识小结:如何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对自己行认真做好应该做的事为负我做事我负责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责做错事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四)拓展升华2008年,是有大喜也有大悲的一年,是充满责任的一年。
一方面,我们尽情享受着办奥运、发神七的喜悦;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品尝着四川地震、三鹿奶粉带给我们的泪水和悲痛。
我相信,只要有爱,只要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一定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5.12四川地震中的“爱与责任”。
播放有关四川地震的视频“记录爱与责任”附:生命化课堂的一点小小反思——让课堂绽放生命的莲花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具有现代观点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的过程。
回想我在实施生命化课堂中的一波三折,根据我在生命化课堂中的一些实践,针对当前在实施生命化教学中存在的太多的缺失及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传统的教学心态难说“再见”。
教师的设计心态必定导致对学生的强制和发展的干预,教师习惯以塑造心态投入教育, 想给学生塑造成完美的人格,但给学生带来的恰恰是痛苦。
教师的园丁心态使园丁对田园中的“物”进行不断的监视和管理、修剪、铲除;教师的救治心态使学生在教育的惩戒中不敢犯错误,意味着学生不敢尝试新的行动,不敢怀疑权威,不敢具有自己的思想。
一堂课下来,尽管老师也在时刻提醒自己要放手给学生,但脑子里时刻在担心学生自己会不会浪费时间,会不会偷懒,会不会在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所以学生就像木偶一样,时刻牵在老师手里,学生不能主动发展自己,依然是被动的学习。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随着生命化课堂实施的逐步深入,我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正悄然产生:1.教材受到了冷落。
一堂课授完,老师和学生非常愉悦的下课,回想一下整堂课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原来没有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时间。
学生提高了觉悟,但不能回归到教材,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
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在口头上表达的头头是道,书写在纸面上却寥寥无语。
尤其在今天,依然采用考试为唯一的选拔手段,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无从谈起。
2.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
而我的教学情境设置呢?很多时候是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为了课堂展示形式不再单一而设置,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究竟有多大实际的效果呢?俗话说:教学相长。
在生命化课堂的研究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课堂中设置的活动是有条件的,不是放羊式的随意;教学是有目标的,不是机械性的讲述。
期待着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发展,期待着我们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期待着在课堂上少一些“一言堂”,多一些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