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革命和战争持续不断,动乱不已;②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①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3.成就:以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成就:发源于法国。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丹麦安徒生的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①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②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的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②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第22课文学的繁荣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及20世纪世界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分析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体会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的贡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正确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评价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学情分析教授对象是高二文科生,作为一节新课,尤其是有关世界文学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僻,尤其是本课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背景又要对世界史的阶段特征有相对清晰的认识,而学生在此方面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学案课前预习检查情况及学生交谈了解,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提供及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还是比较难整体清晰把握。
3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一)导入:莫言获诺贝尔奖,展示本课理论支撑:一定时期文艺是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背景时候,通过提供“政治上动荡的欧洲”、席勒的名言等史料让学生清楚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西风颂》诗词、《巴黎圣母院》视频让学生借助课本自主归纳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通过课本找到相应的代表作品。
接着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当堂反馈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讲授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使,先展示史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展示《人间喜剧》片段介绍《葛朗台》,让学生自主归纳其特点;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自主找到本流派的代表作品。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 22 课《文学的繁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浪漫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解析文学派别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研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认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课方法】①问题研究:指引学生研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概括、提炼各样文学派别的特色;②情形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别。
同时,学生能够睁开比较、议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何会出现这样不一样的特色,一个是颓丧、迷惑,一个是充满生机和激情,解析此中的历史原由。
【教课重难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色;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你以前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叙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课件 3—9))1、背景:(启发思想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乱、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 年迸发了震惊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此次革命颠覆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拓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期间,对19 世纪的文学进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成功后确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次序,不像启发思想家描述的那样美好,财产阶级的“自由、同等、仁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此惹起人们的绝望和激烈不满,于是反应人们对现实不满、从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 根源 :学.科. 网]2、特色:①反对崇尚理性,重申颂扬人的本能感情。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社会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2、特点:强调理性,选择重大题材,注重严整和谐。
3、代表: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上半叶1、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2、特点: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不拘泥局部和细节。
强调色彩的作用。
3、代表: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三、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1、特点:注重社会现实2、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米勒代表作品《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四、印象画派——19世纪60年代起1、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文学价值。
教学难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课前按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把学生分为四组,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世界文学名著呢?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问题情景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导言《西风颂》,然后回答以下问题: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时候?②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属于哪一文学流派?③同时期同流派的作品还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时间: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2.特点:深入挖掘人的感情,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3.代表: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补《悲惨世界》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由负责浪漫主义文学的小组介绍上述名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名著)问题情景2: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仍频,局势混乱。
②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于是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特点:①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②在创作中,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3、主要代表:英国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上半叶1、欧洲浪漫主义潮流产生的社会背景①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仍频,局势混乱。
②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于是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主要特点:①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②在创作中,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
3、主要代表:英国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一、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历史背景:⑴法国大革命⑵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2.特点:⑴不再刻意突出人的,而是深刻发掘人类的,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⑵在创作风格上,以和为主要特点。
3.成果:⑴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其代表作有《》。
⑵英国:雪莱的《》鼓励人们为争取而抗争。
⑶德意志:长诗《》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感。
4.影响: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问题思考1.恩格斯说:“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A. 启蒙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现代主义文学D. 古典主义文学问题思考2.2008北京奥运,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
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
英国雪莱曾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①,深刻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②,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成果:⑴法国:巴尔扎克的③《》堪称资本主义的④“”。
⑵英国作家⑤创作的小说⑥《》真实反映社会状况。
⑶俄国:⑦的诗体小说⑧《》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教设计】《文的繁荣》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三,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主要成就。
①概述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特点、社会根。
②概述了20世纪的苏联文和亚非拉美的文成就。
这些成就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遗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文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20世纪的世界文成就还展现了现代文的多元景观。
由于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生对这一时期世界文成就的感性了解,提高生鉴赏文作品的审美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作品的标准,增强在真、善、美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二、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成就及亚非拉文成就。
②解分析文流派产生的背景,解文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世界文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②情景再现:;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三、教重点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与现代主义文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现实主义文、现代主义文和苏联文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苏联文学、亚非拉为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全面分析十九世纪以来各主流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各历史时期主流文学出现的成因,把握它的基本特征;进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此基础上,认识各主流文学产生及主要成就带来的影响,明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学法指导1.联系语文课的相关内容,学会欣赏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
2.关注时代特征与文学的关系,理解它对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苏联文学的成就。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
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06-108,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一.阅读教材第一目“浪漫主义文学”A(1):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主流文学是什么?这一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分别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作品(请注意阅读“前言”、“资料回放”和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6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