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传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8
精心整理东方朔传奇东方朔传奇朔写了三千片竹简的自荐书,这些竹简由两个人挑着,送到京都长安。
汉武帝对东方朔的自荐书很感兴趣,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武帝读后认为东方朔气概不凡,便暂时将安置在公车署任公车令等待召见。
由于公车令奉禄微薄,又始终未得汉武帝召见,东方朔非常不满。
为了尽快见到汉武帝,东方朔故意吓唬给汉武帝养马的几个侏儒:“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说:一次,年轻的汉武帝玩游戏时,把壁虎藏在盂中,让人猜,却没有一个人猜中。
东方朔自告奋勇地对武帝说:“臣曾学过《易》经,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
”皇上同意。
于是他将蓍草排成各种卦象,演示了一阵,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汉武帝说:“盂中这个东西,说它是龙却没有龙大又无角,说它是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脉脉而视,善于爬墙,它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汉武帝很高兴,于是赐给东方朔十匹帛。
后来武“东方三主拜谢,寒暄毕,还没有坐定,汉武帝就问姑母:“我想拜见一下主人翁”。
公主听罢,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说:“我行为无状,辜负了陛下的厚望,该当死罪。
陛下没有把我抓起来交由司审,已经很宽大了。
死罪!死罪!”汉武帝让她起来。
公主赶紧收拾好首饰,到东厢房把董偃引出来,一起磕头请罪。
汉武帝并没有怪罪董偃,还赏赐给董偃衣服、帽子。
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甚喜。
”武帝听后,知道东方朔言之在理,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东方朔说:“不可以。
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淫乱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
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淫乱,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被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常常以平阳侯的身份,化装出游狩猎,出游的时间也从一天到五天。
后来,这样的游玩已经不能为汉武帝所满足。
加之路途遥远又被当地的百姓厌烦,于是汉武帝萌生了修建上林苑的想法。
在估算完修苑囿所占农田的待诏。
后来,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杀人被捕入狱,汉武帝在隆虑公主死前曾答应其姐,用黄金千斤、钱一千万预先赎昭平君一死。
《郭宪-东方朔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郭宪-东方朔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秦汉郭宪东方朔传东汉志怪小说。
东方朔的简介及故事:东方朔生卒年不详,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
西汉时期着名的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着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
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
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公车署上书汉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
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
东方朔更是写了三千片竹简的内容上书,这些竹简要两个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则花了二个月的时间才读完。
在自荐书中,东方朔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我十三岁开始读书,经过三年的刻苦,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十五岁时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做战常识,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
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
我钦佩子路的豪言。
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
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
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读后认为东方朔气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
待诏金马门由于公车令奉禄微薄,又始终未得汉武帝召见,东方朔很是不满。
为了尽快得到汉武帝的召见,东方朔故意吓唬给汉武帝养马的几个侏儒:“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又不能打仗,更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对国家毫无益处,因此打算杀掉你们。
你们还不赶紧去向皇帝求情!”侏儒们听后大为惶恐,哭着向汉武帝求饶。
汉武帝问明原委,即召来东方朔责问。
东方朔终于有了一个直接面对皇帝的机会。
他风趣地说:“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然而我与侏儒所赚奉禄却一样多,总不能撑死他们而饿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就干脆放我回家,我不愿再白白耗费京城的粮食。
中考文言文东方朔传翻译:东方朔传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东方朔传翻译:东方朔传,感谢您的阅读!中考文言文东方朔传翻译:东方朔传原文:《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方朔传》汉武帝幸⑦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①。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②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⑧无辜,众庶⑨愁怨,咸③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⑩地图,信④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⑤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⑥酒灌之当消。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注释:①“识”认识,知道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
②“对”就是回答的意思。
③“咸”全、都。
④“信”果然,确实、的确的意思。
⑤“去”去除。
⑥“以”使用,用。
⑦“幸”临幸。
⑧“拘系”拘押,关押。
⑨“庶”庶民,百姓。
⑩“按”查看。
翻译:汉武帝来到甘泉,路上遇到一种虫子,红色,头、眼、牙齿、耳、鼻一应俱全,围观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虫子。
汉武帝让东方朔来看看。
东方朔(看完)回答说:“这个虫子的名字叫怪哉。
以前很多无辜的百姓遭到关押,大家怨声载道,都仰天长叹‘怪哉,怪哉’,于是感动了上天,造出这种虫子,叫‘怪哉’。
这个地方(以前)一定是秦国的监狱”。
(汉武帝派人)查看地图,果然如东方朔所说(是秦国的监狱)。
汉武帝又问:“怎么能够消除这些虫子呢?”东方朔说:“所有忧愁,都可以以酒来解决。
用酒浇着小虫子,必然就消失了”。
于是(汉武帝)派人把小虫子放到酒里,一会小虫子就化为粉末,消失了。
逐句对译:汉武帝幸甘泉,汉武帝临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国道中有一种虫,是红色的头牙齿耳鼻尽具,头、牙齿、耳朵、鼻子都有观者莫识。
观看的人都不认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汉武帝就让东方朔去看(这种虫)还对曰:(东方朔)回来说“此虫名怪哉。
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昔时拘系无辜,过去抓捕的无辜百姓众庶愁怨,大家忧愁怨恨咸仰首叹曰:都抬头长叹说怪哉怪哉!稀奇啊、稀奇啊盖感动上天,于是感动了上天愤所生也,激愤于人间这种行为,造出这种虫子故名怪哉。
汉书·东方朔传(5)全文(1)十二国:战国时,除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雄外,尚有鲁、卫、宋、郑、中山五国。
(2)带:言如带之相连。
(3)安于覆盂:谓不可倾摇。
《史记》、《文选》此句下尚有天下均平,合为一家八字。
(4)动犹运之掌:《史记》、《文选》作动发举事,犹运之掌。
(5)泉:疑作渊(宋祁说)。
(6)谈说:《史记》作驰说。
(7)或失门户:谓不得所由入。
(8)常侍郎:《文选》无常字。
常字当删(宋祁说)。
《史记》作常侍、侍郎。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1)。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2)。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3),得信(伸)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孳孳(孜孜)(4),敏行而不敢怠也(5)。
辟(譬)若鹡鳹(6),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7)。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8)。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9)?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10)。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11),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12)。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13)。
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14)。
(1) 鼓钟于宫二句:见《诗经小雅白华》。
比喻有所作为,人们便能知道。
(2) 鹤鸣于九皋二句:见《诗经小雅鹤鸣》。
此意谓处卑位者言往往高远。
(3)设:施也。
七十有二:谓七十二岁。
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4)孜孜:努力不怠。
(5)敏行:《史记》作修学行道不敢止,《文选》作修学敏行。
(6)鹡鳹:鸟名。
体小,尾长,头黑额白,常在水边捕食昆虫。
(7)传曰等句:引文见《天论》。
匈匈:喧哗之声。
(8) 天有常度等句:见《荀子荣辱篇》文字略有出入。
东方朔传翻译赏析_东方朔传阅读答案的意思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
武帝刚即位时,全国推荐方正、贤良、文学等科的优秀士人等待破格提拔,各地有很多士人上书谈论利害得失,自我夸耀卖弄。
那些能力太差不值得任用的人就打发他们回去。
东方朔刚到京,上书说:“臣东方朔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
十三岁学书,经过三个冬天的学习,文史知识足够运用了。
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诵读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关于作战布阵的才能,金鼓的指挥作用,也诵读了二十二万字。
我已总共诵读四十四万字。
又常信服子路的话,没有不兑现的诺言。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若明珠悬挂,牙齿似银贝排列,像孟贲那样勇武,像庆忌那样敏捷,像鲍叔那样廉洁,像尾生那样守信。
这样,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东方朔文辞不谦逊,极力夸耀自己,皇上认为他特别奇异,就让他在公车府侍应诏对,俸禄少,不能见到天子。
过了很久,东方朔欺骗随侍皇上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对国家无用,耕田出力不如常人;面对众人,高居官位不能治民,随军杀敌不能承担军事任务,对国家无用,白白耗费衣食,现在打算把你们全杀光。
”侏儒们非常害怕,个个啼哭。
东方朔唆使他们说:“皇上倘若经过,你们就叩头谢罪。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皇上将经过,侏儒们都大声哭号,叩头在地。
皇上问“: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打算把我们全杀光。
”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吓唬侏儒呢?”回答道:“臣朔活也要说,死也要说。
侏儒身高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我身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侏儒胀得要死,我饿得要死。
如果我的话可以采纳,希望待遇有所不同;不能采纳,就让我回去,不要让我耗费长安的粮食。
”皇上大笑,因此让他在金马门侍应诏对,渐渐能够亲近皇上。
皇上曾让那些术数大师猜物,把壁虎放在缶本盂下反扣,让他们猜,都不能猜中。
东方朔自我推荐说:“我曾学习过《易》,请允许我来猜。
东方朔传参考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
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告天下推荐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士人,以破格授予职位任用他们,四方士人纷纷上书议论国家政事的得失,炫耀卖弄自己才能的人数以千计,其中不够录用条件的就通知他们:上书皇帝已经看了,让他们回家去。
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臣东方朔从小失去父母,由哥哥嫂子养大.十三岁开始读书,三年学会了文书和记事。
十五岁学击剑。
十六岁学习《诗经》、《尚书》,背诵了二十二万字。
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有关作战阵形的论说、打仗时队伍进退的节制等内容,也背诵了二十二万宇。
我总共背诵了四十四万字。
还经常熟习子路的言论。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着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如同编成串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同尾生。
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奏。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是个奇伟的人,命令他在公车府待韶,但俸禄微薄,得不到汉武帝的省问接见。
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看管御马圈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处,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旁人,位居民众之上当官不能治理民事,参军杀敌不能胜任用兵作战,对国家没有丝毫用处,衹会耗费衣食,现在皇上要把你们全都杀掉。
”侏儒们听了非常害怕,哭哭啼啼。
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即将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
”遇了一会儿,听说皇上路过,侏儒们都哭着跪在地上磕头。
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全都杀掉。
”皇上知道东方朔花花肠子多,就召见东方朔,责问他:“你为什么恐吓那些侏儒呢?”东方朔回答说:“臣东方朔活着也要说,死了也要说。
侏儒高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臣东方朔高九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二百四十钱。
侏儒饱得要死,臣东方朔饿得要死。
如果我的话可以采纳,希望改变礼节对待我;如果不能采纳,就让我回家,不要让我白吃长安的米。
xx《汉书xx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
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
太湖之水,?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
自昔湖??②相连,茫然巨浸,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
其后通漕筑塘,水迹之非其故久矣。
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
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
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
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
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
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
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
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
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
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故真义虽村落小聚,而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
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
未几,二亲继谢。
寻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
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
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求予作堂记。
译文:昆山(治:一个地方政府的所在地,此处可略去)的西面,有个地方名叫真义。
那里的河叫真义浦,那里的地名叫真义村。
太湖的水,绕(?同绕)郡城(娄:中空的,意为不直冲城内,可不译)从东门流出,经过昆山进入大海。
从前太湖与??(RNG)河相连,无边无际的洪水淹陆地,我怀疑古人说的三江、五湖,也许就在这里。
后来这里通船运输,筑坝围塘,水情不如以前汹涌也有很长时间了。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说明本传叙述东方朔的言行。
东方朔,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入仕,滑稽,多智,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未被采用。
《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辞赋名篇,因他诙谐,武帝以俳优待之。
后世流传其事广泛而多失实。
《史记》自东方朔以下,皆不传,《汉书》传之,似乎委曲烦碎,实则摹写神情气质极工,宛如漫画。
传末论东方朔名过其实,是由于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评为滑稽之雄。
这种人,谈笑自若,不卑不亢,对上不阿谀奉迎,对世不阴谋害人;多了,于世无损;少了,似有所失。
班固详录其言行,既是求名责实,也是供世借鉴。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平原:郡名。
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
厌次:县名。
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北。
()待以不次之位:谓越级提拔。
()自衒鬻:谓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报闻罢:意谓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
()三冬:谓三年。
文史足用:王先谦云: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讽诵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
()言:一字为一言。
()钲鼓之教:言指挥军队进退之法。
()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孔子弟子。
子路之言:指子路此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见《论语·先进篇》)()孟贲:战国时著名的勇士。
《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
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
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
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
《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侏儒大恐,啼泣。
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
”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
”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
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
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
”上曰:善。
”赐帛十匹。
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臣愿令朔复射。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
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
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
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
还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洁白,勇猛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
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
臣东方朔冒死再拜向皇上禀告。
”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赏识提拔。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厩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
(一)汉书新注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说明】本传叙述东方朔的言行。
东方朔,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入仕,滑稽,多智,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未被采用。
《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辞赋名篇,因他诙谐,武帝以俳优待之。
后世流传其事广泛而多失实。
《史记》自东方朔以下,皆不传,《汉书》传之,似乎委曲烦碎,实则摹写神情气质极工,宛如漫画。
传末论东方朔名过其实,是由于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评为“滑稽之雄”。
这种人,谈笑自若,不卑不亢,对上不阿谀奉迎,对世不阴谋害人;多了,于世无损;少了,似有所失。
班固详录其言行,既是求名责实,也是供世借鉴。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1)。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2),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3),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4)。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5)。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6)。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7),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8),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9),捷若庆忌(10),廉若鲍叔(11),信若尾生(12)。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1)平原:郡名。
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
厌次:县名。
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北。
(2)待以不次之位:谓越级提拔。
(3)自衒鬻:谓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4)报闻罢:意谓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
(5)三冬:谓三年。
文史足用:王先谦云:“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讽诵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
”(6)言:一字为一“言”。
(7)钲鼓之教:言指挥军队进退之法。
(8)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孔子弟子。
子路之言:指子路此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文言文阅读训练:《汉书•东方朔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建元三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
入山驰射,蹈禾稼稻粳之地。
民皆号呼骂詈,猎者示以乘舆物,乃知武帝微.行也。
御史表以临县草田偿宜春之民,且另起上林苑,上大说称善。
时朔在傍,进谏曰:“今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
故务苑囿之大奢侈僭制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
”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醉杀内官,廷尉上请论。
上徘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
朔前上寿曰:“陛下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天下幸甚!”上乃起,入省中,夕时召让朔,朔免冠顿首曰:“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
”初,上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自唐虞之隆,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
诚.得天下贤士,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管仲为冯翊。
”上乃大笑。
武帝既招英俊,陈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之侍左右者,诙啁而已。
久之,朔上书陈.强国之计,欲求试用。
其言诙谐,指意放荡,终不见用。
有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当万乘之主,都卿相之位。
今子修先王之术,悉力尽忠,以事圣帝,然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朔喟然长息曰:“夫苏张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
今则不然,圣帝流德,诸侯宾服,贤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依次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对一处给1分。
(3分)故务苑囿之A大B奢侈C僭制D不恤E农时F非G所以强国H富人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隐藏,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词义相同。
东方朔简论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是西汉武帝时的一名侍臣,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和班固的《汉书·东方朔传》。
他在历史上以诙谐幽默出名,所以司马迁将他与历代俳优放在一起,列入《滑稽列传》;班固也说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秽德似隐”。
评为“滑稽之雄”(《汉书·东方朔传》)。
他的不同于众的行为方式在当时朝野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东方朔的性格特点是反应机敏、诙谐幽默、自信而近乎狂妄。
汉武帝即位之初,特别重视招揽人奴才,下诏有才之人皆可上书自荐,一时之间自荐者多达千人,东方朔皆趁机上书武帝,将自己吹嘘为古今少有的人才:“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征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巨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汉书·东方朔传》)。
如此地不谦虚,迹近轻狂,反而得到了武帝的青睐,令其“待诏公车”。
东方朔入仕之后经常以诙谐搞笑讨得汉武帝的欢心,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十分张扬的个性风采。
但是,长期以来东方朔的个性及幽默遭到误解,自古至今对东方朔的评价是毁大于誉,汉武帝将东方朔与倡优郭舍人等同视之,不过将他视为一个优孟之徒。
而当时西汉社会的人皆以东方朔为狂人,后人将他的诙谐理解为肤浅,更加贬低他。
东方朔因为他的个性反而掩盖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价值,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东方朔一生在矛盾中度过,他自视甚高,自以为满腹经纶,很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而汉武帝始终以俳优之人看待他,东方朔自己虽明白这一点,但仍关心百姓疾苦,对涉及朝廷安危的大事敢于直言进谏。
建元三年,汉武帝为了自己狩猎方便,计划修建上林苑。
这座皇家狩猎场北起咸阳,西到周至,南达秦岭,恰好占据了关中平原的核心,将导致众多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
汉书·东方朔传(4)全文(1)末:指工商业。
(2)弋:黑色。
绨:厚增。
(3)革:生皮。
(x ):鞋。
(4)韦带:以韦皮(柔熟之皮革)为带。
(5)莞(guān):俗名水葱、席子草。
(6)兵木无力:兵器如木而无刃,意谓不注重兵器。
(7)衣缊无文:衣内为乱絮,外无文彩。
(8)集:收集。
上书囊:汉制,上书以青皮囊素裹封书,不中式不得。
(9)丽:美也。
(10)凤阙:阙名。
在建章官内,阙上有金凤。
(11)神明:台名。
在建章宫内,祭神之处。
(12)缋罽:(hu j )有彩色图案的毛织品。
缋,同绘。
(13)戏车:一种车技。
(14)失农:谓失农业。
(15)推:去之意。
(16)却:退也。
走马:赛跑之马。
(17) 正其本等句:今《易》无此文。
朔虽诙笑(1),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傲)弄,无所为屈。
(1)诙笑:谓嘲谑。
上以朔口谐辞给(1),好作问之(2)。
尝问朔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朔对曰:自唐虞之隆,成康之际,未足以谕当世,臣伏观陛下功德,陈五帝之上,在三王之右。
非若此而已,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人矣。
譬若以周邵为丞相(3),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4),毕公高拾遗于后(5),弁(卞)严子为卫尉(6),皋陶为大理(7),后稷为司农(8),伊尹为少府(9),子贡使外国(10),颜闵为博士(11),子夏为太常(12),益为右扶风(13),季路为执金吾(14),契为鸿胪(15),龙逢为宗正(16),伯夷为京兆(17),管仲为冯翊(18),鲁般为将作(19),仲山甫为光禄(20),申伯为太仆(21),延陵季子为水衡(22),百里奚为典属国(23),柳下惠为大长秋(24),史鱼为司直(25),蘧伯玉为太傅(26),孔父为詹事(27),孙叔敖为诸侯相(28),子产为郡守(29),王庆忌为期门(30),夏育为鼎官(31),羿为旄头(32),宋万为式道侯(33)。
上乃大笑。
(1)给:捷也:(2)作:造也。
东方朔的求职简历
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下令征召天下贤才。
东方朔因为简历写得与众不同,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最终如愿以偿。
他的求职简历是这样写的: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
臣朔年二十一,长九尺三寸。
目若悬殊,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短短一百来字,出身(身世)、学习经历、知识结构、个头相貌、性情思想、修养能力,全都有了,经过适度的夸张之后,无不令人惊奇咋舌。
请问:这样的简历,有哪个皇帝看了能不动心呢?。
汉书·东方朔传全文三百首|精选|元曲精选|写景的古诗||诗经||小学|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更多最近更新更多采桑子当时错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沈园二首为薛台悼亡悼亡诗三首点绛唇桃源喜迁莺晓月坠雨过山村吊白居易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古文首页作者:班固东方朔传第三十五【说明】本传叙述东方朔的言行。
东方朔,武帝初上书自荐而入仕,滑稽,多智,以辞赋谏武帝戒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计,未被采用。
《答客难》、《非有先生论》是其辞赋名篇,因他诙谐,武帝以俳优待之。
后世流传其事广泛而多失实。
《》自东方朔以下,皆不传,《》传之,似乎委曲烦碎,实则摹写神情气质极工,宛如漫画。
传末论东方朔名过其实,是由于他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评为滑稽之雄。
这种人,谈笑自若,不卑不亢,对上不阿谀奉迎,对世不阴谋害人;多了,于世无损;少了,似有所失。
班固详录其言行,既是求名责实,也是供世借鉴。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1)。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2),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3),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4)。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5)。
十五学击剑。
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6)。
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7),亦诵二十二万言。
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常服子路之言(8),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9),捷若庆忌(10),廉若鲍叔(11),信若尾生(12)。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1)平原:郡名。
治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
厌次:县名。
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北。
(2)待以不次之位:谓越级提拔。
(3)自衒鬻:谓卖弄炫耀自己的才能,(4)报闻罢:意谓经过请示皇帝而不任用。
(5)三冬:谓三年。
文史足用:王先谦云:文者,各书之体;史者,史箱所作世之通文字,讽诵在口者也;足用者,言足用以应试。
汉书·东方朔传(6)全文(1)惧然:失守貌。
(2)荐:席也。
捐荐去几:以示贬损。
(3)毕:尽也。
(4)图画:谋划。
(5)几:庶几。
(6)蒙:冒犯。
(7)本仁祖义:以仁为本,以义为始。
于是吴王穆然(1),俯而深惟,仰而泣下交颐(2),曰:嗟乎!余国之不亡也,绵绵连连(3),殆哉(4),世之不绝也!于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材,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躬节俭,减后宫之费,损车马之用;放郑声,远佞人,省庖厨,去侈靡;卑宫馆,坏苑囿,填池堑,以予贫民无产业者;开内藏,振(赈)贫穷,存耆老,恤孤独;薄赋敛,省刑辟。
行此三年,海内晏然,天下大治,阴阳和调,万物咸得其宜;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家给人足,畜(蓄)积有余,囹圄空虚;凤凰来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牙(芽);远方异俗之人乡(向)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
故治乱之道,存亡之端,若此易见,而君人者莫肯为也,臣愚窃以为过。
故《诗》云:王国克生,惟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5)。
此之谓也。
(1)穆然:犹默然。
静思貌。
(2)颐:下巴。
(3)绵绵连连:延续不绝。
(4)殆:危也。
(5) 王国克生等句:《诗经大雅文王》。
此谓王国能出人才,为周之骨干,使国家安宁。
克:能也。
桢:骨干。
济济:多而整齐貌。
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
其余有《封泰山》、《责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1),《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2),《从公孙弘借车》(3),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4)。
世所传他事皆非也。
(1)《皇太子生禖》:东方朔作《禖祝》,见本书《武五子传》。
(2)八言、七言上下: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晋灼说)。
沈钦韩曰:《楚辞章句》有东方朔《七谏》,疑即八言、七言;不然,不应遗于刘向也。
又,《御览》三百五十有东方朔《对骠骑难》。
(3)《从公孙弘借车》:陈直曰:《艺文类聚》卷九十六,有公孙弘《答东方朔书》,文已不全,疑即答借车书者。
东方朔传文言文复习学案01【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2、提高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能力。
3、掌握消息筛选和综合分析的解题技巧。
一、课前预习: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3分)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4分)二、课堂演练(山东卷)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万全卒,子桂嗣。
[Z§X§(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以为华而少实卒不为宗亲求位A. B.我腾跃而上为击破沛公军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皆固让,安乎里巷C. D.但以刘日薄西山其闻道也固先乎君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②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3分)(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3分)三、课后巩固: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
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
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
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
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
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
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
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
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
其船遇风辄坏。
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
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
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
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
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
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
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
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
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
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
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
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
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
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
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
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
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秦王为赵王击缶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12.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 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答案:B[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