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7孙膑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史记蚜
- 格式:doc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6
自读文本 张良学生用书[P 81~P 8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莫不乡风慕义B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C .汉王赐良金百溢D .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解析:选D 。
A 项,“乡”通“向”,向往。
B 项,“郄”通“隙”,隔阂,矛盾。
C 项,“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固:稳固 B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捐:放弃 C .陛下事去.矣 去:离开 D .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桡:削弱 解析:选C 。
去:失去,完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B.⎩⎪⎨⎪⎧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C.⎩⎪⎨⎪⎧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D.⎩⎪⎨⎪⎧ 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解析:选D 。
A 项,连词,来;介词,把。
B 项,介词,趁机;副词,就。
C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D 项,介词,替。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 .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B .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 .而发兵北.击齐 D .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A 项是名词作动词,向东去。
C 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北。
D 项是使动用法,使……休息。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
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
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
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7孙膑[ 基稳固 ]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涓恐其于己,疾.之疾:怨恨B.老弱于内:疲.C.欲勿:沉没,藏.D.魏果去邯去:走开.【分析】 A ,疾:妒忌。
【答案】A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虚意和用法同样的一是()A.① 与.涓俱学兵法②玉斗一双,欲与.父B.①而自以能不及.② 苦而功高这样.C.① 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② 与斗彘肩.D.①君不若.引兵狂奔大梁②若与彼心,上下同.【分析】 C ,两个“ ”都是副,就。
A :介,和;,予。
B ,,表折,但是、但;,表并列。
D :,如;,假如。
【答案】C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意思跟代同样的一是()A.遂以..B.而自以能不及..C.夫解乱者....D.明天五万灶..【分析】 A ,以:古,把⋯⋯看作;今,。
C ,乱:古,乱、;今,争的事情。
D ,明天:古,次日;今,明天。
【答案】B例句:威王欲将.A.沛公欲王.关中B.素善留侯良.C.瑜等率以后..D.必蹶大将.【分析】 D 与例句都是的使用法。
A 是名作,称王; B 是形容作,与⋯⋯友好; C 是形容作名,装的、精的部。
【答案】D5.以下各句中句式与其余三不一样的一是()A.与于桂陵B.士卒亡者半矣C.兵卒必竭于外,老弱于内D.涓恐其于己【分析】 B 是定后置句,其余三是状后置句。
【答案】B[ 提高 ]( 一 ) 下边的文段,达成6~ 10 。
使者如梁,以刑徒阴,使。
使以奇,窃与之。
将田忌善而客待。
于是子田之。
忌数与公子逐重射。
子其足不甚相,有上、中、下.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公子逐射千金。
及,子曰:“今以君之下与彼上,取君上与彼中,取君中与彼下。
”既三,而田忌子于威王。
威王兵法,遂以。
一不而再,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后十三,魏与攻,紧急于.。
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涓之,去而。
既已而西矣。
子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号怯。
善者因其而利之。
自读文本 张良学生用书[P 81~P 8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莫不乡风慕义B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C .汉王赐良金百溢D .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解析:选D 。
A 项,“乡”通“向”,向往。
B 项,“郄”通“隙”,隔阂,矛盾。
C 项,“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固:稳固 B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捐:放弃 C .陛下事去.矣 去:离开 D .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桡:削弱 解析:选C 。
去:失去,完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B.⎩⎪⎨⎪⎧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C.⎩⎪⎨⎪⎧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D.⎩⎪⎨⎪⎧ 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解析:选D 。
A 项,连词,来;介词,把。
B 项,介词,趁机;副词,就。
C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D 项,介词,替。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 .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B .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 .而发兵北.击齐 D .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A 项是名词作动词,向东去。
C 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北。
D 项是使动用法,使……休息。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
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
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
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学生用书[P 72~P 7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欲隐勿见B .孙膑以刑徒阴见C .老弱罢于内D .马陵道陕解析:选B 。
A 项,“见”同“现”,出现。
C 项,“罢”通“疲”,疲惫。
D 项,“陕”通“狭”,狭窄。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有上、中、下辈.辈:辈次,等级 B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进:推荐 C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斫:砍 D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穷:穷困 解析:选D 。
穷:穷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B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劳苦而.功高如此 C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则.与一生彘肩 D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 解析:选C 。
于是。
A.和;给。
B.表转折;表并列。
D.如;如果。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 A .沛公欲王.关中 B .素善.留侯张良 C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D .必蹶.上将军 解析:选D 。
都是使动用法。
A.称王,名词用作动词;B.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C.轻锐的部队,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阴.使召孙膑 阴:暗中,暗地里 B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射:骑射 C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悍勇:强悍勇猛 D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趣:趋向,奔赴 解析:选B 。
射:赌注。
6.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赵急,请救于.齐B.⎩⎪⎨⎪⎧ 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木欣欣以.向荣 D.⎩⎪⎨⎪⎧窃载与.之齐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选D 。
自读文本张良《张良》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选自《留侯世家》。
张良,字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留侯世家》记叙了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以及稳定汉初政治局面的全过程,对于张良的智慧才干、历史功绩,以及思想性格、处世态度等,都作了全面的描绘,是《史记》中比较重要的篇章。
课文节选部分写了张良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
尤其在劝阻刘邦立六国之后时,张良说:“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他所反对者,首先是其故国韩,这说明张良的思想早已突破“复仇”的局限,而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了。
张良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先是知难而上,奋发进取,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生价值;而后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急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都是非凡智慧的表现。
一、字音有郄.(xì) 厚遗.(wèi) 藉.前箸.(jiè)(zhù) 枭.将(xiāo) 栈.道(zhàn) 桡.楚权(náo) 立锥.(zhuī) 社稷.(jì) 敛衽.(rèn) 商容之闾.(lǘ) 箕.子(jī) 偃.革(yǎn) 干.戈(ɡān) 咫.尺(zhǐ) 辍.食(chuò) 吐哺.(bǔ) 二、通假字①汉王赐良金百溢.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 ②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郄,通“隙”,隔阂, 矛盾三、一词多义(1)从⎩⎪⎨⎪⎧①从.与俱东 动词,跟随②张良从.外来谒 介词,自 (2)以⎩⎪⎨⎪⎧①良具以.献项伯 介词,把②以.固项王意 连词,表目的,来③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 介词,因为④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助词,与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3)因⎩⎪⎨⎪⎧①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 介词,趁机②良因.说汉王 副词,于是,就(4)为⎩⎪⎨⎪⎧①沛公为.汉王 动词,做②谁为.陛下画此计者 介词,替 (5)而⎩⎪⎨⎪⎧①楚必敛衽而.朝 连词,表修饰②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 连词,表转折③几败而.公事 代词,你 四、古今异义①乃以为..侯 古义:把……当作。
第四单元决胜疆场的艺术人们通常把作战指挥决策视为一门艺术,因为它往往取决于指挥员的才能和灵感。
指挥艺术如同战争科学的王冠,几千年来一直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人类战争实践的进程。
战争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使指挥决策艺术在体现创造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战争的成败与指挥决策艺术特别是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息息相关。
优秀的指挥员能够透过战争的重重迷雾,在最关键的时刻抓住战机,在最紧要的关头扭转危局,体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
本单元的孙膑、韩信、张良、田单,他们都是古代优秀的军事家,他们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或纵横驰骋,逐鹿沙场,神采飞扬。
关于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佳话。
7 孙膑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
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
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嫉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故称孙膑。
后被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
他在作战中以避实击虚为原则,开创了著名的“围魏救赵”,为古往今来的兵家所效法。
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本篇选自《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包括孙武、孙膑、吴起三位杰出的军事家的传记。
本文节选其中孙膑这一部分。
孙膑教田忌赛马取胜的方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斗智。
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围魏救赵,是体现他战略思想的典范。
一、字音黥.之(qínɡ)说.齐使(shuì)下驷.(sì)辎.车(zī)控捲.(quán)搏撠.(jǐ)批亢.(ɡānɡ)悍.勇(hàn)蹶.上将(jué)阻隘.(ài)斫.木下(zhuó)自刭.(jǐnɡ)二、通假字①欲隐勿见.见,同“现”,__出现,显现②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捲,通“拳”,拳头③老弱罢.于内罢,通“疲”,疲惫三、一词多义(1)使⎩⎪⎨⎪⎧①乃阴使.召孙膑 动词,派 ②齐使.者如梁 动词,出使③说齐使.名词,使者 (2)及⎩⎪⎨⎪⎧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动词,比得上②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连词,和③及.临质 介词,等到 (3)书⎩⎪⎨⎪⎧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动词,写②见白书.名词,文字 (4)而⎩⎪⎨⎪⎧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连词,表转折,但是②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连词,表并列,并且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连词,表承接④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连词,表修饰(5)于⎩⎪⎨⎪⎧①庞涓恐其贤于.己 介词,比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介词,向③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介词,在 (6)以⎩⎪⎨⎪⎧①虏魏太子申以.归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②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介词,因为③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介词,把④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介词,用,拿四、古今异义①遂以为..师古义:把……当作。
8 井陉之战拨开云雾见真谛井陉之战作为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世研究者无限地拔高,使之神化!而关键的制胜之道却往往被忽视。
后人往往纠缠于“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或者是探讨背水之战的神奇!战后,诸将迷惑不解,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韩信的解释无疑说出了此战的一个关键,但是远远不是全部,以至后人研究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此战关键之处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
作为掌握孙子兵法精髓的韩信无疑很好的继承了这种用兵权谋,把它和巧妙的战术配合在一起构成完美战役。
军事的布局不在于你有多么完美的战术设计,有多么精妙的奇思异想。
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战术的节奏,把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去完善它,而不至于一步错,满盘输!而韩信运用高级间谍巧妙背水破敌殊成绝响,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背水之阵有多奥妙,而在于韩信知道敌军实际的情况,对症下药!井陉之战制胜之道不在于韩信的奇兵正兵配合的如何神奇如何“哲学”,而在于韩信有把握取得敌军大营,故做疑云!后世无数风流志士不解井陉之战之真谛,而竞相模仿欲以一举成名,结果战败身死,声名倒地!徒为后世者笑,戒之戒之!汉初军事家——韩信韩信(约公元前231-公元前196),西汉开国功臣。
淮阴人。
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
刘邦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
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
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
汉兴,改封楚王。
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
自读文本田单学生用书[P87~P88]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僇先人,可为寒心B.齐人走,争塗C.燕军大骇,败走D.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解析:选C。
A项,“僇”通“戮”,羞辱。
B项,“塗”通“途”,道路。
D项,“畔”通“叛”,反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田单走.安平走:逃跑B.城中相与推.田单推:推荐,推举C.坚守,唯恐见.得见:看见D.与士卒分功.功:工作,事情解析:选C。
见:被,表被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折车败为燕所虏以.伐齐为名B.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C.因.坚守不如因.而厚遇之D.顷之.,燕昭王卒燕人闻之.,如其言解析:选B。
副词,于是、就;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凭借。
C项,副词,于是;介词,趁机。
D项,助词,不译;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而城中鼓噪..从之D.燕军扰乱..奔走解析:选A。
B项,古义为“面朝南”,今指“南方”。
C项,古义是“擂鼓呐喊”,今泛指“喧嚷”。
D项,古义是“纷乱”,今指“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解析:选C。
乘:登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壁却立解析:选B。
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
B项,介词,向、对于;介词,表被动。
C项,副词,于是。
《孙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了解马陵之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 “读史明智”从中提取必要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膑: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注:孙膑被庞涓施以膑脚之刑,后世就用“膑”做他的名字。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
三晋之兵:本文中指魏军。
三晋:指魏、赵、韩。
晋是春秋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它的三家大夫分晋,成了魏、赵、韩三国。
(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二、梳理积累互助讨论学习。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三、检查预习1、乃阴使召孙膑2、疾之3、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4、马有上、中、下辈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6、及临质7、老弱罢于内8、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9、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0、乃斫大树白而书之11、乃钻火烛之翻译: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四、鉴赏园地:(合作探究,讨论文本,分小组讨论)1、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提示: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自读文本 张良学生用书[P 81~P 8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莫不乡风慕义B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C .汉王赐良金百溢D .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解析:选D 。
A 项,“乡”通“向”,向往。
B 项,“郄”通“隙”,隔阂,矛盾。
C 项,“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固:稳固 B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 捐:放弃 C .陛下事去.矣 去:离开 D .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桡:削弱 解析:选C 。
去:失去,完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B.⎩⎪⎨⎪⎧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C.⎩⎪⎨⎪⎧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D.⎩⎪⎨⎪⎧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解析:选D 。
A 项,连词,来;介词,把。
B 项,介词,趁机;副词,就。
C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D 项,介词,替。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弃坟墓,去故旧..A .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B .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C .而发兵北.击齐 D .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 解析:选B 。
B 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A 项是名词作动词,向东去。
C 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北。
D 项是使动用法,使……休息。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
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
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
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自读文本田单学生用书[P87~P88]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僇先人,可为寒心B.齐人走,争塗C.燕军大骇,败走D.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解析:选C。
A项,“僇”通“戮”,羞辱。
B项,“塗”通“途”,道路。
D项,“畔”通“叛”,反叛。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田单走.安平走:逃跑B.城中相与推.田单推:推荐,推举C.坚守,唯恐见.得见:看见D.与士卒分功.功:工作,事情解析:选C。
见:被,表被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折车败为燕所虏以.伐齐为名B.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C.因.坚守不如因.而厚遇之D.顷之.,燕昭王卒燕人闻之.,如其言解析:选B。
副词,于是、就;A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凭借。
C项,副词,于是;介词,趁机。
D项,助词,不译;代词,这件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而城中鼓噪..从之D.燕军扰乱..奔走解析:选A。
B项,古义为“面朝南”,今指“南方”。
C项,古义是“擂鼓呐喊”,今泛指“喧嚷”。
D项,古义是“纷乱”,今指“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解析:选C。
乘:登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壁却立解析:选B。
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
B项,介词,向、对于;介词,表被动。
C项,副词,于是。
7 孙膑孙膑人物事略师从鬼谷子孙膑自幼聪慧,却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也因兵乱走失。
于是他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
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在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就学艺于鬼谷先生。
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庞涓是孙膑的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
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
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便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
这也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而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
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以及政治主张。
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
赛马显才孙膑刚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
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
”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
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淡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
孙膑知道后,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
孙膑则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那里写成了《孙膑兵法》。
这部兵法著作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兵家代表——孙膑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深谙《孙子兵法》。
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著作有《孙膑兵法》。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做了魏国将军,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产生妒嫉之心。
暗中召来孙膑,设计陷害,断其双足,并在其脸上刺了字,想叫他不敢抛头露面。
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黥.之(qíng) 说.齐使(shuì) 下驷.(sì) 辎.车(zī) 控捲.(quán) 搏撠.(jǐ) 批亢.(gāng) 悍.勇(hàn) 蹶.上将(jué) 阻隘.(ài) 斫.木下(zhuó) 自刭.(jǐng)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欲隐勿见(“见”通“现”,出现,显现)(2)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捲”通“拳”,拳头)(3)老弱罢于内(“罢”通“疲”)(4)马陵道陕(“陕”通“狭”)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使⎩⎪⎨⎪⎧ 乃阴使召孙膑动词,派齐使者如梁动词,出使说齐使名词,使者(2)能⎩⎪⎨⎪⎧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名词,能力,才能臣能令君胜能愿动词,能够 (3)及⎩⎪⎨⎪⎧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动词,比得上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连词,以及及临质介词,等到(4)将⎩⎪⎨⎪⎧ 齐使田忌将而往动词,率领魏将庞涓闻之名词,大将 (5)利⎩⎪⎨⎪⎧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形容词,顺利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名词,利益 (6)过⎩⎪⎨⎪⎧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动词,经过士卒亡者过半矣动词,超过(7)书⎩⎪⎨⎪⎧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动词,写见白书名词,文字(8)疾⎩⎪⎨⎪⎧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动词,嫉妒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形容词,快速(9)而⎩⎪⎨⎪⎧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连词,表转折,可是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连词,表并列,并且去韩而归连词,表承接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连词,表修饰(10)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动词,顺着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副词,于是 (11)以⎩⎪⎨⎪⎧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动词,认为虏魏太子申以归连词,表修饰,而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介词,因为于是乃以田忌为将介词,把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介词,用(12)于⎩⎪⎨⎪⎧ 庞涓恐其贤于己介词,比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介词,向轻兵锐卒必竭于外介词,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老弱..罢于内(形容词作名词)老弱残兵 (2)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形容词作名词)疲弊的人 (3)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形容词作名词)轻装的、精锐的部队(4)欲隐.勿见(动词使动用法)使……隐藏、埋没(5)齐威王欲将.孙膑(动词使动用法)使……为将(6)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动词使动用法)使……挫败(7)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名词作动词)用刀砍(8)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名词作动词)往西(9)乃钻火烛.之(名词作动词)照,照亮(10)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名词作状语)像客人那样(11)庞涓果夜.至斫木下(名词作状语)在夜里(12)田忌信然.之(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对(13)孙子度其行.(动词作名词)行程(14)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遂以为..师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2)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古义:杂乱,纷扰。
今义:争执的事情。
(3)明日..为五万灶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判断句)译文:孙膑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2)与齐战于桂陵(状语后置句)译文:与齐军在桂陵交战。
(3)庞涓恐其贤于己(状语后置句)译文: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
(4)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状语后置句)译文: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5)士卒亡者过半矣(定语后置句)译文:逃跑的士兵超过了半数。
(6)膑生阿、鄄之间(省略句)译文: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
(7)窃载与之齐(省略句) 译文: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文脉·梳理]孙膑⎩⎪⎪⎨⎪⎪⎧ 第一部分第1段:简介孙膑第二部分第2段:孙膑受刑第三部分第3~5段:展现军事才华⎩⎪⎨⎪⎧ 赛马助胜, 初露锋芒第3段围魏救赵, 大显奇才第4段马陵之战, 名扬天下第5段[文本·精析]1.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2)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
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2.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3.试简要分析孙膑、庞涓与田忌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孙武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孙膑。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事奉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派人去把孙膑招来。
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嫉妒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抛头露面。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
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
”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
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就把他当作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篷盖的车里,暗中谋划。
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胡乱搏击。
攻击其要害和虚弱之处,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
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
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
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与齐军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
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逃跑的士兵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逐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
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