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7
课题:第三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6.探访古代文明(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了解殷墟、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奥林匹克遗址、古罗马斗兽场、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等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懂得要保护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要保护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谈话导入:师: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本课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了解殷墟、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奥林匹克遗址、古罗马斗兽场、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等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懂得要保护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一)“活动园”探访殷墟。
1.阅读47页“阅读角”中内容,初步了解殷墟。
殷墟: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3.完成47页“活动园”。
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的历史意义。
4.你知道这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它们的故事?5.学生交流。
6.教师补充资料: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激发兴趣,增强保护意识。
3.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萌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知道股墟遗址是我国世界遗产之一,感受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
(重点)2.激发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情感,愿意为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难点)3.感受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知道不同文明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导图探究,守护中国遗产1.回顾导入课前,老师推荐大家看了一组微课。
(出示课件:三件文物的图片,即甲骨文残片、鸮尊、妇好玉凤)提问:微课中介绍的这三件文物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大家知道是哪里吗?预设:殷墟。
2.思考质疑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殷墟遗址的价值吧。
(1)阅读感知,初识殷墟。
引导:请同学们打开教材,阅读第47页“阅读角”关于殷墟的介绍,交流自己对殷墟的最初印象,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殷墟位于中国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点评:你找到了殷墟的地理位置、朝代等相关信息。
预设2:我看到这里被誉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说明这个地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一个地方。
这里标志着什么,我很好奇。
点拨:是啊!你阅读得非常仔细,很快捕捉了一个关键信息。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给子这个地方很高的评价。
引导:大家是否也产生了这样的好奇?你们还对这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1: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人们给子这里如此高的评价?预设2:我想补充。
你们俩想了解的,应该正是这里被外人《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吧。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1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通过探访古代文明和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通过对古代帝国的探访,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文化和历史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文明体系和历史文化渊源,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识别能力,为其日后的社会交往和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明和制度的重要性,并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3.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未来接触的文化进行辨别和识别。
4.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快速适应和沟通。
2.1 教学重点1.辨别和分析古代帝国的文化特点和制度组成,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讨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明和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得到了文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去认识和解读古代文明和制度,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培养。
3.2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教师发放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了解古代帝国和文明的基本情况。
2.知识探究:通过分组、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分析古代文明和制度的特点和组成。
3.视频展示:通过播放视频,生动再现古代帝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和制度。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
2.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案例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明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本课时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2.体验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及人类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3.掌握资料查找、归纳、总结等学习技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难点: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知识导入:文化遗产导语:同学们知道文化遗产的含义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出示任务:什么是文化遗产?(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哪些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概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一:继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导入: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们是传承中国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它们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出示任务1:出示关于三星堆的报道新闻。
引导学生分享所知道的中国文化遗产。
上图为视频“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获新发现”的截图,本环节可以使用该资源。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除了殷墟古址,我国还有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等珍贵的历史遗址,以及众多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己所能,为保护它们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