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东 课时1.2
- 格式:ppt
- 大小:12.22 MB
- 文档页数:84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8.1.2《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东》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本章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理解中东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中东地区的问题较为复杂,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战争有一定的好奇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2.理解中东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和平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2.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3.中东地区的资源争夺和战争4.中东问题的解决途径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东地区的实际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东问题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中东问题的本质。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理解中东问题。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中东问题案例,如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等。
3.准备与中东问题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整体认识。
《中东》教案
4.创设情境:出示订单详情,钱先生该如何把石油从波斯湾运送到目的地?结合书本
活动题,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的运输路线。
5.读朋友圈材料,思考:石油带来了哪些影响?
6.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
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分析归纳中东地区日后的发展该何去何从?为沙特国王提供经济发展新方向。
【课堂小结】
构建思维导图,回顾课堂内容。
【课堂练习】
一、
二、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1中东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的焦点之一。
本节课的教材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石油资源、宗教矛盾等多个方面对中东地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世界的分区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中东地区的矛盾和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中东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石油资源、宗教矛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和理解中东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石油资源、宗教矛盾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东地区的矛盾和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认识到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3.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中东地区为例,分析其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具。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东问题,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东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合作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8.1.2《中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东》这一节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资源争夺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东地区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认识中东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资源争夺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认识中东地区,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资源争夺等问题。
2.难点: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东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东地区的实际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导学:介绍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根源。
3.探讨:分析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资源争夺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实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讨解决中东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总结:对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进行总结,强调和平、合作、发展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资源争夺等问题。
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第1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1.在“世界地图”“中东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说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产油国及其首都。
2.运用中东石油分布图和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统计图表及其它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三洲五海”重要的地理位置。
播放视频,《导入视频:叙利亚实现停火有多难?》众所周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地区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这里有着频繁的冲突和战争,我想这里频繁的战争和冲突在为众多媒体所关注的同时一定也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球,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结合你们的所见所闻来谈一谈你们印象中的中东是为何而战?小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东长期战乱有以下4个原因,“领土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我们一起随小记者去看看他搜集到的资料吧!【领土之争】任务1在世界地图、中东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说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产油国及其首都。
活动一:读图明确位置读图8.1,说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
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活动二:图解地区称号1.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入下面的表格。
国家所跨大洲阿塞拜疆亚、欧土耳其亚、欧埃及亚、非2.中东周围有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其中哪一个是湖泊?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活动三:把握咽喉要道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这些水域当中,哪些是相通的?通过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地中海和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相连)3.在下面框图中填出相互连通的海洋名称。
4.说明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同时也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连接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使中东地区成为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第一节中东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
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
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课:通过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引出远东、中东、和近东的概念板书:第八章第一节中东过渡:引导学生读图,提问这个区域与我们学过的亚洲哪一地区范围接近呢(西亚),自然过渡到“大家来找茬”环节,对比中东和西亚的区别。
过渡:那么大家印象中这一区域是什么样子的呢?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和你的生活见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相关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中东地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资源争夺等问题。
2.难点: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的特点。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中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中东地区相关图片、视频、地图等课件。
3.资料:收集关于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资料。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中东范围:读图说出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2.中东地理位置:通过自主探究并利用聚光灯找出并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中东石油资源:运用地图资料能够记住中东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石油分布区和五大产油国;4.中东石油输出:能够画出波斯湾三条石油外运航线并记住三条航线经过的地理事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东地区战争主要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通过对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利和弊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
2.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过程:中东的地理位置一、位置和范围1. 位置(1)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2)主要地形区: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等。
(3)主要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
3. 图解中东的范围和国家(1)中东与西亚的范围差别:中东地区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国家和埃及北部;西亚仅指亚洲的西部,属于亚洲的一部分,中东则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2)西亚和中东不属于阿拉伯世界国家的有: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共8个,其余均为阿拉伯世界国家。
中东的石油资源一、地位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1.0%,产量约占30.7%,出口量约占44.7%。
二、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三、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四、石油输出线路由于中东地区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运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石油的输出主要有海运和管道运输两种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八章《中东》第1-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学生观察中东地区政区图与西亚政区图,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包含的国家,找出中东与西亚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中东的范围为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国家以及非洲的埃及。
(2)学生阅读中东地形图,从图中找出亚洲、欧洲、非洲,并找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接着再从地图中找出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与阿拉伯海,并完成下图。
同时思考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中东地区出中东联系了亚、欧、非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所以中东地区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是:特殊且重要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6.作业设计1.下列国家中,属于中东的是()A.埃及B.阿富汗C.土库曼斯坦D.利比亚2021年3月23日,一艘重型货船在苏伊士运河新航道(埃及政府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的一条新运河)搁浅。
据统计,苏伊士运河切断一小时,经济损失高达26亿元人民币。
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苏伊士运河重要地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B.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C.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D.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3.运理方表示,被堵货船可以自行选择等待或者绕行。
若你是船长,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4.读“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石油输出路线是()A.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B.波斯湾—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C.波斯湾—印度洋—印度D.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2)西亚石油输往日本,走最近路线必须经过()A.英吉利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5.读“中东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国家⑤________。
(3)图中:A________海;B________海(4)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8.1.2《中东》教学设计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中东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利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综合思维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等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分析其分布、生产、出口的状况以及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利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或阅读材料,了解中东多元的文化差异及其自以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引入时事,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俄罗斯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四)人地观念目标联系当前中东局势,呼吁世界和平,并树立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1.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石油资源对中东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
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中东长期动荡不安。
中东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等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
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选择了中东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四个方面内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