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案:中东地理第二课时的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55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能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认识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认识中东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及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中东地区多元的文化。
(5)掌握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与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该地区主要的国家、重要的海洋、海湾、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读中东水资源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因水资源匮乏而产生紧张局势的原因,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中东多元的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领悟民族团结,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东石油的分布、产量、储量、出口量及输出路线、输出国家。
教学难点(1)本地区三洲、五海、海洋、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情况。
(2)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3)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影响。
(4)中东地区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师板书)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板书)二、合作交流,讲授新课(过渡)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一)、匮乏的水资源(板书)1、分析水资源匮乏原因(活动)①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中东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②阅读图8.8,描述其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板书)2、探究水资源匮乏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活动)阅读图8.7完成下列内容:找出本区主要的河流、湖泊和“无流国”(小结)分布不均,多国共用(引申思考)如何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点拨)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二)、多元的文化(板书)1、多样的宗教信仰(活动)阅读教材中的图8.11,了解本区的人种、分布及宗教信仰。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
因――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
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
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3、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四、贫乏的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解决办法:
(1)淡化海水(沙特阿拉伯)
(2)节水农业(以色列)
(3)从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异。
《中东》教案(第2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
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
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本次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课堂内容为“动荡的中东”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面,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问题的因素。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班上汇报方式展示出来。
《中东》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以视频导入,首先从中东战争频发来开启本节课学习。
教材分析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中东的范围和位置,了解其重要性;2、了解中东石油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说出中东地理位置,并说明其重要性;2、运用地图与资料,明确中东石油丰富,了解其分布区域与出口国家和路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战争来带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位置的重要性,石油特点。
【教学难点】石油分布特点及输出路线。
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以色列掀起全面战争了解中东的现状——战争频繁。
最近的新闻报道:伊朗被美国列入恐怖分子。
美国也来中东地区插一脚,说明中东的位置特别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
二、三洲五海之地1、展示“中东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了解中东的重要位置连接三洲两洋。
并明确中东范围:除了阿富汗的西亚与非洲埃及。
2、展示中东地形图,了解中东“五海之地”的位置特征,并介绍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
3、完成活动,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表格。
强调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4、完成活动2,、3,巩固练习中东连接的五海与两洋。
最后总结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洲两洋五海之地”。
三、世界石油宝库1、出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比重”的饼状图,得出结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2、展示“中东石油产区地图”,读图描述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地区以及国家。
3、联系活动第三题,了解中东石油输出主要区域。
读“石油外运航线图”,完成表8.2,培养学生认图、读图、析图能力。
板书设计中东一、三洲两洋五海之地三洲:亚欧非五海:里海(不是海,是湖泊)、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范围:西亚(除去阿富汗)和非洲的埃及二、丰富的石油资源航线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地理位置还是不够深入和准确,需要不断的加深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理《中东》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问题。
3. 分析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原因,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4. 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问题。
3. 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原因,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教学难点:1. 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2. 中东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问题。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中东地区地图。
2. 中东问题相关案例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中东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中东地区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问题。
教师提问:中东地区有哪些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问题。
例如,以巴冲突、叙利亚内战等。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提问: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等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提问: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的原因有哪些?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东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教师提问:中东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前景如何?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前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认识到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3.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中东地区为例,分析其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具。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东问题,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东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合作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的重要性。
《8.1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教学设计(二)
学案导引:
1、展示中东河流分布图,指出中东的河湖。
2、请学生结合教材,找出都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这些稀少的河湖?
3、出示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与生活体验,谈谈中
东的气候与河流的分布特点?
4、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中东以什么人种为主?中东地区主要说什么语言?
5、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差异”,你能说说中东的习俗吗?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恰当与否,将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力求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做到──问我所思,说我所想。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积累和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的经验,同时中东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相关资料较容易找到,有利于学生搜集资料。
因此,本人采用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等方法,尽量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动心的机会,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今后在地理教学中,我认为老师一定多思巧布局,把每一个普通的教学内容设计得让学生想动、敢动。
同样的内容经过我们的精心设计,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其实学生动起来了,我们老师上课的情绪会更好,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当然我们老师必须得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的理念,把教材用活,用好。
中东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中东地区的宗教和语言多样性。
3. 学生能够认识中东地区的经济特点和资源。
4. 学生能够明白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例如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等。
2. 引入本课的主题:了解中东的多样性和特色。
展示:1. 展示地图,指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并提醒学生地理特征,例如沙漠区域。
2. 展示中东地区的旅游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点和人们的活动。
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中东地区的宗教多样性。
提醒学生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学生可以分享对这些宗教的了解。
2. 提问学生中东地区使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答中东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并提醒学生还有其他语言在少数群体中使用。
整合:1. 介绍中东地区的经济特点。
提醒学生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产地之一。
讨论这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 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例如以色列建国和阿拉伯之春运动。
让学生分享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并提问这些事件对中东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总结:1. 提醒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中东地区的地理特征、宗教和语言多样性、经济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拓展活动: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中东地区的特色和重要事件。
2. 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进一步研究中东地区的文化、历史,或者特定国家的信息。
中东初中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冲突根源。
2. 掌握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关心世界和平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4. 引导学生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东问题,树立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冲突的根源、和平之路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东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中东地区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对中东地区有什么了解?中东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冲突根源。
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东地区冲突的根源。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地区冲突的根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中东地区的冲突。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中东地区冲突的根源,那么中东地区有没有和平之路呢?2.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和平之路的探索。
二、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东地区和平之路的可能途径。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出示中东地区和平协议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与否的原因。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和平解决中东地区冲突的经验教训。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地区和平之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发展动态,树立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东地区冲突的根源的理解程度。
初中地理中东优质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
掌握中东地区的气候、资源以及宗教文化等情况。
了解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归纳、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树立因果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态度。
教学重点: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中东地区的气候、资源和宗教文化。
3. 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教学难点:1. 中东地区的地形特点。
2.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地形特点。
2. 资料归纳:通过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气候、资源和宗教文化等情况。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4.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和宗教文化等特点,以及战争、冲突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中东地区的最新动态。
2. 提问:你们对中东地区有什么了解?中东地区为什么总是发生战争和冲突?二、新课学习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地形特点。
2. 中东地区的气候、资源和宗教文化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气候、资源和宗教文化等情况。
3. 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资源和宗教文化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冲突。
二、新课学习1. 中东地区的战争和冲突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以及现状。
8.1 中东(第2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高效教案设计+课后练习(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基本情况,掌握中东地区的独特地理特征。
2.理解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认识中东地区的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特点。
3.能够对比中东地区和中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比较中东地区和中国的发展差距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2.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特点。
3.中东地区与中国的比较。
【教学难点】1.中东地区在地理上的重要性,为什么它影响全球。
2.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地缘政治地位,为什么成为全球热点之一。
【教学方法】1.讲授方法:通过PPT,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中东地区和中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比较中东地区和中国的发展差距和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差距和问题。
【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PPT讲解和对比分析的方式,共分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导入(5分钟)1.引出中东地区,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位置。
2.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与中东相关的知识。
二、主体内容(35分钟)1.中东地区的地理特征(1)地域和位置:中东地区范围、地理位置等。
(2)地形地貌:阿拉伯高原、几何海、红海等。
(3)气候条件:干旱气候、高温等。
2.中东地区的人文环境(1)宗教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
(2)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特点:语言、风俗、节日等。
3.中东地区与中国的对比(1)自然环境对比:水土不同、资源分配不同等。
(2)人文环境对比: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等。
(3)发展现状对比:发展水平、经济状况等。
三、总结(5分钟)1.简要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与学生一同总结中东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四、课后练习(10分钟)1.填空题:(1)中东地区是全球的________之一。
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武东燕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数塑、分布、生产等情况。
2.说出中东气候的特点和水资源IS乏的原因。
3.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数量、分布、生产等情况。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东是一个长期的热点地区,这与它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外,还有其它的原因,如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或因教文化差异而战,今天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來了解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一・WTtx:活动一匮乏的水资源教师布置任务1.PPT展示图片、漫画和文字材料。
思考:有人说“在屮东地区,水比油贵”, 对吗?你能说明为什么水比油贵吗?2.PPT提供中东气候分布图及麦地那的气候资料,找到屮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3.PPT展示沙特阿拉伯的位置,分析其地表水资源的特点。
思考:沙特阿拉伯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请提出你的建议。
(提示: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4.PPT提供中东的水资源和中东人口分布图,说一说中东的河流在利用上有何特点?中东人口与河流的分布有何关系?这种关系及多国共用河水的情况会引发什么问题?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学生从PPT展示的材料中感受中东水资源的匮乏。
2.根据PPT中提供的中东气候类型图和麦加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中东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麦加的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干旱。
3.根据PPT展示的沙特阿拉伯地表河流概况,可知沙特阿拉伯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流淌的河流,通过PPT提示可知,整个阿拉伯半岛上也没有一条常年流淌的河流,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七个国家被称为“无流国”。
根据提示思考,可以通过淡化海水来扩大淡水的来源(开源);通过PPT链接查看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还有利用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例子,体会淡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课题第八章第一节中东课型新授课编号014主备人(首次备课时间)5--4 二次备课时间5--4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 1.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1:引导学生由生活走进地理。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从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深化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促使地理新知识点和能力的形成。
教学准备利用媒体的时事报道,引导学生关注伊拉克战事发展及战争对中东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影响。
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中东热点问题成因及相关信息,并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互换。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今天我们又踏入了东半球其它的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一、探热解中东教师:请留意大屏幕。
课件展示:①伊拉克战争新闻片片段②新闻材料片段,既二战后中东战争资料③灾难深重的伊拉克儿童图片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中东的印象──自主学习合作共建教师:(归纳)长期战乱不断,局势动荡不安,这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二、二洋三洲五海之地课件展示:中东的范围动画展示,相关资料链接学生回答:(伴随学生回答教师: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资料链接:中东范围教师:这里有你早已熟悉的国家名称吗?你能否在地图上找到中东主要国家的位置?1.中东石油的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
堂上练习:自我评价启动──填石油运输路线结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中东的石油。
石油既给中东带来财富,也使某些耗油大国垂涎三尺,此中东战事更加频繁,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问题升级: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明天没有石油的中东出路何在?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中东》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中东地区,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中东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深入浅出地理解中东地区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2.掌握中东地区的主要民族、宗教、语言等文化特点。
3.理解中东地区的政治矛盾、战争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2.中东地区的主要民族、宗教、语言等文化特点。
3.中东地区的政治矛盾、战争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政治矛盾、战争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东地区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中东地区基本情况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通过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的主要民族、宗教、语言等文化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中东地区战争冲突的资料,分析战争冲突的原因和影响。
《中东》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东》一章,内容包括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历史冲突、石油资源以及该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理解民族宗教矛盾是导致中东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历史冲突、石油资源。
难点: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的理解,以及石油资源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挂图、教学PPT。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4. 例题讲解:讲解中东地区历史冲突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民族宗教矛盾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
6. 石油资源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了解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中东》教案第二课时2. 内容: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历史冲突石油资源地区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分析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3)谈谈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2. 答案:(1)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连接亚、非、欧三大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宗教信仰差异、地缘政治因素等。
(3)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对国际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全球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等。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课题:中东地区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确定中东地区的范围,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掌握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及其概况。
- 了解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 分析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热点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归纳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格局的认识,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及其概况。
3. 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热点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地图分析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中东地区地图- 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中东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中东地区在地理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二、新课讲授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介绍中东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 分析中东地区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 讲解中东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2. 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 介绍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
- 讲解每个国家的基本概况,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
3.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介绍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 讲解石油资源对中东地区和全球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热点的原因有哪些?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热点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1. 中东地区成为战争、冲突热点的原因:- 分析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册《中东》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七年级下册第2 课备课教师缺课学生(编号)时间课题第二节中东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中东主要国家,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出口情况及其在世界所占地位。
3、能准确说出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主要运输路线。
重点难点重点:1、中东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2、中东石油的地位、分布及其主要运输路线。
难点: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法学法自主合作,互动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布置预习。
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舒缓的音乐中同时播放两组中东地区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血腥的战争场景图片。
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回答。
展示学习目标进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一)、展示中东的政区图:通过小测试,让学生在图上快速找出国家名称中东地区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仅仅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自古以来,这里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要地。
请生读图结合课本内容分析这种说法的依据。
(老师点拨,学生探究讨论)(二)读图说出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1、一湾指?两洋?中东沟通了两大洋,谁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学生了解苏伊士运河师通过PPT总结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2、师提问:中东的范围,引出三洲学生了解土耳其与埃及3、师提问:五海指?在这些水域中,哪些相通,顺势掌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里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
让学生读图记图,给出空白图,让学生指出一湾两洋三洲五海,巩固所学。
师总结: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东西方往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通过小笑话:有人曾在沙特茫茫沙漠里打井找水,然而,每打一口井,井里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东西----石油。
1、课件展示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让学生利用相关数据来说明中东石油对世界的意义生回答:储量最大,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多2、讨论中东石油的分布状况,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中东第二课时的教案
●一、课程标准
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3、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
图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学生:沙漠面积广大
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
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
讲述:
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
转接:
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
解释:
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
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
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