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中东》参考教案(第2课时)第二课时资源与文化【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数量、分布、生产等情况。
2.说出中东气候的特点和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3.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数量、分布、生产等情况。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东是一个长期的热点地区,这与它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今天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二、新授:(一)丰富的石油资源:课本P46-47页图8.4、8.5。
说明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的宝库?因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比重比较大。
分布的地区?输出地区?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活动题3A航线: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美国B航线: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美国C航线: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达日本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与苏伊士运河能通过的轮船吨位有关,只能通行25万吨以下的油轮,因其是人工河道,地狭水浅)因为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加上资源紧张,因争夺石油而产生了战争。
如果石油开采完后,这些国家又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为之出谋划策。
展开讨论目前看来本地区多石油,但是缺少什么呢?(提示:从本区的自然条件考虑)(二)匮乏的水资源: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多媒体)中东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通过图8.8分析其特征)、其次是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东北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整体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能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认识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认识中东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及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中东地区多元的文化。
(5)掌握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与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该地区主要的国家、重要的海洋、海湾、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读中东水资源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因水资源匮乏而产生紧张局势的原因,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中东多元的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领悟民族团结,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中东石油的分布、产量、储量、出口量及输出路线、输出国家。
教学难点(1)本地区三洲、五海、海洋、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情况。
(2)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3)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影响。
(4)中东地区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师板书)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板书)二、合作交流,讲授新课(过渡)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一)、匮乏的水资源(板书)1、分析水资源匮乏原因(活动)①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了解中东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②阅读图8.8,描述其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板书)2、探究水资源匮乏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活动)阅读图8.7完成下列内容:找出本区主要的河流、湖泊和“无流国”(小结)分布不均,多国共用(引申思考)如何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点拨)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二)、多元的文化(板书)1、多样的宗教信仰(活动)阅读教材中的图8.11,了解本区的人种、分布及宗教信仰。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第二课时)》教案一、课程标准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2、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3、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2、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3、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四、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图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学生:沙漠面积广大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
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讲述: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转接: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可以发展节水农业)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解释: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
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总结: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课时)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及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2、运用地图说明本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突,从而进一步认识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4、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建设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B、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分析、判断等综合性思维能力。
2、搜集相关的地理信息,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的特征及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有关图片资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中东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区?(2——3名同学回答)2.为什么中东战争不断?(4——5同学回答:“为争夺领土”,“为争夺石油”……)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最后指出中东石油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
过渡导入:与石油相反,在中东有一种资源,人们离不开却很少,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齐答)水资源。
板书:匮乏的水资源【讲授新课】师:自学“匮乏的水资源”,了解本区水资源为何缺乏?(学生:自学、讨论)电脑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提出问题: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学生回答:略过渡: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如何呢?电脑展示:55页图8.8"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师生共析:热带沙漠气候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中东》(第2课时)教材,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认识到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
3.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中东地区为例,分析其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具。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东问题,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东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中东问题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合作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的重要性。
《中东》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中东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了解中东文化的多元性。
总结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三和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东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和文化特性,树立节约用水和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三:匮乏的水资源。
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四:多元的文化。
【教学难点】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当地的文化多元性。
【教学方法】读较分析、资料归纳、讨论、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一和二?(“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另外两个原因。
二、新课学习(三)匮乏的水资源1.自然原因(1)气候活动:读图,找出中东的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活动:读图,以麦地那为例,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全年炎热干燥)中东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①气候干燥。
(2)河流描绘出中东地区的主要河流。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尼罗河)中东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②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2.社会原因(1)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使本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2)河流、湖泊水分配不均巴勒斯坦、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水资源。
以色列、黎巴嫩:利塔尼河水。
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水。
约旦、以色列:约旦河水。
叙利亚、以色列:太巴列湖水。
总结: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三:匮乏的水资源。
3.解决水资源匮乏的对策活动:沙特阿拉伯是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
概括沙特阿拉伯地表水资源特点。
(沙特阿拉伯境内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国”,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中东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2. 学生能够理解中东地区的宗教和语言多样性。
3. 学生能够认识中东地区的经济特点和资源。
4. 学生能够明白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例如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等。
2. 引入本课的主题:了解中东的多样性和特色。
展示:1. 展示地图,指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并提醒学生地理特征,例如沙漠区域。
2. 展示中东地区的旅游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点和人们的活动。
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中东地区的宗教多样性。
提醒学生中东地区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学生可以分享对这些宗教的了解。
2. 提问学生中东地区使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答中东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并提醒学生还有其他语言在少数群体中使用。
整合:1. 介绍中东地区的经济特点。
提醒学生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产地之一。
讨论这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 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例如以色列建国和阿拉伯之春运动。
让学生分享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并提问这些事件对中东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总结:1. 提醒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中东地区的地理特征、宗教和语言多样性、经济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拓展活动: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中东地区的特色和重要事件。
2. 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进一步研究中东地区的文化、历史,或者特定国家的信息。
《中东》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图标说出中东气候的特点和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图片,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说出中东气候的特点和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及养成节约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匮乏的水资源;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信仰。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宗教、文化下的矛盾冲突。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知识解析】案例:以色列的节水农业;2.【活动设计】讨论各段材料描述的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知识解析】耶路撒冷。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中东干燥缺水的图片。
提问:从这几幅图里看到了什么问题?【新知讲解】一、匮乏的水资源1.中东的气候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麦地那年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中东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问题:(1)看看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回答: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以麦地那为例,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回答:全年炎热干燥。
过渡:在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影响下,中东地区水资源状况是怎样的呢?2.中东的河流和湖泊多媒体出示“中东的水资源图”,学生读图。
提问:读图说出中东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答: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约旦河;湖泊有里海、死海等。
教师总结:中东地区河流稀少,除了少部分有河流的国家,还有不少无流国,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等国。
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也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因水而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在当代,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在与以色列的50余年的对抗中,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思考:中东如何解决水资源问题?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以结合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来思考。
回答:中东各国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实行跨流域调水工程、全流域合理分配水资源等等。
教师总结:中东国家,尤其是以色列凭借科学技术,战胜缺水、高温、地少、土壤盐碱等困难,发展起了现代节水高效生态农业。
《中东》(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图表描述中东水资源的概况;运用资料描述中东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东地区的资源和文化习俗,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资源纠纷。
【教学难点】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资源纠纷。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与中东有关的新闻时事【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改编视频:《中东的水资源与文化》。
你知道这里的“人们还在争什么吗”?学生:水资源。
教师:中东冲突的原因十分复杂,形势瞬息万变,除了跟领土和水资源有关外,还有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冲突。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与中东相关的内容。
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缺什么”——匮乏的水资源活动一:现状堪忧教师:出示资料——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有20个,他们是马耳他、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以色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布隆迪、佛得角、阿曼、阿联酋、埃及、肯尼亚,3亿多人口面临严重缺水。
学生:水资源匮乏。
活动二:追根溯源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中东主要的气候类型。
学生: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教师:出示麦地那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学生:终年高温少雨。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炎热干燥的自然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衣:衣服以白色为主,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
教师点拨:一是易于反射阳光,防止阳光灼伤皮肤;二是避免身上的汗水过多蒸发,造成人体缺水。
食:喜欢吃肉点拨:以畜牧业为主。
住:把床铺安置在屋顶。
点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中东》优质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东》章节,具体内容包括: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石油资源、历史冲突以及中东和平进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特点,掌握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
2. 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其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
3. 通过学习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东地区的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
2.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特点,以及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中东地区相关图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世界著名建筑,激发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特点,讲解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中东地区历史冲突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2. 中东地区民族和宗教3.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4. 中东地区历史冲突5. 中东和平进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中东地区的历史冲突及其影响。
答案:中东地区历史冲突主要包括五次中东战争,这些战争对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进展。
答案:中东和平进程主要包括《奥斯陆协议》、《戴维营协议》等,这些协议为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方面的理解还需加强。
《中东》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东》章节,内容包括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石油资源、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等。
详细内容如下: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 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及其对地区政治的影响;3.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4. 中东地区的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石油资源等基本情况;2. 使学生认识到中东地区历史冲突的复杂性,了解和平进程的艰难曲折;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地区政治的影响;中东地区历史冲突的复杂性。
2.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石油资源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中东和平进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中东地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石油资源等基本情况;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4. 例题讲解:分析中东地区的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讲解相关习题;5. 随堂练习:让学生填写中东地区地图,标注重要城市、民族和宗教分布;7. 课堂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中东地区的历史冲突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理位置与重要性;2. 民族、宗教及其影响;3. 石油资源与国际政治经济;4. 历史冲突与和平进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分析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对地区政治的影响;(3)探讨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4)论述中东地区的历史冲突和和平进程。
《中东》教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运用有关材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运用有关材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从而培养人地协调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都会缺少这样或那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有些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可以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但有些自然资源尤其是与土地紧密相关的可再生资源,如耕地资源、水资源等,则主要靠自身解决,于是需要对这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一定地区的人们,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及各种资料的分析,思考中东的这些文化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限制中东各国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是()A.石油资源B.土地资源C.水资源D.森林资源2.中东地区是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对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B.地处两洋两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重要。
C.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
D.东西文化在这里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
【参考答案】1.C 2.B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中东一、匮乏的水资源1.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河流:河流稀少,严重缺水。
3.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措施:淡化海水、兴修水利、节水农业等。
二、多元的文化1.干旱气候对衣食住行的影响。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课题第八章第一节中东课型新授课编号014主备人(首次备课时间)5--4 二次备课时间5--4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 1.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
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1:引导学生由生活走进地理。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从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深化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促使地理新知识点和能力的形成。
教学准备利用媒体的时事报道,引导学生关注伊拉克战事发展及战争对中东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影响。
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中东热点问题成因及相关信息,并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互换。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今天我们又踏入了东半球其它的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一、探热解中东教师:请留意大屏幕。
课件展示:①伊拉克战争新闻片片段②新闻材料片段,既二战后中东战争资料③灾难深重的伊拉克儿童图片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中东的印象──自主学习合作共建教师:(归纳)长期战乱不断,局势动荡不安,这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二、二洋三洲五海之地课件展示:中东的范围动画展示,相关资料链接学生回答:(伴随学生回答教师: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资料链接:中东范围教师:这里有你早已熟悉的国家名称吗?你能否在地图上找到中东主要国家的位置?1.中东石油的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
堂上练习:自我评价启动──填石油运输路线结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中东的石油。
石油既给中东带来财富,也使某些耗油大国垂涎三尺,此中东战事更加频繁,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
问题升级: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明天没有石油的中东出路何在?知能应用巩固小结诊断评价作业布置与预习提纲。
《中东》精品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东》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该地区重要性和当前局势。
具体涉及内容有: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重要性;中东地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分布及影响;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由来及其对中东地区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解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宗教信仰;2. 认识到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重要性;3. 掌握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由来及其对中东地区影响;4.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东地区宗教信仰分布及影响,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由来。
教学重点: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该地区重要性和局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东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引出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重要性。
2. 讲解知识点:a.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b. 中东地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分布及影响;c.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由来及其对中东地区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中宗教建筑、文化现象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中东地区相关地理、历史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中东地区相关地理、历史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2. 中东地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3.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由来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重要性;b. 列举中东地区主要宗教,并简要介绍其分布及影响;c. 说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由来及其对中东地区影响。
答案:a. 中东地区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交界处,拥有丰富石油资源,是世界政治、经济重要区域。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8.1.2《中东》教学设计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中东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利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综合思维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等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分析其分布、生产、出口的状况以及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利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或阅读材料,了解中东多元的文化差异及其自以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引入时事,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俄罗斯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四)人地观念目标联系当前中东局势,呼吁世界和平,并树立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1.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石油资源对中东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
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中东长期动荡不安。
中东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等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
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选择了中东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四个方面内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多元文化。
第二节中东(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2.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3.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我们上节课分析了两个原因。
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二、新课讲授师:我们今天来看看,中东地区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片地区这么“火热”!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阅读材料,你来说说,戈兰高地的冲突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什么资源?生:以色列和叙利亚,水资源师:戈兰高地的争端曾经一度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为什么水资源这么宝贵?甚至要用战争来争取?因为缺水,所以争水。
那为什么会缺水呢?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的中东气候类型图,说说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生:热带沙漠为主师:中东缺水,但是石油很丰富,如果你是中东的居民,你会利用石油换来的金钱做什么?生:买水!师:他们发展了海水淡化工厂,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发展农业!教材30页,海湾6国海水淡化日产量图,看看是哪些国家淡化海水?师:中东的战乱,使不是还有其它的因素?生:宗教和民族冲突!师:请同学们阅读31页,再补充你所知道的与宗教、民族有关的冲突?师:虽然中东地区多战乱,这里的居民还是要生产生活的,那么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翻到书本32页,请你来归纳一下。
《中东》教案第二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东》一章,内容包括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历史冲突、石油资源以及该地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理解民族宗教矛盾是导致中东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及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宗教、历史冲突、石油资源。
难点: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的理解,以及石油资源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挂图、教学PPT。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4. 例题讲解:讲解中东地区历史冲突的典型案例,使学生理解民族宗教矛盾对地区稳定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
6. 石油资源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了解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中东》教案第二课时2. 内容:地理位置民族和宗教历史冲突石油资源地区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分析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3)谈谈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2. 答案:(1)中东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连接亚、非、欧三大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有: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宗教信仰差异、地缘政治因素等。
(3)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对国际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全球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通过读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教学重点
1.中东石油的分布、产量、储量、出口量及输出路线、输出国家。
2.中东地区水资源的分配。
教学难点
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除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因石油而战、因水而战、或因宗教文化差异而战等。
今天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学习新课
读课本53页图8.5“1999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
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各占多少?②为什么说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学生回答:①中东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
②因为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比重较大。
老师小结:从储量、产量和输出比重可以看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
读课本53页图8.6“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
提出问题:①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②中东石油主要运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生回答: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中东石油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读53页图8.6分别找出波斯湾石油外运三条主要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或地区,并派各组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航线A经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美国。
;航线B经过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到达西欧各国与美国;航线C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大西洋到达日本。
提出问题: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航线B的差异何在?
学生齐答:航线A比航线B近。
设疑提问: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航线?(老师提示: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地狭水浅)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通过的轮船吨位低。
老师补充: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距离最短。
比绕道非洲好望角可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深度和宽度虽然经过加深和拓宽,但现仍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B航线经非洲的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所以载重在25万吨以上油轮驶往西欧仍需绕道非洲好望角。
学生讨论:为什么20世纪中东为石油而战?(提示:石油能源地位上升,燃料均为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发言)
老师总结:中东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地区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西欧进口的石油中50%、日本进口的石油中65%、美国进口的石油中20%来自中东。
随着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大国对中东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
伊拉克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美英希望自己在美伊战争后伊拉克重建中起主导作用,联合国只起重要作用,而法德俄极力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和核心作用,否则他们在伊拉克的利益将受到损害,由此可以看出本区争端另一起因:石油之争。
转折提问: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读51页图8.3“中东的地形”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图例了解本区地形特点。
(高原山地为主)
复习旧知:本区大部分属于什么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
)
提出问题:受自然条件影响,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经济水平如何?
学生回答:本区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以灌溉农业及牧业为主,经济落后贫困。
引申提问: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
学生活动: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发散讨论,并个别发言。
过渡: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资料,继续帮这些国家寻找出路。
从目前来看,本区多的是石油,那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水)
读世界气候分布图
提出问题: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学生回答: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如何呢?
读55页图8.8“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师生共析:热带沙漠气候特征。
(以麦地那为例,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分析热带沙漠气候特征)首先老师交代气温降水柱状图的结构:①横坐标表示12个月份;②纵坐标表示气温和降水量;③红点表示对应月的气温,蓝柱子表示各月的降水量。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读图。
学生发言:麦地那全年各月气温均在20℃以上,降水除11月、12月有不足50
mm的降水,其余各月均没有。
得出结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过渡: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那河流分布情况如何呢?
读54页图8.7“中东的河流”
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找出本区主要河流、湖泊。
找出哪些国家因地面没有河流,被叫做“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
学生接着读图了解本区有限的河湖又是如何分配的。
学生朗读:54页图8.7文字
得出结论: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老师讲述:由此可以看出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亦可能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在50余年阿拉伯同以色列的对抗中,由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东地区因水而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引申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结合我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来思考)
学生发言:他们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还可以发展节水农业,或者实行跨流域调水。
过渡:我们接着要了解中东地区的人种、民族及宗教信仰。
学生活动:学生读56页图8.11“阿拉伯人、犹太人和波斯人”,学生了解本区人种、分布及宗教信仰。
老师补充:土耳其人多信仰基督教,不是阿拉伯国家;此外,从原苏联独立出来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所以阿拉伯世界是指本区除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其他大多数国家。
过渡:阿拉伯国家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学生朗读:56页阅读材料“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结合57页材料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中东哪个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看作是圣城。
(耶路撒冷)
②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③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实质是什么问题?(领土问题)
④为什么阿以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小结: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就导致了本区宗教纷争。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归纳小结,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地区,除了上节课提到的特殊地理位置,还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密不可分。
第一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板书设计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四、贫乏的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解决办法:
(1)淡化海水(沙特阿拉伯)
(2)节水农业(以色列)
(3)从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异
主要人种;大多数居民信仰教;少数居民信仰、教
教学反思
“中东”一节我总结的顺口溜是:两洋五海结三洲,淡水匮乏多石油。
民族文化差异大,战争频繁百姓忧。
学生不仅对此兴趣浓厚,乐于接受,教学效果良好。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