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12讲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教案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00.01 KB
- 文档页数:13
初二语文八年级第十二讲: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文语言技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文语言与文意表达的密切关系,重视作文语言的润饰与锤炼。
2.学习从词语、句式、修辞、幽默、用典等角度使作文语言更出彩。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比较下面三组句子,每组中哪一句的语言表达更精彩?为什么?第一组:A. 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
B. 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第二组:A.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粘住他的腿,上面的雨落在他的头上和背上,脸上的雨水直往下淌。
B.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
第三组:A. “新装真的很美!”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花纹、色彩都很美!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二)当堂学习1、请从词语选用的角度欣赏下面一段话。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欣赏下面一段话。
假如父母是天空,我们便是天空中的云彩;假如父母是海洋,我们便是海洋中的鱼儿。
云和鱼是感觉不到天空和海洋的存在的,虽然他们一离开将无法生存,我不奢望和完全了解天空和海洋,只希望做聪明一点的云和鱼,能多一点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
如果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眠于街市深巷间。
《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山东省沂水县马站镇初级中学蒋清杰张德凤课题:怎样使作文语言亮丽起来目标:1、体会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的妙处2、体会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3、体会诗词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4、体会各种句式的妙处5、学会活用化用一、精选用词,为语言增添文采美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个词语。
使用应精当, 鲜明生动,且富于变化,以增添文章的文采。
1、锤炼动词A 、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
如: 抓——掷——踏鲁迅《风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 我” 愤怒专横、残暴的特点。
扫——支——撒——系——牵——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我” 捕鸟技巧的娴熟。
B 、准确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如: “ 长吟” 、“ 伏” 、“ 蹿” 等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黄蜂的慵懒, 叫天子的敏捷。
写静物用上动词,可化静为动,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如:“ 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踊跃” 一词赋予山以动态美。
C 、拟人化了的动词,这类动词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显得美好可爱,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1、善用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这类词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或物的特点, 所以用好形容词, 可以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
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它使疾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2、妙用叠词叠词可突出某个词的意义,在朗读上富于韵律美。
如:那些麦子萌发出来的“ 小脑袋” 怯生生地立在褐色的土壤上面,尖尖的, 嫩嫩的。
3、巧用拟声词拟声词可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人物的心情, 动作的状态, 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 哗啦哗啦吧嗒吧嗒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咩咩哞哞等。
如何让学生作文语言出彩-----我的作文教学黎洪龙通过本次工作坊名师研修,受到很大的启发,在作文教学上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天,我要说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教学生作文如何出彩。
我知道,作文的语言要出彩,首先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让读者心灵产生震颤飞扬的快乐;其次要运用好修辞,新人耳目,怡人心扉;再次要化用诗文名句,增添文化底蕴;最后要匠心独运的调配句式,将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巧妙配合,营造文章的落差美,匀称美,音韵美。
语言充满亮点,文章就绚丽生辉。
在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中,我结合教材范例让学生尽力做到如下要求:一、精心锤炼词语我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应尽可能选用一些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如我班崔浩同学写的《暑期打工》一文,在语言描写上就很见功夫:“我努力地干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拼命地抬起两百多斤的铁笼。
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头‘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变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
太阳直射在我的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
汗水淌到了我的眼里,辣的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拼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的写出了“我”打工的经历、体验,表现了该生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教材中的《故乡》一文中作者对杨二嫂的刻画,则可以说是文学形象描写的一个经典。
那“凸颧骨。
薄嘴唇”的面型,“两手搭造大腿上”、“张着两条腿”的姿态,令“我”刺耳的尖叫,再加上临走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进了裤腰里”的细节,把一个“辛苦”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巧用修辞,美化语言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和比喻,诗句夸张神奇又自然,比喻新奇而又真切,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初中作文语言出彩与情感升华雅博学校蔡民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熟练组织语言表达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修改字词、模仿情景等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技巧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教学重点:掌握让语言精彩的几种实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有效运用各种写作手法让语言出彩。
教学方法:诱导式教学,感悟提升与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认识精彩语言的重要性,明确探究目标。
1、(师)导语:大家听说过曾国藩吗?(生略)清末湘军将领曾国藩奉命与太平军作战.可连打败仗。
一次,在给朝廷的奏折时,有个属下这样写道:臣屡战屡败。
曾国藩看后,改成:臣屡败屡战。
这一改,一个精忠报国、临危不惧的大臣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如果我们的作文也能以出彩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深刻的立意,那么读者一定会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使自己平淡、甚至是空洞、俗套的语言变得精彩。
(板书课题:语言出彩与情感升华)2、(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一起诵读目标:投影)(1)高效学习并掌握几种实用的语言出彩方法。
(2)灵活运用写作技法使语言出彩。
二、作文技法探究——探究语言出彩的常用方法(指点迷津)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生读句子)A李红是一位身材苗条的女人。
B李红丹眉杏眼水蛇腰,她走路宛如杨柳水中摇。
引导:大家喜欢哪个句子?理由是什么?(生回答略)师:两个句子的最大差异就是A句平淡的叙述,而B句运用了比喻,不但使人物描述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小李阿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如果我们的作文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必会文采斐然。
(板书:运用修辞,润色语言)1、文中要巧用修饰、润色语言。
还记得《雨的四季》是怎样描写水珠子与水雾的吗?我们一起回忆:“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怎样使文章更深刻有文采》作文讲评公开课教案讲评目的:1,通过回忆、讲评、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考场作文应试技巧,增强创新能力,争取发展分。
讲评重点怎样使文章更深刻,有文采。
讲评方法自评、互评,师生合作归纳总结。
讲评步骤一,交代讲评内容。
话题作文《读书的快乐》二,出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三,学生互评作文。
(出示学生作文)1号作文: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读书这一种我向来不善交际,不喜欢见面的寒暄,不懂得讨人喜欢。
大多数时间我都一个人呆在房间,顺手拿本书翻翻,来排遣孤独和寂寞。
久而久之,读书便成了我的最爱。
作家们善于用敏锐的指尖沉淀下人世间的爱恨情仇,于是我便很希望自己能用一颗沧桑的心去感悟纸间的悲欢离合,享受读书带来的那份快乐。
读书是穿越时空的邂逅。
书海泛舟,我们来到“乱石穿空”的赤壁战场,仰望“雄姿英发”的周瑜;我们醉倒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深秋郊外,感受“执手相看泪眼”的离别;我们登上“浔阳江边”的小舟,聆听“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倾诉。
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当我们结识“博闻强志,正直高洁”的屈原,我们无比地仰慕,当我们看到那位“形容枯槁,面容憔悴”的长者走向汨罗江边,我们无比地痛心。
当我们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用文字叩响心灵的时候,一切尘世的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当我们走进书中的世界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去触摸岁月的痕迹,去祭奠历史的容颜,去感悟生命的轮回。
安妮宝贝说:只要我们以相同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八年级语文作文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二. 命题趋势:中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
三. 解题方法指导:考场作文中,不少作文的词汇量少,语言干瘪;有些学生一味追求华丽辞藻,不看是否符合文章的需要。
(一)怎样使自己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1、推敲词语:A、用词求活求新意选用恰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为文章增色的一个好方法。
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炼为字,千炼为句”,词语用得好,可达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效果。
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是最富表现力的。
在作文中我们所写的人物都是在活动着的,动词用得好,会给人如见其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B、恰当运用动词。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
例2: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雪地捕鸟是这样写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C、准确运用形容词、成语。
例:《松鼠》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D、运用叠词。
叠词的使用,不仅能使描绘说明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
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渐渐”、“软绵绵”、“轻悄悄”、“稀稀疏疏”,冰心的《小桔灯》中的“仄仄”、“轻轻”、“微微”、“慢慢”、“渐渐”等等,都是极好的例子。
2、善用修辞:什么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指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写人状物,多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和夸张,析事论理则多用排比、设问和反问。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综合灵活的,根据表达目的来选用。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例1:母爱就像空气,虽常被人忽视,但总是无处不在,不可或缺。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教案大英实验李容一、激趣导入:听一听:课前播放歌曲《读唐诗之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记住了哪几句歌词?一首新歌要受到大家的喜爱,广为传唱,除了要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外,还应有新鲜、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的歌词。
这就好比我们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作文一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吸引阅卷老师,让他情不自禁的用手中的笔批上一个让我们满意的分数呢?这就是老师今天将要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问题。
〔板书: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二、寻找钥匙: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使语言靓丽起来的金钥匙吧。
比一比:1、精选词语:①投影展示:首先请大家比拟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并说说为什么?A、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增强动感,表现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轻柔缓慢地流动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泻〞“浮〞这两个动词让第二句增色不少说到妙用动词,老师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同学们还记得描写父亲买橘背影的句子吗?填一填:〔分两组填〕B、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父亲买橘的艰难,更能表达父亲的爱子深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本段未而出现一个爱字,但处处皆是爱,足见动词运用的精妙.名家不仅善用精妙的动词老突出中心,还擅长灵活运用形容词来增添文采,还记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描写百草园风光的美句吗?来,背一背。
作文语言升格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语言具体——化概括为具体二.语言生动——言之有味。
三.语言幽默——言之有趣。
四.语言个性——新颖独特一.要学会化概括为具体是不是有这种感觉:作文时,即使你已经确定了写作对象和写作材料,是不是仍然感觉无话可说?是否仍然觉得辞不达意,词句枯竭?是否仍然在勉强凑字数?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在写作时习惯用一些笼统概括的语言代替一些具体的叙述与描写,所以即使你绞尽脑汁,你的语言仍然是平淡无味、毫无生气的。
具体,就是要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得到画面和形象),而且要尽量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
如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样写就具体些了,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
看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的草面上——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
”再如写“胖”,如果写成“这个女人长得很胖。
”就很笼统。
如写成“这个女人胖得就像刚刚发开的面团。
”就具体多了,再看看契诃夫是怎样写的“她的脸胖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
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
”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1):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
【失误段】犹记得爷爷去世那天,我是那般痛苦而又无助。
【升格段】犹记得爷爷去世那天,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脸,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
【点拨】用“撕裂”一词表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的情绪,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流淌着殷红的血。
句子那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均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
化概括为具体的方法(2)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描写,特别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中考作文指导课——怎样让你的作文语言文采飞扬教课设计中考作文指导课——怎样让你的作文语言文采飞扬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掌握提高中考作文语言文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认真斟酌,指引品尝,自主合作研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味,加强写作的信心。
二、教课要点:掌握提高中考作文语言的文采的方法。
三、教课难点:能够灵巧运用这几种方法。
四、教课过程:(一)导入:凝眸中考作文语言主要存在的四大问题:1.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
2、陈词滥调。
3、故作深邃。
4、空洞无物。
而引出掌握提高中考作文语言文采的方法的重要性。
(二)揭秘方法一:磨炼词语,使语言形神兼顾。
1、佳作共赏:(3分钟)学生同桌间议论并回答幸亏哪些方面,(1) 、她们的吃法很高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省得弄脏长袍 ;而后嘴很快地轻轻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我的叔叔于勒》、老头全身没多少肉,但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须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光亮。
《芦花荡》(2)、“咳,咳~”不好~是哪路同道发出了警报,班上立刻停止行动,都向那声源望去。
“呀,乃外语老师是也。
”只见他,神态独特地瞧着大家。
我等大吃一惊,盗汗淋漓,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外语老师竟是一位“武功盖世”不露实情的“真人”。
人在冮湖,“胜者王,败者寇”,看来只能俯首称臣了,况且“能手”手下留情呢~——中考优异作文《长春市中考优异作文“江湖”风云录节选》明确:1、两位太太“托着,向前、伸、一动,吸进去,扔”等动词,无不显出她们矜持造作,尊贵典雅的姿态。
2、“干黑,短短,花白、深陷、精神、光亮”等形容词可看出老头老当益壮与精壮。
3、片段写的是几个学习态度不正直、想谋利钻营的学生悔悟自新的经过。
笔调轻盈,风趣风趣。
学生概括:正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拥有音乐美。
1一、复习预习1.回顾学过的课文,哪些段落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回忆自己的作文,作文中的哪些片段写得比较成功?二、知识讲解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
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
很多改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
”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下面介绍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定能令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有趣 跌宕跌宕2考点/易错点1:巧用修辞具体生动在语言表达上,该修辞时就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
1.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
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技巧点拨: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拟人的主要作用是化无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老舍《济南的冬天》)技巧点拨:上文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又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技巧点拨:极细切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3.排比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整齐而富有节奏感,是体现文采的一个亮点。
如: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冰心《观舞记》)技巧点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耐人寻味,为文章增光添彩。
再如:春天是一丝轻轻吟唱的和风;3春天是一缕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春天是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技巧点拨:上文四个句子都是抓住春天各种美的事物排比而成,它们各自所取的角度是同类的,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春天的美景。
考点/易错点2:幽他一默诙谐有趣幽默风趣的文章让人百看不厌,我们在作文中适时幽他一默,定能使文章呈现亮丽的风采。
如:就这样“狂轰滥炸”了一阵子,但收效不大。
我惊慌、沉思、清醒。
有病乱投医靠不住,化学疗法靠不住,养颜的芦荟靠不住。
要去掉“小痘痘”必须靠“内功”,靠毅力,靠科学方法。
于是,我当机立断,只保留了“约法三章”……镜子中,我脸上的“小痘痘”“大势已去”,只有三个“残兵败将”还“坚守阵地”,看来与之道一声“再见”为期不远了。
(《小痘痘》)技巧点拨:上文中小作者大词小用,用“狂轰滥炸”、 “内功”、 “大势已去”、 “残兵败将”、 “坚守阵地”等词语来形容脸上的“小痘痘”,生动地描绘出了小作者与之作战的艰辛。
又如:站在操场中央,我是如此格格不入。
看那男生的“凌波微步”,速度赶超“神六”啊!我只有一个劲儿的羡慕,旁边的同学一本正经道:“放心,你游泳肯定比他行”,我不解。
“当然你带游泳圈肯定比他行。
”这下我彻底无语,说到底还不是让我减肥,“仰天长啸出操场,我辈何时能减肥”,唉!技巧点拨:上文中小作者借用武侠名词,时代热门词,妙用比喻,改写李白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活生生勾画出一位“小胖子”的苦恼。
考点/易错点3:有“动”有“形”精彩跌宕1.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
动词表现物或事物,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还能够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朱自清《荷塘月色》)技巧点拨:“泻”字描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写出了月光的轻柔缓和地流动;而“浮”“洗”“笼”字则写出了月光在池塘中缓缓升起,又慢慢泛开,最后笼罩全塘的朦胧。
又如:4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技巧点拨:这段动作细节描写真切而感人,“攀、缩、倾”三个典型动词表现出父亲买橘子时行路的艰难,愈是艰难,父亲爱子之情就愈深沉,人物形象就愈鲜明。
2、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
灵活运用形容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而又贴切,能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人充分感知所描写的对象。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甜甜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技巧点拨:在上文中,“曲曲折折”写尽荷塘的形状,而“甜甜、亭亭、层层、袅娜、羞涩”等一连串形容词的运用,则写尽了荷花的风致,也写出了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这是绘形绘色的典范。
考点/易错点4: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整句与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技巧点拨:作者把整齐匀称的整句穿插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考点/易错点5:化用诗词玲珑典雅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为你的语言增添文学底蕴;名言警句意深远,耐人寻味,不失时机地引用或化用名言,会为你的文章增添几分深刻;而历史典故都5是先贤圣哲们生命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在写作中,有时候下笔千言却不如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更具有说服力。
具体: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
如:信念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信念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昂,信念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信念是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执着。
技巧点拨:直接引用古诗句,点明了“信念”的内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如:信念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信念是那沉舟侧畔的一叶白帆,信念是那化作春泥的点点落红,信念是那永照丹青的一片丹心。
技巧点拨:化用古诗句,将“信念”比喻为读者熟知的诗句中的意象,言简意赅。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请运用所学的策略将下面文段升格。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得了90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的面前说了许多讽刺的话。
我下决心要把语文学好。
【答案】成绩公布了。
哈哈!90分,万岁!我真想叫出来、跳起来!有几个同学走过来,我正微笑着准备迎接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模样,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数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我头皮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子变得冷飕飕的。
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这只麻雀一定要变成金凤凰!【解析】这段文字缺少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因而无法展现生动具体的形象。
文中尽是粗大的线条和轮廓,只能给人一种肤浅的感受。
显然,这种空谈似的叙述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例题2】【题干】请运用所学的策略将下面文段升格。
汽车驶在上学的路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真的舍不得离开家里,可我不得不走,看着妈妈帮我打点好的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不觉耳边又响起她说的话: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
她还说,有空她会来看我的。
【答案】骏马总要扬辔奋蹄追日月,雄鹰总要振翅高飞挂蓝天,羽翼未丰的我,也要挣脱父母坚实的臂膀,飞向我神往已久的蓝天。
此刻的我有一丝兴奋,又有一丝紧张;有一丝激动,也有一丝迫不及待。
可当汽车行驶得越来越快,家越来越远时,母亲的叮咛又响在耳边:“孩子,一定要听老师的话……”6【解析】此文段显得很冗长、拖沓,毫无文采,虽然叙述了近百字但还是给人一种没表达完整的感觉,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
如果去掉那些琐屑的老调重弹的细节,用含蓄而又抒情的语言去展现人物的内心,就会给人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例题3】【题干】请运用所学的策略将下面文段升格。
数学课上,老师在上面不厌其烦地讲着数学题目,我们学得实在是太枯燥。
好多同学都没有听讲,开始讲起了悄悄话,大家的心早就飞了!因为明天就是“十一”黄金周了。
【答案】“X+Y =Z 。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
倒霉!又是让人死掉几个脑细胞的数学课!“哼!什么‘X+Y =Z ’,还不如‘枯燥的平方+乏味的平方=数学’!”同学们牢骚满腹,都有点儿坐不住了,纷纷开始认真地开起了小差。
明天就是“黄金周”了,大家早就盘算起自己的“假日总动员”了!【解析】这样的语言实在没有新意,老套得成了博物馆的古董,枯燥得令阅卷老师不想往下读。
试想,陈旧的内容用平庸的语言表达出来能有什么吸引力呢?如果用另外一种新颖的语言来表达,定会令人耳目一新,新鲜的语言甚至可以将一篇内容平淡无奇的作文“点石成金”。
【例题4】【题干】请运用所学的策略将下面文段升格。
老师说文言文要过三关:背、默、译。
我有办法对付——混!就说背吧!背不出我就压低声音咕哝。
背《愚公移山》时,我就混得让老师不耐烦了:“算啦,这次算过关,下次不行!”【答案】过三关?那好,请看我“巧过背诵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前几句要吐字清晰,增加透明度!)“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中间几句节奏要快,滚瓜烂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究竟是孙子有了儿子,还是儿子有了孙子?不妙,压低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