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3.3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
2、在“假设—验证”的实验活动中,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乐趣。
3、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冷和热、水和摩擦能否改变岩石的模样。
4、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文化遗产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假设—验证”的实验,知道自然界中冷和热、水和摩擦能否改变岩石的模样。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初步描述自然界中冷和热、水和摩擦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教学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石灰岩、记录表、玻璃瓶、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湿毛巾等。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在你的心目中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呢?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岩石的图片。
(出示课件)3、这些图片中的岩石跟你们心目中的岩石一样吗?二、假设过程1、这些岩石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觉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出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2、在自然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的模样发生了变化了呢?▲综合整理学生的汇报并板书。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只是猜测而已,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4、选定两个可研究的因素进行研究。
三、设计选择过程1、选择一个假设,讨论讨论如何验证,需要什么材料。
2、汇报实验设计过程。
(其他小组可作补充)3、出示注意事项。
(作简单的操作演示)提示:在实验中,我们始终要关注的是:岩石到底有没有变化呢?4、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请材料员来拿需要的材料,并作好实验记录表。
5、教师记下每组实验的方向。
四、自主探究过程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
A、交流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你们是如何做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比较实验以后岩石有没有变化?如何变化?如果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达到一千年,一万年,你估计它会变得怎么样?B、交流水、摩擦对岩石的影响。
1、交流实验结果2、出示鹅卵石,加深风化对岩石作用的认识五、生物及腐蚀的大气对岩石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1、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课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
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的探究活动组成。
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
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第二部分:认识风化。
2、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
教材最后还安排了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
【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了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地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在平时知识积累中,学生对于岩石以及岩石的形成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只是这种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3、本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探究下,在实验和学习中构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认识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做冷热作用、流水作用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4.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流水作用、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碎砖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岩石的生成、变化和循环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岩石的三态变化,以及岩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岩石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对于岩石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岩石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通过实验探究岩石变化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三态变化,掌握岩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岩石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三态变化,岩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难点:岩石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岩石的变化过程。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岩石标本、实验器材等教学用品。
3.教学场地、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岩石是如何变化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岩石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
讲解岩石的生成、变化和消亡过程,让学生对岩石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的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岩石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变化规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岩石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变化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地貌形成、资源开发等。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材简析】本课是《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三课,从这课开始,指导学生认识由地球外部的力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
本课重点是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及图片资料等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改变了模样。
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先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和图文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认识到风化作用使岩石改变了模样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
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对岩石的模样是否会改变及变化原因缺乏思考,对它们的认识大多来自书本知识。
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现象、模拟实验等方式获取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部因素可能对岩石造成的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岩石在温差、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知道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图片或实物的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通过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并初步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并用流程图或图绘的形式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及查看照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风化作用。
教学难点:综合模拟实验中所得,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颗粒岩石1块、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水、垃圾盒(扔火柴梗用)、护目镜、带盖透明塑料瓶、小粒岩石若干、*记录单。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模拟实验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猜测和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生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及植物对岩石的作用;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探究并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1、知识锦囊、塑料瓶、酒精灯、镊子、盛水的烧杯,盘子、
各种形状的岩石、鹅卵石。
2、教学课件(收集各种岩石景观)
五、教学过程。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3课,属于科学教材中的“地球与宇宙”范畴。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第二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
在探究岩石变化原因时,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教材中设计的几个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二、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多数孩子在生活中见过或玩过鹅卵石等岩石。
但受知识、阅历以及岩石不易在短时间内察觉变化的限制,学生对“岩石会不会变化”“岩石变化的原因”这两个问题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感性体验,也不会对这两个问题有过多的思考。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他们经过三、四年级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素养,为此,本课宜适当放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岩石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长期联合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
2、能解释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做冷热变化、流水、酸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酸、生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本50页——51页。
【基于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岩石可以通过自然的和人为的方法破碎;知道岩石破碎后可以形成碎石,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猜想岩石破碎的原因,并能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在实验中寻求证据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猜想。
【基于教材特点】本节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本课以温差、水会改变岩石的模样两个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贴近学生,学生在观察裂缝岩石过程中提出研究问题,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与交流,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归纳总结出风化概念。
【基于学生实际】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孩子们来说,玩石头的兴趣是天生的,但他们对“岩石会不会变化、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几乎没有做深入思考,在学生眼中,岩石都是很坚硬的。
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本课的内容相信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于动手操作的实验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已能自主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本课的实验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科学经历,并提高对自然界现象进行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经历寻找岩石痕迹的变化过程。
2、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3、学生会说出岩石在温差、水、动物、植物长期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知道岩石的风化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条件。
【学习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温差、水对岩石的作用。
【学习难点】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火柴,课件。
教师演示:多媒体使用:有关岩石风化图片,学生实验计划表、记录表。
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实验装置和结果(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跟石头有关的科学课,石头在科学上又叫岩石。
(教师出示一块较大岩石)师问: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块岩石,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生:结实、坚硬、有棱有角……师:这确实是块坚硬、有棱有角的岩石,可要想使它断裂、破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我们用锤子敲。
可我在野外、山脚下、河道上却又发现许多已经改变模样的岩石,你们看到过这样的岩石吗?生答。
师:经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原本坚硬的岩石却改变了模样,是什么原因使它改变模样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师:[课件:岩石裂缝] 先来看几幅图片,看到什么了?生:岩石出现很多裂缝。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岩石为什么会出现裂缝?生:阳光照射。
生:雨水冲刷。
生:风吹的,地壳变化……师:岩石经过多种原因出现裂缝,如果裂缝越变越多,越变越大,推想岩石会怎样?生:岩石会崩落。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一、教学目标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2.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尝试运用猜想和逻辑推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教师演示:铁锤1把,小岩石2块,多媒体课件。
公用材料:大脸盆1个,水桶1个,各装一定量的水。
打火机2个。
小组实验一:小岩石3-4块,带盖塑料瓶1个,实验记录单。
小组实验二:小岩石1块,酒精灯1盏(用蜡烛代替),镊子,戴盖的塑料瓶若干,科学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估时5分钟)[课堂准备:事先把学生座位摆放成U型,每个小组5人。
讲台上放2块岩石,一块质地较软棱角分明,另一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
旁边放铁锤1把。
]1.师拿起一块岩石,问:这是什么?(生:石头)石头是俗称,它还有个规范的名字叫“岩石”。
板书:岩石2.师再拿起另一块岩石,问:比较一下,这两块岩石的模样有什么不同?(板书:模样)(引导学生从大小、表面光滑程度、棱角等方面回答)3.师拿起其中的一块岩石,问:如果要改变这块岩石的模样,你有什么办法?在模样前补充板书:改变(引导学生运用铁锤敲、在地面上用劲摩擦、用另一块岩石撞击等方法,随机让学生当场演示,演示时一定要强调岩石模样前后的对比。
)4.师问:假如我把岩石放在水中弄湿,或者在岩石外表涂上水彩颜料,你觉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改变?5.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人力因素改变了岩石的模样。
如果把这些岩石放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的模样会不会改变呢?6、看看自然环境中的岩石:(点课件)点课件,揭示课题《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1、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课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
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的探究活动组成。
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
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第二部分:认识风化。
2、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
教材最后还安排了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
【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了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地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在平时知识积累中,学生对于岩石以及岩石的形成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只是这种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3、本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探究下,在实验和学习中构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认识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做冷热作用、流水作用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4.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流水作用、冷热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碎砖块。
教科版五(上)《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做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酒精灯、水、镊子、岩石、烧杯、带瓶盖的塑料瓶、打火机等。
教师准备:各种岩石和地形地貌的图片、植物园岩石照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岩石图片,提问:这些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岩石,请你描述一下它的模样?(激趣)2. PPT播放老师旅行连续6天拍下的岩石图片 ,提问:它的模样有没有发生改变?(引起思考)3.揭题: 8百年,再过8万年后呢,它的模样会改变吗?(板书课题)二、探究过渡:如果会,可能是什么因素使岩石模样发生了改变呢?(一)猜测原因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想,是不是这样的呢?怎么办?(模拟实验) (二)冷热模拟实验1.明确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的各个模拟对象)(1)实验方法讨论:模拟自然界的冷热作用对岩石模样的影响,只用这些材料,能模拟吗?怎么模拟?(2)交流方法,明确模拟对象。
(3)温馨提示(PPT),提问关键处:为了更好的观察岩石模样是否发生了改变,实验中需要记录什么?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1)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实验中的岩石在冷热作用下,几分钟的时间,模样就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自然界中的岩石在冷热作用下,模样会明显变化吗?4.小结师:大自然由于昼夜和季节的温差变化,这些冷热作用,会改变岩石的模样。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4.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
教师演示: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实验装置和结果(提前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一块岩石,师:哪一位同学能用它(举着榔头)来改变岩石的模样?学生上台演示
2、学生上台演示砸岩石。
3、师:这位同学有没有让岩石改变模样?岩石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会改变模样。
如果把这块岩石放到大自然中,你认为它还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预设生:会)
二、猜测改变岩石的因素
1、师:那是自然界中的什么因素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呢?
2、师生交流
预设生:水、寒冷、动物、植物……教师归纳总结:流水作用、冷热作用、动物、植物、风……并板书。
三、设计实验、获取证据
1、师:这些是我们的猜想,有证据吗?(预设生:没有)我们该去哪里寻找证据呢?(预设生:去河流边、去雪山上……)师:对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大自然中看一看,但是方便吗?(预设生:不方便)我们能不能在实验室里找到证据呢?(预设生:能)师: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模拟岩石在大自然中的变化。
这里面哪些因素适合我们做模拟实验的?(预设生:流水作用和冷热作用)。
师:那关于这两个因素的模拟实验具体该怎样做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讨论一下吧。
(ppt出示1、用什么模拟大自然中的什么?
2、怎样模拟)
2、师生交流
边交流边演示,师:你说的很棒,老师恰好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不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来掌声送给他。
(学生演示)演示完之后交流归纳正确的实验方式。
师:大家想的很周到啊,老师也有几点温馨提示,请大家默读一遍。
(PPT出示温馨提示并强调实验前先观察岩石)
3、学生实验,获取证据,教师巡视。
师:开始实验吧,请每个组的材料员来领取第一个实验的材料。
四、交流汇报
1、实验结束:通过实验,大家搜集到了证据吗?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大家掌声欢迎。
其余小组请仔细倾听,如果他们小组说的某一点和你们小组记录的一样,就在自己的记录表上打个√,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者有别的证据请等这个小组汇报完进行补充。
2、教师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把交流平台交给学生。
(预设生:第一点是瓶底有小细沙,第二点是水变混浊了……第一点是瓶底有小石块,第二点是有气泡产生……)师:其余小组还有更多的证据吗?
3、教师边听边把学生汇报的所有证据记录下来,师:老师刚才在下面把大家找到的证据都记了下来(幻灯展示记录内容),原来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这么多证据啊,大家真棒,用掌声送给自己吧。
五、拓展活动
1、除了这两个因素,动植物也会改变岩石模样,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ppt 播放视频)在大自然中,岩石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发生碎裂,这样的过程叫做风化。
(板书)如果岩石继续风化,会怎样,(预设生:变成更小的石头、细沙)。
2、岩石的风化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要经历数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就会发生改变,甚至有些会形成一些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中国一些美丽的景观吧。
(PPT播放视频)
3、我们美丽的家乡奉化有没有因为岩石风化而形成的美景呢,让我们课后去大自然中探索吧!
【板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风化
岩石→碎裂
流水作用
冷热作用
动物
植物
……。